浅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3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古诗教学也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在古诗词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以丰富的表现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文画音形结合,语境与意境结合,感知、理解与想象结合”的优良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跨越千年时空,进入诗文意境,触摸诗文脉搏,感悟诗人情思,体会古诗神韵。
  一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走进文本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教学《所见》为例。《所见》中所描写的是夏日乡村孩童放牧时的情景,这与城市孩子的生活距离较远。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农村小朋友玩耍时的照片并与学生交流,使他们了解农村小朋友在夏天的快乐生活。再用多媒体展示《所见》的插图,介绍道:“看,眼前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了他,于是,他提起笔把看到的全写进了一首诗,这首诗名叫《所见》。”至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已呼之欲出。这样的教学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更为学生感受诗境打下基础。
  二巧用信息技术创设诗境,入情入境
  古诗文以凝练、富有韵律的语言创造意境、反映社会生活,每一篇都有其独到的,或优美,或深邃的意境。教师可以利用声音材料 ,渲染气氛;可以利用视频材料,拓宽视野;可以利用图片,触发思维,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
  如在教学《小池》时,教师可充分地利用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一边播放悠扬的古筝曲子,一边让学生到特定的网页去欣赏小池的美景。在清幽的古筝声中,学生看到了清泉静静流淌、树荫映洒水面、小荷浅露尖角、蜻蜓立在荷叶之上,耳边听到的是幽幽的乐声。他们在诗画的对照中边读边看,不知不觉步入了诗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能直观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起到激趣引情的作用。
  三巧用信息技术抓住诗“眼”,品味诗意
  古诗语言精练,短短的几十个字便能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寓意深刻、意境深远。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了作者的千锤百炼,教师应抓住诗中表达诗意的核心的字或词指导学生进行品诗意的学习,进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诗文。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的视听信息,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句。
  如古诗《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生”字用得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难以理解、体会。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在而用‘生’呢?“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荣、苍翠欲滴、危峰兀立,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 在阳光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地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教师用录像将古诗中抽象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四巧用信息技术突破难点,感悟诗情
  教材中的古诗有不少悲壮之作,或悲愤满怀,或慷慨激昂。因历史久远,写作背景复杂,学生不易体会作者含而不露的感情,因而把握不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当时的历史状况、社会情态,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化难为易,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写作背景,准确地把握古诗的感情基调,排除了学习古诗由于年代相隔久远而无法产生共鸣感的大障碍。
  如《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学生对“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故人”比较难理解,从而阻碍了学生领悟诗中“伤别离”的情绪。教学时,教师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古城图”,并介绍从渭城(现陕西咸阳市)至阳关(现甘肃敦煌县),到安西(现新疆库车县),此行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马车,要走半年多,从而引导学生感受“远”。再用多媒体配乐出示“荒凉戈壁图”,并介绍安西地处荒远,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文化、风物远落后于中原乃不争之实,是中原人眼中的蛮荒之地,从而引导学生感受“荒凉”。这样学生便很快领悟到朋友“一去不知何时归”的离别愁,教学的难点便迎刃而解。
  总之,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古诗教学,可为古诗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不仅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而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
  责任编辑:王凌燕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旅游业进入"智慧化"发展的新时代,智慧旅游应运而生。乡村旅游作为当今重要的旅游活动方式,得到了大批游客的青睐,因此乡村旅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是一门想象时空极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各种契机,采取各种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认为,应当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并切实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通过知识积累丰富学生的表象  表象是指经过感知的客观
作文教学中,如何教学生“自主探究建构”呢?我们的实践与体会是:  一合作交流——运用循环日记提高合作学习技能  具体做法如下:教学实验一开始,学生每人每天学写一篇观察日记,一段时间后,依据写作水平的高低,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循环写日记,一周一个循环。每天有一名学生写日记,这个同学要先看前面同学的日记,再确定自己的写作对象和思路,同时要对前一名同学的日记进行点评。在循环日记进行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要认识3000字,其中2500个左右要会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困惑是识字量大,学生在识字中出现的问题是字义区分不清,如“坐”与“座”、“在”与“再”、“气”与“汽”、“厉”与“励”不分;字形混淆,如“浇”字多一点,“予”与“舒”、“扰”与“优”多一撇的问题;还有从字面上不易看出字义、笔画繁多的汉字,学生识记困难。错别字现象在小学阶段十分普遍,如何有效地防止学生写错别
针对单机对目标被动定位跟踪不具有完全可观测性,建立了双机协同探测定位跟踪模型,利用双机探测到的目标方位角和俯仰角,结合非线性滤波算法估计出目标的位置和速度参数。为
绘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但采用绘本为课堂素材的心理活动课主要集中于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以实践操作为依据,探讨如何借助绘本提高初中心理活动课教学效
高分子材料加工实验技术是高分子科研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今后相关专业的学习和就业都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针对高分子材料加工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设备、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