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当了多年的班主任,但我过去多是按照传统方式管理班级,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春去秋来,烦恼总是比快乐多。在加入了心语团队后,我的班主任生涯开始有了转变,感觉每天都有快乐。这其中的秘密就在于,我从心语团队的优秀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在他们的引领下,在同读共谈一本书、老班话幸福、话题研讨等活动中,切磋琢磨,结伴而行,渐行渐远,我终于从忙累烦以及工作低效的状态中走了出来,走上了一条快乐幸福的老班之路。
读书中更新了观念。2009年10月份,心语沙龙成立之后,郑立平老师就给团队成员定下了读书的计划,要求老师们从读教育经典著作开始,每月读一本书,后来发展成了团队的“同读共谈一本书”活动。2010年寒假,我读的第一本书是《荀子》。尽管这本书很难懂,但我对照着注释,还是坚持着读完了。在读的过程中,我突然感悟到,凝练的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哲理,对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于是,我按照对个人成长、班干部队伍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学生思想教育、与同事的交往技巧、与家长的沟通妙方等几个方面,对阅读中做的笔记进行了整理与总结,并对照着日常的教育行为进行了反思,从中受益匪浅。在读与总结的过程中,我不仅仅反思了过去的班级工作,还更新了我的教育观念。
后来,与团队一起阅读的过程中,我认识了吴非、丁如许等老师,深入了解了陶行知、张万祥、李镇西、魏书生等老师。他们朴素而富有创新精神的班级管理理念,颠覆了我的传统教育观,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并开始了富有创新精神而又追寻幸福工作的班主任生涯。
演讲中增强了自信。作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我很多次坐在报告厅里听学校请来的名师作报告,却从来没有奢望过自己会给他人作报告。但是,在心语团队里,这个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竟然变成了现实。
读过教育著作之后,我们还要在视频室里进行交流,由主讲人做读书汇报。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视频演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虽然只是面对电脑屏幕讲,但我当时确实很紧张,看到屏幕下老师们发过来的鲜花,打出的鼓励性的语句,我渐渐地从容了一点儿。一个小时,就像是经历了几分钟,在激动与紧张中就这样过去了。
后来,团队又组织了多次外出培训活动,到潍坊、河南、江苏、济南等多地现场给当地的班主任老师做报告。刚开始的时候,我没有自信,怕讲不好,郑老师就鼓励我,并让我只讲十分钟。后来慢慢地延长时间,一次讲二十分钟,三十分钟,直至讲半天的时间。在讲台上,面对着台下黑压压的听众,我先是坐在台上照着稿子念,慢慢地可以脱稿讲,后来也能站着侃侃而谈。
这其中的变化,显示出了我的成长与自信,这自信就来自于团队中的演讲活动。
创新中寻到了快乐。团队里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很多名师,他们的奇思妙招给了我启发:他们可以这样做,为什么我不可以呢?于是,我也开始了自己的班主任创新工作之路。
根据学生的意愿我们成立了10个服务志愿者小组,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并且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建立了班级邮政局,为争先创优者发行邮票;为了体现选贤为能,给每个人提供锻炼机会的思想,我们完善了月班长的竞选、述职和答辩制度;为了让学生远离游戏,我们把游戏规则与班级量化结合起来,创立了“学衔制”;为了让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我在班里创造性地开展了“教育热点讨论式思想教育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在学生中掀起了“学习研究”的热潮,像专家那样把日常的问题当作课题来研究,小学生做起了大学问。
我们创办了学生参与征稿和编辑的班刊《小脚印》,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方阵地。在课堂上摆起了“擂台赛”,评选出了优秀擂主和攻擂手,采用了“一次练习四个等级”的做法,进行了让学生写试卷分析的实验研究;改革了星期天作业,动手操作性强的实践作业深受学生喜欢……
我变着花样儿来激励学生:从证明条到奖状,从喜报到学衔证,从感动班级人物评选到邮票的发行等等。当学生对这一种激励形式还处于新鲜状态时,我又换了另一种激励形式;当学生对当前使用的激励措施非常喜欢时,我又开始考虑更新颖的奖励方法。
创新中,我寻到了工作中的快乐,梳理中结出了成果。每一次演讲,都是对教育创新思想的总结与提升;每一次报告,都是对班级活动的反思与归纳。
公益中提升了境界。随着团队的发展壮大,我们自身成长的宗旨没有变,但我们的行动时刻在变化着。就说团队的演讲活动吧,从开始的视频演讲锻炼,到后来的去全国各地作班主任经验介绍交流,一直到现在的开展公益活动,我们的活动一直贯穿着团队的发展,同时,也伴随着我的成长。从去年的暑假开始,心语团队就组织优秀教师到河南的通许、栾川、山东滨州等多个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免费为当地的班主任作培训报告,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提升他们的教育理念。在举办的这些公益活动中,我们不仅仅是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尽着自己的微薄之力,探求教育的均衡发展之路,还提高了自己的教育境界,无私无怨地奉献着自己的教育智慧。
时至今日,心语团队创建已经快三年了,我与团队的其他成员一起相引相伴,慢慢地成长起来。随着团队的发展壮大,我们也渐渐走在了全国教育同行的前列。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还会随团队走得更高,更远。
(作者单位:山东寿光世纪学校)
读书中更新了观念。2009年10月份,心语沙龙成立之后,郑立平老师就给团队成员定下了读书的计划,要求老师们从读教育经典著作开始,每月读一本书,后来发展成了团队的“同读共谈一本书”活动。2010年寒假,我读的第一本书是《荀子》。尽管这本书很难懂,但我对照着注释,还是坚持着读完了。在读的过程中,我突然感悟到,凝练的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哲理,对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于是,我按照对个人成长、班干部队伍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学生思想教育、与同事的交往技巧、与家长的沟通妙方等几个方面,对阅读中做的笔记进行了整理与总结,并对照着日常的教育行为进行了反思,从中受益匪浅。在读与总结的过程中,我不仅仅反思了过去的班级工作,还更新了我的教育观念。
后来,与团队一起阅读的过程中,我认识了吴非、丁如许等老师,深入了解了陶行知、张万祥、李镇西、魏书生等老师。他们朴素而富有创新精神的班级管理理念,颠覆了我的传统教育观,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并开始了富有创新精神而又追寻幸福工作的班主任生涯。
演讲中增强了自信。作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我很多次坐在报告厅里听学校请来的名师作报告,却从来没有奢望过自己会给他人作报告。但是,在心语团队里,这个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竟然变成了现实。
读过教育著作之后,我们还要在视频室里进行交流,由主讲人做读书汇报。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视频演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虽然只是面对电脑屏幕讲,但我当时确实很紧张,看到屏幕下老师们发过来的鲜花,打出的鼓励性的语句,我渐渐地从容了一点儿。一个小时,就像是经历了几分钟,在激动与紧张中就这样过去了。
后来,团队又组织了多次外出培训活动,到潍坊、河南、江苏、济南等多地现场给当地的班主任老师做报告。刚开始的时候,我没有自信,怕讲不好,郑老师就鼓励我,并让我只讲十分钟。后来慢慢地延长时间,一次讲二十分钟,三十分钟,直至讲半天的时间。在讲台上,面对着台下黑压压的听众,我先是坐在台上照着稿子念,慢慢地可以脱稿讲,后来也能站着侃侃而谈。
这其中的变化,显示出了我的成长与自信,这自信就来自于团队中的演讲活动。
创新中寻到了快乐。团队里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很多名师,他们的奇思妙招给了我启发:他们可以这样做,为什么我不可以呢?于是,我也开始了自己的班主任创新工作之路。
根据学生的意愿我们成立了10个服务志愿者小组,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并且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建立了班级邮政局,为争先创优者发行邮票;为了体现选贤为能,给每个人提供锻炼机会的思想,我们完善了月班长的竞选、述职和答辩制度;为了让学生远离游戏,我们把游戏规则与班级量化结合起来,创立了“学衔制”;为了让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我在班里创造性地开展了“教育热点讨论式思想教育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在学生中掀起了“学习研究”的热潮,像专家那样把日常的问题当作课题来研究,小学生做起了大学问。
我们创办了学生参与征稿和编辑的班刊《小脚印》,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方阵地。在课堂上摆起了“擂台赛”,评选出了优秀擂主和攻擂手,采用了“一次练习四个等级”的做法,进行了让学生写试卷分析的实验研究;改革了星期天作业,动手操作性强的实践作业深受学生喜欢……
我变着花样儿来激励学生:从证明条到奖状,从喜报到学衔证,从感动班级人物评选到邮票的发行等等。当学生对这一种激励形式还处于新鲜状态时,我又换了另一种激励形式;当学生对当前使用的激励措施非常喜欢时,我又开始考虑更新颖的奖励方法。
创新中,我寻到了工作中的快乐,梳理中结出了成果。每一次演讲,都是对教育创新思想的总结与提升;每一次报告,都是对班级活动的反思与归纳。
公益中提升了境界。随着团队的发展壮大,我们自身成长的宗旨没有变,但我们的行动时刻在变化着。就说团队的演讲活动吧,从开始的视频演讲锻炼,到后来的去全国各地作班主任经验介绍交流,一直到现在的开展公益活动,我们的活动一直贯穿着团队的发展,同时,也伴随着我的成长。从去年的暑假开始,心语团队就组织优秀教师到河南的通许、栾川、山东滨州等多个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免费为当地的班主任作培训报告,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提升他们的教育理念。在举办的这些公益活动中,我们不仅仅是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尽着自己的微薄之力,探求教育的均衡发展之路,还提高了自己的教育境界,无私无怨地奉献着自己的教育智慧。
时至今日,心语团队创建已经快三年了,我与团队的其他成员一起相引相伴,慢慢地成长起来。随着团队的发展壮大,我们也渐渐走在了全国教育同行的前列。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还会随团队走得更高,更远。
(作者单位:山东寿光世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