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学生看起课外书来全神贯注、雷打不动,而写起作业来却左顾右盼、一分钟难写两个字;有的学生在课间与同伴交流时头头是道、谈笑风生,而课堂上却是结结巴巴、支支吾吾,写作文更是三言两语、词不达意;有的学生在游戏场上生龙活虎,做起手工、改装玩具来是心灵手巧,而学习起来却无精打采,记忆生字、理解生词上的一些常见错误,老师反复纠正,一再强调,仍是屡犯屡错……真是现在的学生不好教了吗?其实现在的孩子视野越来越开阔,头脑越来越灵活,智商越来越高,很多成绩差的学生并非先天愚笨,而是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的激情不高,自制力不强,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没有顽强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决心这些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可见,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自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那么,如何在小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我从以下这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融洽师生关系,加强情感交流,在和谐氛围中学习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小学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教强,教师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喜怒哀乐直接感染着学生的情趣。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面孔冰冷,对学生冷嘲热讽,缺乏情感投入,学生就会产生紧张心理,厌学情绪,导致学生学习的被动性,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我一直在班上开展“悄悄话信箱”活动,有一次,一位学生在给我的“悄悄话”中写道:“张老师,对不起,这一次我们没考好。当您板着脸、冷冰冰地看着我们时,我们的心里都难受死了,接下来的课根本就没听到什么……”“听了”他的“悄悄话”,我的心猛地一颤:是啊,难道分数就这么重要吗?虽然我没有厉声批评他们,但我的这种冷若冰霜的态度,让他们比自己没考好更难受,试想,在这样的心情下,学习效果会好吗?如果教师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关注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多与学生交流,就会使学生产生情绪上的快乐,有助于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肯花大力气去学习这门课,成绩自然会不断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去影响学生,陶冶真情感,创造一个师生交融的氛围,让学生在爱的呵护下快乐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改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有了兴趣,才有获得新知识,感受新形象,接受新信息的愿望;有了兴趣,才能学得主动,才能学有所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抛弃填塞式、灌注式的教学模式,遵循“以人为本”“因势利导”的理念,加强师生互动,注重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如在教学《老师,您好》一课时,可以师生互动,将学生和老师互换角色,让学生走上讲台,体验老师的感受,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老师的辛劳,从而产生对老师的敬仰之情,既可达到教学目的,又活跃课堂气氛。
我们的课堂也应该成为具有生机的社会课堂,课堂上应该体现青春活力,蓬勃朝气,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展现,让学生快乐、自由地茁壮成长。如《九色鹿》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自排自演一出课本剧,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了解讨论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故事中有哪些角色;接着再让学生把课文中的对话找出来,分组练说台词;最后由小组成员分别扮演角色,共同演出。在排演的过程中,于情语境,学生的语文能力必然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也自然而然明白了文章表现的中心思想: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讲究信用。这样就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使他们在学习中找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紧扣课本内容,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意志力
语文学习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学好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需要排除干扰,不断克服困难。如果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在学习上下哭功夫,锲而不舍,勇往直前,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应紧扣课本内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范来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律性。如在教学《长征》一课时,通过交流课前收集的长征故事、长征诗歌、长征图片等,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红军战士翻阅“每一座难走的山”的艰苦,过草地的悲壮……但红军战士仍“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始终洋溢着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生们学完后感慨到:红军战士在每日天上有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有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一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却靠着两只脚,走完了二万五千里,完成了长征任务。我们在如此窗明几净、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环境中,有理由不好好学习吗?学习中的一点困难算得了什么呢?另外如《谈骨气》、《说勤奋》、《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等课文都能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勇于面对困难、知难而上、不屈不挠、持之以恒,最终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
四﹑课内外结合,坚持不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认为:“习惯不巩固,学习等于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先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这些话充分阐明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语文学习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是一个不断阅读、思考、积累、运用的过程。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主要培养学生以下五种学习习惯:认真阅读的习惯,边读边标记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阅读后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能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培养“聪明的猴子”,而是要培养出勇敢的独立思考的人。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意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意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相信“聪明的猴子”是一定会成为勇敢的独立思考的人!
一﹑融洽师生关系,加强情感交流,在和谐氛围中学习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小学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教强,教师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喜怒哀乐直接感染着学生的情趣。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面孔冰冷,对学生冷嘲热讽,缺乏情感投入,学生就会产生紧张心理,厌学情绪,导致学生学习的被动性,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我一直在班上开展“悄悄话信箱”活动,有一次,一位学生在给我的“悄悄话”中写道:“张老师,对不起,这一次我们没考好。当您板着脸、冷冰冰地看着我们时,我们的心里都难受死了,接下来的课根本就没听到什么……”“听了”他的“悄悄话”,我的心猛地一颤:是啊,难道分数就这么重要吗?虽然我没有厉声批评他们,但我的这种冷若冰霜的态度,让他们比自己没考好更难受,试想,在这样的心情下,学习效果会好吗?如果教师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关注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多与学生交流,就会使学生产生情绪上的快乐,有助于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肯花大力气去学习这门课,成绩自然会不断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去影响学生,陶冶真情感,创造一个师生交融的氛围,让学生在爱的呵护下快乐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改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有了兴趣,才有获得新知识,感受新形象,接受新信息的愿望;有了兴趣,才能学得主动,才能学有所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抛弃填塞式、灌注式的教学模式,遵循“以人为本”“因势利导”的理念,加强师生互动,注重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如在教学《老师,您好》一课时,可以师生互动,将学生和老师互换角色,让学生走上讲台,体验老师的感受,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老师的辛劳,从而产生对老师的敬仰之情,既可达到教学目的,又活跃课堂气氛。
我们的课堂也应该成为具有生机的社会课堂,课堂上应该体现青春活力,蓬勃朝气,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展现,让学生快乐、自由地茁壮成长。如《九色鹿》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自排自演一出课本剧,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了解讨论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故事中有哪些角色;接着再让学生把课文中的对话找出来,分组练说台词;最后由小组成员分别扮演角色,共同演出。在排演的过程中,于情语境,学生的语文能力必然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也自然而然明白了文章表现的中心思想: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讲究信用。这样就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使他们在学习中找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紧扣课本内容,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意志力
语文学习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学好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需要排除干扰,不断克服困难。如果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在学习上下哭功夫,锲而不舍,勇往直前,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应紧扣课本内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范来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律性。如在教学《长征》一课时,通过交流课前收集的长征故事、长征诗歌、长征图片等,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红军战士翻阅“每一座难走的山”的艰苦,过草地的悲壮……但红军战士仍“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始终洋溢着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生们学完后感慨到:红军战士在每日天上有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有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一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却靠着两只脚,走完了二万五千里,完成了长征任务。我们在如此窗明几净、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环境中,有理由不好好学习吗?学习中的一点困难算得了什么呢?另外如《谈骨气》、《说勤奋》、《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等课文都能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勇于面对困难、知难而上、不屈不挠、持之以恒,最终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
四﹑课内外结合,坚持不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认为:“习惯不巩固,学习等于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先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这些话充分阐明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语文学习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是一个不断阅读、思考、积累、运用的过程。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主要培养学生以下五种学习习惯:认真阅读的习惯,边读边标记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阅读后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能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培养“聪明的猴子”,而是要培养出勇敢的独立思考的人。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意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意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相信“聪明的猴子”是一定会成为勇敢的独立思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