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的百年。
山西省介休市实验小学创建于1903年,至今已有118年的办学历史,实验小学的发展史就是介休教育发展的缩影。
介休市实验小学的前身为绵山书院,即古育才馆。1590年(明万历十八年),知县史记事建于文庙东面,属官建私办性质。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知县陈模根据1902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将绵山书院改建为介休高等小学堂,属官办小学。辛亥革命后,介休高等小学堂易名为介休县立高等小学校。“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1938年2月15日,介休县城沦陷,学校被迫停办。1948年7月17日,介休县宣告和平解放,介休县第一高级小学恢复,校址设在原中心国民学校旧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解放以后介休“普及小学教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学龄儿童纷纷入学。1948年秋,介休县立民主革命高级小学一分为二,改建为介休县立第一高级小学校和介休县立第二高级小学校,1949年3月,在城内建立了介休县立第三高级小学校。党和政府为了满足农村青少年的升学愿望,1950年分别在介休张良村、义棠镇和西段屯村同时建立了三所完全小学。实验小学的历史(介休一高)也揭开了新的篇章。1949年春季,学校迁回原介休县立第一高级小学校旧址,1950年春季又迁往东大街龙泉观。
1956年,学校易名为介休县城关高级小学校。1958年,改为实验小学,成为完全小学。
1963年6月,实验小学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重点小学之后,连续配备优秀教师,充实教学仪器、体育器材、图书资料等,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校址龙泉观原是一座破庙,解放以后经过不断修建,全校建筑面积2595.59平方米,1050.29平方米的二层教学大楼平地矗立,实用面积642.50平方米的11个教室焕然一新。全校当时有教学班25个、学生1175人、教职工63人,其中专职教师52人,他们在“友爱、勤奋、自强、创新”校训的鼓舞下奋勇前进。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在破“四旧”影响下,实验小学更名为东风学校,隶属城关镇,教学工作一度停滞。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介休小学教育重获生机,重整教学秩序,恢复教学制度。东风小学恢复为介休县直属实验小学,依然列为县直属示范小学,更名为实验小学。
1985年,遵照省教育厅晋教初字(1985)第4号《关于办好县区示范小学的意见》,将“介休县城镇实验学校”改为“介休县实验小学”,由县教育局直接管理。1992年,随着介休撤县设市,实验小学更名为介休市实验小学校,此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为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适应当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迫切需求,创建晋中一流小学,2002年暑期,时任校长高金凤决定自筹资金改善信息化教学条件。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双向控制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成功启动,丰富的教學资源打开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在全市引起了巨大的轰动。2003年,实验小学将校训改为“我能行”,旨在激发全体师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后,国家大幅度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在西部农村地区实施“两免一补”政策,进一步完善国家奖助学金资助制度。到2008年,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全部免除学杂费,减轻了亿万家庭的经济负担,确保了所有义务教育适龄儿童都能“不花钱,有学上”。
2011年9月1日,实验小学喜迁新校(三贤大道彦博支路),班班通投入使用。
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从此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继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幕徐徐拉开,介休教育迎来了春天。借助国家实施校安工程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建设契机,介休市政府先后投资9.6亿元对全市的中小学校舍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2013年市委、市政府为全体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电脑,为创建数字化校园做准备。2013年4月16日,装备一新的录播室交付使用,学校走上了现代化学校建设的新征程。
2013年8月2日,在介休市教育工作会上,宣布成立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所有的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
2014年11月25日,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专家验收介休市教育均衡发展,学校代表介休市接受检查顺利通过,介休市成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县市。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实验小学为全面落实国家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顶层设计,实施文化引领内涵发展。学校重新确定了“崇德、弘毅、守正、创新”的校训,设立和创作了有自己特色的校徽、校歌,营造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呈现出了以“百年实验”为传承的优秀历史文化,以“魅力实验”为引领的师生发展目标和学校发展愿景,以“印象实验”为平台的校园十大活动,以“幸福实验”为追求的师生团队精神、奉献精神、拼搏精神和创新精神,以携手“赢在实验”为动力的发展成果。学校把“五个实验”作为全校师生的奋斗目标,激励前行。
同时,学校凝炼出“六度引领”的德育模式,活动课程化、课程系列化的课程模式,课型模式化、模式学科化的教学模式,“六制”管理、专业提升的教师培训模式,科学规划、合理实施的时间管理模式,分层设计、高效轻负的作业模式,“五化融合”的安全模式,使多元育才得到真正的落实。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介休市实验小学落实中央和教育部要求,坚持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之年,也是全面实施“十四五”教育规划的开局之年,实验小学将重点在把握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盘上下功夫,以天、地、人、和四脉设计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以培养全面发展、富有个性和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合格世界小公民为育人目标,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奋斗。奋斗百年路,开启新征程!
(作者单位:介休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田薇
山西省介休市实验小学创建于1903年,至今已有118年的办学历史,实验小学的发展史就是介休教育发展的缩影。
一、民主革命时期的实验小学(1903—1948年)
介休市实验小学的前身为绵山书院,即古育才馆。1590年(明万历十八年),知县史记事建于文庙东面,属官建私办性质。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知县陈模根据1902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将绵山书院改建为介休高等小学堂,属官办小学。辛亥革命后,介休高等小学堂易名为介休县立高等小学校。“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1938年2月15日,介休县城沦陷,学校被迫停办。1948年7月17日,介休县宣告和平解放,介休县第一高级小学恢复,校址设在原中心国民学校旧址。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实验小学(1949—1978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解放以后介休“普及小学教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学龄儿童纷纷入学。1948年秋,介休县立民主革命高级小学一分为二,改建为介休县立第一高级小学校和介休县立第二高级小学校,1949年3月,在城内建立了介休县立第三高级小学校。党和政府为了满足农村青少年的升学愿望,1950年分别在介休张良村、义棠镇和西段屯村同时建立了三所完全小学。实验小学的历史(介休一高)也揭开了新的篇章。1949年春季,学校迁回原介休县立第一高级小学校旧址,1950年春季又迁往东大街龙泉观。
1956年,学校易名为介休县城关高级小学校。1958年,改为实验小学,成为完全小学。
1963年6月,实验小学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重点小学之后,连续配备优秀教师,充实教学仪器、体育器材、图书资料等,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校址龙泉观原是一座破庙,解放以后经过不断修建,全校建筑面积2595.59平方米,1050.29平方米的二层教学大楼平地矗立,实用面积642.50平方米的11个教室焕然一新。全校当时有教学班25个、学生1175人、教职工63人,其中专职教师52人,他们在“友爱、勤奋、自强、创新”校训的鼓舞下奋勇前进。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在破“四旧”影响下,实验小学更名为东风学校,隶属城关镇,教学工作一度停滞。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实验小学(1978—2012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介休小学教育重获生机,重整教学秩序,恢复教学制度。东风小学恢复为介休县直属实验小学,依然列为县直属示范小学,更名为实验小学。
1985年,遵照省教育厅晋教初字(1985)第4号《关于办好县区示范小学的意见》,将“介休县城镇实验学校”改为“介休县实验小学”,由县教育局直接管理。1992年,随着介休撤县设市,实验小学更名为介休市实验小学校,此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为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适应当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迫切需求,创建晋中一流小学,2002年暑期,时任校长高金凤决定自筹资金改善信息化教学条件。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双向控制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成功启动,丰富的教學资源打开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在全市引起了巨大的轰动。2003年,实验小学将校训改为“我能行”,旨在激发全体师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后,国家大幅度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在西部农村地区实施“两免一补”政策,进一步完善国家奖助学金资助制度。到2008年,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全部免除学杂费,减轻了亿万家庭的经济负担,确保了所有义务教育适龄儿童都能“不花钱,有学上”。
2011年9月1日,实验小学喜迁新校(三贤大道彦博支路),班班通投入使用。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验小学(2012年至今)
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从此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继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幕徐徐拉开,介休教育迎来了春天。借助国家实施校安工程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建设契机,介休市政府先后投资9.6亿元对全市的中小学校舍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2013年市委、市政府为全体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电脑,为创建数字化校园做准备。2013年4月16日,装备一新的录播室交付使用,学校走上了现代化学校建设的新征程。
2013年8月2日,在介休市教育工作会上,宣布成立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所有的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
2014年11月25日,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专家验收介休市教育均衡发展,学校代表介休市接受检查顺利通过,介休市成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县市。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实验小学为全面落实国家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顶层设计,实施文化引领内涵发展。学校重新确定了“崇德、弘毅、守正、创新”的校训,设立和创作了有自己特色的校徽、校歌,营造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呈现出了以“百年实验”为传承的优秀历史文化,以“魅力实验”为引领的师生发展目标和学校发展愿景,以“印象实验”为平台的校园十大活动,以“幸福实验”为追求的师生团队精神、奉献精神、拼搏精神和创新精神,以携手“赢在实验”为动力的发展成果。学校把“五个实验”作为全校师生的奋斗目标,激励前行。
同时,学校凝炼出“六度引领”的德育模式,活动课程化、课程系列化的课程模式,课型模式化、模式学科化的教学模式,“六制”管理、专业提升的教师培训模式,科学规划、合理实施的时间管理模式,分层设计、高效轻负的作业模式,“五化融合”的安全模式,使多元育才得到真正的落实。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介休市实验小学落实中央和教育部要求,坚持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之年,也是全面实施“十四五”教育规划的开局之年,实验小学将重点在把握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盘上下功夫,以天、地、人、和四脉设计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以培养全面发展、富有个性和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合格世界小公民为育人目标,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奋斗。奋斗百年路,开启新征程!
(作者单位:介休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田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