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详细介绍了杂交一代朝天椒新品种津鹰1号的选育过程和选育结果,并对其品种特性和栽培要点进行了简要概括。
关键词:朝天椒;杂交一代;品种选育;津鹰1号
中图分类号:S641.3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0.01.038
Breeding of a New Hybrid Hot Pepper Variety Jinying No.1
LI Yu-ling,TAN Zhi-gang,LIU Ying
(Tianjin Shennong Seed Company Limited,Tianjin 300350,China)
Abstract: Breeding process and results of F1 hybrid hot pepper variety Jinying No.1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 Its character and cultivation points were also summed up.
Key words: capsicum;F1 hybrid;variety breeding;Jinying No.1
目前,天鹰椒由于其具有投工少、栽培技术简单、周期短、见效快、抗旱稳产、经济效益高等特点,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在中国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天津、内蒙、贵州等干椒产区已经形成规模化生产,成为当地农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亦成为中国出口创汇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由于各地栽培以地方天鹰椒为主,品种严重混杂退化,产量降低,抗病性差,品质劣变,而且栽培管理粗放,技术落后。针对目前这种生产状况,天津神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辣椒课题组通过实施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天鹰椒杂交一代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以早熟、高产、抗病、辣度高等为育种目标,于2007年选育出簇生杂交一代朝天椒新品种津鹰1号。该品种已通过天津市科技成果鉴定,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1选育过程

1.1母本的选育及特征
利用引进的CMS不育源202A为转育母本,以引自日本的色素椒材料Y9216为轮回亲本,转育成新的CMS系202A和相应的CMS保持系202B,转育过程见图1。该不育系早熟,株型矮化,果实长约8 cm,宽约1.0 cm,平均单果质量10 g,果肉厚0.2 cm,果实簇生朝天,平均单株座果70~90个,抗病毒病,色价高。
1.2父本的选育及特征
父本七星椒C是国内多年引种的地方品种七星椒经筛选而成的恢复系。该恢复系中熟,植株较矮,株高约60 cm,果实簇生向上,果长约5 cm,果宽约1 cm,平均单果质量5 g,辣度高,抗病毒病。
1.3杂交组合的选配

2004年在继续对不育源进行转育的同时,配制单生天鹰椒组合、簇生天鹰椒组合45个。2005—2007年以经过国内多年引种的日本三鹰椒和近几年各地种植的新一代为对照,在天津神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育种试验基地进行了品比试验。其中组合202A×七星椒C(JN-8)表现突出,具有早熟,挂果多,干椒色泽深红,抗病性强等特性。2006—2007年连续两年在本市宝坻大口屯、静海县陈官屯镇、宁河板桥镇、武清东蒲洼镇进行了多点区试,并以目前生产上广泛种植的日本三鹰椒和新一代为对照。在区试中,JN-8明显优于对照品种。2007—2008年在河南省的南阳、河北省的定州、冀州、山西省的忻州、山东、湖南及东北等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工作。后定名为津鹰1号。
2选育结果
2.1丰产性

2.1.1品比试验2005年在继续转育纯化不育系202A的同时,以日本三鹰椒、河南新一代为CK1、CK2,进行了3年的品比试验。试验地点在公司的育种基地,试验设3次重复,每次重复试验面积40 m2,播种期在2月1日,定植期在4月27日左右,始收期在8月20日左右。品比试验结果见表1。
经过3年的品比试验显示:簇生天鹰椒新组合JN-8平均比对照品种日本三鹰椒提高25.5%,比新一代提高22.7%。
2.1.2多点区试2006—2007年连续2年在天津市宝坻区大口屯、静海县陈官屯镇、宁河板桥镇、武清东蒲洼镇进行了多点区试,试验以目前生产上广泛种植的日本三鹰椒、河南新一代为对照品种,试验结果见表2。两年多点区域试验结果显示:JN-8分别比对照日本天鹰椒和新一代产量平均提高32.7%和30.2%,而且干椒商品率高,色泽深红。
2.1.3生产示范2007—2008年在河南省的南阳、河北省的定州、冀州、山西省的忻州、山东、湖南及东北等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工作。经过生产试验反馈,津鹰1号在河南地区种植比当地品种新一代增产30%以上,而且干椒商品性状好,色泽深红;在山东、河北等地区种植,该品种不仅产量比当地种植的天鹰椒品种产量高,而且抗病性强,很受椒农的青睐。
2.2抗病性
经多年的品比试验、多点区试,津鹰1号病毒病田间自然发病率为1.8%,疫病没有发生。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2007年将参试的天鹰椒新品种津鹰1号及对照品种新一代送到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进行苗期人工接种TMV和疫病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见表3。
2.3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2007年在天津市宁河、宝坻、武清、静海等区县及河南唐河、河北的定州安排的多点区试中,在不同的栽培地区采集了天鹰椒新品种津鹰1号和对照品种的果实,经过风干后,测定了参试品种的红色素含量和辣度(检测方法 GB10783-1996),检测结果见表4。
3品种特征特性
津鹰1号为早熟杂交种,株高50 cm左右,分枝多,坐果率高,果实簇生,果长5~7 cm,果宽0.8~1.2 cm。单果质量5~7 g,红椒顺直,果面光滑,干椒色泽深红,辣味儿浓。产量、抗病性均超过各地广泛种植的天鹰椒品种。
4适宜地区及栽培要点
津鹰1号适宜天津、河北、河南、山东、贵州、湖南及东北等地的干椒种植基地种植。采用保护地育苗,培育壮苗,适期定植,北方地区一般在4月底5月初定植。建议栽植密度为9万~10.5万株/hm2。津鹰1号由于具有生长势强,植株分枝多,坐果多,产量高等特点,需增施基肥,及时追施果肥。如生长期内气候高温干旱,注意防治病毒病。如雨水多,注意排水防涝和疫病的发生。及时采收,可根据需要分批采收。
参考文献:
[1] 王旭伶.天鹰椒高产栽培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1997 (1) :30-31.
[2] 范妍芹,刘云.利用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AB_(91)选育甜椒一代杂种冀研5号[J].华北农学报,2000 (S1) :118-122.
[3] 刘云,范妍芹.甜椒杂交新品种冀椒3号的选育[J].华北农学报,2000 (S1) :127-129.
关键词:朝天椒;杂交一代;品种选育;津鹰1号
中图分类号:S641.3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0.01.038
Breeding of a New Hybrid Hot Pepper Variety Jinying No.1
LI Yu-ling,TAN Zhi-gang,LIU Ying
(Tianjin Shennong Seed Company Limited,Tianjin 300350,China)
Abstract: Breeding process and results of F1 hybrid hot pepper variety Jinying No.1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 Its character and cultivation points were also summed up.
Key words: capsicum;F1 hybrid;variety breeding;Jinying No.1
目前,天鹰椒由于其具有投工少、栽培技术简单、周期短、见效快、抗旱稳产、经济效益高等特点,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在中国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天津、内蒙、贵州等干椒产区已经形成规模化生产,成为当地农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亦成为中国出口创汇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由于各地栽培以地方天鹰椒为主,品种严重混杂退化,产量降低,抗病性差,品质劣变,而且栽培管理粗放,技术落后。针对目前这种生产状况,天津神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辣椒课题组通过实施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天鹰椒杂交一代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以早熟、高产、抗病、辣度高等为育种目标,于2007年选育出簇生杂交一代朝天椒新品种津鹰1号。该品种已通过天津市科技成果鉴定,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1选育过程

1.1母本的选育及特征
利用引进的CMS不育源202A为转育母本,以引自日本的色素椒材料Y9216为轮回亲本,转育成新的CMS系202A和相应的CMS保持系202B,转育过程见图1。该不育系早熟,株型矮化,果实长约8 cm,宽约1.0 cm,平均单果质量10 g,果肉厚0.2 cm,果实簇生朝天,平均单株座果70~90个,抗病毒病,色价高。
1.2父本的选育及特征
父本七星椒C是国内多年引种的地方品种七星椒经筛选而成的恢复系。该恢复系中熟,植株较矮,株高约60 cm,果实簇生向上,果长约5 cm,果宽约1 cm,平均单果质量5 g,辣度高,抗病毒病。
1.3杂交组合的选配

2004年在继续对不育源进行转育的同时,配制单生天鹰椒组合、簇生天鹰椒组合45个。2005—2007年以经过国内多年引种的日本三鹰椒和近几年各地种植的新一代为对照,在天津神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育种试验基地进行了品比试验。其中组合202A×七星椒C(JN-8)表现突出,具有早熟,挂果多,干椒色泽深红,抗病性强等特性。2006—2007年连续两年在本市宝坻大口屯、静海县陈官屯镇、宁河板桥镇、武清东蒲洼镇进行了多点区试,并以目前生产上广泛种植的日本三鹰椒和新一代为对照。在区试中,JN-8明显优于对照品种。2007—2008年在河南省的南阳、河北省的定州、冀州、山西省的忻州、山东、湖南及东北等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工作。后定名为津鹰1号。
2选育结果
2.1丰产性

2.1.1品比试验2005年在继续转育纯化不育系202A的同时,以日本三鹰椒、河南新一代为CK1、CK2,进行了3年的品比试验。试验地点在公司的育种基地,试验设3次重复,每次重复试验面积40 m2,播种期在2月1日,定植期在4月27日左右,始收期在8月20日左右。品比试验结果见表1。
经过3年的品比试验显示:簇生天鹰椒新组合JN-8平均比对照品种日本三鹰椒提高25.5%,比新一代提高22.7%。
2.1.2多点区试2006—2007年连续2年在天津市宝坻区大口屯、静海县陈官屯镇、宁河板桥镇、武清东蒲洼镇进行了多点区试,试验以目前生产上广泛种植的日本三鹰椒、河南新一代为对照品种,试验结果见表2。两年多点区域试验结果显示:JN-8分别比对照日本天鹰椒和新一代产量平均提高32.7%和30.2%,而且干椒商品率高,色泽深红。
2.1.3生产示范2007—2008年在河南省的南阳、河北省的定州、冀州、山西省的忻州、山东、湖南及东北等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工作。经过生产试验反馈,津鹰1号在河南地区种植比当地品种新一代增产30%以上,而且干椒商品性状好,色泽深红;在山东、河北等地区种植,该品种不仅产量比当地种植的天鹰椒品种产量高,而且抗病性强,很受椒农的青睐。
2.2抗病性
经多年的品比试验、多点区试,津鹰1号病毒病田间自然发病率为1.8%,疫病没有发生。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2007年将参试的天鹰椒新品种津鹰1号及对照品种新一代送到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进行苗期人工接种TMV和疫病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见表3。
2.3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2007年在天津市宁河、宝坻、武清、静海等区县及河南唐河、河北的定州安排的多点区试中,在不同的栽培地区采集了天鹰椒新品种津鹰1号和对照品种的果实,经过风干后,测定了参试品种的红色素含量和辣度(检测方法 GB10783-1996),检测结果见表4。
3品种特征特性
津鹰1号为早熟杂交种,株高50 cm左右,分枝多,坐果率高,果实簇生,果长5~7 cm,果宽0.8~1.2 cm。单果质量5~7 g,红椒顺直,果面光滑,干椒色泽深红,辣味儿浓。产量、抗病性均超过各地广泛种植的天鹰椒品种。
4适宜地区及栽培要点
津鹰1号适宜天津、河北、河南、山东、贵州、湖南及东北等地的干椒种植基地种植。采用保护地育苗,培育壮苗,适期定植,北方地区一般在4月底5月初定植。建议栽植密度为9万~10.5万株/hm2。津鹰1号由于具有生长势强,植株分枝多,坐果多,产量高等特点,需增施基肥,及时追施果肥。如生长期内气候高温干旱,注意防治病毒病。如雨水多,注意排水防涝和疫病的发生。及时采收,可根据需要分批采收。
参考文献:
[1] 王旭伶.天鹰椒高产栽培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1997 (1) :30-31.
[2] 范妍芹,刘云.利用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AB_(91)选育甜椒一代杂种冀研5号[J].华北农学报,2000 (S1) :118-122.
[3] 刘云,范妍芹.甜椒杂交新品种冀椒3号的选育[J].华北农学报,2000 (S1) :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