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将起诉中国高铁 呼吁德国联手“维权”

来源 :大众商务·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Dragon8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新干线技术开发者——川崎重工的总裁大桥忠晴7月4日称,如果中国高铁在海外申请专利的内容与中国和川崎重工关于新干线技术出口的契约相抵触,将考虑对中国高铁“侵权”提起诉讼。这番话被日本媒体解读为该企业“暗示将起诉中国高铁”。
  据日本《朝日新闻》5日报道,大桥忠晴4日在记者会上称,川崎重工当时对中国出口新干线技术时的契约明确规定“技术只能在中国国内使用”,目前还不清楚中国就高铁申请海外专利的详细情况,所以无法对应,但“如果中国这次申请内容与中国和川崎重工的契约相抵触,将不得不对中国提起诉讼”。之后,他话锋一转说,“中国的常识派还是占多数,日本还是冷静地观望为好”。此前有报道称,中国将在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巴西申请京沪高铁的21项专利。中国铁道部门多次表示中国高铁核心技术和外国没有知识产权纷争。
  5日,一贯对中国高铁技术横加指责的JR东日本再次表示了他们的“关切”。据《产经新闻》报道,总经理清野智称对中国高铁申请国际专利“重大关切”,今后将静观事态的发展。
  日本媒体对中国高铁的纠结心态近来表现得十分明显,特别是京沪高铁成功运行后。“中国版新干线”是日本媒体最常用的指代中国高铁的词汇,日本《产经新闻》则一直称中国高铁是“盗版新干线”。此前,日本朝日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报道中国高铁时,称中国在这个问题上“脸皮太厚了”。7月1日,日本电视台称,“中国新干线仅凭时速与日本新干线不同就想申请国际专利”,并引述国际律师的话分析称,只凭速度差就申请国际专利“很难”。该电视台还断言,美国和俄罗斯“不会承认中国的高铁专利”。
  如何对抗中国高铁?日本“中国商业热线”网站4日刊文说,中国高铁申请国际专利问题在日本引起的骚动有点过头了,日本应摆脱“受害者”意识,联合同样向中国出口过高速铁路技术的德国共同“维权”。文章称,中国根本不把日本放在眼里,日本应该“堂堂正正和德国组成共同战线”对抗中国。
  旅日华人、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庚欣5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中国承认中国高铁技术进步是和多个发达国家进行技术交流有直接联系,日本也在该领域给予中国不少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是“偷”了日本的技术。庚欣说,日本应该对中国的进步有一个客观冷静的认识。在目前中日关系敏感时刻,日本需要控制情绪,不要因两国发展现状引起的心理落差而影响对两国关系大局的判断,不要把一个专业技术领域的问题炒作成两国之间的政治问题。
  在德国,高速铁路技术的持有者西门子公司没有表现出和中国高铁“掐上”的意愿。和日本媒体相比,德国媒体的表现也大度得多。《环球时报》记者5日搜索了一个月来德国主流媒体有关京沪高铁的报道,没有发现一家指责中国抄袭德国高铁。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德国《图片报》说,京沪高铁打破了世界上的所有纪录,展现了中国列车的最高级水平。虽然有德国技术的帮助,但列车90%为中国制造。(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
  文字编辑:印爽
其他文献
我厂用电石生产乙醛过程中,有必须排放的尾气,这尾气中含有乙炔80~90%,过去一直排放至大气中,既严重地污染了周围环境,又白白浪费了很宝贵的化工原料(乙炔)。在这次战“三废”
期刊
纺织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具有解次人民穿衣和支援相关产业应用的社会效益,以及上缴国家税利和出口创汇的直接经济效益。但随着中国加入WTO,纺织品出口并没有入想像中一样进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和能力的不同,产业结构演进对经济增长的效果存在差异。本文在对鲁、苏、粤三省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