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动导向法”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nshui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足中职德育课教学实际,从“行动导向法”的含义、特征以及在德育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等三个角度,浅析行动导向法对促进中职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职业能力、提升职业道德境界的良好教学效果。
  行动导向法德育课应用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是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主干课程,整个课程体系分为:道德部分与法律部分。通过此门课程的教学,将社会需要的政治思想、道德准则、法律观念等多方面的规定和要求,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觉悟以及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从而帮助学生增强道德意识、养成道德习惯与树立法治观念,提高维权意识。
  一、“行动导向法”的含义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职业教育界出现,对世界职业教育界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教育理论。行动导向法并非某种具体的教学法,而是一系列有利于提高学习自主性、提升职业能力、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教学方法集合。行动导向法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中心,它通常围绕某具体问题或课题和项目开展教学活动,它强调教师要准备教学情境、营造教学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并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行动方法和思维锻炼,从而形成一定的职业技能。行动导向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知识能力的内化与运用,重视培养学生敢于实践、主动探索、精益求精的品质。行动导向法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行动导向法”的特征
  第一,强调学习主动性。中职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只有当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时,才能真正进入自觉的、积极的良好状态。只有他们“发挥自主性——以自我独立的思考和观察为基础做出自我选择和决定,体现主动性——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观察为基础做出自我选择和决定,具有独立性——能独立参与学习活动,独立支配自己行为的意识及能力,那么才能实现创造性——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实现对现实的超越”。行动导向教学法将学习者看成积极的行动者,提倡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控制,教师转变为引导者、咨询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咨询与自由行动的空间,从而使学生有更好的发展。
  第二,注重职业能力。“以能力为本位”是中职学校的教育理念,加快培养素质高、本领硬、就业竞争力强的劳动者是中职教育的任务。行动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旨在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可持续学习本领的劳动者,在信息化时代和学习型社会中建立起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崭新理念,以及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的品质与素养,从而让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与发展。
  三、“行动导向法”的具体应用
  1.选择采购方案,培养职业道德意识
  采购难题:本部门需要购进一批猕猴桃,进口猕猴桃10元一个,本地贴牌“进口”5元一个,甜度及口感与进口产品几乎一样。采购部需进货总额1万元,如何选择进货商品?(A方案为采购进口猕猴桃,B方案为采购本地“贴牌”猕猴桃,C方案为AB方案各进货一部分。)
  將学生分为7个学习小组。采购方案选择如下:A方案3组;B方案0组;C方案3组。从小组选择的采购方案分析:AB方案的选择反映了大部分同学有一定的职业道德意识,他们清楚在职业活动当中要销售优质产品,不能够有弄虚作假的行为,懂得要合法经营、信守承诺、真实无欺。C方案选择的小组表示,高端品牌超市,首先要树立品牌形象,不能够虚假经营,破坏企业的信誉。但因进口与本地“贴牌”的商品进货价格相差甚远,但在外观上并无差异,适当采购一些“冒牌”产品,既不会让消费者发现,影响超市名声;又能够获得高额利润,增加企业收入。此种方案在对利润与诚信的权衡中,存在侥幸的心理,看似两全其美:既能谋得利益,又可维护声誉;但实则风险与隐患并存。在此,教师指出:在职业活动中,要坚持慎独,入暗室而不欺!一个人在公众场合,有人监督的情形下容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而在独处、无人监督时,则难以遵守职业道德。在职业道德上要做到慎独,就需要在职业活动中的“隐”“微”处下功夫,要有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要诚实守信、童叟无欺。
  诚实是为人之本,守信是立事之先,虽然社会上存在投机取巧、坑蒙拐骗、短斤缺两、弄虚作假的现象,但是这些都只能获得眼前利益,稍有不慎,便会作茧自缚。一个企业要取得长期的发展,一个人要获得长足的进步,就要坚持诚信的理念,守住道德的信念,严格按照道德要求来行动,在职业活动中坚持慎独、慎微、慎初,坚守职业道德规范,做道德品质高尚的职业工作者。
  2.制定销售计划,提高职业能力
  销售困难:根据超市对本部门盈利的要求,本月猕猴桃的销售盈利要达到2万元。根据活动一中本组购得的商品,制定促销方案并派代表进行展示。
  通过让学生制定销售方案,迎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在与专业对应的职业情境中,在动手实践中,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经验、态度、能力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生在此活动中,计算成本、分析需求、制定价格、预设风险、谋划盈利,充分运用了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将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结合,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学习者全身心投入,脑心手结合,从而提高了专业能力。同时,小组在制定销售计划时,结合时下的“双十一”“双十二”销售热点,综合考虑大众消费心理,提出促销方案,并与其他小组展开竞争,充分展现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学习的方法能力。另外,要求小组间互评他组销售计划,通过相互发现问题、指出风险、提出建议,共同完善销售计划,从而提高了学生间学会共处,学会欣赏、学会合作的社会能力。
  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职业教育所倡导的“能力为本位”不仅仅是技能,也包括了职业道德规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等关键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专业能力为个人的生存打下基础,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为个人的发展打下基础。行动导向法通过在教学中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综合起来培养,以形成使学生具备未来职业发生变更或是岗位产生流动时,能在社会上重新定位的关键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实现能力的内化与运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从而适应职业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
  3.发表公关声明,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危机处理。超市被新闻媒体曝出“贵族”猕猴桃的真实身份——用本地贴牌产品冒充进口产品。消费者纷纷退货,超市形象大受影响,超市应该如何处理此次诚信危机?小组讨论并为超市写一份声明。
  采购环节中,C方案看似能获得高额利润,但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风险时刻存在,媒体曝光的事实产生的信誉危机就是最好的说明。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书写公关声明来化解诚信危机的活动,旨在让学生意识到职业活动无小事,职业道德不能马虎,贪图一时之利终究会酿成大错。在职业活动中,要做到省察克治,要对照职业道德规范不断地反思自我,找出思想和行动中的不足,在发现不足的基础上,努力对其进行克服与修正,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知识和能力,严格按照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我,积极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努力提升职业道德品质,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工作者。
  “行动导向法”在中职德育课中的运用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组织者,学生从知识的接纳器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从教师主宰课堂转向为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让学生在富有吸引力的课堂氛围中获取未来职业生活的能力,并能够自觉在实践中践行职业道德,从而提升自身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
其他文献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幼儿园的活动也应以游戏活动为主,游戏材料作为游戏的物质基础,是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纸箱只要经过巧妙设计、改造,就可能"变废为宝"
检验一个观测变化是否地震前兆异常,需要3个判据:1)有正常背景;2)非干扰影响;3)与地震相关。依据这3个判据,对汶川地震区周围"十五"期间新建立的四分量钻孔应变台站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震之前没有可靠的明显异常变化。进一步对地震前观测应变变化主方向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并非都指向震中。
在一堂课中,教师的开场白十分重要。优秀的教师能用短短几句话吊起学生的胃口,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用高效的导入方式为整节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
合作是指人和人之间为达到一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彼此之间相互协作的相处模式,尤其是在教育教学中,一直备受教师和学生欢迎。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构建一种合作的学习模式,对提
【摘要】近年来,国家积极倡导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探讨使学生提高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为实现与未来时代发展相适应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逐渐成为计算机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针对项目教学的有关理论及实践教学经验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对于提高计算机教育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克服其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项目教学法应用一、前言  计算
规范造就人才,习惯成就人生,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生如果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受益终生。然而,对于一些特殊学生要想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绝非易事。这就要求老师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