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宾“老磨坊”成功背后的酸甜苦辣

来源 :吉林农业·百姓创富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g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次回到长虹村,现为上海老磨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吴佳宾有着复杂的心情。
  
  时隔12年,吴佳宾又回到了他当初梦开始的地方——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长虹村。
  “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当初赖以做企业的山泉还在,但厂房已经面目皆非了。”再次回到长虹村,现为上海老磨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吴佳宾有着复杂的心情。他给乡亲们带来了电脑,也计划帮助村民们种植无公害农产品,但一想到当初跟着他干企业的23名村民,“我感觉亏欠了他们”。
  吴佳宾曾是一名少校军官,转业时却选择了在长虹村当一个真正的农民。当他从建设东北“华西村”的梦想中醒来时,自己已经身无分文,爱人也离他而去。不服输的他只身来到上海,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了更加艰辛的创业。现在,“老磨坊”成了业内知名的连锁品牌,他本人也获得了一系列荣誉。
  
  梦开始的地方
  
  1993年,有着16年军旅生涯的吴佳宾转业了。他作了一个破天荒的决定,就是准备“下乡务农”,至今,他的户口还在长虹村。
  “其实,这个想法在我的心理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因为我总感到身上有一种力量没有得到释放和发挥。华西村的成功对我触动很大,我当时就想,这一辈子虽说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能把一个小山村搞好也行。”吴佳宾回想起当初的选择时说。
  当时的长虹村不通电、没有电话,村民们对吴佳宾的到来也是议论纷纷,大多数村民认为他是“下乡镀金”来的。
  为了表示自己有“干一辈子的想法”,吴佳宾不仅不要转业工资,把户口也迁到了农村,村里还分给了他5亩地。
  乡下与城里的条件差距确实很大,但困难丝毫没有动摇他建设一个东北“华西村”的信心。
  为了改变村里的落后状况,吴佳宾决定利用长虹村一个四季都流淌泉水的山泉作为突破口。在他的带领下(他用自己在市里的房子抵押贷款20万元入股),23个村民纷纷入股(少的几百元,多的上万元),成立了佳木斯市第一个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长虹矿泉饮品有限公司。
  几年的时间,村民们的收入增长了一倍,这使他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好评,他自己也先后获得了“黑龙江省劳模”、“全国优秀军转干部”等荣誉,并受到江泽民、李鹏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但村办企业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困难。
  首先,是管理难。村里人特别是村干部争相把自己的亲属都安排进来工作,这无疑给管理带来麻烦和包袱;其次,是打开市场难,再好的产品上市也需要一个过程,但村民认为只要工厂一开张,钞票就会滚滚而来;第三,是流动资金难。
  吴佳宾没有想到的是,正当他四处为企业找出路的时候,入股的村民们对企业的前途没有信心了,股东们把他辛辛苦苦一手建起来的厂子给卖了。就这样,他的“华西村”梦想突然间破灭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随着吴佳宾在农村创业梦想的挫折,和他生活了11年的爱人,突然离开了他。
  一个好的经营理念往往比一个产品更重要
  黯然离开长虹村后,吴佳宾来到了辽宁营口深亚木业有限公司,由于他工作出色,公司老板决定派他到上海开拓市场。后来,公司倒闭了,但吴佳宾却在上海发现了新的商机。
  吴佳宾有一个习惯,就是到任何一个地方出差都要去逛菜市场、品尝当地的风味小吃。在上海的时候,上海的豆制品引起了他的注意。
  “我发现上海的豆制品无论在品质、口感、花色上都比不上东北的产品,而上海人对豆腐食用方法知道的也太少,不会吃。”吴佳宾说,“豆腐里面有商机。”
  那一段时间他来到大连帮助朋友策划一个餐厅,但他满脑子都是豆腐,他整天琢磨:如果有一种能现做现卖的一体化小型豆腐机该有多好。正巧在大连的一个菜市场他发现了一台和他想象一样的机器,是韩国产的,每天火爆的生意让他非常激动。但让他遗憾的是,那样一台机器要13万多元。
  于是,吴佳宾便经常来这个小店里观察,回去画图纸,然后请工厂制作、修改、试验。一个多月下来,一台豆腐机的主体部分生产出来了,试验结果基本符合要求,接下来就是市场推广策划。
  初来上海的两年时间里,吴佳宾靠卖菜板提成总共积累了4万多元,他又向朋友借了4万元。这8万元他是这样分配的:5万元开发设计机器和购买配套设施,1万元做广告,剩余两万元留作日常费用等。市场的启动颇具戏剧性,当时他还在大连,他一面把只有一半的设备托运回上海,一面在一家媒体登广告,然后乘飞机飞回上海,下飞机后就接到业务咨询电话了。
  凭着真诚和商业计划书的周密分析,在没有任何一家单店的情况下,他成功地说服了第一个加盟者。从开业的那天起,小店的门前就出现了令人振奋的排队景象,于是众多加盟商纷至沓来。
  就这样吴佳宾挖到了他的“第一桶金”,他开始搬出地下室,住上新楼房,也有了自己的车子。如今,“老磨坊”作为一个成功的连锁企业,已经在全国发展有500多家加盟店,每年的销售额上亿元。
  “老磨坊”的成功也给吴佳宾带来了荣誉:由于公司的发展始终围绕着再就业这个主题,自2001年起,“老磨坊”一直被评为上海市政府“4050”工程项目先进单位,2004年,“老磨坊”荣登中国创业暨连锁项目50强单位。
  面对扑面而来的鲜花和掌声,吴佳宾一直难忘长虹村的梦想,难忘在上海过的第一个大年除夕夜,“那时的我很痛苦,除夕的夜晚我很孤独,在人生的道路上,谁不喜欢鲜花和掌声,但我不希望被人怜悯,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人生就是不断证明自己
  
  “我不敢贪天之功,事实上,我给你们成为百万富翁的机会,你们完成了自己的潜能所能达到的成就高峰,我们最多只是提供了方法而已。”麦当劳创始人雷·克罗克的这句话,被吴佳宾印在了“老磨坊”加盟指导手册的扉页。
  吴佳宾一直在思考一个新的问题——中国的餐饮业如此丰富,为什么没有麦当劳、肯德基呢?
  2004年,吴佳宾在新加坡偶然发现了一个小面馆,小店里的每一碗面都是用砂锅煲出来的,而且生意天天爆满。他心想这是一个极好的快餐连锁素材。几经辗转,他最后以1万美金的价格将其祖传的汤料秘方、煲面工艺一同买下。
  接着,吴佳宾和他的团队开始了对该产品的开发、形象设计、管理系统、配送系统等4大部分进行研究。
  吴佳宾给自己定的标准是“面不惊人死不休”,并确定四个硬指标:一是口味要面香浓郁;二是口感要劲道爽滑;三是出品操作要快;四是核心技术要能够保密和控制。他进行了几十种面的品种对比和上百次配方实验,以及几百人次的口味口感调查,终于,一碗“条理整齐、劲道爽滑、洁白如玉、面香纯厚、久煮不烂”的面条出炉了。
  这次,吴佳宾请知名的专业公司设计了门店,并给这个精心孕育的面馆起了一个时尚的名字,叫“锅品面吧”。
  去年,经过精心筹备的第一家“锅品面吧”开张了。至今,“锅品面吧”在全国已经有30多家连锁店了。
  总结“锅品面吧”的成功,吴佳宾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差异化,即砂锅煮面、靓汤煨面、手工擀面、“吧”里吃面;二是管理简单化,工艺简单、管理简单、培训简单,锅品面吧独创“傻瓜模式”,令开店、管店更轻松,人人都能当老板;三是开店工厂化,中央厨房、研发中心、物流体系使“锅品面吧”走出一条“小面馆大工厂”之路。由此可以看出,吴佳宾的经营才能和智慧。
  谈到“老磨坊”和“锅品面吧”的成功,历经磨练的吴佳宾别有一番感触,他认为“人生就是不断证明自己”。
其他文献
如果要问,当今什么行业最赚钱,恐怕会有很多人回答:炒股。据资料显示,06年底中国A股市值是7.16万亿元,而到了07年底这个数字变成了26.98万亿元,一年之中翻了近4倍。还有多少行业能在短短一年中能得到这么高的回报呢?可是,炒股又让很多人很惶恐,因为它的风险在很多时候是悄无声息的来到,让人措手不及。在证券交易所里,你的手指一动,你的资产要么增加,要么减少,没有喘息的机会。在这里,没有演习,只有实
期刊
藏饰品,不仅完美地诠释着那片雪域文化,更携带着那份原始、粗犷又淳朴的民风民情,它似乎可以抚慰人们无法触及“雪域圣地”的遗憾,因此被都市人视为宝贝。而藏文化传播公司所属的“扎西德勒”星星小玉店就开在王府井。据说,里面的几千种藏饰品都是经活佛亲临现场开光的,吉祥得很。    这是一间约40平方米的店铺,但它似乎挂不下4000多种藏饰精品,所以显得琳琅满目,雪域风情浓郁。和以往采访的店不同,星星小玉店的
期刊
随着时代进步,如今有许多半路起家的成功人士,开始注重提升其修养品位。为了显示自己的文化内涵,他们几乎都实施一项“面子工程”———在办公室摆上一大排书架。  当然,有书架还得有书才行。别小看这些书架,该摆些什么书可大有学问,一旦“填进去”的书与个人身份、职业不相符,就可能适得其反。有这样一个女孩,专帮人“填书架”,靠此“怪招”,还真收获不小啊。  3年前,曾在书城工作的小陈姑娘自立门户,在市区开了一
期刊
“二手商品”常常被人们看作是不值钱或者已经贬值了的东西,认为购买者都是穷人。事实上,这一切随着时代的变迁,都已悄然在发生着变化。     不同收入阶层的人士也逐渐从观念上接受了“二手房”、“二手车”、“二手家电”以及“二手书”等诸多二手商品,尤其对于生活在大都市的年轻群体,这些产品早已充斥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手商品”常常被传统的人们看作是不值钱或已经贬值了的东西,认为“二手商品”的购买者大部
期刊
王志仁有写日记的习惯,当初创业的经历都写进了日记本。“我结婚是1988年,当时自己的家里实在太困难了,兄弟姊妹又多,老人也帮不上自己;我就琢磨,干点啥维持生活呢?”他和妻子借了80多元钱——这是他初入商海的全部启动资金。  利用这笔资金,他采购回来胡椒面等调料,在鹿乡镇的一个露天市场上,各种调料摆满了约1平方米的摊床。“当天晚上回家,发现赚了13.84元,这是我开始经商的第一步。”这也是他淘到的第
期刊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也就没有完全相同的路,别人走成功的路,你不一定走成功;同样,你能做到的事,别人也不一定能仿效。正所谓树比树成林,人比人成群,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存在的意义,相信自己,总能创造出人生的价值。   初次创业下岗我没有倒下我生在农村,86年,通过高考,跳出农门,铁饭碗端到93年。第一次创业,我是从经营酒水开始的,资金是2分利息借来的一万元,苦苦挣扎到99年,我积累了近20万
期刊
安静地坐在雅致温馨的美容院大厅,优雅地品尝着新泡的玫瑰花茶,周围流淌着轻柔的音乐。李梅、李燕、李红三姐妹围坐在桌边,商谈美容院下一步发展的间隙,她们感叹最多的就是似水流年,十几年的时间眨眼即过,如白驹过隙。      在2007年12月21号晚举行的周年答谢会上,二姐李燕曾动情的说:“今晚,我们举行这个晚会不是让各位来买产品的,是实实在在想和大家开开心心地放松一下。我们美容院走到今天,离不开你们的
期刊
会做生意的穷学生     1987年9月,王填考上了湘潭市商业学校。当时,读商业学校的学生有许多是有钱人家的子弟。可是,囊中羞涩的王填倒不生气,他反而想:花父母的钱不算本事,靠自己头脑挣来的钱才算真本事。   一天,王填去学校附近的一个商店买课本,忽然听到一个男学生和店老板争吵,那个男学生大声地说道:“你卖的热水瓶质量不好,还没有用上3个月,就不保温了,我要求换一个。”谁知那个店主一听这话,着急地
期刊
今年36岁的周成建,是一家员工三千,资产过亿的企业老板。这位事业有成的年轻企业家,十多年前,还只是一名普通农民。做裁缝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像许多没有背景的私营企业家一样,周成建是靠自己艰苦奋斗完成的资本原始积累。周成建出生于浙江温州青田县一个名叫石坑岭的村子里。为了摆脱祖祖辈辈贫穷的命运,他从小就学会了裁缝手艺。1986年,刚满20周岁的周成建,来到温州谋生。他什么脏活、重活都干,火车上三天三夜站过,
期刊
拖地、擦窗、洗衣……这曾经是“保姆”的工作内容。如今,随着经济发展,现代白领一族再也无暇顾及家中的日常事务,纷纷开始花钱雇人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从而形成了庞大、规范的市场,“保姆”也由此更名为“家政”。  在成都家政市场中,有不少已经发家致富,如“蚂蚁公司”从搬家切入到家政,“老实人公司”从培训切入到家政……当然,也还有单打独斗、忙碌在家政创富路上的一群人,正孜孜不倦地在这个逐渐成熟的市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