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对于教学新要求的践行,基于小学英语而言,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小学英语高年级段,探讨小学英语阅读理解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英语学科;阅读理解;训练方法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8-102
引言
小学阶段,英语本身就是通过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方法的培养,来为学生后期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而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高年级段的学生则更加重视方法的学习与培养,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迅速掌握要领,从而产生自信,强化对于英语学习能力提升的基础。
一、基本原则
(一)有书可读
训练学生阅读理解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有书可读”。阅读理解本身就是需要通过不断的阅读,实现对于理解能力的提升,因此学生首先要建立其一个长期的阅读习惯,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寻找对应的,适合学生的儿童英语读物,做到学生能够有书可读。
很多教师不重视课外儿童英语读物的开发,仅仅将目光局限于教材本身,一方面教材可阅读的内容比较少,另一方面教材的设置更倾向于对学生的整体引导,因此与纯粹的阅读文本有一定的区别,所以课外阅读文本的开发是尤为必要的。具体课外读物的选择,可以从学情的角度出发,如果学生整体基础较好,就能够推荐相对更难的课外读物,如果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则可以通过推荐简单的课外读物,或者通过片段分享来实现。如果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比较清楚,则可以进行针对性推荐,围绕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课外读物的推荐。而借助课外读物的阅读练习,教师通过长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配合教材,进行同一题材的专项训练,学生能够进一步实现对于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且能够强化自身的思维逻辑能力,实现对于文本的解读[1]。
(二)有“法”可循
有“法”可循是指通过阅读技巧与方法的培养与训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有可以依照的根据,进而更好地完成阅读。实际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之所以阅读理解的完成度不高,不是单词不认识或理解不了句子表层的意思。而是由于缺少“章法”,导致阅读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进行更深一步的解读,对于学生的发展产生了局限。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技巧与方法,并不断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将“章法”牢记,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能够做到有“法”可依,进而更好地开展阅读活动。
如阅读题中判断正误的题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生,先一步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回到文中,通过关键词比对,判断信息是否一致,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如在题目“Mary is sick,Mother takes her to the doctor.”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找出关键词“mary、Sick、Mother、doctor”,然后带着这些关键信息,回到文中,原文的句子为“Mother says:Mary,Let’s go to the doctor for a check.”而Mary的回答是“I’m not sick……”凭借关键词“sick”和文中的关键词“not sick”,即可对于其进行判断,是错误的[2]。
二、解题技巧
有书可读,有“法”可依的同时,还要建立在一定的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上,来完成对于阅读理解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继而促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更大的进步空间。本文以具体实例进行阐述解题的“三部曲”。
文章内容片段为“The students were having their chemistry class. Miss Li was telling the children what water was like. After that, she asked her students, “What’s water?” No one.”
在遇到一个阅读理解题目时,可以先快速地浏览一遍文章,对于文章的主体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出文章的中心点。然后带着思考,去看问题,第一题是“The students were having their class.”“A.English B.Chinese C.chemistry D.math”
在通读文章后,第一步就是基于对应问题顺序来在文章中找出对应答案的基本原则,对于问题与文章的定位,本文中截选的是第一题,因此要从片段的开始进行定位。
第二步,就是找出对应的关键词,找出的方法在上文中也有提及,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学生很快能够找出“class”这个关键词,并回到原文中,找到“chemistry class”,得出答案。
第三步,验证结果,很多学生找到答案后就进入下一题,忽视了检查這一步骤,因此可能会由于粗心大意导致出现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耐心检查,回到题目中,可以尝试带入答案来翻译,并对比原文,判断正误。
通过解题“三部曲”,帮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强化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与技巧的使用,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实现对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掌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英语而言,方法与兴趣远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方法与兴趣是“磨好的柴刀”,通过方法和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是能够受益一生的,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方法和兴趣的培养,还需要建立在实际的学情基础上,不能盲目照搬成功经验,只有适宜学情的方法,才是最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郑飞.小学英语高年级阅读的有效训练策略的研究[C].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
[2] 吴国川.浅谈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策略[J].校园英语,2018,(07): 182-182.
关键词:英语学科;阅读理解;训练方法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8-102
引言
小学阶段,英语本身就是通过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方法的培养,来为学生后期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而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高年级段的学生则更加重视方法的学习与培养,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迅速掌握要领,从而产生自信,强化对于英语学习能力提升的基础。
一、基本原则
(一)有书可读
训练学生阅读理解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有书可读”。阅读理解本身就是需要通过不断的阅读,实现对于理解能力的提升,因此学生首先要建立其一个长期的阅读习惯,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寻找对应的,适合学生的儿童英语读物,做到学生能够有书可读。
很多教师不重视课外儿童英语读物的开发,仅仅将目光局限于教材本身,一方面教材可阅读的内容比较少,另一方面教材的设置更倾向于对学生的整体引导,因此与纯粹的阅读文本有一定的区别,所以课外阅读文本的开发是尤为必要的。具体课外读物的选择,可以从学情的角度出发,如果学生整体基础较好,就能够推荐相对更难的课外读物,如果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则可以通过推荐简单的课外读物,或者通过片段分享来实现。如果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比较清楚,则可以进行针对性推荐,围绕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课外读物的推荐。而借助课外读物的阅读练习,教师通过长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配合教材,进行同一题材的专项训练,学生能够进一步实现对于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且能够强化自身的思维逻辑能力,实现对于文本的解读[1]。
(二)有“法”可循
有“法”可循是指通过阅读技巧与方法的培养与训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有可以依照的根据,进而更好地完成阅读。实际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之所以阅读理解的完成度不高,不是单词不认识或理解不了句子表层的意思。而是由于缺少“章法”,导致阅读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进行更深一步的解读,对于学生的发展产生了局限。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技巧与方法,并不断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将“章法”牢记,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能够做到有“法”可依,进而更好地开展阅读活动。
如阅读题中判断正误的题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生,先一步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回到文中,通过关键词比对,判断信息是否一致,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如在题目“Mary is sick,Mother takes her to the doctor.”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找出关键词“mary、Sick、Mother、doctor”,然后带着这些关键信息,回到文中,原文的句子为“Mother says:Mary,Let’s go to the doctor for a check.”而Mary的回答是“I’m not sick……”凭借关键词“sick”和文中的关键词“not sick”,即可对于其进行判断,是错误的[2]。
二、解题技巧
有书可读,有“法”可依的同时,还要建立在一定的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上,来完成对于阅读理解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继而促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更大的进步空间。本文以具体实例进行阐述解题的“三部曲”。
文章内容片段为“The students were having their chemistry class. Miss Li was telling the children what water was like. After that, she asked her students, “What’s water?” No one.”
在遇到一个阅读理解题目时,可以先快速地浏览一遍文章,对于文章的主体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出文章的中心点。然后带着思考,去看问题,第一题是“The students were having their class.”“A.English B.Chinese C.chemistry D.math”
在通读文章后,第一步就是基于对应问题顺序来在文章中找出对应答案的基本原则,对于问题与文章的定位,本文中截选的是第一题,因此要从片段的开始进行定位。
第二步,就是找出对应的关键词,找出的方法在上文中也有提及,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学生很快能够找出“class”这个关键词,并回到原文中,找到“chemistry class”,得出答案。
第三步,验证结果,很多学生找到答案后就进入下一题,忽视了检查這一步骤,因此可能会由于粗心大意导致出现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耐心检查,回到题目中,可以尝试带入答案来翻译,并对比原文,判断正误。
通过解题“三部曲”,帮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强化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与技巧的使用,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实现对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掌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英语而言,方法与兴趣远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方法与兴趣是“磨好的柴刀”,通过方法和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是能够受益一生的,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方法和兴趣的培养,还需要建立在实际的学情基础上,不能盲目照搬成功经验,只有适宜学情的方法,才是最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郑飞.小学英语高年级阅读的有效训练策略的研究[C].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
[2] 吴国川.浅谈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策略[J].校园英语,2018,(07): 18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