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数学思维的教学要以全新的理念、框架、体系和方式来表现。以理解和实践新的数学教学理念为基础,才能培养起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教学实践,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77-01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发挥数学思维能力在形成理性思维中的独特作用。作为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思维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本质及规律。数学思维是以数学对象为基础,对包括空间、结构、数量等的内部属性和规律进行反映,进而进行数学内容演绎的理性活动。前苏联数学教育家奥加涅相曾指出:“区别于传统教学,现代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力求控制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基本的思维方式则成为学生要掌握的专门内容”。“数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数学地看待世界、数学地处理问题,即学会数学地思维、数学地认识问题、数学地思考问题、数学地解决问题;数学更能够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抽象化、符号化、公理化、形式化、模型化、证明与反驳、数的意识、推理意识、化归意识、审美意识等等)”。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数学内在的思维对人们分析和解决问题有着巨大的价值。比如抽象化、模型化、符号化、化归意识、推理意识等等都内含着极为深刻的知识价值。虽然我们不是每个人都会从事数学的研究,从事与数学有关的职业,但是我们都会应用这些思维方式,因为这些数学的思维方式具有普适性的特点。人类社会越是往前发展,越是需要思维方式的进步。具体的知识是有限的,要创造出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思维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数学思维能力是指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方式对具体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进行推论判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应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在强化数学基本功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和不断开拓创新的能力。
一、吃透概念,归纳整理,为思维夯实基础。
作为一门完整体系的系统性学科,数学各章节知识点紧密结合,相互联系,每一个环节都是同等重要的。例如以前学过的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知识,在高中进一步学习对数、指数函数等知识都有很大作用。
因此,打好基础是数学教学的首要责任,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根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扣课标和教材,详细讲解,耐心解疑,让学生清楚每个数学概念内涵外延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白数学定理定律的条件、属性及适用范围;各种基本数学方法和思想的来龙去脉等等。只有有了牢固过硬的基本功,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适时地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对新旧知识进行串联,加强理解巩固,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系统化和条理化,切实提高其思维能力。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迁移互汇。
二、解后反思,思后续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解后反思指的是在解决某个数学问题后,接着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过程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进一步理顺和强化数学的思维,进而开发学生智慧培养悟性。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反思题目:通过对数学题目中的表现现象和外部联系,进而深入事物本质思考问题。反思题目可以让学生对考查的知识点有所把握,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其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思思路:从众多的知识出发来解决特定的问题,是培养全面开阔思路的要求。反思思路是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每一个步骤和技巧,都是学生数学思维得到锻炼的良好机会。反思方法:以独特的心理操作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形成新颖的创造性思维。在解完一道题目之后,引导学生根据解题的方法进行反思,是否有其他更好的解法,通过联想反思来构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反思,可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和创造性。
三、培养兴趣,调动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学习欲,主动迸发思维,是培养其思维能力最好的方式。教师认真设计每一节课,每节课都饱满生动,并适当创设诱人悬念和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火花。让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思想去解答自己碰到的现实问题,让他们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分散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分解较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课内课外都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对之多肯定称赞,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环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各种总结,也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我们教师要在注重把握教学基本要求和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也要重视思想思维方法的传授,重视解题后的反思,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77-01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发挥数学思维能力在形成理性思维中的独特作用。作为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思维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本质及规律。数学思维是以数学对象为基础,对包括空间、结构、数量等的内部属性和规律进行反映,进而进行数学内容演绎的理性活动。前苏联数学教育家奥加涅相曾指出:“区别于传统教学,现代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力求控制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基本的思维方式则成为学生要掌握的专门内容”。“数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数学地看待世界、数学地处理问题,即学会数学地思维、数学地认识问题、数学地思考问题、数学地解决问题;数学更能够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抽象化、符号化、公理化、形式化、模型化、证明与反驳、数的意识、推理意识、化归意识、审美意识等等)”。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数学内在的思维对人们分析和解决问题有着巨大的价值。比如抽象化、模型化、符号化、化归意识、推理意识等等都内含着极为深刻的知识价值。虽然我们不是每个人都会从事数学的研究,从事与数学有关的职业,但是我们都会应用这些思维方式,因为这些数学的思维方式具有普适性的特点。人类社会越是往前发展,越是需要思维方式的进步。具体的知识是有限的,要创造出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思维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数学思维能力是指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方式对具体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进行推论判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应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在强化数学基本功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和不断开拓创新的能力。
一、吃透概念,归纳整理,为思维夯实基础。
作为一门完整体系的系统性学科,数学各章节知识点紧密结合,相互联系,每一个环节都是同等重要的。例如以前学过的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知识,在高中进一步学习对数、指数函数等知识都有很大作用。
因此,打好基础是数学教学的首要责任,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根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扣课标和教材,详细讲解,耐心解疑,让学生清楚每个数学概念内涵外延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白数学定理定律的条件、属性及适用范围;各种基本数学方法和思想的来龙去脉等等。只有有了牢固过硬的基本功,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适时地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对新旧知识进行串联,加强理解巩固,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系统化和条理化,切实提高其思维能力。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迁移互汇。
二、解后反思,思后续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解后反思指的是在解决某个数学问题后,接着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过程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进一步理顺和强化数学的思维,进而开发学生智慧培养悟性。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反思题目:通过对数学题目中的表现现象和外部联系,进而深入事物本质思考问题。反思题目可以让学生对考查的知识点有所把握,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其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思思路:从众多的知识出发来解决特定的问题,是培养全面开阔思路的要求。反思思路是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每一个步骤和技巧,都是学生数学思维得到锻炼的良好机会。反思方法:以独特的心理操作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形成新颖的创造性思维。在解完一道题目之后,引导学生根据解题的方法进行反思,是否有其他更好的解法,通过联想反思来构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反思,可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和创造性。
三、培养兴趣,调动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学习欲,主动迸发思维,是培养其思维能力最好的方式。教师认真设计每一节课,每节课都饱满生动,并适当创设诱人悬念和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火花。让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思想去解答自己碰到的现实问题,让他们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分散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分解较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课内课外都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对之多肯定称赞,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环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各种总结,也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我们教师要在注重把握教学基本要求和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也要重视思想思维方法的传授,重视解题后的反思,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