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孩子享受“美的熏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_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是高雅的殿堂,曾经是皇家贵族涉猎的领域,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即使审美天赋很高都与美术无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孩子学习美术,甚至成人学习美术,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在学习美术的路上有你有我,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近二十年来,广州市儿童活动中心(美术部,后合并为培训部)(以下简称中心)坚持美术教育公益性、传统性、多样性探索,把美术教育送进寻常百姓家,让更多的孩子感受自然的美、艺术的美,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形成了中心美术教育的品牌,招生人数连年上升,学位供不应求,深受学生家长好评,并多次被全国少儿美术研究会评为“全国美术教育先进单位”。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有教无类,坚持公益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艺术应该为平民服务”。在美术教育指导思想上,我们始终明确一个理念,即对青少年的美术教育里,不完全是培养未来的美术家、书画神童。我们注重的是培养大多数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和关于美的素质,追求的是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培养他们,不急功近利,而是先普及然后提高,让少数有天赋的孩子自然从中脱颖而出冒出尖来,然后再往专业方向去培养,对突出来的人再加以往纵深去引导。因此,我们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全体学生,不搞面试之类的门槛,不搞美術考级之类的专项教育培训。凡是有美术兴趣的少年儿童我们都欢迎,坚持中心美术教育的公益性,并多次为贫困地区儿童捐款。同时,培训收费低,教学材料新,教师队伍稳定,教师专业素质过硬。目前,中心的美术课适应面很广,从2岁到高中学生都能接受很好的美术专业的学习,其中2至5岁设立了亲子班,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上美术课,深受孩子家长的欢迎,报名非常踊跃。同时,每年组织美术学生走进广东省博物馆、广州美术馆、广州艺博院免费参观学习,多看看艺术,提升想象力。我们还与广州各社区建立“社区美术室”,开展美术普及教学,在广州南沙区的百万葵园、广州增城区的美丽乡村建立了中心美术写生基地。我们组织中心美术老师和广州书法家协会会员在广州南沙区送"福"字给当地农民;中心美术老师与广州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书法家协会会员与广州钟落潭当地的农民画家书法家即兴挥毫,充分展示他们的精湛绘画、书法艺术水平。

二、送教下乡,惠及乡邻


  每年的寒假和暑假中心就组织美术部老师们把优质的美术课课堂送到广州市的边远乡村,把美术教育放到大自然中去,展现给农村的孩子们。让孩子带着美的眼睛去感知周围的世界,从而感受生活的幸福与美好。由于在自己熟悉环境上美术课,乡村的孩子们学习热情出奇的高涨,出勤率满勤,笔者曾听到乡村的孩子们说:“我希望永远不要下课”。
  每一次支教告一段落,老师们都要在当地搞一个美术展览,展示乡村孩子们在专业老师精心培训下的绘画、书法作品。有一年寒假支教结束,美术老师和乡村孩子们用春联和民间剪纸装饰陈旧的祠堂,乡村祠堂顿时年味十足,祠堂里顿时喜气洋洋,村民们对这种教育形式非常欢迎。还有一次,我们组织美术学生到广州增城区农家乐和当地村民联欢,同时请广州大学李锐文教授指导学生写生活动,学生们在玩中学,在乐中画,写生活动非常成功。乡村的孩子和我们的美术老师建立深厚的感情,每次支教接近尾声,我们经常看到乡村的孩子们那依依不舍的眼神。今年我们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年儿童美术教育理论研讨会组织的远赴湖北兴山县实验小学开展“传递爱心分享美好”活动,中心美术部黄湘寒老师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美术课《一碗香香的面条》,课堂气氛活跃,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

三、注重传统,贴近需求


  美术教育承载着发展和传承文化的重任。多年来,我们坚持将美术教育与传统、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极力为少年儿童创造自由表达、自由探索、自由绘画的空间。在此方面,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社会活动,不断提供创作机会。同时,考虑到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而广东省是学习书法的大省,学习书法的少年儿童也很多。因此,为了向青少年传承我国优秀的书法艺术,我们加强了书法教师力量,由原来的两名书法老师增加到四名毛笔书法老师和两名硬笔书法老师,书法课深受学生欢迎,学生的书法作品屡获全国及广东省重要比赛大奖。

四、学生为本,教学相长


  著名特级教师俞正强认为:“教书表面上是我们怎么上课,骨子里是我们跟孩子的关系”。归根结底,教学本质上也是一种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此,我们要求毎一位美术教师都要“一切为了学生”,提倡“课比天大”,特别是要树立新的美术教育理念,尤其是在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要更多地适应新时代少年儿童对美术的渴望与追求。多年来,中心美术教师除了要根据学生特点认真制订每学期教研计划,上好每一节课、向每一节课要质量外,每年还要参加面向本单位和在南粤地区举办的说课、微课比赛,面向家长的开放日活动,每周一次教研活动,以及参加广州市教育局美术教研组和越秀区教育局组织的美术教研活动。通过努力,年轻美术教师们的业务水平提高很快,他们每年在国家重要刊物发表多篇论文,课例和课件在全国比赛屡获一等奖。同时,我们提倡教师和学生搞好关系,讲师德,爱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告诉年轻的教师要不断地变换通道,尽可能多的打开学生的通道,这样你的授课才会生动,学生接受得才好。此外,我们也提倡老师和家长搞好关系,每年举办庆祝“母亲节”、“父亲节”活动,亲子手工制作比赛,庆元旦嘉年华活动,端午节制作粽子,亲子远足写生活动,通过以上的系列活动促进了老师、家长、学生的关系。我们的体会是,只有处理好师生和家长的关系,才能使教与学有机地配合好,使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激发学生更多更好创作激情与热情,从而更好地办好美术教育,以真正达到美术教育教学相长之目的。
其他文献
《品德与生活》《品德社会》是新课程改革中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独立的综合型课程。作为教师要践行“把爱播进每个孩子心田”的育人理念,磨练爱的能力,共享爱的喜悦,构建爱的家园。 一、结合孩子生活,确定教学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
期刊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础教育也是成绩辉煌,正可谓蒸蒸日上,总体的形势是良好的,然而,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敢于面对现实,我作为农村小学教学一线的组织管理者,虽然没有太多时间去到每一所学校作业深入细致的调查,然而通过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口头了解,也对现行学校教育存在的弊端略知一二,正所谓:居其位,谋其政,思其职,忧其责,虑其任。故知教书育
期刊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培养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对学困生不良习惯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准根源,对症下药。一、学困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及成因  学困生主要有基础差、智力差、行为习惯差、思想意识差等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冰心老人也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有爱就有一切。”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爱,这爱,在教育中,是一种细节的爱,是一种理解的爱,是一种包裹着智慧
期刊
“留守学生”这个近几年由兴起到耳熟能详的专业术语,已成为目前山区学校的一道风景。“学困生”也正逐渐成为他们的“专利”称呼。他们或因缺少关爱或溺爱、或因缺少家庭教育或隔代教育,导致言行不端、思想不正、学习不搞,使他们过早的成了学校的“精准扶贫”户(有的在七年级、甚而是五六年级就成了“学困生”)。学校各方面的秩序,也正因他们而发生着变化。如何教育他们、转化他们,已成为所有山区学校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期刊
自2005年毕业踏入教坛,我就一直担任着班主任工作,至今已是第十三个年头了。静下心回想自己这么多年来教过的学生,却猛然发现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曾经被众多班主任视为“洪水猛兽”的所谓的后进生。令我欣慰的是,现在的他们,早已不是原来那些调皮捣蛋、无心向学的小混混了,他们有的已经成长为新学校的优等生了,有的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正踏踏实实地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下面我结合这些年的班主
期刊
古往今来,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教师是蜡烛,燃尽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辛勤的园丁,用勤劳的汗水奉献了自己培育了祖国的花朵,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所有这些华丽的辞藻,都是对教师的赞美,让我们引以为豪。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作为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班主任担负着比一般教师更为艰巨复杂的任务。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对学生全面关心、全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从“营造良好的问题氛围、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如何教会学生质疑问难”三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了阐述。目的旨在令广大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性,令学生可于宽松的学习环境下,主动提出并探究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此为推动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育的有效方案,明确了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学生 问题意识 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问
期刊
一、什么是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也就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这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一般都做了一定的安排,据此可将农村留守儿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父母双方中的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单独抚养的孩子;二是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孩子;三是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被托付给亲戚照管的孩子,这种也较为常见。  据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饱含感情的朗读,能够激发起学生情感的波澜。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的过程,不仅是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更是文字与学生情感的撞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