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急诊医务人员心肺复苏(CPR)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跳骤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复苏患者自主循环(ROSC)恢复率不断提高,可达40%~60%[1].但是,心跳骤停后,机体发生强烈的应激反应.神经、内分泌、血管活性物质都发生了剧烈改变,组织器官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机体有可能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而出现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ost-resuscitation multipie organdysfunction syndrome,PR.MODS).CPR患者发生PR.MODS,导致患者病死率增加,出院率只维持在2%~22%的水平[2-5].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心肺复苏患者在心脏骤停时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进一步测定淋巴细胞亚群也有明显变化,即随着复苏成功有一从抑制到上调的动态演变的过程.对该现象深入研究或许对预测ROSC,MODS的发生,探讨PR·MODS发病机制、病情演变及治疗,对提高复苏的最终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具有一定的意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