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始于上个世纪末的语文新课改堪称为中国语文教育的一次痛苦涅槃,由于学生的年龄尚小、个体差异明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势必会表现出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面对诸多不同和问题,本文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秉承理解和宽容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多元评价,以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开放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健康的、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宽容和理解 语文教学 个体差异 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26-02
一、 宽容与理解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文学解读学基础上的宽容与理解,其本质体现的是爱的教育。教师以宽容和理解的心态面对学生,将爱融入教学活动之中,由此创设出一个宽容、和谐的教育氛围以及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意识。这一教育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其不仅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同时更有着现实上的必要性。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宽容和理解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宽容和理解的教学策略有助于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这些新的教學观念、学习方式、评价标准的实施都离不开宽容、理解的教育方式。
二、宽容与理解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宽容、理解的教育策略的本质就是尊重学生的不同差异、尊重学生的缺陷和问题,因不同学生的个性和特征对其进行教育。体现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在对待不同性格特征、学习水平的学生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简言之,一切从学生的个体特征出发。
1.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在班集体中,每一个学生,无论学习好坏都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关注和喜爱,都希望自己能够优秀起来。
(1)学业水平不同的学生
班级中既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有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通常被教师称为“差生”。然而,无论成因如何,学习成绩的不尽人意无情地抹去了这些孩子身上的优点,他们生活在班级的最底层,面对的是教师、家长的苛刻批评以及同学的轻视,其心理承受的压力和痛苦是那些从未走近他们的人所难以想象的。
其实,当你走进“差生”,你就会发现他们内心中那份让人心疼的敏感,宽容和理解他们的不足和缺陷。事后我经常主动的与她聊天,慢慢地她开始接纳我的关怀,她曾神采飞扬的说起了自己的爱好,她说她喜欢看电视剧,也正是从那时开始,语文课上她抬起了头,她会问问题并试着说出自己的见解。可见,教师的宽容和理解是打开孩子们、尤其是“差生”心理的金钥匙,它能将他们从自暴自弃中解放出来,为他们插上乐观健康的翅膀。
(2)心理状态不同的学生
如失去温馨家庭的孩子,他们过早的体验到了家庭破裂或失去亲人的痛苦,恐惧和忧郁极为不协调的出现在他们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里。此时,语文教师更应该当好他们的“护花人”,这也是语文教学中实施宽容、理解教育策略应该重视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护花人”并不代表怜悯和溺爱,或者说这些孩子需要的不是怜悯,他们需要亲和、鼓励和尊重。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去接触他们,了解他们性格的成因,真正的接纳和面对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和生活,鼓励他们重建希望和自信。
2.和谐教学——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马斯洛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发挥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可见,和谐的学习氛围、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怎样巨大的影响。
当然,和谐教学氛围的创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一点一滴的营造。一次,我在讲《黑孩子罗伯特》一文时,当我问到:“罗伯特没有介意白人小姑娘丽莎对他的羞辱,在得知她生病后却依然伸出援助之手,在罗伯特的心中,丽莎仅仅是他的同学吗?(还是他的知心朋友),教室里顿时寂静无声,正当大家在积极思考时,突然一个孩子冒出一声:“心上人”,接着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气的我当时真想说他一顿,后我转念一想,微笑着说:“对于刚才XXX所说的答案,我表示理解,因为你们这个年龄正好是青春萌动期,难免会想成这样的答案,但是没有关系,这也说明你们也在慢慢成熟,所以老师不会怪你。随即看到学生们眼神里投来赞同的目光时,我觉得自己这样处理是对的。总之,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就需要教师摒弃疾言厉色与斥责嘲讽,取而代之的是适当的鼓励、安慰的眼神、幽默的评价、温暖的笑容。
(2)实施开放化的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宽容和理解的策略,其实质就是要求教师在与学生进行身心交流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3)应用多元的评价标准
的确,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学生的学习水平必然有好有坏。然而,事实证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未必样样都好,他们在教师和家长的宠爱下往往过分的以自我为中心;而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也未必一无是处,他们同样也会拥有一颗金子样善良的心。因此,传统上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忽视他们的个性和特长,无视他们的潜力和发展,对学生而言是粗暴无情的,对教育而言更是极其失败的。
所以,如今许多教育工作者提出:教学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换言之,由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过渡到注重学生内在潜能的培养,通过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使其身心获得全方位的和谐发展。
三、结语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只有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人才会显示出鲜明的个性和旺盛的创造力。而宽容与理解正是学生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有力支援,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个性化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宽容和理解的教育策略实质上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一方面,它允许学生有独立、自主的见解和看法,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够发挥自我潜能的平台;另一方面,它决定了教师不会再将所谓的“标准答案”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判断。由此,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全方位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参考文献
[1] 王旭东,《国外师生关系研究》[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3.
[2]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3]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关键词】宽容和理解 语文教学 个体差异 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26-02
一、 宽容与理解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文学解读学基础上的宽容与理解,其本质体现的是爱的教育。教师以宽容和理解的心态面对学生,将爱融入教学活动之中,由此创设出一个宽容、和谐的教育氛围以及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意识。这一教育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其不仅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同时更有着现实上的必要性。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宽容和理解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宽容和理解的教学策略有助于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这些新的教學观念、学习方式、评价标准的实施都离不开宽容、理解的教育方式。
二、宽容与理解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宽容、理解的教育策略的本质就是尊重学生的不同差异、尊重学生的缺陷和问题,因不同学生的个性和特征对其进行教育。体现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在对待不同性格特征、学习水平的学生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简言之,一切从学生的个体特征出发。
1.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在班集体中,每一个学生,无论学习好坏都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关注和喜爱,都希望自己能够优秀起来。
(1)学业水平不同的学生
班级中既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有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通常被教师称为“差生”。然而,无论成因如何,学习成绩的不尽人意无情地抹去了这些孩子身上的优点,他们生活在班级的最底层,面对的是教师、家长的苛刻批评以及同学的轻视,其心理承受的压力和痛苦是那些从未走近他们的人所难以想象的。
其实,当你走进“差生”,你就会发现他们内心中那份让人心疼的敏感,宽容和理解他们的不足和缺陷。事后我经常主动的与她聊天,慢慢地她开始接纳我的关怀,她曾神采飞扬的说起了自己的爱好,她说她喜欢看电视剧,也正是从那时开始,语文课上她抬起了头,她会问问题并试着说出自己的见解。可见,教师的宽容和理解是打开孩子们、尤其是“差生”心理的金钥匙,它能将他们从自暴自弃中解放出来,为他们插上乐观健康的翅膀。
(2)心理状态不同的学生
如失去温馨家庭的孩子,他们过早的体验到了家庭破裂或失去亲人的痛苦,恐惧和忧郁极为不协调的出现在他们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里。此时,语文教师更应该当好他们的“护花人”,这也是语文教学中实施宽容、理解教育策略应该重视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护花人”并不代表怜悯和溺爱,或者说这些孩子需要的不是怜悯,他们需要亲和、鼓励和尊重。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去接触他们,了解他们性格的成因,真正的接纳和面对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和生活,鼓励他们重建希望和自信。
2.和谐教学——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马斯洛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发挥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可见,和谐的学习氛围、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怎样巨大的影响。
当然,和谐教学氛围的创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一点一滴的营造。一次,我在讲《黑孩子罗伯特》一文时,当我问到:“罗伯特没有介意白人小姑娘丽莎对他的羞辱,在得知她生病后却依然伸出援助之手,在罗伯特的心中,丽莎仅仅是他的同学吗?(还是他的知心朋友),教室里顿时寂静无声,正当大家在积极思考时,突然一个孩子冒出一声:“心上人”,接着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气的我当时真想说他一顿,后我转念一想,微笑着说:“对于刚才XXX所说的答案,我表示理解,因为你们这个年龄正好是青春萌动期,难免会想成这样的答案,但是没有关系,这也说明你们也在慢慢成熟,所以老师不会怪你。随即看到学生们眼神里投来赞同的目光时,我觉得自己这样处理是对的。总之,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就需要教师摒弃疾言厉色与斥责嘲讽,取而代之的是适当的鼓励、安慰的眼神、幽默的评价、温暖的笑容。
(2)实施开放化的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宽容和理解的策略,其实质就是要求教师在与学生进行身心交流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3)应用多元的评价标准
的确,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学生的学习水平必然有好有坏。然而,事实证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未必样样都好,他们在教师和家长的宠爱下往往过分的以自我为中心;而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也未必一无是处,他们同样也会拥有一颗金子样善良的心。因此,传统上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忽视他们的个性和特长,无视他们的潜力和发展,对学生而言是粗暴无情的,对教育而言更是极其失败的。
所以,如今许多教育工作者提出:教学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换言之,由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过渡到注重学生内在潜能的培养,通过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使其身心获得全方位的和谐发展。
三、结语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只有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人才会显示出鲜明的个性和旺盛的创造力。而宽容与理解正是学生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有力支援,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个性化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宽容和理解的教育策略实质上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一方面,它允许学生有独立、自主的见解和看法,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够发挥自我潜能的平台;另一方面,它决定了教师不会再将所谓的“标准答案”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判断。由此,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全方位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参考文献
[1] 王旭东,《国外师生关系研究》[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3.
[2]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3]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