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与新西兰之间由于地理环境差异、历史背景有别、发展历程存异,使得我国与新西兰之间存在文化特征上的差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道轻器,重视人治而轻视法治,讲究天人合一。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艺术精神高于科学精神。反观新西兰文化特征,却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云泥之别。本文将采取定性分析的方式,对比分析中国与新西兰之间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中国文化;新西兰文化;对比;定性分析
对不同的地区的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文化之间的差异,不能不对当地的文化背景、历史发展脉络、自然地理环境等展开分析。众所周知,中国文化特征与新西兰文化特征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其基本精神与文化特点,都有所不同。通过定性分析法对中国文化与新西兰文化展开分析,能够形成对两国文化差异的认知,形成求同存异的观念。
一、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与新西兰文化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的主要目的是追寻真理,通过运用抽象的符号,借助于实证分析理智分析与探究事物。艺术精神的主要目的是欣赏价值和创造价值,通过具体的意象,将自己的亲身感受与价值判断通过相应的形式生动的表现出来,并通过点缀实现升华。就科学精神的出现而言,希腊文化是最具有公认性的,随着古代国家之间的交往与战争,科学精神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新西兰的文化精神中,普遍存在的两个方向,一个是科学艺术精神,一个是宗教哲学精神。在科学艺术精神中,主要是基于自然哲学,宗教哲学精神是宗教性数理哲学。
我国的艺术精神是尤为显著的,在中国文化中,自然有不乏实用性的科学技术,如四大发明、圆周率、振动仪等等,但是却属于生产经验性的东西,并没有基于真正的科学精神而产生,更没有以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而展开发展,造成在探尋自然规律的时候,相比较于新西兰的探究进度滞缓很多。我国缺少新西兰文化中的科学精神,没有形成新西兰国家中的科学思想因子,特别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实证精神。
在先秦时期,墨家学派是比较重视科学精神的,但是却青黄不接造成后继无人,造成墨家思想成为绝学。时间推移到汉代,虽然将阴阳五行学说与自然哲学相结合,但是却并非用来探究自然乃至宇宙的奥秘,而是通过最新学说形成神学体系,带有浓厚的迷信思想[1]。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中,虽然发明了很多器物,但是确缺少科学本该拥有的逻辑学和行数学。所以在中国古代的伦理哲学思想十分盛行,并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可,但是在自然哲学领域,却逊色与新西兰。所以在我国历史上,像张衡、祖冲之以及郭守敬等自然科学家是少之又少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德轻艺、重道轻器的思想严重的对科学精神发展产生了抑制,可见科学精神在中国文化中也是最近几年才重视。
二、中国的人治精神与新西兰的法治精神
在新西兰国家中,他们普遍依赖于正义、理性与自然法等基本概念,强调在治理国家与治理社会是的法律权威性和积极作用。用法律对长官进行统治,用长官统治平民。在新西兰的文化中,人们普遍认同是法律的仆人,只有遵守法律才可以获得自由。在新西兰文化中,资本主义所奉行的旗帜是民主、理性和法治,同时系统性的论证与阐述如何实现法治,为什么需要法治,加快促使法治观念代替人们意识形态中处于支配地位的思想观念,使得法治理念快速现实化和制度化[2]。
我国文化中,虽然已经实现了大幅度的治国理念转变,但是仍旧存在着较强的人治思想。儒家思想承继了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儒家思想中,更加强调德治、礼治、人治。礼治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对等级制度进行严格维护,当等级越高的时候,其所拥有的权利便越大,拥有的特权自然就越多。这种思想将统治者的地位凸现出来,并且要求统治者能够以身作则,将道德感化的作用予以彰显,实现德治。这种治理方式逐渐实现了人治在治理国家中的决定作用,造成人治与法治相对立。
三、新西兰的逻辑思维与中国的辩证思维
辩证逻辑的思维便是辩证思维,是区别于形式逻辑的思维模式。辩证思维的本质是强调事物功能转化过程中的关系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则是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规定性思维。中国文化中则注重辩证思维,并且在很早的时候便体现出这一方面。新西兰则注重形式逻辑思维,注重界定事物的基本属性,对事物进行形式化和规范化,这种才可以对事物形成最终的把握[3]。
根据形式的不同可以将辩证思维分为三种,依存、转化、相对。在《老子》与《易经》当中,便较为精准的阐述了依存与转化。在《庄子》中则较为精准的阐述了相对,甚至《庄子》撑起了相对主义的理论“大厦”。耳熟能详的辩证思想是“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通过辩证思维使得国人在看待事物的时候,总能够保持圆滑无碍,但是存在的缺点也是十分显著的,导致人们为妥协与逃避寻找借口,造成改造人类社会与改造自然的动力大幅度降低。反之,形式逻辑思维在国人的认知中太过于刻板和拘泥,太多的规矩使得人们作茧自缚,不能创新。两种思想均存在着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例如有一根针掉在地上,中国人则会满地寻找,倘若是找不到也就无所谓了。但是新西兰人会首先在地面上画上小格子,之后在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找。这两种方法一个看起来灵活粗略,一个看起来呆板精细,但正是这两个思维模式的写照[4]。
结束语
中国文化与新西兰文化之间的差异并非是朝夕之间可以详细阐明的,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广袤的地理环境,使得中国文化与新西兰文化之间形成十分大的差距。本文通过定性分析得到中国文化与新西兰文化之间的艺术精神与科学精神、人治精神与法治精神、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之间的差异,形成对两个国家之间文化差异的初步认知,对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特征有初步了解。
参考文献:
[1]陈忠祥. 社会科学中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对比分析——以《自杀论》和《大工地》为例[J]. 农家科技:中旬刊, 2018(02):49-50.
[2]令狐曼, 张可. 从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对比研究看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J]. 福建茶叶, 2018(05):364-365.
[3]陆伟丽, 郭威威. 基于文化维度视角的中国和阿尔及利亚文化对比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25):173+175.
[4]张西平. 从中西思想对比看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8(01):116-127+163.
作者简介:
郭倩(1978—),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国别体研究。
格桑曲珍(1992—),西藏拉萨人,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藏语言文学和印地语对东亚文化的影响。
项目名称:《新西兰先驱报》2015-2018年涉藏报道初探
项目编号:10110/2030619023
关键词:中国文化;新西兰文化;对比;定性分析
对不同的地区的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文化之间的差异,不能不对当地的文化背景、历史发展脉络、自然地理环境等展开分析。众所周知,中国文化特征与新西兰文化特征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其基本精神与文化特点,都有所不同。通过定性分析法对中国文化与新西兰文化展开分析,能够形成对两国文化差异的认知,形成求同存异的观念。
一、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与新西兰文化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的主要目的是追寻真理,通过运用抽象的符号,借助于实证分析理智分析与探究事物。艺术精神的主要目的是欣赏价值和创造价值,通过具体的意象,将自己的亲身感受与价值判断通过相应的形式生动的表现出来,并通过点缀实现升华。就科学精神的出现而言,希腊文化是最具有公认性的,随着古代国家之间的交往与战争,科学精神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新西兰的文化精神中,普遍存在的两个方向,一个是科学艺术精神,一个是宗教哲学精神。在科学艺术精神中,主要是基于自然哲学,宗教哲学精神是宗教性数理哲学。
我国的艺术精神是尤为显著的,在中国文化中,自然有不乏实用性的科学技术,如四大发明、圆周率、振动仪等等,但是却属于生产经验性的东西,并没有基于真正的科学精神而产生,更没有以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而展开发展,造成在探尋自然规律的时候,相比较于新西兰的探究进度滞缓很多。我国缺少新西兰文化中的科学精神,没有形成新西兰国家中的科学思想因子,特别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实证精神。
在先秦时期,墨家学派是比较重视科学精神的,但是却青黄不接造成后继无人,造成墨家思想成为绝学。时间推移到汉代,虽然将阴阳五行学说与自然哲学相结合,但是却并非用来探究自然乃至宇宙的奥秘,而是通过最新学说形成神学体系,带有浓厚的迷信思想[1]。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中,虽然发明了很多器物,但是确缺少科学本该拥有的逻辑学和行数学。所以在中国古代的伦理哲学思想十分盛行,并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可,但是在自然哲学领域,却逊色与新西兰。所以在我国历史上,像张衡、祖冲之以及郭守敬等自然科学家是少之又少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德轻艺、重道轻器的思想严重的对科学精神发展产生了抑制,可见科学精神在中国文化中也是最近几年才重视。
二、中国的人治精神与新西兰的法治精神
在新西兰国家中,他们普遍依赖于正义、理性与自然法等基本概念,强调在治理国家与治理社会是的法律权威性和积极作用。用法律对长官进行统治,用长官统治平民。在新西兰的文化中,人们普遍认同是法律的仆人,只有遵守法律才可以获得自由。在新西兰文化中,资本主义所奉行的旗帜是民主、理性和法治,同时系统性的论证与阐述如何实现法治,为什么需要法治,加快促使法治观念代替人们意识形态中处于支配地位的思想观念,使得法治理念快速现实化和制度化[2]。
我国文化中,虽然已经实现了大幅度的治国理念转变,但是仍旧存在着较强的人治思想。儒家思想承继了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儒家思想中,更加强调德治、礼治、人治。礼治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对等级制度进行严格维护,当等级越高的时候,其所拥有的权利便越大,拥有的特权自然就越多。这种思想将统治者的地位凸现出来,并且要求统治者能够以身作则,将道德感化的作用予以彰显,实现德治。这种治理方式逐渐实现了人治在治理国家中的决定作用,造成人治与法治相对立。
三、新西兰的逻辑思维与中国的辩证思维
辩证逻辑的思维便是辩证思维,是区别于形式逻辑的思维模式。辩证思维的本质是强调事物功能转化过程中的关系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则是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规定性思维。中国文化中则注重辩证思维,并且在很早的时候便体现出这一方面。新西兰则注重形式逻辑思维,注重界定事物的基本属性,对事物进行形式化和规范化,这种才可以对事物形成最终的把握[3]。
根据形式的不同可以将辩证思维分为三种,依存、转化、相对。在《老子》与《易经》当中,便较为精准的阐述了依存与转化。在《庄子》中则较为精准的阐述了相对,甚至《庄子》撑起了相对主义的理论“大厦”。耳熟能详的辩证思想是“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通过辩证思维使得国人在看待事物的时候,总能够保持圆滑无碍,但是存在的缺点也是十分显著的,导致人们为妥协与逃避寻找借口,造成改造人类社会与改造自然的动力大幅度降低。反之,形式逻辑思维在国人的认知中太过于刻板和拘泥,太多的规矩使得人们作茧自缚,不能创新。两种思想均存在着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例如有一根针掉在地上,中国人则会满地寻找,倘若是找不到也就无所谓了。但是新西兰人会首先在地面上画上小格子,之后在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找。这两种方法一个看起来灵活粗略,一个看起来呆板精细,但正是这两个思维模式的写照[4]。
结束语
中国文化与新西兰文化之间的差异并非是朝夕之间可以详细阐明的,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广袤的地理环境,使得中国文化与新西兰文化之间形成十分大的差距。本文通过定性分析得到中国文化与新西兰文化之间的艺术精神与科学精神、人治精神与法治精神、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之间的差异,形成对两个国家之间文化差异的初步认知,对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特征有初步了解。
参考文献:
[1]陈忠祥. 社会科学中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对比分析——以《自杀论》和《大工地》为例[J]. 农家科技:中旬刊, 2018(02):49-50.
[2]令狐曼, 张可. 从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对比研究看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J]. 福建茶叶, 2018(05):364-365.
[3]陆伟丽, 郭威威. 基于文化维度视角的中国和阿尔及利亚文化对比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25):173+175.
[4]张西平. 从中西思想对比看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8(01):116-127+163.
作者简介:
郭倩(1978—),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国别体研究。
格桑曲珍(1992—),西藏拉萨人,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藏语言文学和印地语对东亚文化的影响。
项目名称:《新西兰先驱报》2015-2018年涉藏报道初探
项目编号:10110/2030619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