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當前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进入大学的学生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拿到大学毕业证的学生人数呈递减趋势,在就业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大学生想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必须通过提高上课学习效率来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是目前课程实践和改革的研究重点,新课程要求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与人的本性等方面促进学生正向持续发展。
[关 键 词] 大学生;效率;态度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080-02
一、上课学习效率的胜任素质分析
(一)前提假设
1.学生与老师都是理想的。
2.每个人的学习基础不同,对老师传授的知识理解接受的程度和掌握重点也不同,但都会给每个人带来一定的收益。
3.老师按照X理论实施严密的督促管理,在学习任务易测的条件下有一定程度的效率。
4.老师按照Y理论实施松弛的学习和参与管理,在学习任务不易测定的条件下有一定程度的效率。
5.学生每次都来上课。
(二)建立X、Y理论模型
假设学生是属于X理论型的人,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是易测定的,那么学习效率高,学习任务不易测定的学习效率低;如果学生是属于Y理论型的人,在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易测定的条件下学习效率低,在学习任务不易测定的条件下学习效率高。按照这个假设,学习效率如下:
(三)模型分析结果
X理论型的学生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学习的特性;Y理论型的学生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
X理论型的学生在老师安排的学习效率易测定的情况下效率高,在学习任务不易测定的条件下效率低。
Y理论型的学生在老师安排的学习效率易测定的情况下效率低,则在学习任务不易测定的条件下效率高。
(四)模型的修正与补充
尽管Y理论型的学生在本性上比X理论型的学生好,但是从表中可以看出,学习任务是否易测定中采用X理论和Y理论的模型都有效率高和效率低的现象,可见Y理论型不一定都比X理论型好。针对这种情况,下面对此基础模型进行修正。
1.“课堂保健因素”修正
增加前提假设——老师上课制度松弛且学生对这科专业没有兴趣,同时对这科的成绩没有多大的要求,那么就会导致部分学生不来上课或者上课做其他事情,从而影响学习效率,按照这个假设,学习效率如下。
修正模型一:
根据修正后的模型得到新的结论:老师上课没有多大的要求,学生自己也没有什么兴趣,对X理论的人来说,他们最喜欢的就是这类课。他们可以选择来或者不来,如果他们来上课了获得的效率很低,如果选择不来,效率为零甚至为负,因为每节课都有成本;对于Y理论的人来说,尽管他有很好的自制力和创造力,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会随波逐流,在学习任务易测定的条件下效率低,有的人在学习任务不易测定的条件下效率高,这种模型无法达到最优原则。
2.“课堂激励”修正
增加前提假设——老师上课要求很高,要求提前预习并以抽问的方式检验,同时学生对这堂课感兴趣,采取激励因素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重视和学习上的成就感,按照这个假设,学习效率如下。
修正模型二:
根据修正后的模型得到新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激励因素是以学习为中心,即以对学习本身是否满意,学习中个人是否有成就,是否得到重用和提升为中心,在学习任务不易测定的条件下,属于X理论的人在受到重用和关注时,无论是因为兴趣还是强制,都会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今后的学习也会养成一定的好习惯。在学习任务容易测评的条件下,属于Y理论的人对学习本身是很满意的,在学习中得到了提升和重用,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了满意原则。
(五)老师与学生间的信息不对称
每个人的学习基础不同,老师很难找到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只能选择一种适合大多数人的方法,而且进入大学以后,很多大学生已经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认为进入大学就什么都有了,没有关注社会的就业问题,考试抱着侥幸心理;大学老师和高中老师不一样,每一周见面的时间就仅仅只有上课的时候,而且大学老师认为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做什么事情都是自己负责,尽管有什么事情也不会和老师进行信息交流。
事实上,老师在学习任务易测与学习任务不易测之间很难做出抉择,因为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学生知道学习
任务的难易程度,而老师很难完全地掌握学生上课的效率高低。这种信息不对称的产生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群体与教师群体内部的信息传递差异;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往往是很频繁的,学生之间经常互相了解各个老师的情况,了解学校的政策变化等。而老师之间虽然也会有信息交流,但相对学生群体还是很匮乏的;一门课的学生数量远远超过老师数量。
学生可以很轻松地通过少部分学生对老师的了解而使群体中的学生都获得完全信息。而老师却由于各种时间限制及交流途径限制,只能了解很少一部分学生的状况,而且由于学生数量众多,老师也根本不可能掌握所有学生的信息。 (六)模型结论分析
两个修正模型中,只有修正模型二的结果中,学生与老师之间出现了真正的交流,也是X理论和Y理论的人的效率达到最优原则,但是这个结果太过于完美,只是从大的方面进行笼统描述,其实还存在很多问题。
1.班上这么多的人,老师不可能做到对每个学生都采用激励因素。
2.每个人的性格也不一样,外向和内向的人学习效率不同。
3.个人的追求、信仰理念不一样,对学习的态度不一样,从而导致学习效率的不同。
4.有一些人就属于无论你用什么办法他都不会听的,这种模型对他不起作用。
X、Y理论只是对人进行一个划分,在这个基础上采用模型一,不仅没有提高学习效率,反而降低了学习效率,毕竟学风和学习氛围是很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长期坚持下去Y理论的人也会与X理论的人相融合;模型二对X理论的人起了强制和激励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一)定義目标方法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合理利用时间管理,将自己今天要完成的事列出并一步一步地执行,学习前辈分享的学习方法,及时巩固和复习,制订目标,有目的地去学习。
(二)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
可以通过BBS、师生活动等,增进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并且可以运用激励因素让老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方法。
(三)学生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事先要有充分的准备,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预习是促使我们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激发我们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自身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提高课堂效率
这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案,而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当老师讲课生动有趣时,学生自然便燃起了学习兴趣,课堂效率便自然而然得到了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剑.大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创新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1).
[2]张振松.关于构建大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机制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36).
[3]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第5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4]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构建[M].北京:教育科学出报社,2006.
[5]董克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编辑 冯永霞
[关 键 词] 大学生;效率;态度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080-02
一、上课学习效率的胜任素质分析
(一)前提假设
1.学生与老师都是理想的。
2.每个人的学习基础不同,对老师传授的知识理解接受的程度和掌握重点也不同,但都会给每个人带来一定的收益。
3.老师按照X理论实施严密的督促管理,在学习任务易测的条件下有一定程度的效率。
4.老师按照Y理论实施松弛的学习和参与管理,在学习任务不易测定的条件下有一定程度的效率。
5.学生每次都来上课。
(二)建立X、Y理论模型
假设学生是属于X理论型的人,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是易测定的,那么学习效率高,学习任务不易测定的学习效率低;如果学生是属于Y理论型的人,在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易测定的条件下学习效率低,在学习任务不易测定的条件下学习效率高。按照这个假设,学习效率如下:
(三)模型分析结果
X理论型的学生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学习的特性;Y理论型的学生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
X理论型的学生在老师安排的学习效率易测定的情况下效率高,在学习任务不易测定的条件下效率低。
Y理论型的学生在老师安排的学习效率易测定的情况下效率低,则在学习任务不易测定的条件下效率高。
(四)模型的修正与补充
尽管Y理论型的学生在本性上比X理论型的学生好,但是从表中可以看出,学习任务是否易测定中采用X理论和Y理论的模型都有效率高和效率低的现象,可见Y理论型不一定都比X理论型好。针对这种情况,下面对此基础模型进行修正。
1.“课堂保健因素”修正
增加前提假设——老师上课制度松弛且学生对这科专业没有兴趣,同时对这科的成绩没有多大的要求,那么就会导致部分学生不来上课或者上课做其他事情,从而影响学习效率,按照这个假设,学习效率如下。
修正模型一:
根据修正后的模型得到新的结论:老师上课没有多大的要求,学生自己也没有什么兴趣,对X理论的人来说,他们最喜欢的就是这类课。他们可以选择来或者不来,如果他们来上课了获得的效率很低,如果选择不来,效率为零甚至为负,因为每节课都有成本;对于Y理论的人来说,尽管他有很好的自制力和创造力,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会随波逐流,在学习任务易测定的条件下效率低,有的人在学习任务不易测定的条件下效率高,这种模型无法达到最优原则。
2.“课堂激励”修正
增加前提假设——老师上课要求很高,要求提前预习并以抽问的方式检验,同时学生对这堂课感兴趣,采取激励因素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重视和学习上的成就感,按照这个假设,学习效率如下。
修正模型二:
根据修正后的模型得到新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激励因素是以学习为中心,即以对学习本身是否满意,学习中个人是否有成就,是否得到重用和提升为中心,在学习任务不易测定的条件下,属于X理论的人在受到重用和关注时,无论是因为兴趣还是强制,都会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今后的学习也会养成一定的好习惯。在学习任务容易测评的条件下,属于Y理论的人对学习本身是很满意的,在学习中得到了提升和重用,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了满意原则。
(五)老师与学生间的信息不对称
每个人的学习基础不同,老师很难找到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只能选择一种适合大多数人的方法,而且进入大学以后,很多大学生已经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认为进入大学就什么都有了,没有关注社会的就业问题,考试抱着侥幸心理;大学老师和高中老师不一样,每一周见面的时间就仅仅只有上课的时候,而且大学老师认为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做什么事情都是自己负责,尽管有什么事情也不会和老师进行信息交流。
事实上,老师在学习任务易测与学习任务不易测之间很难做出抉择,因为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学生知道学习
任务的难易程度,而老师很难完全地掌握学生上课的效率高低。这种信息不对称的产生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群体与教师群体内部的信息传递差异;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往往是很频繁的,学生之间经常互相了解各个老师的情况,了解学校的政策变化等。而老师之间虽然也会有信息交流,但相对学生群体还是很匮乏的;一门课的学生数量远远超过老师数量。
学生可以很轻松地通过少部分学生对老师的了解而使群体中的学生都获得完全信息。而老师却由于各种时间限制及交流途径限制,只能了解很少一部分学生的状况,而且由于学生数量众多,老师也根本不可能掌握所有学生的信息。 (六)模型结论分析
两个修正模型中,只有修正模型二的结果中,学生与老师之间出现了真正的交流,也是X理论和Y理论的人的效率达到最优原则,但是这个结果太过于完美,只是从大的方面进行笼统描述,其实还存在很多问题。
1.班上这么多的人,老师不可能做到对每个学生都采用激励因素。
2.每个人的性格也不一样,外向和内向的人学习效率不同。
3.个人的追求、信仰理念不一样,对学习的态度不一样,从而导致学习效率的不同。
4.有一些人就属于无论你用什么办法他都不会听的,这种模型对他不起作用。
X、Y理论只是对人进行一个划分,在这个基础上采用模型一,不仅没有提高学习效率,反而降低了学习效率,毕竟学风和学习氛围是很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长期坚持下去Y理论的人也会与X理论的人相融合;模型二对X理论的人起了强制和激励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一)定義目标方法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合理利用时间管理,将自己今天要完成的事列出并一步一步地执行,学习前辈分享的学习方法,及时巩固和复习,制订目标,有目的地去学习。
(二)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
可以通过BBS、师生活动等,增进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并且可以运用激励因素让老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方法。
(三)学生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事先要有充分的准备,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预习是促使我们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激发我们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自身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提高课堂效率
这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案,而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当老师讲课生动有趣时,学生自然便燃起了学习兴趣,课堂效率便自然而然得到了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剑.大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创新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1).
[2]张振松.关于构建大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机制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36).
[3]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第5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4]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构建[M].北京:教育科学出报社,2006.
[5]董克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