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新题:文化乡愁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r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创押题】
  乡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情感,它根源于人的空间流放和心灵的漂泊。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进程影响着传统社会的乡土风貌,乡愁超越了固有的时空定义,郁结成了另一种精神寻根——文化乡愁。
  有位作家曾说:书店再小也是书店,是网络时代一座风雨长亭,凝望疲敝的人文古道,难舍劫后的万卷斜阳。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又会产生怎样的联想或想象?请以“文化乡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押题理由与解析】
  “时代发展与文化乡愁”是高考热点话题之一,综观北京十年间语文卷,共有5篇阅读理解文章与乡土、民俗相关,虽然文章内容、形式不一,但均体现了现代化历程中的乡愁之思。如2019年《北京的“大”与“深”》中涉及胡同文化北京精神,2017年《根河之恋》中讲述了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鄂温克人对“根河”的依恋,以及《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2016年)、《废墟之美》(2014年)、《浙江的感兴》(2013年)等篇目。
  伴随着现代社会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文化乡愁成为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通过对乡土传统的追忆,可以感受、认识、发现自己生存的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象和精神风度,加深对故乡的热爱。当代青年,面对时代变革,也应深入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影响、如何守护住文化之根、如何重塑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如何重建人的精神家园等问题。命题者可能会从“时代发展与文化乡愁”角度拟题,引发学生的追忆或思考,关注传统文化的现状;也可引导学生思辨现实问题,形成个性化表达。
  创作记叙文,可通过故事讲述,或写实,或虚构。情节上注重今昔对比,进而或失落,或慨叹;创作议论文,应注重逻辑关系辨析,现代与传统并非二元对立,思考如何正确看待,不能一味法古,亦不可全盘否定。另外可关注“我”的身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从而找寻到文化认同与精神家园。
  【佳作示例】
  溯源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高三(2)班 李炫苇
  溯,是逆流而上的追寻;源,是心灵的人文之根。
  为何溯源?
  枳花槲叶雁回塘,岭梅香处是吾乡。这是每个华夏儿女血脉中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随着高楼大厦的无尽堆垒,现代化进程疯狂抽枝,新生的、舶来的文化有如燕雀啁啾,充斥于乡土文化的枝丫间。在改天换地的文明冲突中,田野里走来的人、水泥森林中寓居的人,大多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四散飞扬而去——他们渴求新事物,却将往昔看惯的景物抛诸脑后,渐被乱花迷眼,沉醉不知归路。这是“文化故乡”的凋萎,精神源泉的枯涸。恰如余光中先生所写,“当你的情人已改名为玛丽,你又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我们的心灵游荡已久,是时候驻足、回首,在时间与空间中寻根了。
  从何溯源?
  当我们在琳琅的快餐短视频中乏味无聊时,在娱乐狂欢后空虚寂寞时,不妨走进书店,静坐观书,让心沉静片刻。读一读古典诗词,领略“清扬婉兮”的柔肠或是“大江东去”的啸歌,读一读近现代文学,体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家国情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自信豪迈……尾页翻毕,再抬头,必会顿感心灵的安顿。徜徉在传统文化的“庇护所”中,就此唤醒渗于骨血的文化基因!
  溯源之后,又该何去何从?
  有人在探访,在人文长廊中寻幽览胜。也有人在创造,在时代守护中传承。越来越多的乡村开始自办“村史博物馆”,拙朴的老物件、泛黄的旧照片时时提醒着世代村民:你们的灵魂就根植于此,不论前路多么漫長,别走丢了。“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倾注心血保护飞天壁画,故宫博物院里默默无闻的文物修复者,以及民间众多山歌、传统戏曲的无名传承者……他们合力牵紧了风筝的线,让文化之根不再空中飘零。现代化的潮流中,乡愁的留存并非逆浪而行,而要随着浪花交融起舞。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溯源,让来路更清晰,让去路更长远,让我知道我是谁。凝望人文古道的月光,沿着文脉延亘的地图,文化乡愁也找到了精神的归处。


  名师点评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却文采飞扬,饱含情感。文章结构清晰,针对现代化进程中心灵的失落,从三个角度展开阐释:为何溯源——从何溯源——溯源之后应如何,尤其是列举当下现代化背景下普通人留住乡愁的种种举措,使文章更加丰满。正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华夏儿女的乡愁得以落地生根,中华文明的基因能够历久弥新、坚实厚朴。
其他文献
抬头,瞥见一棵树身上触目的疤痕,很粗的一枝被锯掉后留下的。而后,我逐一察看这条街边的树,看看受伤是不是小概率事件。结果,没有一棵无疤痕。心有不甘,穿越马路到对面,继续察看,依旧如此。遂替樹不平,抱屈:多可怜,都不能随心所欲地生长。  转念又想,长在街道旁,不可以将路灯灯光遮去,不可以影响空中如蛛网般的电线,不可以逃逸出去自成风景……要在城市这个舞台上亮相,想每天接受很多目光的致敬,当然得长成众生喜
期刊
【适用话题】胜利之歌 珍惜和平 祝福 背后的故事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每逢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超市卖场、车站广播都一定会响起这段熟悉的旋律。从60后到10后,《恭喜恭喜》真可以说是华语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贺岁神曲Top1。但听了唱了千百遍的你,脑海中可曾闪过一丝疑问:为啥好好的贺年歌,从头到尾没有提到“新年”“
期刊
【适用话题】行善 尺度 底线 不求回报  因為行善积德,获得厚报,是古代小说里常见的故事。“三言”中此类题材的就有多篇,《喻世明言》第三十七卷“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就属于此种类型。  故事写一个叫李元的书生,应举不第,便琴书意懒,游山玩水,以自娱乐。他乘船顺扬子江到吴江太湖畔,欣赏风光之余,偶见数个小孩儿用竹杖于深草中戏打小蛇。那小蛇生得奇异,金眼黄口,赭身锦鳞。李元忙止住顽童,拿钱买下伤蛇,又把蛇
期刊
茜茜小编:2021年6月24日,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毕业典礼上,杨泽波教授作为教师代表致辞,他说:“希望大家从离开校门的那一刻起,就時时提醒自己,不要听信躺平那些鬼话。”“真正的英雄,是在夜半人静时,把受损的心掏出来,缝缝补补再塞进去,眯上一阵儿,醒过来再拼命苦干的人。”这一发言引来很多人的赞赏与围观,快来看看吧!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现在在毕业典礼上讲话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儿,万
期刊
【适用话题】抓住机遇 晋升 伯乐 文人趣事  “近水楼台”这个成语表面上是指靠近水边的楼台亭榭,实则没那么简单。它由一首“断句”诗化用而来,且藏有一个人事方面的感人故事,与北宋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有关。此外,另外一位北宋诗人苏麟因此成名,还被戏称为史上最懒的诗人。这究竟是咋回事呢?  苏麟是宋仁宗时期的一个诗人,在杭州任一个属县巡检。最初不怎么知名,其生平也不详。  苏麟的确有些文采,工作也
期刊
【适用话题】科举制度 读书 价值实现  为了纪念曾经的美好,毕业生们绞尽脑汁为自己的校园时光策划最后的纪念,那么古人是否也有丰富多彩的毕业活动?他们又怎样庆祝自己的毕业季呢?  序曲:解试之后办“乡饮酒礼”  隋唐时期,科举制成为中央选官的重要途径之一,普通读书人经解试、省试两级考试后(宋以后在省试后增加殿试,考试变为三级;元明清三代将解试、省试改名为乡试、会试),获得授官资格。在这两级考试之间,
期刊
有人在家里阴凉处储存大缸云南普洱茶。喝了那个人顶好的茶之后,再喝其他茶便觉得有些粗糙。可见茶跟见识一样,一旦被拔高,就容易心生惭愧。  也像得到一个心灵高贵的爱人,即便相处有限期,也会记得对方的光华,更觉此后世间窘迫的人为多。我对茶素来无瘾,也不追求。偶尔喝到好茶,只当是邂逅,总是感恩的心居多。  紫檀,牛毛纹,暗而典雅的光澤,古穆的气质,色泽沉郁浓厚,也着实昂贵。红木老了之后,颜色也转暗。这些珍
期刊
网络上有这么一个说法:“开头三万字,决定了读者会不会读你接下来的三十万字。”作品的开头就是你和读者的红线,能不能和读者“修成正果”,要看开头这条红线牵得如何。曾经有不少读者问我,知道开头抓住读者的心很重要,但是什么样的开头才是好开头呢?怎样写一个好开头呢?  如果让大家说一说心目中的好开头,答案有千百种,可能是《双城记》中的“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也可能是《傲慢与偏见》的那句“凡是有钱
期刊
明天会是个好日子。  我当然无法控制發生的一切,我当然也知道会有一些不理想的时刻,但明天将会是美好的一天。  我决心让它成为美好的一天。  如果我能把美好的几天连起来,它们就能变成美好的一周。  同样,人生的路上可能会有一些小挫折,但总的来说,如果你有美好的几天,那肯定就是美好的一周了。  几个美好的一周很快就会变成美好的一个月。  现在的势头就是这样。乐观是会传染的,其他人也乐于接受感染。他们和
期刊
人是非常容易被观念化的动物,我们脑子里有一些先天的偏见,对某类人怀有根深蒂固的不知道哪里来的固定概念和形象,这构成了我们判断事物的依据。  小說的可贵之处是,在小说世界里,作者塑造一个人物时,他的“个人”的逻辑是高于普遍观念的,小说不对人轻易作出道德判断,不轻易下结论,它试图让人看到比简单的观念更复杂的处境,更难以归类的人类生活。  如果说,文学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点用处的话,就在这里——小说用具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