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个愿吧,妈咪

来源 :女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m184015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是我28岁的生日,而我却极度沮丧:生活一片黑暗,未来暗淡无光。
  那时,我刚刚离异,成为单身母亲的我独自抚养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我在当地一所大学上三年级,6岁大的儿子尼古拉斯正在上幼儿园,5个月大的女儿玛亚一直生着重病。
  这学期,我被迫休学在家了。由于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陪伴两个年幼的孩子,那年冬天,我停止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当时我刚搬到犹他州不久,还在努力适应那里冬天的严寒和风雪。天气偏偏和我作对,整整一个月大雪纷飞。门前的雪越积越厚,越积越深,以至于每次出门都是一次与大风雪的艰苦搏斗。这一切,更增添了我的与世隔绝和孤苦无依。
  那是怎样一个孤独、困苦而绝望的冬天,自怜自哀成为我安慰自己的唯一方法。沮丧对我来说也已经成为自己的第二本性,我不再记得自己曾经是多么快乐的人,甚至记不起来我最后一次大笑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生日的前一天,我牢骚满腹,远离那些曾经一度共同欢度生日的朋友们,独自承受着痛楚。没有生日宴会,没有生日礼物,没有生日蛋糕,甚至连一个祝贺生日的电话都没有——因为我太穷,已经付不起电话费了。
  那天晚上,我安排孩子们入睡时,绝望的阴云一直笼罩在我的头顶。我的儿子尼克,尼古拉斯的爱称,用他小小的、圆圆的胳膊紧紧地搂着我的脖子,说:“妈咪,明天是你的生日,我都要等不及了。”他的蓝眼睛,因为巨大的期望而闪闪发光。
  对儿子的热望,除了亲亲他粉红色的小脸蛋作答外,我无言以对。我并不指望他所盼望的生日宴会能够奇迹般地出现,如同他自己过生日时那样,毕竟生活对于6岁大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很简单。
  第二天清晨,孩子们醒来之前,我正准备早餐。不一会儿,从我们小小的起居室里传来声音,我确定是尼克起床了,于是等着他过来吃早饭。接着,我听到他对玛亚说的话——他非常严厉地告诉他的小不点儿妹妹:“今天一定要让妈咪笑哦。”
  他的话一下子击中了我,使我不寒而栗,突然警醒:我一直深深包裹在自己的苦难之中,以至于都没意识到,我的坏情绪竟如此之深地影响了我的孩子们。我的儿子能够感觉到我的不快乐,并且正尽他最大的努力设法为他忧伤的妈妈做点什么。
  一刹那,如同一股强大的电流贯穿了我的全身,儿子的体贴和我的自私令我泪流满面。在我们小小的厨房里,我双膝跪地,祈求重新找到快乐的力量。我祈求上帝向我呈现生命中的美丽,能够帮助我看到,真正地看到——并且能够真正感觉到上帝的赐福。
  我盡力让笑容浮上脸颊,然后走进起居室去拥抱我的孩子们。然而,我再次呆立在原地:尼克坐在地板上,玛亚坐在她自己的毯子上挨着她的小哥哥,他们面前堆着一堆礼物。哦,他们竟然准备了一个3人的生日宴会!
  我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吃惊地望着我的儿子。“生日快乐!”他高声叫着,可爱地咧嘴大笑,露出缺了的牙。他生气勃勃的脸因为高兴而光彩照人:“妈咪,我给了你一个惊喜,对不对﹖”
  我不知所措,屈膝俯向我的儿子,问他用了什么办法能够得到那么多送给我的礼物。他讲起我们一起去“一美元”商店采购的事。我记起那天,他告诉我他要花掉他所有的储蓄,那是他上幼儿园的零花钱,存了好几年。他的口袋里装满了他小小生命中所有的积蓄,我还嘲笑他鼓鼓囊囊的口袋使他走起路来就像约翰·韦恩。我甚至想责骂他一下子就花光了数年来用心积攒的储蓄,不过后来想了想,我没有那样做,于是我在购物时,他也在秘密选购他的东西。我记得那天他愉快的微笑,以及把购物袋紧紧抱在胸前时发出的咯咯笑声。我一度以为他是因为能为自己买一些有趣的东西而高兴,可是我没想到:包裹在购物袋里的惊喜是给我的。
  我的儿子,为了我而让他的存钱罐一无所有了。“就在这儿,”我听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这些就是对你的赐福,而你竟对此曾表示怀疑。”
  我的祈祷得到了回应,我突然看见了生命中的美丽。忧伤从我心中飞走,得到赐福的感激之情溢满我心。我拥抱我的儿子和女儿,我告诉他们:在我的生命中能够拥有他们是件多么幸运的事。
  在尼克热切的鼓励下,我小心翼翼地打开了每一件礼物:一只手镯,一条项链,又一只手镯,洗甲水,又一只手镯,我最喜欢的棒棒糖,又一只手镯……这些精心挑选的礼物,全都用礼品袋悉心包装过,它们是我收到过的最珍贵、最美丽的礼物。
  最后一件礼物是尼克最喜欢的,一个蜡制的生日蛋糕,上面用假糖霜写着“我爱你”。
  “你无论如何都应该有个生日蛋糕,妈妈。”我那聪明无比的儿子告诉我。
  “这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蛋糕。”我忍住汹涌的泪水,告诉他。我真的这样认为。
  然后,他开始用他那稚嫩、甜美的童音为我演唱“生日快乐”歌。“许个愿吧,妈咪!”他坚持要求。
  我凝视着我的儿子闪着光的蓝眼睛,却想不出一件需要许愿的事。
  “我已经实现了我的愿望。”我悄声说,“那就是你们。”
其他文献
我家的电脑遭遇流氓软件袭击,每次只要一打开电脑,就会有个风骚女孩一丝不挂地从浴室走出來,含情脉脉地看着我,然后屏幕上出现一排挑逗的文字:想和我激情吗?  这个程序我想卸载,可卸载不掉;修改启动设置,仍然无效;我重装了系统,可它仍然会在开机的时候冒出来。我实在拿它没办法,只好举旗投降,对它听之任之。  老婆知道我没办法,就说只要我不和那个她“激情”,就当自己没有看见。女儿年纪尚小,每次看到电脑启动时
期刊
她在日留学时,与冈崎健太相恋。当她身患晚期乳腺癌时,他毅然追随她来到中国。在他的精心照顾下,她的生命延续了7年。此后,他留在北京照顾岳父母,经常去西山墓地看望爱妻。  冈崎健太用3年时间含泪撰写了日文版《越洋之爱》,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  大学校园,与异国帅哥浪漫相遇  詹松惠是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北京女孩,高中毕业后赴日留学。2004年12月18日,她所在的关西学院大学举行留学生新年晚会。詹松惠和
期刊
七七和九九是青梅竹马,小时候是邻居,上学的时候是同桌,就连成绩排名都是前一二名挨着。一直到高中,他们都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缘分这种东西,实在是太奇妙了。  七七和九九都很喜欢跳舞,在高中临毕业时,曾经为学校文艺晚会专门排过一个舞蹈,最后夺得了一等奖,获得老师和同學的好评。后来,他们这个自编的舞蹈还参加了市里的舞蹈比赛,拿到了第一名。  毕竟高中生都是以学业为重,所以他们只能偷偷地练舞。报考大学
期刊
我每天早上都从稠如蜘蛛网的线路中醒来……这不是科幻小说,也不是文艺,而是客观事实。  其实这种生活状态已经持续了很久,没有一个明确的开始,而是循序渐进。如同生物进化一样,从蓝藻到猴子,坚定前进而且了无痕迹。  我的床边有无数黑的、白的、红的、棕的电线,扭曲成蛇形包围在枕头和床边,如同知更鸟搭建的鸟巢。  我一度很困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线呢,我难道不是反对“后现代电子物化生存”的自然主义急先锋么?于
期刊
“我要和你分手!”在我和他玩生死格斗第35场连胜后,他突然很有气势地冒出这句话。  “喔……为什么?”我放下摇杆,将视线自电视屏幕移向他,“总有个理由吧?说来听听。”  “当然!理由可多着呢。”他挺着胸,信誓旦旦。  “嗯,那随便举10个理由吧,我很好奇。”  “哼,那有什么问题!第一,你不够温柔。”他有些气愤地瞪了我一眼,“天气冷的时候,别人的女朋友是温柔地替男友添一件外套,而你,竟然在寒流来袭
期刊
女友小齐提出让我陪她去相亲时,我张大嘴巴足足十秒!  小齐说:“我去相亲,你也不用如此敏感嘛。那你说说,我到哪里去找结婚的男人?”小齐是个白领,学历高,职位高,年龄也大,典型的“白骨精”。  约会在白天,男方定的,因为在晚上的话,月朦胧灯朦胧人朦胧,看不清女孩子的脸,包括细纹、雀斑、牙齿的白净程度,而光天化日下,一目了然。  时间定在中午11点,女方安排的。这当然有讲究啦,风调雨顺的话,会接下去吃
期刊
8年后旧梦重温,初恋情人续前缘  2012年春节前夕,在泉州从事药品代理销售的邓春晖,回老家过年。大年初五上午,他的手机响了:“你还记得我吗?我是朱玲玲啊!”  邓春晖心头一颤,朱玲玲,这可是他的初恋女友啊……  邓春晖1981年9月出生于福建福清一个普通农家。初中毕业后,他考上市重点高中,与朱玲玲成了同班同学。1999年,两人双双考入厦门的集美大学。朱玲玲长相漂亮,性格活泼。在高中时,邓春晖就对
期刊
我弃教从商的决定,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妻子没完没了的唠叨。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出国潮高涨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周围的朋友都陆续去了美国。我并没有生出太多的羡慕,可妻子却总拿我和别人比。她肯嫁给我就够为难的了,如果我太落后,她这脸面往哪里搁呀。  突然有一天,我听到一声大吼:“如果你不走出国门,就永远别进家门!”我心里一哆嗦,明白自己的命运将从此改变。我发现,一个女人结婚以后最大的能
期刊
刚上初中的女儿胃口极好,吃得香,睡得甜。很自然,女儿的体形一直向横发展,体重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于是,我查找了很多资料,专门为女儿制定了一套既科学又适合中学生发育特点的“健康食谱”。  “健康食谱”运作了一个星期,女儿倒没什么怨言,只有老公在刚开始的时候,发过一些饭菜过于清淡之类的牢骚,但经过我的耐心说服,他也逐渐接受了“健康食谱”。  周末,在“健康食谱”的基础上,我又在菜的味道上下了一番工夫
期刊
美国总统奥巴马做客搞笑访谈节目《两棵蕨类之间》时,主持人故意说奥巴马是一个书呆子。这位总统的回答是:“如果我是一个书呆子,米歇尔怎么会嫁给我呢?不信你去问问米歇尔。”似乎米歇尔是他信誉的保证。  我不好奇奥巴马是不是个书呆子,我更关心米歇尔是如何嫁给他的。  与混血儿奥巴马相比,米歇尔才是血统纯正的非裔美国人。她的高祖杰姆·罗宾逊曾是弗兰德菲尔德种植园中辛勤劳作的奴隶,父亲是一名为芝加哥市政府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