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上, 粉丝们称她为“ 美女作家”,她的职场小说被网友疯狂追捧,数十家出版机构加入版权争夺战,出版后仅两个月已发行20多万册;职场中,她是高科技公司的CEO,中文系毕业的她带领着一批IT精英,享受着荆棘满布却充满成就感的创业路程;生活中,生于南国名城的她娴静美丽,笑靥如花,从那眉宇间时而闪动出的几分英气和自信又严谨的谈吐举止,你还可以轻易感受到她身上的商业气质。
这是北京夏天少有的凉爽天气,在国贸林立高楼中的一间咖啡馆里,聆听着崔曼莉多彩多姿的“两创”生活,感慨于她敢于冒险却又踏实乐观的处世哲学,方知此行不虚。
《浮沉》讲述
“职场版士兵突击”
2007年9月,微软大中华区前总裁陈永正突然宣布离职,震动了整个IT职场。仅仅三天后,一部名为《浮沉》的职场商战小说惊现天涯社区的“职场天地”,内容明显影射陈永正辞职事件,顿时引起了网友关注。这部小说作者署名为“京城洛神”,真实身份正是北京英派瑞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崔曼莉。
小说的序言清楚明了地讲述了《浮沉》的缘起:“2007年9月19日,微软中国大中华区总裁宣布离开微软,转投NBA,从一个管理上千人的中国最大的外企之一,到一个只有八十几人的NBA中国办事处,其落差不可谓不大,回顾中国IT业20年,沉沉浮浮、浮浮沉沉,中国外企与中国外企人才伴随着时代的脚步,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吾念及此,由感而发,写《浮沉》以慰胸中感触,并与大家共享。”在引言后作者还特别强调:本文为虚构之作, 如有雷同, 纯属巧合。
即使如此,小说的问世还是引起了一阵波澜,影射、炒作之说不绝于耳。面对媒体的追问, 崔曼莉不厌其烦:“陈永正的离职与小说出现的时间靠得太近了,而浮沉又是以大外企为背景的小说, 所以大家会把它和微软产生联想。陈永正离职只是触动了一个想法,没有想过要为他鸣不平,他也没有什么不平让我鸣,更不想影射哪家公司,只是一种触动。”
其实, 之所以《浮沉》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除了它的缘起,更因为它本身的魅力,用《联想风云》作者凌志军的话来说:“以往的商战小说中,极少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这情形因为《浮沉》的问世被改变了。这是一本讲述IT行业职业竞争体验的书。生活给了作者无数曲折动人的故事,而作者又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
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的崔曼莉,除了喜欢绘画、书法,更是阅卷不辍。早在北上京城之前, 曾在国企、媒体等行业打拼的崔曼莉已经开始了文学创作,2004年还出版了长篇小说《最爱》。但与自己以往的文学创作不同,《浮沉》是崔曼莉第一次把她的职业和爱好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是想把职场中的故事写出来,二是想表达一种坚强的情绪,鼓励大家努力朝前,很多时候抱怨解决不了问题, 问题只有积极面对。”崔曼莉认为这是《浮沉》在读者当中造成热烈反响的重要原因。“我第一次用我的笔真正去写我周围的人,写作的素材也大多来源于我自己的生活,所以写出来的故事会真实、好看。”
正因为《浮沉》这部小说真实可感, 让很多人感同身受, 同时透过主人公的经历向人们传达出一种生存的力量和励志的精神讯号,很多网友将其誉为“职场版士兵突击”。就连《士兵突击》的作者兰晓龙也向读者大力推荐《浮沉》:“职场如战场,没有股子勇往直前的韧劲儿,是很难成功的,我想这也是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被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原因吧。”
管理公司信奉
“水至清则无鱼”
当话题进入到她的CEO角色,崔曼莉反而非常轻松,好像朋友间唠家常一般随意、淡定。大学毕业后,崔曼莉的第一份职业是国企的企业宣传,机缘巧合却做了很多人事、行政等方面的工作。这样单调重复的日子过了将近两年,崔曼莉告诉自己,不能再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下去,她想要突破自己。辞职很顺利,更得到了一向乐观的父亲的支持:“你身体健康,又有南大的文凭,如果你饿死了,一大堆人都要饿死。”之后,崔曼莉做过营销、策划、节目主持人,直到一个合作过的朋友找到她,希望她带领一支技术团队建设一个网站。
当时, 崔曼莉诚实地告诉朋友:“ 你知道我对互联网了解多少吗? 我只会收发邮件。”朋友的回答给了崔曼莉很大的信心:“一个人能做什么和他懂什么,没有必然联系;一个人能做好什么, 和这个人本身的能力有直接关系。”
崔曼莉坦陈,当时自己还是渴望写作。从2002年开始,经历了两年的创作初级阶段,自己在写作方面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东西,正是需要在社会上多接触人,积累素材的时候。于是,她答应试试。谁料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她迷恋上了带领团队的感觉,她说:“这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
带团队、做项目,非常辛苦,崔曼莉深刻体会到了夜里三点下班,早上八点起床是什么样的感觉。对于她来说,一切都是全新的,所有的东西都需要从头学起。可度过了起初最为艰难的几个月之后,崔曼莉慢慢找到了“领导”的感觉。“一帮人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作为负责人,要鼓舞他们向前,了解他们的个性,谁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怎么让他们用最好的、最为和谐的方式去工作……渐渐发现这才是自己更感兴趣的事情。”
转入互联网两年之后,不断寻求突破的崔曼莉想要换个环境。离开从小生活的南京,一路向北,和几个朋友一起创立了现在的公司,崔曼莉又被推举为“领导”。她笑言:“女孩子做管理有优势,不容易起冲突和矛盾,他人会有一种帮助你的心态。我特别讨厌工作氛围不好,我常常告诉我的同事们,我们干活就是两个目的,一个高兴,一个挣钱。就像谈恋爱,两个人在一起要高兴,也要吃得起饭,住得起房子。不高兴,挣钱有什么意思;不挣钱,都喝西北风啊?”
管理公司, 崔曼莉的朋友都说她不按常理出牌。很多公司的领导总是高高在上,极力控制成本,对员工过于苛刻。崔曼莉笑着说,《浮沉》中的欧阳贵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他在公司训话说:“我最欣赏的员工只要有两条就够了, 第一条忠心! 第二条敬业! 用通俗的话讲, 就是又红又专…… 又红又专的, 我们重视, 只红不专的, 我们培养, 只专不红的, 我们影响, 又不红又不专, 就不要怪我欧阳某人不客气……”
“我就不一样,有句俗话叫‘水至清则无鱼’。不要去苛刻员工,他们做点私事儿,下班打打游戏啊,我从来都不说。公司就像水,一旦水里面没有这些水草啊鱼食啊,就成纯净水了,那能养鱼吗?养不活。公司应该是矿泉水,微量元素要很多。但是,我既然给了你这么大的空间,分内的工作做不好就绝不允许,这就是我的红线。”
创作和创业,创造性地做事
其实,崔曼莉绝不是最早的,也不是 最牛的“两创”人才。大概从世纪之交开始就有相当一批企业高管开始写作,如欧莱雅的兰珍珍、SOHO中国的潘石屹、阿里巴巴的马云等等,他们在职场的明星级地位远非现在的崔曼莉所能企及。然而,为什么《浮沉》能够受到如此的厚爱,这又与崔曼莉的作家背景和经历密不可分。
对此,崔曼莉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浮沉》反映了大外企职场,从管理流程、管理架构,到各部门分工协作,同时反映了销售的理念与营销技巧,并且从侧面反映了一些中小企业及大国企改制等方方面面。相对于注重写自己人生经历的职场小说,《浮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职场各种人的生存状态、生存经验,以及当下人的情感困惑,这可能与我是个有经验的写作者有关。”
也正因如此,曾有媒体评价说:“崔曼莉作为一个写作者,是幸运的,因为她身边生活着IT圈这么一群人,她只是圈中一个会说故事的人,把他们的故事告诉给更多人听,因此《浮沉》的写作是一种偶然下的必然。”
对于中文系毕业的崔曼莉来说,领导技术团队搞项目,与目前很多部门、单位的现实情况相吻合:所谓“外行领导内行”。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解读为如何在创作和创业中寻找节点,寻找一个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如此,方能在两种领域里纵横捭阖,游刃有余。
崔曼莉认为,写作培养了她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逻辑组织和架构能力。“所谓‘见微知著’,它会让你对细节很敏感,快速抓住事物的本质。做项目的时候,我能很快理解到项目的内涵,判断项目的未来,条分缕析项目的框架;作家对人也有一种观察力,能够迅速判断一个人的人品。”
至于所谓“外行领导内行”,崔曼莉有着独到的见解:“管理工作当然不是说你什么事情都自己做,每个领域都能成为专家,这是不现实的,就像我不可能成为一个网页设计、编程的专家。重要的是你能判断哪个人能够为你所用,然后要了解怎么去鼓励他跟你一起前进。如果真的不适合在团队中工作的,你一定要及时清除出去,确保这个团队是可控的。让别人信服你、愿意在你的领导下干活,不是在技术上能够超过他,而是让他知道我跟着你干能够得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从利益上能够有保证,在情感上能够得到尊重和认同。我经常跟我的同事们说,在技术上你们都是我的老师,我就是一个打杂的。”
“ 所谓两创, 节点在一个‘ 创’字。”对于“两创”生活,崔曼莉最后做起了总结发言:“也就是说,怎么样有创造性地做一件事情。创业也好,创作也好,都是要把一件事情从零做到一、做到二、做到三,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既有创造性也有成就感,我特别享受这个过程。我曾经和朋友开玩笑说,不带一分钱跑到纽约,看看自己能做出什么事情来。”
分享职场生存智慧
在崔曼莉的定义里,职场绝不是单纯的公司概念,而是一个生存概念,说的是你以什么为生,与什么人打交道,怎么把现有资源整合,把利润最大化的问题。
在之前的一次采访中,她曾经说过:“把很多人在职场中的生存经验通过小说传达出来,是《浮沉》创作的目的之一,当然,这是它的初衷,是否能给当下职场中人提供借鉴,要看大家如何在小说中读出这样的内容,读出这样的技巧,相信这也是很多读者喜欢反复阅读《浮沉》的原因。”
我们怎么去生存?为什么去生存?如何更好地生存?崔曼莉与我们分享了她的生存智慧,果然条分缕析:“第一,要学会换位思考,这很重要,要养成这个习惯。第二,要学会学习,用眼睛、耳朵、大脑,少用嘴巴。第三,要尊重每一个人,哪怕是打扫卫生的阿姨。第四,如果有人不尊重你,保持沉默,直到你决定反击,或者你决定离开,或者你决定周旋,在决定之前,先想清楚事情后果,保持情绪控制。第五,小心贪婪的人,贪婪会让人丧失理智。第六,学习别人的长处,发挥自己的长处,把别人与自己的短处都忘记。第七,事情最坏的时候会有最好的一面,世界末日之时就是世界重生之时。第八,好好爱自己,如果有人真的爱你,也好好爱他。”
粉丝们为崔曼莉建了《浮沉》Q Q群、博客圈,他们也偶尔聚会,一起谈事业聊情感以及《浮沉》对他们的影响,每一个人都袒露心声,有着强烈的共鸣,也时刻催促着她创作《浮沉》第二部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