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面瘫30例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kechengsh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针灸对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方法:共有60名患者被随机地分为两组,把30例患者作为局部针灸治疗作为治疗组进行治疗;把另外3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患者进行西医治疗。
  结果:对治疗组统计得到的治疗效果为92.5%,对对照组的统计结果总的疗效结果为68.2%。依据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观察统计得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好。对两组的对照比对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以局部来治疗的面瘫结合针灸治疗可以有很好地改善。
  关键词:面瘫针灸中医西医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95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35-01
  面神经麻痹又称为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面瘫”、“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1]。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面瘫分为中枢型和周围型两种,中枢型面瘫主要是由于核上组织受损引起,出现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病灶侧,不能做鼓腮和吹口哨等动作,周围型面瘫主要是由面神经或者神经核受损引起,出现病灶同侧面部肌肉瘫痪,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能闭目、皱眉、皱额、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病灶对侧,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笔者跟踪2011年12月-2013年6月60例我院面瘫患者,其中30例是采用中医的针灸治疗方法,为治疗组;另外30例为采用西医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面瘫期患者60例,均为本院面瘫病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最大者80岁,最小者12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均在2周以内。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用统计学原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中华针灸临床诊疗规范》[2]中周围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①发病突然;②口角低并向健侧牵引、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变平;③眼睑不能闭合伴有流泪,患侧眼裂变大,不能皱眉,额纹消失;④乳突部疼痛,有味觉障碍,外耳道和耳廓部的感觉出现障碍或出现疱疹等。⑤除外伤、肿瘤病变等其他原因的继发性周围性面神经炎,均单侧起病。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2.1.1取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取穴以手、足阳明经穴和足少阳经穴为主,常固定使用地仓、颊车、翳风、太冲、风池、合谷六穴。重点在麻痹部位取穴,配合远部取穴,目的在于疏通阳明、少阳经脉,祛风散寒清热,调和气血,使筋肉得儒润温煦,则面瘫自可痊愈。若目不能合加阳白、攒竹或申脉、照海;鼻唇沟平坦加迎香、禾髎;鼻中沟歪斜加水沟;唇沟歪斜加承浆;舌麻味觉减退加廉泉;面部板滞加四白、巨髎。
  2.1.2针刺手法。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在穴位定位准确的基础上,针刺方法也相当重要。病程之初宜浅刺,采用平补泄手法,只要一得气,即应停止行针;1周后可以平刺透穴或斜透刺,如地仓和颊车互相透刺;阳白向鱼腰透刺;攒竹透向晴明;迎香透向四白;人中透向地仓;承浆透地仓等。风池、合谷等穴的针刺则按常规操作。
  2.1.3电针。另外,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理想。选取面部穴位针刺后,通电穴位不宜过多,通常选取两个穴位通电,如地仓跟颊车。如果病程后期遗留部分症状和体征,所取穴位则作相应变化,主要取病变局部的二个穴位。电量以患者感到舒适,瘫痪肌肉出现收缩现象为宜。电针每次20-30分钟,每天1次,7天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2.2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皮质类固醇药物、营养神经药物及补充B族维生素类药物治疗,泼尼松每天30mg,连服5天,在7~10天后逐渐减量,口服甲钴胺每日3次,0.5mg/次及口服维生素B1、B6,每天3次,10mg/次,有病毒感染的患者加服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每天5次,0.2g/次,连用7~10天。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1)痊愈。治疗后没有临床症状和主观感觉正常者,其他面肌功能得以恢复。
  (2)显效。治疗后面部正常,没有不适感,做皱眉、闭目、鼓腮、示齿等动作时稍微不对称者。
  (3)有效。患者的症状有好转,嘴角歪斜的情况减轻,鼻子和嘴唇之间的沟稍微有一点恢复,两眼之间的裂缝变小,患者的额纹恢复了一些。
  (4)好转。患者的症状只有一点点好转,嘴角歪斜的情况只有一点点减轻,鼻子和嘴唇之间的沟恢复不明显,两眼之间的缝有一点变小,患者的额头的皱纹恢复不明显。
  (5)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变化者。
  3.2治疗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效果见表。
  4讨论
  周围面神经炎发病急,其发病原因是耳部或面部的一侧长时间受寒或病毒(如腮腺病毒及疱疹病毒等)感染引起局部神经的缺血、血管痉挛、神经水肿及不同程度的变性,出现面部表情肌瘫痪。通过针炙剌激相应的穴位后,可使患者患处面神经兴奋,从而增强了肌肤的收缩,促进肌肤的新陈代谢,加速了患处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患处神经功能的恢复。口服祛风通络止痛汤,有利于提高疗效,缩短病程,让患者病变组织尽早得到修复。
  从本组观察数据可以看出,对照组的治疗时间要比治疗组长,相比对照组与治疗组的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可比性。因此,在面瘫的治疗过程中,针灸起了很大的作用。这60例患者中,有9例的治疗是无效的。有4例患者有Hunt综合征,这表明患者患病的位置在膝状神经节或以上,有5例患者在由面瘫的症状的同时,在病侧有三分之二的味觉障碍,这说明患病位置在面神经以上。这9例患者的治疗效果都不好,病位也非常高,但是因为在初级,病人没有在患病部分进行诱发肌电位,所以对于病位高低情况与患者神经受损的程度,都很难判断。根据以上的治疗经验,伴随同一边舌头有三分之二味觉障碍或者带有Hun t综合症,治疗过程要过长,也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杜元灏,石学敏.中华针灸临床诊疗规范[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3-4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内科急诊危重病人中实施非语言沟通技巧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内科急诊科住院的120例危重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成员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成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非语言沟通技巧,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析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实施效果。  结果:实验组成员的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温经汤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妇科128例月经不调患者,根据患者意愿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予以中医针刺联合温经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1个月显效11例、有效29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6.7%,治疗3个月显效19例、有效2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观察组治疗1个月时
期刊
摘要:目的:对杞菊地黄丸治疗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从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128位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对照组使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杞菊地黄丸,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通过治疗,在有效治疗概率方面,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P>0.05,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复发概率方面,将两组进行对比,P0.05,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收治的9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和临床资料,探究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策略。  结果:96例患者中有90例好转(93.75%),2例死亡(2.22%),4例自动出院(4.44%)。  结论:完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尽可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升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外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有效的干预措施。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护理工作人员14人,把7人通过干预措施相关培训的护理工作人员作为观察组,另外没有通过干预措施相关培训的护理工作人员则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护理工作人员外科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水平与病患满意度。  结果:对照组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出现不良护理行为明显高于观察组,且其病患满意度也低于观察组(差异值P<0.05,数据具有
期刊
吴存花(1982—),女,甘肃中医学院2011级中医系硕士研究生。  何天有(1953—),男,教授,研究方向:皇甫谧学术思想的研究及临床应用。通信作者。  摘要:产后风,又叫“月子病”,是产后或人工流产术后体虚之时,感受风寒湿邪,伤及关节、筋脉、肌肉、皮肤等组织所引起的以肌肉关节酸困、疼痛、自汗、怕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与产后血虚、风寒湿邪入血脉有关。西医学产褥期中因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关节疼痛、多
期刊
摘要:胸椎小关节紊乱又称胸椎后关节错缝,临床时有发生。我们采用仰卧位整脊手法治疗46例患者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仰卧位整脊手法胸椎小关节紊乱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96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36-01  胸椎小关节紊乱又称胸椎后关节错缝,临床时有发生。
期刊
摘要:积乳性囊肿又称乳汁潴留样囊肿,主要是由于泌乳期某一导管阻塞,引起乳汁淤积而形成囊肿。西医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于不再生育的患者也用穿刺引流的方法治疗。2008年9月-2013年9月,我们科室运用手法推拿治疗积乳性囊肿67例,疗效显著。先报告如下。  关键词:手法推拿积乳性囊肿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02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
期刊
摘要:本文就中药解郁通络汤治疗偏头痛108例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关键词:中药解郁通络汤偏头痛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94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35-01  “偏头风”即偏头痛,属血管神经性头痛,多见于中青年性女性,部分病人头痛发作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头痛常偏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Dupuytren骨折患者的影响,以供临床护理工作参考。  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Dupuytren骨折患者87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围手术期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在术后并发症、护患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性。  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护患满意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