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山东电影的发展与转型概述——以山东电影制片厂为例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acai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末,当“变革”成为社会主义改革初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最强音和主旋律时,中国电影也进入了变革、发展的新时期。作为全国电影版图中的一块,山东电影在中国电影体制变革的过程中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上海电影的摩登现代几乎成为早期电影萌芽与发展的养料,对于上海电影的宏观与微观学术研究层出不穷,其他区域电影研究在近几年也逐渐興起。近代以来,天津作为华北的大型商埠,几乎可与上海所比拟,对天津地区电影院发展与电影放映进行梳理后,读者或许会惊讶于天津地区电影发展曾也能与上海电影发展相比肩。本文依托1949年前的报刊杂志,从天津地区电影院的发展状况、营业策略、社会影响以及电影放映所呈现的“津味
期刊
文艺评论家李准认为“电影现象”要具备三个必须:必须有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必须有引起轰动的一流作品、必须能提供推动全国电影创作的一些普遍经验。河北电影在经历了漫
期刊
2017年,浙江省广播影视业营收总额位居全国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影视产业副中心”,从此“浙江电影”这一概念时常出现在各种话语场合。但“浙江电影”显然还无法构成流
期刊
燕赵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其熏染出的有关河北题材的影视作品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1949年到1966年的“十七年”
期刊
早在民国初期,电影这种新式媒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便受到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1912年,时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就提出将电影与教育相结合,“关于通俗教育,尚有一
期刊
1948年,清华影片公司出品“创业巨献”影片《大团圆》(丁力,1948),区别于“海派电影”,这是一部“京味”浓郁的影片——出品于北京,由黄宗江、丁力、孙道临、程述尧、石羽等
期刊
谈及中国电影史上的戏曲改编电影,《五女拜寿》(陆建华,1984)是绕不开的一座里程碑。影片改编自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同名立团剧目,讲述了明朝嘉靖年间,户部侍郎杨继康做寿,五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