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关系,彰显了文化作为当代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基础的精神性力量。国家民族的强盛要以文化的复兴为前提,国家治理现代化也同样要以文化来筑牢深厚的思想和精神支撑。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要论断为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二者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为未来夯实国家制度之基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根基;十九届四中全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深入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决定》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新时代加强文化制度建设, 用制度优势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沃土
习总书记强调:“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换句话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区别于另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根本标志,是这个国家、民族的立身之本、执政之基,是国家和民族得以存在的根本。那么支撑中华民族历经雨雪风霜、风雨飘摇仍屹立不倒的思想文化是什么呢?那应该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厚文化根基。”这句话道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包涵三个方面,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各国,为人类的制度文明作出过重要贡献。因此,习总书记在致信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时进一步强调:“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回顾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这些治国思想,既有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能够给我们以重要启示。比如我们的先人很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提升自身的文德修养,来使周边的民族归顺我们,来受到我们的感召,中国历史上不能说决然没有,但是极少出现像西方那样会对周边的地区和民族进行征服、剥削、奴役、压迫和掠夺。在中国历史上,更多通过非常松散的册封和朝贡的体系来建立与周边的国家体系所以以德服人才有执政的合法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除了以德服人的思想外,历史上我们还形成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以和为贵、武止于戈的和平理念等等。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离不开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的养分,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之本,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要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
二、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的精神力量
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强大的精神力量。从晚清之后,由于封建统治腐朽无能,中华民族遭遇了李鸿章所说的3000年的大变局,在过去3000年时间中国王朝不断的更迭,江山无数次的易主,当中国国门被西方舰炮利炮打开,我们意识到我们在某些方面已经不是最强大,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这个国门被打开的时候,面对日益深重的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为改变中国前途命运,开始了一个非常艰难的现代化道路的探寻,开始探寻新的国家制度和國家治理体系。在学习西方过程中试图向西方学习,我们尝试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等各种制度模式,然而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就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努力奋斗,在这过程当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不断地鞭策中国共产党人面对艰难困苦环境,仍坚定心中的理想信念,在这些革命精神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终于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确定了国体、政体,建立了国家政权组织体系,进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引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植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形成的一系列精神文化成果和民族的精神品格。比如解放思想、敢闯敢干;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等等,它们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完善,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精神保障。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所定、行无依归。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就是培育和巩固社会成员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和对核心价值观的信仰,即通过核心价值观建设实现社会思想意识整合,强化国家治理能力。
制度是文化观念的外化,文化观念是制度的内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离不开中华文化的蓬勃发展,因此,要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根基。
作者简介:
宋 艳,女,辽宁省铁岭市,硕士研究生,中共铁岭市委党校, 副教授,科学社会主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根基;十九届四中全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深入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决定》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新时代加强文化制度建设, 用制度优势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沃土
习总书记强调:“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换句话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区别于另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根本标志,是这个国家、民族的立身之本、执政之基,是国家和民族得以存在的根本。那么支撑中华民族历经雨雪风霜、风雨飘摇仍屹立不倒的思想文化是什么呢?那应该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厚文化根基。”这句话道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包涵三个方面,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各国,为人类的制度文明作出过重要贡献。因此,习总书记在致信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时进一步强调:“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回顾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这些治国思想,既有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能够给我们以重要启示。比如我们的先人很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提升自身的文德修养,来使周边的民族归顺我们,来受到我们的感召,中国历史上不能说决然没有,但是极少出现像西方那样会对周边的地区和民族进行征服、剥削、奴役、压迫和掠夺。在中国历史上,更多通过非常松散的册封和朝贡的体系来建立与周边的国家体系所以以德服人才有执政的合法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除了以德服人的思想外,历史上我们还形成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以和为贵、武止于戈的和平理念等等。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离不开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的养分,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之本,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要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
二、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的精神力量
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强大的精神力量。从晚清之后,由于封建统治腐朽无能,中华民族遭遇了李鸿章所说的3000年的大变局,在过去3000年时间中国王朝不断的更迭,江山无数次的易主,当中国国门被西方舰炮利炮打开,我们意识到我们在某些方面已经不是最强大,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这个国门被打开的时候,面对日益深重的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为改变中国前途命运,开始了一个非常艰难的现代化道路的探寻,开始探寻新的国家制度和國家治理体系。在学习西方过程中试图向西方学习,我们尝试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等各种制度模式,然而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就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努力奋斗,在这过程当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不断地鞭策中国共产党人面对艰难困苦环境,仍坚定心中的理想信念,在这些革命精神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终于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确定了国体、政体,建立了国家政权组织体系,进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引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植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形成的一系列精神文化成果和民族的精神品格。比如解放思想、敢闯敢干;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等等,它们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完善,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精神保障。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所定、行无依归。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就是培育和巩固社会成员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和对核心价值观的信仰,即通过核心价值观建设实现社会思想意识整合,强化国家治理能力。
制度是文化观念的外化,文化观念是制度的内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离不开中华文化的蓬勃发展,因此,要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根基。
作者简介:
宋 艳,女,辽宁省铁岭市,硕士研究生,中共铁岭市委党校, 副教授,科学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