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党建举措 助推经济发展

来源 :党史博采·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a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儿营西村共有1050户3856人,党员145名,耕地6056亩,2012年全村实现工农业产值40亿元,完成税收56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15500元。我村主导产业为电线电缆制造业。全村共有电线电缆企业100多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0家,超5000万元50家。近几年来,我们村“两委”始终把经济建设、改善民生、建设幸福乡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开拓创新、大胆改革、服务为民的发展思路,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近年来,我村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先后获得中国特色村、省幸福乡村建设示范点、省农村新民居建设优秀示范村、河北名村、省文明村、省卫生村、邢台市农村优秀党组织等30多项荣誉称号,副省长姜德果、原省委书记张云川、原省长陈全国、市委书记王爱民、县委书记孔祥友等领导多次到村指导工作,特别是2011年8月31日原省委书记张庆黎上任第4天就到我村视察新农村建设,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立足党建强班子,要当干部讲奉献
  近两年来,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牢牢抓住党建这个根本,在阵地、队伍和制度建设上做文章,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一是阵地建设,建成全国一流的村“机关”。为进一步改善办公环境,建设好党员活动阵地,我们黄儿营西村强化阵地建设,去年筹资960万元,建成了集“两委”办公、党员活动、村民服务、群众娱乐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服务中心,使党支部活动有了阵地、党员群众开会有了场所、村干部上班有了办公室。黄儿营西村的村“机关”,是我村便民服务的一大亮点。二是以身作则,带出为民干事比奉献的干部队伍。原省委书记张庆黎指出,书记作为一个地方的“一把手”,但决不能搞成“一霸手”。村党总支从来不搞一言堂,遇事充分发挥“两委”班子的集体智慧,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村班子形成了“会前多交流,会中多讨论,会后不扯皮”的工作原则,村干部都自觉维护着班子团结,工作中互相补台、互相信任,敢于担当、率先垂范;生活中互相关心、情同手足,营造了一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每当企业遇到困难时,村班子冲在最前面为企业解决困难,成为企业牢不可破的坚强后盾。村里兴办公益事业,宁小五书记和村干部带头捐款。几年来,他个人共捐款520万元,“两委”干部累计捐款3200多万元。在全村形成了一个争当先进比贡献的良好氛围。三是照章理事,形成一套健全规范的好制度。通过几年来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建章立制,用制度管好人,才能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才能使我村发展步入正轨。为此,在积极落实“逢四说事”、“一诺三评”、“四议两公开”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我村建立健全了一套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干部亲民制度。作为党的干部,心里更要装着全村群众,全村任何一名群众过得不好,都是村班子的失职。群众家有婚丧嫁娶等大事,不论是干大企业身价过亿的厂长经理还是一般的平头百姓,我都带头登门,看有没有困难需要帮忙。不要小看这个制度,不但拉近了村班子和群众的距离,而且无形中为村班子的工作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两委”联席会制度。每周一召开“两委”联席会,传达学习上级的有关政策,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研究部署本周工作,交流工作中的困难和心得,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上班制度。村干部每天轮流在村“机关”上班,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让群众跑冤枉腿。另外,我村建立健全以“村民自治章程”为核心的村规民约、工程建设招投标、环境卫生、土地征用、建房审批等一系列制度,使村务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二、用科学化的工作机制推进新农村党的建设
  紧紧围绕班子发挥作用、推进产业升级、建设幸福新村三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作机制。
  (一)、“党组织+商会”的组织机制
  “党建强核心,群众作主人,精英进商会,建设新农村。”村党总支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牢牢抓住党建这个根本,在阵地、队伍和制度建设上做文章,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作为一个拥有100余家电线电缆企业的村庄,在企业服务和管理上,我村实施了“党组织+商会”合署办公方式,按照规定程序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从而使党的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机融合在一起。一是始终按照加强党的领导原则,不断强化党总支加商会建设。挑选社会威望高和具有号召力的精英企业家加入商会,服务企业发展,做到参与不干预、管理不包揽、监督不越位、服务不添乱。围绕“四个当好”抓实工作。即:在行政领导上当好“核心”;在决策发展上当好“参谋”;在生产经营中当好“监督”;在内部管理上当好“后盾”。二是阵地建设。为了进一步改善办公环境,建设好办公、活动阵地,我们黄儿营村强化阵地建设,共计投资1800万元建成了集“两委”办公、党员活动、商会办公、村民服务、群众娱乐等功能的村民服务中心和企业服务中心,使党支部、商会活动有了阵地、党员群众开会有了场所、村干部上班有了办公室。三是以身作则,带出为民干事比奉献的干部队伍。村干部和商会成员都自觉维护着班子团结,工作中互相补台、互相信任,敢于担当、率先垂范;生活中互相关心、情同手足,营造了一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每当企业遇到困难时,村班子冲在最前面为企业解决困难,每当在外经商户需要村里提供帮助时,每个班子成员都是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有困难找支部、渡难关靠班子”在黄儿营西村已经成为共识,党组织已经成为企业牢不可破的坚强后盾。几年来,“两委”干部累计捐款3200多万元,商会成员累计捐款2800多万元。在我村形成了一个争当先进、比作贡献的良好氛围。
  (二)、“工业化+城镇化”的建设机制
  工业化加城镇化的实施聚集了资源、技术、人才优势,集中力量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大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的幸福感。一是做大做强特色电线电缆产业,奠定工业化基础。电线电缆是我村的主导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全村拥有电线电缆企业100余家,其中注册资金超亿元企业10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5家、集团公司10家、无行政区域冠名企业65家,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形成了从拔丝、绞丝、电缆辅料制造到电线电缆成品生产、包装、运输、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生产的60多个系列、400多种规格的电线电缆畅销全国,产品打入国家电网、奥运场馆建设、三峡水利等国家重点工程,还出口到俄罗斯、蒙古、朝鲜、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点600多个,带动本村和周边8500多人就业。主动为企业发展服务。村班子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帮助企业协调项目审批、征地等工作,促使企业早日投产见效益。二是超前发展服务业。宁晋发现了可供开采600年的大盐矿,县委、政府把盐矿开发纳入整体发展战略并已经进入实际开发,一期投资计划800亿人民币,盐化工园区已经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园区。这个园区就紧邻我村,涉及我村占地达3050亩。借助盐化工园区的发展机遇和位于宁晋、新河、冀州交界之处的地利位置使我村具备了发展服务业的独特优势。近年来我村大力发展餐饮住宿、仓储物流等服务业,全村企业的大发展推进了市场建设,外来人口增多,如今以达到1万多人,特别是2007年投资180万元翻建了占地255亩的黄儿营市场。目前,市场拥有门店300多家、摊位2000多个,有电线电缆辅料、物流、电器、农产品交易、餐饮住宿、建材家具等8个专业市场,年交易额5亿元,并辐射到新河、辛集、冀州等县市。2012年2月,我村又实施了“千米商业步行街”工程。投资1360万元,拆迁75户,把原有街道进行高标准的拓宽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统一建设供排水、供暖系统,各种管线全部入地,路面宽度达到20 米,目前千米商业步行街已初具规模和雏形,打造了一条购物、休闲的精品街、窗口路。黄儿营市场已成为宁晋县东部规模最大的商品物资交流中心。三是以工促农,发展规模农业,为城镇化奠定基础。黄儿营西村大部分群众靠电线电缆产业实现了发家致富,但还有个别从事种植业的农户相对贫困,村班子下定决心,致富路上不能落下一戶群众。干部、企业纷纷捐资反哺农业。投资650万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硬化田间路3800米,新上变压器80台,新打灌溉用机井36眼,全村6056亩耕地全部实现了井田配套,已实现“方田林网化”、“耕作机械化”、“种植区域化”、“农灌管道化”,同时大力引导全村群众实行土地流转,形成规模,集约种植,粮食种植连续多年实现丰产丰收。全村已经呈现出工业引领,工商农齐头发展的良好态势。四是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向城镇化迈进。村“两委”始终把为群众谋福祉做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渠道筹资、大力度建设,谋划实施了一大批民心工程,百姓幸福指数大幅提高。2007年5月,我村投资2900万元,建成8栋单元楼,被评为省级第一批新民居建设示范村。2009年获得“河北省农村新民居建设优秀示范村”称号。2010年2月2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对我村新民居建设进行了宣传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