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部分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引人注目的佼佼者和有可能拖班级后腿的后进生,又有多少目光真正关注那些占较大比例的、处于“陪读”状态的中等生呢?给了他们多少“露脸”的机会?多少额外的指导与帮助?多少肯定与赞许?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过分关注“两头”的功利性教学不可取。
一、我存在,我重要
自从班级授课制诞生以来,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似乎使教学的效率提高了不少,但教育不是批量生产零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不可批发。课标要求,我们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课堂上想方设法时刻提醒他们的存在。如多“含情脉脉”地看他们几眼,多报以灿烂的微笑;小组学习分配他们重要任务,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己存在于班级集体中、老师的期许中、同学的心目中。
二、我倾听,我收获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注意力是否存在于课堂,是否在倾听教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要让学生明白倾听不仅是做人的一种文明素养,更是获取新知、丰富自身的重要途径,进而做到人在心在,认真倾听,努力收获。
1.努力创设“我想听”的氛围。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采用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精心锤炼教学语言,尽力营造轻松愉快而又时时处处充满挑战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尤其是那些中等以及以下水平的学生,既不担惊受怕,也不掉以轻心。张弛有度的课堂绝不仅仅是优生和差生的舞台,也是哪些所谓的“陪读生”的学习阵地。
2.适当采用“我得听”的奖惩措施。小学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而一贯扮演“陪读”角色的他们对课堂的热情更是平淡,再说即使再自觉的学生也都需要激励和约束,所以我们还得和学生约法三章,奖罚分明,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觉得“我倾听,我收获;我不听,我‘遭罪’”。有必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遭罪”并不是体罚,而是在合理范围内教育惩罚。
三、我参与,我快乐
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个沉默的听众或是看客,显然是被动的,甚至是无奈的。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融入到课堂,参与到学习中去,他们的内心也从未享受到付出后回报的欣慰以及挑战成功的幸福和自豪,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鼓励,甚至“逼迫”那些“陪读”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培养积极踊跃的听课习惯。
1.公平地给予参与的机会。那些“陪读”的学生大多比较内向,他们通常规规矩矩坐在课堂上,很少举手,就像默默无闻的小草。教育应当是公平的,师爱的阳光应该洒向每一朵小花,每一棵小草。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予“陪读生”公平的机会,提问也好,反馈也罢,总之多给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的露脸机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有参与的能力,从而体会到“我参与”的快乐。
2.适时地激发参与的热情。“陪读生”总觉得自己与占尽无限风光的优秀生不在同一个层次,没有可比性,而对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他们却比较在意。所以可以培养他们身边的“英雄”,树立“陪读生”群体的榜样,点燃他们参与的热情,激发他们竞争的欲望,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四、我探究,我幸福
只有在自主前提下的学习才是最幸福,最有成就感的。而对于“陪读生”来说,他们习惯于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怎样才能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他们的“斗志”呢?
1.“重奖之下必有勇夫”。有的“陪读生”对课堂的冷淡并非一般的“好话”能“诱惑”得了他们开动脑筋,所以教师得下“血本”,悬重赏,设大奖,以博得他们高举贵手,一开“金”口。如语文课上经常会有拓展性的说写话练习,要是没有一点激励措施,那些学生要么随便应付几句,要么沉默不语。而如果你许诺:“今日写(说)得好的人可以免写当日作业或得到奖励星一枚!”那情景可就大不相同了,不仅探究踊跃,而且质量也可圈可点。
2.指导帮助,雪中送炭。其实部分学生之所以“陪读”,往往是缺乏自信,也有不少确实力不从心,所以只好“坐”享其成。对于前者,我们除了更多的鼓励之外,还要帮其润色加工,画龙点睛,使他们的智慧结晶尽量完美,从而拥有足够的自信。而对于后者,当他们遇到拦路之石时,教师要伸出援助之手,轻松移之;当他们语缺词穷、“走投无路”时,教师要赐予金玉良言,巧妙点之;当他们一脸迷茫、手足无措时,教师要洞察分明,大度谅之。寒冬腊月雪中送炭,给予他们探究路上春天般的温暖,增加他们幸福探究的筹码。
小学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让“陪读生”的数量减少,减少,再减少,让所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幸福指数增加,增加,再增加。■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余北小学)
一、我存在,我重要
自从班级授课制诞生以来,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似乎使教学的效率提高了不少,但教育不是批量生产零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不可批发。课标要求,我们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课堂上想方设法时刻提醒他们的存在。如多“含情脉脉”地看他们几眼,多报以灿烂的微笑;小组学习分配他们重要任务,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己存在于班级集体中、老师的期许中、同学的心目中。
二、我倾听,我收获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注意力是否存在于课堂,是否在倾听教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要让学生明白倾听不仅是做人的一种文明素养,更是获取新知、丰富自身的重要途径,进而做到人在心在,认真倾听,努力收获。
1.努力创设“我想听”的氛围。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采用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精心锤炼教学语言,尽力营造轻松愉快而又时时处处充满挑战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尤其是那些中等以及以下水平的学生,既不担惊受怕,也不掉以轻心。张弛有度的课堂绝不仅仅是优生和差生的舞台,也是哪些所谓的“陪读生”的学习阵地。
2.适当采用“我得听”的奖惩措施。小学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而一贯扮演“陪读”角色的他们对课堂的热情更是平淡,再说即使再自觉的学生也都需要激励和约束,所以我们还得和学生约法三章,奖罚分明,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觉得“我倾听,我收获;我不听,我‘遭罪’”。有必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遭罪”并不是体罚,而是在合理范围内教育惩罚。
三、我参与,我快乐
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个沉默的听众或是看客,显然是被动的,甚至是无奈的。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融入到课堂,参与到学习中去,他们的内心也从未享受到付出后回报的欣慰以及挑战成功的幸福和自豪,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鼓励,甚至“逼迫”那些“陪读”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培养积极踊跃的听课习惯。
1.公平地给予参与的机会。那些“陪读”的学生大多比较内向,他们通常规规矩矩坐在课堂上,很少举手,就像默默无闻的小草。教育应当是公平的,师爱的阳光应该洒向每一朵小花,每一棵小草。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予“陪读生”公平的机会,提问也好,反馈也罢,总之多给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的露脸机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有参与的能力,从而体会到“我参与”的快乐。
2.适时地激发参与的热情。“陪读生”总觉得自己与占尽无限风光的优秀生不在同一个层次,没有可比性,而对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他们却比较在意。所以可以培养他们身边的“英雄”,树立“陪读生”群体的榜样,点燃他们参与的热情,激发他们竞争的欲望,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四、我探究,我幸福
只有在自主前提下的学习才是最幸福,最有成就感的。而对于“陪读生”来说,他们习惯于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怎样才能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他们的“斗志”呢?
1.“重奖之下必有勇夫”。有的“陪读生”对课堂的冷淡并非一般的“好话”能“诱惑”得了他们开动脑筋,所以教师得下“血本”,悬重赏,设大奖,以博得他们高举贵手,一开“金”口。如语文课上经常会有拓展性的说写话练习,要是没有一点激励措施,那些学生要么随便应付几句,要么沉默不语。而如果你许诺:“今日写(说)得好的人可以免写当日作业或得到奖励星一枚!”那情景可就大不相同了,不仅探究踊跃,而且质量也可圈可点。
2.指导帮助,雪中送炭。其实部分学生之所以“陪读”,往往是缺乏自信,也有不少确实力不从心,所以只好“坐”享其成。对于前者,我们除了更多的鼓励之外,还要帮其润色加工,画龙点睛,使他们的智慧结晶尽量完美,从而拥有足够的自信。而对于后者,当他们遇到拦路之石时,教师要伸出援助之手,轻松移之;当他们语缺词穷、“走投无路”时,教师要赐予金玉良言,巧妙点之;当他们一脸迷茫、手足无措时,教师要洞察分明,大度谅之。寒冬腊月雪中送炭,给予他们探究路上春天般的温暖,增加他们幸福探究的筹码。
小学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让“陪读生”的数量减少,减少,再减少,让所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幸福指数增加,增加,再增加。■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余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