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五’期间区域发展要更加协调。”面对“十二五”山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被委以重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成为山东省实施重点区域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相互融合发展、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整个山东“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蓝区”:面向海洋陆海统筹
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1号文件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中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是山东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山东省政府党组成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费云良对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未来充满了信心。
费云良的信心来自于山东海洋经济的巨大发展前景。经初步核算,2010年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724.9亿元,同比增长13.3%,高于全省增幅0.8个百分点,占全省的47.5%,是山东经济发展的优质区域。海洋经济保持快速发展良好势头,海洋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平稳较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和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预计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将突破7000亿元,居全国第二位,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2010年蓝色经济区内实现进出口总额1480.7亿美元,占全省的78.4%:积极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和通关便利化,开通了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对外开放环境明显优化;东营、潍坊滨海、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烟台高新区上升为国家级园区,目前,区内拥有省级以上各类园区已达68家,其中国家级园区16家,成为山东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在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E升为国家战略的过程中,山东沿海7市围绕培植海洋高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临港产业,开工建设了一批重点项目。华电莱州大容量高效机组、宁东至青岛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海阳核电一期工程等进展顺利;青岛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日照岚山30万吨级油码头等一批重大港口项目相继建成投运,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8.6亿吨;铁路、公路、机场等建设进程加快: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东营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等规模不断扩大,龙口湾临港高端制造业聚集区、文登南海开发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重大项目的支撑和带动使半岛蓝色经济区从开局就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建设沿海经济区,山东已不是第一家。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京津冀经济区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区,都是借助沿海优势而建设的经济区。而刚刚起步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靠什么优势而立足进而能后来居上?费云良给出的答案是差异化竞争战略。
“从省外看。其它沿海经济区都是在陆地上进行规划发展,属于陆地经济: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则是由陆地向海洋延伸,以海洋经济为主体、海陆统筹、以海为主的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其它海洋经济区既有竞争又有合作,重点是要把区内规划好,既防止与省外产业雷同,又要防止省内竞争。费云良表示,“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海陆空间布局就是发挥山东优势、实现共同发展的科学规划。以港口为例,山东沿海各市都有自己的港口,其中包括青岛、烟台、日照3个亿吨大港。对港口的整合,目标是打造以青岛为龙头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围绕港口的业务进行整合。青岛港和日照港的集装箱业务目前已经进行了整合,在整合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优势。比如,青岛港要发挥输油码头和集装箱优势,日照港则要发挥深水大港和矿石码头优势。对于烟台港、龙口港来说,可以发挥与东北、天津、环渤海地区的物流衔接作用。
山东省人大代表、中共日照市委书记杨军对日照在蓝色经济区中的定位十分清晰,“我们和其他的蓝色半岛经济区的城市相比,既有合作也有分工,在海岸这个区域来看,我们在打造港口城市其实也是在构筑了一个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港口集群。比如说我们和青岛港和董家口港和烟台港、威海港包括潍坊这些区域的港口,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将形成一个大的港口集群,我们的目的是面向黄海和太平洋共同地为我们国家的中部、西部乃至延伸的亚欧大陆桥,来进一步地搞好辐射和服务。”
作为同家级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将为海内外客商带来巨大商机。2月18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恳谈会、项目推介会暨签约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本次山东省共推出招商项目200个,总投资8512亿元,现场共签约项目23个,总投资额达2549.4亿元。
“黄区”:打造高效生态示范区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一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扎实推进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78.5亿元,增长13.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177.4亿元,增长24.9%,地方财政收入308.1亿元,增长29.3%,进出口总额189.5亿美元,增长67.3%,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2.6、4.2、31.4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
为进一步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规划)的实施意见》、《关于金融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部分国家支持推进政策相继落实。山东省政府相继与民政部、农业部、水利部签订省部合作协议:国土部支持将黄三角作为单独区域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支持在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方面先改先试。在山东省发改委积极争取下,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8月7日正式批准开展黄三角产业投资基金筹备工作,目前进展顺利。在国家各类转移支付主要向中西部倾斜的情况下。经共同努力,从2010年起,中央财政将山东省纳入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下达基数性财力补助1.77亿元。国家开发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出台专项政策,实施信贷倾斜,金融发展明显加快。2010年,区内开工建设项目6051个,完成投资2892亿元。
据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牛启忠介绍,山东省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扎实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2010年,在生态建设方面,山东省 启动实施了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和黄河刁口河流路生态调水工程,断流34年的刁口河重新恢复过流;启动建设了造林绿化工程、县(市、区)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山东省实施了“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和生态市县建设,集中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和自然保护区执法检查活动,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35座,确保了污水达标排放,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区内燃煤电厂全部完成脱硫设施改造。
存高效产业方面,已开工建设绿色生态种植业基地185个、健康养殖基地70万亩i国家科技农业示范园已获科技部批准,正加快推进建设;乐陵50万亩优质金丝小枣种植、10万亩脱毒马铃薯繁育、东营10万亩海参养殖区、4万亩大闸蟹养殖区、庆云亿只樱桃谷肉鸭繁育、高青10万头黑牛繁育基地已具雏形。
“蓝黄”融合优势叠加
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19个县区中,有11个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合。置身两大国家战略之下,这11个县区是否会有政策上的冲突?
“政策叠加,如虎添翼。”费云良对此解释说,这些县区不但可以享受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优惠政策,同时享受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政策扶持,双重的政策优惠将给这些县区带来更加快速的发展。从两大经济区的规划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陆地发展为主,可以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转身向海;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侧重海洋。必须要借助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广阔的腹地,二者可以完美结合。
纵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一块迷人的“蓝黄叠加区”显现出来,其中包括东营市,潍坊市的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烟台市的莱州市,滨州市的无棣县、沾化县。如何利用政策的“叠加效应”促进当地发展,相关市县已经在思考和行动。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个国家战略,尽管在规划范围、规划重点、功能定位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但二者在发展方向、发展目的上是一致的,突出了高效生态经济取向,对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战略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山东省人大代表、中共滨州市委书记邓向阳说,滨州要真正实现大的跨越,就必须要打破基础设施滞后这一瓶颈。
山东省人大代表、中共寿光市委书记孙明亮说,寿光处在“蓝黄”两大规划的重叠区我们幸运地赶上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时机。2010年9月30日,寿光羊口经济区先进制造业15个项目集中奠基;今年1月4日,寿光市2011年第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又在羊口经济区举行,集中奠基的10个项目是今年第一批高新技术制造业项目,总投资达93亿元。
“蓝黄”融合、海陆统筹、率先发展,两大规划的“叠加效应”已经在“蓝黄一体区”显现出来。
在蓝黄规划区之外,山东其他县区同样享受国家战略的优惠政策。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中,同时将区外其他10市作为联动开发区,并根据产业发展不同阶段、产业结构差异化等。以海洋产业链为纽带,以海洋产业配套协作、产业链延伸、产业转移为重点,专门打造了28个海洋产业区联动发展平台,成为核心区与内陆区的桥梁和纽带。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8个联动区分布于全省17城市,直达区县,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与全省各地连接在一起,把半岛蓝色经济发展变成了全省的事。费云良说,不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还是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省会城市经济圈、鲁南经济带等区域重点带动战略,都需要一些联动和节点区域,28个联动区就是承接和集聚全省海洋经济要素的平台。
编辑/吴倩
“蓝区”:面向海洋陆海统筹
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1号文件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中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是山东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山东省政府党组成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费云良对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未来充满了信心。
费云良的信心来自于山东海洋经济的巨大发展前景。经初步核算,2010年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724.9亿元,同比增长13.3%,高于全省增幅0.8个百分点,占全省的47.5%,是山东经济发展的优质区域。海洋经济保持快速发展良好势头,海洋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平稳较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和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预计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将突破7000亿元,居全国第二位,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2010年蓝色经济区内实现进出口总额1480.7亿美元,占全省的78.4%:积极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和通关便利化,开通了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对外开放环境明显优化;东营、潍坊滨海、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烟台高新区上升为国家级园区,目前,区内拥有省级以上各类园区已达68家,其中国家级园区16家,成为山东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在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E升为国家战略的过程中,山东沿海7市围绕培植海洋高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临港产业,开工建设了一批重点项目。华电莱州大容量高效机组、宁东至青岛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海阳核电一期工程等进展顺利;青岛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日照岚山30万吨级油码头等一批重大港口项目相继建成投运,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8.6亿吨;铁路、公路、机场等建设进程加快: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东营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等规模不断扩大,龙口湾临港高端制造业聚集区、文登南海开发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重大项目的支撑和带动使半岛蓝色经济区从开局就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建设沿海经济区,山东已不是第一家。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京津冀经济区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区,都是借助沿海优势而建设的经济区。而刚刚起步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靠什么优势而立足进而能后来居上?费云良给出的答案是差异化竞争战略。
“从省外看。其它沿海经济区都是在陆地上进行规划发展,属于陆地经济: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则是由陆地向海洋延伸,以海洋经济为主体、海陆统筹、以海为主的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其它海洋经济区既有竞争又有合作,重点是要把区内规划好,既防止与省外产业雷同,又要防止省内竞争。费云良表示,“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海陆空间布局就是发挥山东优势、实现共同发展的科学规划。以港口为例,山东沿海各市都有自己的港口,其中包括青岛、烟台、日照3个亿吨大港。对港口的整合,目标是打造以青岛为龙头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围绕港口的业务进行整合。青岛港和日照港的集装箱业务目前已经进行了整合,在整合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优势。比如,青岛港要发挥输油码头和集装箱优势,日照港则要发挥深水大港和矿石码头优势。对于烟台港、龙口港来说,可以发挥与东北、天津、环渤海地区的物流衔接作用。
山东省人大代表、中共日照市委书记杨军对日照在蓝色经济区中的定位十分清晰,“我们和其他的蓝色半岛经济区的城市相比,既有合作也有分工,在海岸这个区域来看,我们在打造港口城市其实也是在构筑了一个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港口集群。比如说我们和青岛港和董家口港和烟台港、威海港包括潍坊这些区域的港口,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将形成一个大的港口集群,我们的目的是面向黄海和太平洋共同地为我们国家的中部、西部乃至延伸的亚欧大陆桥,来进一步地搞好辐射和服务。”
作为同家级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将为海内外客商带来巨大商机。2月18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恳谈会、项目推介会暨签约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本次山东省共推出招商项目200个,总投资8512亿元,现场共签约项目23个,总投资额达2549.4亿元。
“黄区”:打造高效生态示范区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一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扎实推进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78.5亿元,增长13.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177.4亿元,增长24.9%,地方财政收入308.1亿元,增长29.3%,进出口总额189.5亿美元,增长67.3%,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2.6、4.2、31.4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
为进一步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规划)的实施意见》、《关于金融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部分国家支持推进政策相继落实。山东省政府相继与民政部、农业部、水利部签订省部合作协议:国土部支持将黄三角作为单独区域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支持在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方面先改先试。在山东省发改委积极争取下,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8月7日正式批准开展黄三角产业投资基金筹备工作,目前进展顺利。在国家各类转移支付主要向中西部倾斜的情况下。经共同努力,从2010年起,中央财政将山东省纳入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下达基数性财力补助1.77亿元。国家开发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出台专项政策,实施信贷倾斜,金融发展明显加快。2010年,区内开工建设项目6051个,完成投资2892亿元。
据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牛启忠介绍,山东省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扎实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2010年,在生态建设方面,山东省 启动实施了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和黄河刁口河流路生态调水工程,断流34年的刁口河重新恢复过流;启动建设了造林绿化工程、县(市、区)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山东省实施了“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和生态市县建设,集中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和自然保护区执法检查活动,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35座,确保了污水达标排放,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区内燃煤电厂全部完成脱硫设施改造。
存高效产业方面,已开工建设绿色生态种植业基地185个、健康养殖基地70万亩i国家科技农业示范园已获科技部批准,正加快推进建设;乐陵50万亩优质金丝小枣种植、10万亩脱毒马铃薯繁育、东营10万亩海参养殖区、4万亩大闸蟹养殖区、庆云亿只樱桃谷肉鸭繁育、高青10万头黑牛繁育基地已具雏形。
“蓝黄”融合优势叠加
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19个县区中,有11个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合。置身两大国家战略之下,这11个县区是否会有政策上的冲突?
“政策叠加,如虎添翼。”费云良对此解释说,这些县区不但可以享受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优惠政策,同时享受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政策扶持,双重的政策优惠将给这些县区带来更加快速的发展。从两大经济区的规划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陆地发展为主,可以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转身向海;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侧重海洋。必须要借助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广阔的腹地,二者可以完美结合。
纵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一块迷人的“蓝黄叠加区”显现出来,其中包括东营市,潍坊市的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烟台市的莱州市,滨州市的无棣县、沾化县。如何利用政策的“叠加效应”促进当地发展,相关市县已经在思考和行动。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个国家战略,尽管在规划范围、规划重点、功能定位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但二者在发展方向、发展目的上是一致的,突出了高效生态经济取向,对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战略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山东省人大代表、中共滨州市委书记邓向阳说,滨州要真正实现大的跨越,就必须要打破基础设施滞后这一瓶颈。
山东省人大代表、中共寿光市委书记孙明亮说,寿光处在“蓝黄”两大规划的重叠区我们幸运地赶上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时机。2010年9月30日,寿光羊口经济区先进制造业15个项目集中奠基;今年1月4日,寿光市2011年第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又在羊口经济区举行,集中奠基的10个项目是今年第一批高新技术制造业项目,总投资达93亿元。
“蓝黄”融合、海陆统筹、率先发展,两大规划的“叠加效应”已经在“蓝黄一体区”显现出来。
在蓝黄规划区之外,山东其他县区同样享受国家战略的优惠政策。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中,同时将区外其他10市作为联动开发区,并根据产业发展不同阶段、产业结构差异化等。以海洋产业链为纽带,以海洋产业配套协作、产业链延伸、产业转移为重点,专门打造了28个海洋产业区联动发展平台,成为核心区与内陆区的桥梁和纽带。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8个联动区分布于全省17城市,直达区县,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与全省各地连接在一起,把半岛蓝色经济发展变成了全省的事。费云良说,不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还是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省会城市经济圈、鲁南经济带等区域重点带动战略,都需要一些联动和节点区域,28个联动区就是承接和集聚全省海洋经济要素的平台。
编辑/吴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