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行环境陶艺创作时必须依据环境陶艺所处的空间环境,来因势随形地“量体裁衣”。这是一个制约与互动的矛盾调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协调公众、建筑、自然地理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协调这些因素从而从本质上把握到环境陶艺创作的根本规律是本文研究之所在。
关键词:环境陶艺;制约与互动;公共空间环境
环境陶艺是整体环境中的艺术作品。环境陶艺放置的周围,有相应的景观建筑因素、人文因素、历史文化风俗、地理位置因素,也有无形的声音、温度等因素,这一切构成了环境因素。因此, 环境陶艺设计必须从整体出发,研究各方面的背景关系,通过运用形式美的法则统一调和,表达特定的空间环境的气氛和意境,形成环境陶艺与空间环境的和谐互动关系。
一、环境中人的因素对环境陶艺的要求
城市环境空间中的公共艺术实质上是城市精神生活的焦点,可以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满足人们对自然的渴望,更是一个城市时代精神特征的物化表现和文化体现。同时,人们会对其产生有意识性的认同感和精神上的归属感。因此,公共空间的艺术研究之根本,是对居住其中的人与城市建筑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对人精神情感方面的关注有其重要性。由于环境陶艺也是公共环境空间中的艺术,因此,建构一种与欣赏者产生情感交流的互动关系,是其在公共环境中发生作用的直接体现。欣赏者是公共环境空间的参与者和使用者,欣赏这不应该是公共环境和环境陶艺的“消极旁观者”,而应是“积极参与者”。只有通过参与,欣赏者才能实现与环境陶艺之间的互动,由被动的接受转换为主动的参与,这种参与使这个空间环境充满活力,使周围静止的环境空间活跃起来,同时为欣赏者提供了一个与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产生交流感悟的场所。
二、环境中建筑对环境陶艺的限定
建筑艺术被称为是“凝固了的音乐”,乃是强调建筑物在线与面的运用,不同材质的组合,构成了强烈的音乐节奏感。环境陶艺与建筑主体的关系可以比喻为乐曲与乐章的关系,乐曲要有个性,但必须服从乐章的主旋律。因此,环境陶艺既要具有鲜明的个性,又要服从于建筑主体,所以,环境陶艺设计者须具备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在设计环境陶艺时,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体积、形态、等特征以及环境空间、自然景色、建筑群体的影响去考虑采用相适应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表现手法、色调处理,以达到环境陶艺与建筑物的和谐统一,使之加强建筑主体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
三、空间环境中自然地理因素对环境陶艺的影响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为提高的今天,城市的形态仍受到自然环境的强烈影响,它的空间形态的形成及发展,依赖于籍以存在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和景观基础。同时也影响着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环境陶艺。环境陶艺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是环境陶艺设计所必须的。
(一)地形地貌的影响
在环境陶艺的安置中受的地形限制不外乎陡坡地和平地两种。陡坡地是地势不断升高的地形,具有非常引人的动态景观特征,空间感比较开阔。一般情况下,我们采取依势而建的方式,在坡地上进行设计时,人们对作品是一个仰视的角度,很容易欣赏到作品的全部,因此陡坡地本身给陶艺一个很好的展现空间。平地上规划的限制性小,场地景观趣味性也较小。平地无焦点,场地上最显眼的要素将决定该地的景致。因此,在进行环境陶艺设计时,水平场地是所有场地类型中最利于形成单元状,晶体状或几何状规划格局的。
(二)水环境的利用
水环境在城市公共环境陶艺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中江、河、湖、泊、等大小水体,在城市景观组织中也是最具有生气的元素之一。水的光、影、声、色、味是城市中最动人的景观素材。城市会“因水而得佳景”。 环境陶艺也因水环境而富有生气。陶艺家会田雄亮在日本神户人工岛港的纪念建筑《陶与水》是景观陶艺和流水环境的完美结合,水与陶土的天然质朴的特性给现代化都市带来了温情,也使作品本身更富有生命力。
(三)气候因素的影响
气候因素也是影响环境陶艺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北方常年下雪、气候干燥,除了考虑环境陶艺受热涨冷缩的干扰,易有损坏现象外,还要考虑,一年中有很长时间的灰白背景对色彩醒目度的影响,宜选用偏暖色或较醒目的釉色;南方多雨且气候湿热,色彩上以表现生命生机或冷色调为主,使人们在阴霉的环境中有种清爽的感觉。由于环境陶艺要常年放置于街道之中受光照辐射,表面最好采用绒面釉料,一定程度上能减弱作品受太阳的反光,从而不影响司机和行人的正常出行。
(四)城市历史文化因素与环境陶艺的互动
环境陶艺作为公共环境空间中的艺术,要与城市环境建构一种文化互动的关系,这就要求作品必须要突出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个性,注重宣扬民族特色,升华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把握好整体环境的协调美,满足人们对自身环境艺术质量提升的心理要求。同时,对该城市文化的定性须从它的历史传统因素和地域因素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因素来加以把握和分析,这样才能把握好创作方向,从而寻求一个好的结合点,使作品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并起到活跃、丰富城市环境的作用,从而使介入到环境空间中的环境陶艺特色和人文精神,同时也实现了环境陶艺与境空间产生一种文化互动的关系。
我们在进行环境陶艺创作时必须依据环境陶艺所处的具体位置和其环境状况,来因势随形地“量体裁衣”才能使环境陶艺真正融入环境,展现其作为空间艺术的特殊美感;也唯其如此我们才不致忽略环境陶艺赖以存在的生态基础,从而从本质上把握到环境陶艺创作的根本规律。
【参考文献】
[1]施慧.公共艺术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2]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张玉山.世界当代公共环境艺术·陶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10.
作者简介:李新青(1981.4~),男,山东日照人,硕士,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陶艺。
何芹(1977.10~),女,江西宜春人,硕士,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陶瓷雕塑。
关键词:环境陶艺;制约与互动;公共空间环境
环境陶艺是整体环境中的艺术作品。环境陶艺放置的周围,有相应的景观建筑因素、人文因素、历史文化风俗、地理位置因素,也有无形的声音、温度等因素,这一切构成了环境因素。因此, 环境陶艺设计必须从整体出发,研究各方面的背景关系,通过运用形式美的法则统一调和,表达特定的空间环境的气氛和意境,形成环境陶艺与空间环境的和谐互动关系。
一、环境中人的因素对环境陶艺的要求
城市环境空间中的公共艺术实质上是城市精神生活的焦点,可以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满足人们对自然的渴望,更是一个城市时代精神特征的物化表现和文化体现。同时,人们会对其产生有意识性的认同感和精神上的归属感。因此,公共空间的艺术研究之根本,是对居住其中的人与城市建筑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对人精神情感方面的关注有其重要性。由于环境陶艺也是公共环境空间中的艺术,因此,建构一种与欣赏者产生情感交流的互动关系,是其在公共环境中发生作用的直接体现。欣赏者是公共环境空间的参与者和使用者,欣赏这不应该是公共环境和环境陶艺的“消极旁观者”,而应是“积极参与者”。只有通过参与,欣赏者才能实现与环境陶艺之间的互动,由被动的接受转换为主动的参与,这种参与使这个空间环境充满活力,使周围静止的环境空间活跃起来,同时为欣赏者提供了一个与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产生交流感悟的场所。
二、环境中建筑对环境陶艺的限定
建筑艺术被称为是“凝固了的音乐”,乃是强调建筑物在线与面的运用,不同材质的组合,构成了强烈的音乐节奏感。环境陶艺与建筑主体的关系可以比喻为乐曲与乐章的关系,乐曲要有个性,但必须服从乐章的主旋律。因此,环境陶艺既要具有鲜明的个性,又要服从于建筑主体,所以,环境陶艺设计者须具备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在设计环境陶艺时,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体积、形态、等特征以及环境空间、自然景色、建筑群体的影响去考虑采用相适应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表现手法、色调处理,以达到环境陶艺与建筑物的和谐统一,使之加强建筑主体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
三、空间环境中自然地理因素对环境陶艺的影响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为提高的今天,城市的形态仍受到自然环境的强烈影响,它的空间形态的形成及发展,依赖于籍以存在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和景观基础。同时也影响着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环境陶艺。环境陶艺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是环境陶艺设计所必须的。
(一)地形地貌的影响
在环境陶艺的安置中受的地形限制不外乎陡坡地和平地两种。陡坡地是地势不断升高的地形,具有非常引人的动态景观特征,空间感比较开阔。一般情况下,我们采取依势而建的方式,在坡地上进行设计时,人们对作品是一个仰视的角度,很容易欣赏到作品的全部,因此陡坡地本身给陶艺一个很好的展现空间。平地上规划的限制性小,场地景观趣味性也较小。平地无焦点,场地上最显眼的要素将决定该地的景致。因此,在进行环境陶艺设计时,水平场地是所有场地类型中最利于形成单元状,晶体状或几何状规划格局的。
(二)水环境的利用
水环境在城市公共环境陶艺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中江、河、湖、泊、等大小水体,在城市景观组织中也是最具有生气的元素之一。水的光、影、声、色、味是城市中最动人的景观素材。城市会“因水而得佳景”。 环境陶艺也因水环境而富有生气。陶艺家会田雄亮在日本神户人工岛港的纪念建筑《陶与水》是景观陶艺和流水环境的完美结合,水与陶土的天然质朴的特性给现代化都市带来了温情,也使作品本身更富有生命力。
(三)气候因素的影响
气候因素也是影响环境陶艺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北方常年下雪、气候干燥,除了考虑环境陶艺受热涨冷缩的干扰,易有损坏现象外,还要考虑,一年中有很长时间的灰白背景对色彩醒目度的影响,宜选用偏暖色或较醒目的釉色;南方多雨且气候湿热,色彩上以表现生命生机或冷色调为主,使人们在阴霉的环境中有种清爽的感觉。由于环境陶艺要常年放置于街道之中受光照辐射,表面最好采用绒面釉料,一定程度上能减弱作品受太阳的反光,从而不影响司机和行人的正常出行。
(四)城市历史文化因素与环境陶艺的互动
环境陶艺作为公共环境空间中的艺术,要与城市环境建构一种文化互动的关系,这就要求作品必须要突出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个性,注重宣扬民族特色,升华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把握好整体环境的协调美,满足人们对自身环境艺术质量提升的心理要求。同时,对该城市文化的定性须从它的历史传统因素和地域因素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因素来加以把握和分析,这样才能把握好创作方向,从而寻求一个好的结合点,使作品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并起到活跃、丰富城市环境的作用,从而使介入到环境空间中的环境陶艺特色和人文精神,同时也实现了环境陶艺与境空间产生一种文化互动的关系。
我们在进行环境陶艺创作时必须依据环境陶艺所处的具体位置和其环境状况,来因势随形地“量体裁衣”才能使环境陶艺真正融入环境,展现其作为空间艺术的特殊美感;也唯其如此我们才不致忽略环境陶艺赖以存在的生态基础,从而从本质上把握到环境陶艺创作的根本规律。
【参考文献】
[1]施慧.公共艺术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2]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张玉山.世界当代公共环境艺术·陶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10.
作者简介:李新青(1981.4~),男,山东日照人,硕士,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陶艺。
何芹(1977.10~),女,江西宜春人,硕士,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陶瓷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