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绿色文明的时代,人 们对环保的需求比对用品的需求更为渴望。近年来各国绿色壁垒频频设立,我国的外贸发展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加剧及我国的入世,绿色壁垒已成为近几年我国外贸领域出现的高频率词之一。绿色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或生态壁垒,它是指进口国为保护生态环境、人类及动植物健康,通过制定一系列技术性标准和法规,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或服务加以限制或禁止的贸易保护措施。
绿色壁垒是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是技术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关卡之一。当前世界大多数国家对此都给以了高度的关注并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相应的对策。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正确指导下,我国的国际贸易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据世贸组织秘书处公布,2004年,我国货物进出口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世界排名均为第三名,仅位居美国、德国之后。其中,我国进出口和出口排名分别比2003年上升1位,进口继续保持世界第三的水平。
可喜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我国在环境标准体系的制定实施及资金投入、环境技术水平等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再加上我国出口商品市场又多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因此,入世以来,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尤其是出口贸易的阻碍作用日益显露出来,并呈不断增大的趋势。
一、绿色壁垒对我国主要出口行业的影响
1.我国农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的危机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过于重视农产品的数量,而忽视了食品安全问题,直到2001年9月18日,农业部才出台了无公害农产品的行业标淮。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仅涉及62种化学污染物。而联合国食物与农业组织迄今已公布了有关农业在食品中的最大限制标准共2500项,美国则多达4000多项,其他发达国家也有数百项至上千项,而且范围涉及到了农产品的各个方面。这种差距是可怕的,再加上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及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约占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80%,这使得我国农产品出口频频遭遇绿色壁垒,损失惨重。
2.机电工业品的出口将日益困难
我国虽是世界机电出口大国,且在价格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但绝大部分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的科技含量、制造水准及环保检测等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因此,在发达国家较高的环境标准面前,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将面临很大的挑战。如欧盟制定了“技术协调和标准新方案”,对机电产品实行CE标志认证制度,同时规定其成员国有权拒绝未贴环境标志的进口产品。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相继对机电产品制定了相关认证制度。这样,价格和产品性能已不再是国际市场竞争的惟一手段,环保逐渐成为竞争的另一个重要元素。
3.纺织业面临极大的国际市场风险
随着生态观念渐入人心,环保或生态安全型纺织品将主宰未来的国际纺织品贸易市场。绿色因素正成为我国纺织品出口、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主要障碍。进口国主要是发达国家对纺织品中有害化学品、纺织品染料及服装附件(纽扣、拉链、装饰物)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要求,并积极推行“生态标签”(Eco-Label)工作,这些将无疑会增加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难度。而我国纺织业的国际依存度又很高,约在40%以上。据估算,我国纺织品中的服装出口每下降1个百分点,全国服装生产就要下降0.5个百分点,全国就会有3.6万人失业,对社会造成的压力非常之大。
二、针对绿色壁垒的理性应对策略
1. 加快我国环保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进程,加强环境执法的力度。
我国环保法律法规体制的建设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适应市场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客观需要,从法律层面上将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政府综合决策中,从而促进环境与贸易的和谐发展。同时,在考虑我国国情前提下,努力与国际规范标准接轨,才能使我们在应对绿色壁垒时从容不迫。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环境法体系建设的开始。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虽已基本上建立了相对成形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审核标准,尤其是涉及外贸领域的尚不健全,可操作性差,与发达国家对比相差甚远。因此,我国环保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将任重而道远,政府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
在加强环境立法的同时,为使法律法规得到真正有效的贯彻实施,还应强化政府的环境管理职能,加强相关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和监督保障体制。
2.努力提高涉外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绿色意识
我国外贸行业素来对优化商品结构、市场多元化等比较重视,对环保方面却缺乏足够的认识。由于企业在其发展战略中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没有意识到日益突出的环境与贸易问题和绿色壁垒在对外经贸中的重大影响,使得我国一些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绿色浪潮的冲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损失较为惨重。
为促进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涉外企业管理层应切实重视环保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适当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大力开发符合国际环境标准的绿色产品,改造产品包装设计等,从而不断提高产品的绿色技术含量,增强产品质量,最终求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此外,企业还应积极主动地推行国际相关标准、认证体系,如ISO14000环境管理制度,ISO9000国际产品质量认证标准等,力争尽快与国际相关规范标准相接轨。
3.积极发展民间环保组织,充分调动社会监督力量
近年来,国内民间环保组织有了很大的发展。民间环保组织又叫绿色NGO(绿色非政府组织),它们通过暗访调查等方式,借助新闻媒体的宣传公开事实,从而引导社会舆论的积极关注,对政府和企业都有很大的实际监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对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视和监管力度,迫使企业生产提高环保水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企业的环保表现往往成为公众注意的焦点,因此视形象为生命的现代企业特别注意传媒的影响。舆论通过赞扬和鼓励绿色产销做得好的企业,揭露和批评不注重绿色产销的企业,对杜绝企业非绿色行为,促进企业不断提高其绿色竞争力,起到了很好的监督和引导作用。
绿色NGO是群众性的民间组织,对政府、企业所施加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但由于我国绿色NGO的发展尚处起步阶段,组织结构方面不太稳定,再加上其资金来源得不到保障,影响了其作用的有效性发挥。
4.联合同行企业或相关企业,合作建立绿色产业基地
在国际环境贸易中,发达国家已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环境标志、绿色标准等,为其产品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我国的产品绿色形象靠什么来树立?不仅要靠技术、靠管理、还要靠企业的绿色品牌效应。尤其是农副产品的加工企业和传统工艺产品生产企业,应尽可能地联合本区域内的同行企业,整合资源,组建环保企业集团,率先建立绿色产业基地,利用规模品牌效应,提高自己的国际形象和国际竞争力。如“绿色电子元件基地”“绿色陶瓷基地”、“绿色果品基地”等等。
5.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积极参加国际环境与贸易领域的各种活动,如WTO和国际环境公约的有关会议,表明我国保护环境的立场,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争取公正、合理的权益,从而有利于提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地位,并及时掌握有关信息,减少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的负面影响。同时,还应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联系与交流,团结起来推动有关不合理公约的修改,改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外贸环境,维护我们的正当权益。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加剧及我国的入世,绿色壁垒已成为近几年我国外贸领域出现的高频率词之一。绿色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或生态壁垒,它是指进口国为保护生态环境、人类及动植物健康,通过制定一系列技术性标准和法规,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或服务加以限制或禁止的贸易保护措施。
绿色壁垒是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是技术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关卡之一。当前世界大多数国家对此都给以了高度的关注并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相应的对策。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正确指导下,我国的国际贸易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据世贸组织秘书处公布,2004年,我国货物进出口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世界排名均为第三名,仅位居美国、德国之后。其中,我国进出口和出口排名分别比2003年上升1位,进口继续保持世界第三的水平。
可喜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我国在环境标准体系的制定实施及资金投入、环境技术水平等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再加上我国出口商品市场又多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因此,入世以来,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尤其是出口贸易的阻碍作用日益显露出来,并呈不断增大的趋势。
一、绿色壁垒对我国主要出口行业的影响
1.我国农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的危机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过于重视农产品的数量,而忽视了食品安全问题,直到2001年9月18日,农业部才出台了无公害农产品的行业标淮。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仅涉及62种化学污染物。而联合国食物与农业组织迄今已公布了有关农业在食品中的最大限制标准共2500项,美国则多达4000多项,其他发达国家也有数百项至上千项,而且范围涉及到了农产品的各个方面。这种差距是可怕的,再加上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及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约占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80%,这使得我国农产品出口频频遭遇绿色壁垒,损失惨重。
2.机电工业品的出口将日益困难
我国虽是世界机电出口大国,且在价格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但绝大部分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的科技含量、制造水准及环保检测等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因此,在发达国家较高的环境标准面前,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将面临很大的挑战。如欧盟制定了“技术协调和标准新方案”,对机电产品实行CE标志认证制度,同时规定其成员国有权拒绝未贴环境标志的进口产品。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相继对机电产品制定了相关认证制度。这样,价格和产品性能已不再是国际市场竞争的惟一手段,环保逐渐成为竞争的另一个重要元素。
3.纺织业面临极大的国际市场风险
随着生态观念渐入人心,环保或生态安全型纺织品将主宰未来的国际纺织品贸易市场。绿色因素正成为我国纺织品出口、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主要障碍。进口国主要是发达国家对纺织品中有害化学品、纺织品染料及服装附件(纽扣、拉链、装饰物)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要求,并积极推行“生态标签”(Eco-Label)工作,这些将无疑会增加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难度。而我国纺织业的国际依存度又很高,约在40%以上。据估算,我国纺织品中的服装出口每下降1个百分点,全国服装生产就要下降0.5个百分点,全国就会有3.6万人失业,对社会造成的压力非常之大。
二、针对绿色壁垒的理性应对策略
1. 加快我国环保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进程,加强环境执法的力度。
我国环保法律法规体制的建设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适应市场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客观需要,从法律层面上将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政府综合决策中,从而促进环境与贸易的和谐发展。同时,在考虑我国国情前提下,努力与国际规范标准接轨,才能使我们在应对绿色壁垒时从容不迫。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环境法体系建设的开始。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虽已基本上建立了相对成形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审核标准,尤其是涉及外贸领域的尚不健全,可操作性差,与发达国家对比相差甚远。因此,我国环保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将任重而道远,政府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
在加强环境立法的同时,为使法律法规得到真正有效的贯彻实施,还应强化政府的环境管理职能,加强相关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和监督保障体制。
2.努力提高涉外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绿色意识
我国外贸行业素来对优化商品结构、市场多元化等比较重视,对环保方面却缺乏足够的认识。由于企业在其发展战略中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没有意识到日益突出的环境与贸易问题和绿色壁垒在对外经贸中的重大影响,使得我国一些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绿色浪潮的冲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损失较为惨重。
为促进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涉外企业管理层应切实重视环保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适当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大力开发符合国际环境标准的绿色产品,改造产品包装设计等,从而不断提高产品的绿色技术含量,增强产品质量,最终求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此外,企业还应积极主动地推行国际相关标准、认证体系,如ISO14000环境管理制度,ISO9000国际产品质量认证标准等,力争尽快与国际相关规范标准相接轨。
3.积极发展民间环保组织,充分调动社会监督力量
近年来,国内民间环保组织有了很大的发展。民间环保组织又叫绿色NGO(绿色非政府组织),它们通过暗访调查等方式,借助新闻媒体的宣传公开事实,从而引导社会舆论的积极关注,对政府和企业都有很大的实际监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对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视和监管力度,迫使企业生产提高环保水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企业的环保表现往往成为公众注意的焦点,因此视形象为生命的现代企业特别注意传媒的影响。舆论通过赞扬和鼓励绿色产销做得好的企业,揭露和批评不注重绿色产销的企业,对杜绝企业非绿色行为,促进企业不断提高其绿色竞争力,起到了很好的监督和引导作用。
绿色NGO是群众性的民间组织,对政府、企业所施加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但由于我国绿色NGO的发展尚处起步阶段,组织结构方面不太稳定,再加上其资金来源得不到保障,影响了其作用的有效性发挥。
4.联合同行企业或相关企业,合作建立绿色产业基地
在国际环境贸易中,发达国家已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环境标志、绿色标准等,为其产品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我国的产品绿色形象靠什么来树立?不仅要靠技术、靠管理、还要靠企业的绿色品牌效应。尤其是农副产品的加工企业和传统工艺产品生产企业,应尽可能地联合本区域内的同行企业,整合资源,组建环保企业集团,率先建立绿色产业基地,利用规模品牌效应,提高自己的国际形象和国际竞争力。如“绿色电子元件基地”“绿色陶瓷基地”、“绿色果品基地”等等。
5.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积极参加国际环境与贸易领域的各种活动,如WTO和国际环境公约的有关会议,表明我国保护环境的立场,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争取公正、合理的权益,从而有利于提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地位,并及时掌握有关信息,减少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的负面影响。同时,还应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联系与交流,团结起来推动有关不合理公约的修改,改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外贸环境,维护我们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