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结果轻过程的数学课堂还要走多远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实际上是从一个角度要求数学教师课堂上要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重视数学知识的建构,而不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结果,死记结论,这种模式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培养“发展型”人才,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一、随堂听课情况
  某天,笔者走进一个同事的课堂,教师正在给学生上习题练习课,因为教师在学生的练习中发现学生有一道题错误很多,于是教师在课堂中的习题练习课上重点评讲這道题。题目是:小明家离学校500米,小丽家离这所学校300米,问小明与小丽家最远相距多少米?最近相距多少米?教师在课堂上这样和学生评讲,先问:你们能用线段图画一画,表示出题目中的信息吗?一个学生上来画出:
  接着提问还有其他画法吗?在教师的不断的提示下,另一个学生又画出了另外一种情况:
  然后解答出,两家最远距离500+300=800(米),最近距离500-300=200(米)。接着教师又出了同样类型的习题给学生加以巩固。
  笔者和该教师在课后作了交流,从授课方式和表面效果看,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这道题,但是从学生的思维发展来看,学生是否能通过这道题的讲解掌握相似类型的习题?学生是否从“学会了”转换成“会学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有没有关注不同的位置关系带来的数量关系的变化,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师能否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作一些铺垫?
  二、变换另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很明显这道题是学生的易错点,学生以前也没有遇到过。可以通过讨论不同的位置关系,从而得到数量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设定场景,帮助学生理解。
  可以建立这样的一个场景:假设在座的学生,相邻之间的距离都是1米,设定第一排的某某学生,在第一排中有名学生和他距离3米,是谁呢?让符合条件的学生起立,发现一左一右都符合条件。紧接着问,在第一排中有名学生和他相距5米,又是谁呢?同样让符合的起立,让学生验证一下是否符合条件?这时候让学生把这个位置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出来,也就是通过这一步把生活中的数学升华到数学中的线段图。这时候,提出和该生相距5米,另一名相距3米,这两名学生最远距离多远?最近距离多远呢?学生通过所画的线段图或者站立的学生的情况进行对比,很快得出了答案8米和2米。紧接着再把设定的这名学生换一下,换成中间的某一名,这时候再提出相同的两个问题,这时候和他相距3米的学生变成了前后左右四个人,和他相距5米的也有前后左右4个人,那么和他相距3米和5米的学生最远相距多少米?最近相距多少米呢?学生一开始都会迟疑,这时候可以让他们借助软尺上来量一量,也可以彼此间进行讨论。学生有的通过量一量得出答案8米和2米,也有通过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者在一个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从而得出当这三名学生在一条直线上,在同侧距离最近,异侧距离最远,从而得出答案。然后让学生再换站成其他角度和中心点的这名学生距离始终是3米和5米,对比以后发现答案不变。对比后学生得出,当三个人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两人在同一侧距离最近,在异侧两人距离最远。
  此时再回到练习题中去,这样从生活场景过渡到数学的解决问题中去,请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小明与小丽家最远、最近时的线段图,通过这种开始三个地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再过渡到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层层加深,这时学生就会很快画出线段图并加以解答。通过这种方式也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最后再提炼成数学专业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两种教学方式对比后的启示
  一种是直接将结果告知学生,重结果轻过程,另一种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着重追寻知识的探究过程,建立一个生活场景让学生去探索和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
  学生通过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放了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方式,理解比会做更深刻。如果单纯告知学生某一题的解题过程,很简单,但是如何让简单的数学学习过程获得更多的思维增值空间,应该成为数学教师应有的价值追求。比如:与学校距离500米的轨迹应该是一个圆,同样与学校距离是300米的轨迹也是一个圆,这道题实际上探究的是两个圆上的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通过不同场景的设定,让学生体会三个地点在一条直线上,然后换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让学生比较,紧接着再变换角度,让学生再探索,最后得出结论。在理论层面,教师可以作浪漫的想象,但在实践层面,要回到务实的操作中来,收放有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最后再借助几何直观,让抽象的数学对象与关系看得见,进而发现蕴含在数学内容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知识技能外获得对数学素养的感悟。
  相信这样的数学学习过程,学生一定会记忆深刻,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这其中不仅有数学的魅力,也有生活与数学相结合产生的魅力,还有数学思考的力量、探究过程中的顿悟与惊喜、数学应用价值体现的数学美,所有这一切无不冲击着学生的大脑,并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烙下数学的印迹。
  四、对以后教学的启示
  通过这位教师的教学实践,给我们以后的教学启发是,在学生初步学习某一个知识后,千万不能只按照传统的教学安排基本训练,那种模式可能会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但是这种强化是教师的教学经验为主导,只关注了教学知识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直观表达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所以在课堂上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与理解。
  就学生而言,课堂上因充满求知欲(问题意识)和表现欲(参与意识),才具备了永恒的内在动力。就教师而言,教学也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而须在发现问题、启发思维、培养悟性上下功夫,要求教师不断超越学生、超越一般的教学、超越自我,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认知结构角度、从数学思维的培养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来构思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中从“学会”变“会学”;同时还应掌握“独立学习”能力,使学校从“终结教育”转换成“终身教育”的场所。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结果,也要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学生也会在积极主动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获取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吴 磊)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學生个性化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初中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时要注重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十分关键的教学任务。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语文学习的相关基础能力,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在欣赏文学作品时,他们能够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可以自主领悟作者通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但是,目前阶段为应
期刊
近些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衍生出了很多新的產品或是技术方法。对于教育教学来讲,信息技术也推动了数学教学的变革发展,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中,能实现教学活动的不断优化。因此,教师要认清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课程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掌握具体的运用方法。  一、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作用  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讲,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比如,部分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数学教学的内容
期刊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师深入的文本解读,更离不开精准而适切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基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文本特质和学生认知三重维度,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统整规划、合理安排的教学预设,是考量教师专业基本功和发展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重要平台。从苏教版教材来看,人文主题的单元设置和循序渐进的训练价值,决定了不同类型的文本,就应该有着匹配的教学设置准则和模式,以奠定学生全面而深入的语文学习基础。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不仅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对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然后探讨了具体的教学措施,希望可以通过此次研究,找到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的有效路径。  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透过小学语文教育近些年的发展形势来看,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创新。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一些不文明、不友善、不真实的“现代文化”冲击着学校教育,对小学生的校园生活产生了一系列副作用。伴随着教育本身的“警觉性”,我们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同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尤其是经典文化)的研究和推广。我们认为,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历经沧桑,愈久弥香,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语文学科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这一任务。  “诗意语文”
期刊
解决问题作为小学数学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帮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解决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对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一、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
期刊
数学家华罗庚说:“数无形时不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小学数学中数和形密不可分。教学中合理使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数学概念中的数形结合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抽象概念教学都是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的。  以《正比例意义》的教学为例。通过计算具体数据总结得出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当两种相关联的
期刊
“零起点”教学指的是小学新生入学之后,学校必须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从“零起点”开展组织教学,勿将教学要求刻意提高,勿将教学进度随意更改和加快。“零起点”教学是一种凸显学生教育起点公平、严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的学校教育教学行为。数学素养,是关注人的先天生理环境,利用后天独特的教育氛围接受数学教育所受到的影响,通过学生个体的数学实践和认知活动,所获取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诸方面
期刊
写作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核心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有效进行英语写作。本文针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需关注的要点进行分析,阐述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须关注的要点  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普通的知识教学不同,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能力,涉及写作技巧、语法知识、单词短语积累等多个方面。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关注几个要点。  1.注意技巧教学。英语写作虽
期刊
目前,提高教学效率,降低学生学习负担,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来讲,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利用趣味化的教学手段,构建趣味化的数学课堂,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的实施原则  实施趣味化教学,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是采用趣味化的手段就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趣味化教学的原则是:第一,以生为本。尽管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趣味化教学,但是总感觉效果不佳,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