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开展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浮针治疗;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及肢体运动(Fugl-Meyer )评分变化比较。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 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效果显著,患者神经缺损评分大大降低,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提高,对日后的康复奠定良好基础,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浮针疗法;康复训练;脑卒中偏瘫
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组织的缺血、缺氧,容易造成治疗后神经功能障碍,引发如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其中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是常见合并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等造成影响,严重的甚至无法自理,需要有专人照顾,给家庭、社会等造成一定的负担。目前临床积极药物等手段治疗的同时,辅以康复运动,对患者的预后改善有积极的作用。我国中医具有悠久历史,脑卒中属于“中风”范畴,中医浮针是中医外治手段的一种,本文主要研究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时间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现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研究时间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年龄43岁-78岁,平均(58.91±3.29)岁;男性26例,女性21例。研究组年龄42岁-79岁,平均(59.08±3.11)岁;男性25例,女性22例。上述两组一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早起的被动运动,以创伤的伸展,关节活动,肌肉按摩为主。中期逐渐协助患者进行主动活动,可进行床边的主动活动,然后逐步进行关节、肢体的主动拉伸、旋转等活动,上楼梯,爬行锻炼等。后期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康复运动锻炼,包括叠被、穿衣等。注意所有康复活动均有人员看护,根据患者的情况循序渐进,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浮针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对皮肤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浮针选择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M规格的一次性浮针;针尖指向患肌,使用进针器快速将针尖刺入皮肤浅筋膜层,深度30m左右;然后将针尖略上翘使针体沿皮下推进运针;扫散前注意将针尖退回软管并锁定;以进针点为支点,做持续扇形的扫散活动,每分钟50次左右,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
1.3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变化,及肢体运动(Fugl-Meyer )评分变化;NIHSS评分越低说明损伤程度越小,Fugl-Meyer评分越高说明肢体功能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数据录入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s)方式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利用t检验组间比较;以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Fugl-Meyer 评分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Fugl-Meyer 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 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属于中医的“中风”范畴,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等多方面的提高,临床的致死率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致殘率仍较高。脑卒中后偏瘫是常见多发的后遗症,目前关于偏瘫的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大脑半球皮层运动中枢受损使原始的、被抑制的、受到调节的皮层下中枢运动反射释放从而引起患者出现肌张力异常及肢体肌群间的协调能力紊乱带来的运动功能障碍。
目前临床针对脑中风后遗症多采用康复训练,通过康复锻炼的刺激改善神经反射系统,提高肢体的协调能力。随着中医技术在脑中风后遗症治疗中的逐渐应用,通过针灸治疗成为关注的重点,而浮针的应用优势逐渐被发掘、认可。有别于传统针刺,不深入患者的肌肉层,只浮于患者皮下,因此得名“浮针”。当浮针进入到疼痛部位附近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扇形扫描后,其空间构型就会相应的产生变化,刺激周围组织产生电效应,受到刺激后所产生的电子又顺着有半导体特点的蛋白质以及多糖多构成的通道迅速移动到疼痛位置,进而促进其发生压电效应,达到改善空间组织结构形态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 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效果显著,患者神经缺损评分大大降低,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提高,对日后的康复奠定良好基础,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树娣,李柱兰,梁腊梅,等. 观察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干预效果[J]. 吉林医学,2015,36 (8):1651 -1652
[2]杜佳.脑中风患者后遗症偏瘫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J].系统医学,2018,3(20):22-24.
[3]蔡静敬.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在脑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9):37.
【关键词】浮针疗法;康复训练;脑卒中偏瘫
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组织的缺血、缺氧,容易造成治疗后神经功能障碍,引发如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其中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是常见合并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等造成影响,严重的甚至无法自理,需要有专人照顾,给家庭、社会等造成一定的负担。目前临床积极药物等手段治疗的同时,辅以康复运动,对患者的预后改善有积极的作用。我国中医具有悠久历史,脑卒中属于“中风”范畴,中医浮针是中医外治手段的一种,本文主要研究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时间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现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研究时间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年龄43岁-78岁,平均(58.91±3.29)岁;男性26例,女性21例。研究组年龄42岁-79岁,平均(59.08±3.11)岁;男性25例,女性22例。上述两组一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早起的被动运动,以创伤的伸展,关节活动,肌肉按摩为主。中期逐渐协助患者进行主动活动,可进行床边的主动活动,然后逐步进行关节、肢体的主动拉伸、旋转等活动,上楼梯,爬行锻炼等。后期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康复运动锻炼,包括叠被、穿衣等。注意所有康复活动均有人员看护,根据患者的情况循序渐进,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浮针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对皮肤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浮针选择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M规格的一次性浮针;针尖指向患肌,使用进针器快速将针尖刺入皮肤浅筋膜层,深度30m左右;然后将针尖略上翘使针体沿皮下推进运针;扫散前注意将针尖退回软管并锁定;以进针点为支点,做持续扇形的扫散活动,每分钟50次左右,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
1.3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变化,及肢体运动(Fugl-Meyer )评分变化;NIHSS评分越低说明损伤程度越小,Fugl-Meyer评分越高说明肢体功能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数据录入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s)方式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利用t检验组间比较;以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Fugl-Meyer 评分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Fugl-Meyer 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 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属于中医的“中风”范畴,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等多方面的提高,临床的致死率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致殘率仍较高。脑卒中后偏瘫是常见多发的后遗症,目前关于偏瘫的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大脑半球皮层运动中枢受损使原始的、被抑制的、受到调节的皮层下中枢运动反射释放从而引起患者出现肌张力异常及肢体肌群间的协调能力紊乱带来的运动功能障碍。
目前临床针对脑中风后遗症多采用康复训练,通过康复锻炼的刺激改善神经反射系统,提高肢体的协调能力。随着中医技术在脑中风后遗症治疗中的逐渐应用,通过针灸治疗成为关注的重点,而浮针的应用优势逐渐被发掘、认可。有别于传统针刺,不深入患者的肌肉层,只浮于患者皮下,因此得名“浮针”。当浮针进入到疼痛部位附近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扇形扫描后,其空间构型就会相应的产生变化,刺激周围组织产生电效应,受到刺激后所产生的电子又顺着有半导体特点的蛋白质以及多糖多构成的通道迅速移动到疼痛位置,进而促进其发生压电效应,达到改善空间组织结构形态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 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效果显著,患者神经缺损评分大大降低,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提高,对日后的康复奠定良好基础,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树娣,李柱兰,梁腊梅,等. 观察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干预效果[J]. 吉林医学,2015,36 (8):1651 -1652
[2]杜佳.脑中风患者后遗症偏瘫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J].系统医学,2018,3(20):22-24.
[3]蔡静敬.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在脑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