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延伸出全新的教学方式,即将具体环境与情感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语文是小学教育基础学科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强调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材中的知识都与学生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因为生活是呈现知识的最大载体。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和观察生活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如,《慈母情深》一文,课文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母亲的善良和慈祥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热爱。课前导入时教师可以问:“不知道同学们家中有没有缝纫机?”不少学生表示有,还会妈妈经常会用它修补衣服。教师顺势引出作者因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他的母亲毫无犹豫给钱让他,帮助作者实现了人生中拥有第一本长篇小说的愿望。但在背后却挖掘出母亲整天在噪声震耳欲聋的角落工作,当听到孩子说想买说,毫无犹豫的掏出一卷揉的皱皱的毛票塞给作者,展现出从一件日常生活小事表现出这位辛劳、平凡、贫寒母亲的爱。教师顺势让学生讲述日常生活中母亲对自己的关爱的事情,生活中很多点点滴滴的小事都是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通过上述教学案例,教师成功地从作者母亲延伸到学生母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情感。
二、创设实物情境 激发学生展开联想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来说还以形象思维为主,缺少感性经验,注意力也不能长时间集中,因此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借助直观形象的教具展开教学,为学生呈现真实、具体的教学情景。《鲸》一文第六自然段提到:“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语文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几头鲸,并在后面用蓝色粉笔画上大海作为背景,然后问学生:“鲸是怎么样睡觉的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提示动手操作,有学生会说:“鲸在睡觉的时候应该是头朝里面,尾巴向外,遇到危险就散开,还会选择靠近岩石的区域,能躲避风浪”,也有学生认为:“渔船也会在岩石周围躲避风浪,并不安全,可能离岩石远一点或许安全性更大。”教师就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出“它们通常会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这句话,然后教师运用黑板上画出的鲸、大海、岩石等实物让学生想一想、看一看、读一读并动手操作,由此一来学生就能十分容易的理解鲸鱼睡觉的特点,还能充分感受鲸的智慧。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愿意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事实后才相信知识。再加上学生的注意力较易被感兴趣的事物吸引,那么引入实物情境效果就远远优于单纯的理论讲解。再如教师在讲解《新型玻璃》一课时,可以拿出一块和课文中有着相同功能的玻璃让学生观察,并借助折射到教室中的阳光让学生观察玻璃奇妙的变化,从而感受越来越多的物体在现代化经济中创造出不一样的奇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以及为科技事业发展而不断奋斗的自觉性。
三、创设想象情境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想象情境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新型教育方式,即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视频、图像、声音等方式展示知识内容,通过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其想象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谓情境即感情与环境的相统一,需指出的是,小学生的思维还以具体形象为主,无法通过阅读想象文章描述的语言场景,自然而然难以产生情感共鸣。但多媒体图画和影视能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环境下展开联想。
如教师在讲解《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圆明园纪录片。这部片子记录了圆明园的辉煌时期以及最后惨遭八国联军破坏的真实历程,学生看到后沉默了许久,都深深陷入这座伟大的皇家园林的遭遇当中。教师顺势让学生想象,假如圆明园没有遭到侵略,那么它今日的輝煌会是怎么样。或者让学生想象当时八国联军在抢夺完圆明园的稀奇珍宝后用一把大火烧毁这座园林,大火在北京城烧了三天三夜,红了半边天,通过想象使学生记住国耻,增强爱国情感。
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十分喜欢听故事,教师就可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想象故事之后的情节。例如在讲《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时,课文讲述西藏处于我国青藏高原,交通落后,当地人民一直想走出西藏,2001年党中央就下达命令修建西藏,建设工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铁路修成,实现了西藏人民的愿望。教师就可引导学生想象建筑工人遇到的种种困难,感受建设者攻克难关的勇气。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认知和学习情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综合语文素质。
张皞燚,安徽濉溪县杨柳中心小学教师。
一、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材中的知识都与学生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因为生活是呈现知识的最大载体。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和观察生活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如,《慈母情深》一文,课文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母亲的善良和慈祥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热爱。课前导入时教师可以问:“不知道同学们家中有没有缝纫机?”不少学生表示有,还会妈妈经常会用它修补衣服。教师顺势引出作者因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他的母亲毫无犹豫给钱让他,帮助作者实现了人生中拥有第一本长篇小说的愿望。但在背后却挖掘出母亲整天在噪声震耳欲聋的角落工作,当听到孩子说想买说,毫无犹豫的掏出一卷揉的皱皱的毛票塞给作者,展现出从一件日常生活小事表现出这位辛劳、平凡、贫寒母亲的爱。教师顺势让学生讲述日常生活中母亲对自己的关爱的事情,生活中很多点点滴滴的小事都是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通过上述教学案例,教师成功地从作者母亲延伸到学生母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情感。
二、创设实物情境 激发学生展开联想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来说还以形象思维为主,缺少感性经验,注意力也不能长时间集中,因此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借助直观形象的教具展开教学,为学生呈现真实、具体的教学情景。《鲸》一文第六自然段提到:“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语文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几头鲸,并在后面用蓝色粉笔画上大海作为背景,然后问学生:“鲸是怎么样睡觉的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提示动手操作,有学生会说:“鲸在睡觉的时候应该是头朝里面,尾巴向外,遇到危险就散开,还会选择靠近岩石的区域,能躲避风浪”,也有学生认为:“渔船也会在岩石周围躲避风浪,并不安全,可能离岩石远一点或许安全性更大。”教师就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出“它们通常会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这句话,然后教师运用黑板上画出的鲸、大海、岩石等实物让学生想一想、看一看、读一读并动手操作,由此一来学生就能十分容易的理解鲸鱼睡觉的特点,还能充分感受鲸的智慧。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愿意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事实后才相信知识。再加上学生的注意力较易被感兴趣的事物吸引,那么引入实物情境效果就远远优于单纯的理论讲解。再如教师在讲解《新型玻璃》一课时,可以拿出一块和课文中有着相同功能的玻璃让学生观察,并借助折射到教室中的阳光让学生观察玻璃奇妙的变化,从而感受越来越多的物体在现代化经济中创造出不一样的奇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以及为科技事业发展而不断奋斗的自觉性。
三、创设想象情境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想象情境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新型教育方式,即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视频、图像、声音等方式展示知识内容,通过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其想象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谓情境即感情与环境的相统一,需指出的是,小学生的思维还以具体形象为主,无法通过阅读想象文章描述的语言场景,自然而然难以产生情感共鸣。但多媒体图画和影视能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环境下展开联想。
如教师在讲解《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圆明园纪录片。这部片子记录了圆明园的辉煌时期以及最后惨遭八国联军破坏的真实历程,学生看到后沉默了许久,都深深陷入这座伟大的皇家园林的遭遇当中。教师顺势让学生想象,假如圆明园没有遭到侵略,那么它今日的輝煌会是怎么样。或者让学生想象当时八国联军在抢夺完圆明园的稀奇珍宝后用一把大火烧毁这座园林,大火在北京城烧了三天三夜,红了半边天,通过想象使学生记住国耻,增强爱国情感。
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十分喜欢听故事,教师就可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想象故事之后的情节。例如在讲《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时,课文讲述西藏处于我国青藏高原,交通落后,当地人民一直想走出西藏,2001年党中央就下达命令修建西藏,建设工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铁路修成,实现了西藏人民的愿望。教师就可引导学生想象建筑工人遇到的种种困难,感受建设者攻克难关的勇气。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认知和学习情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综合语文素质。
张皞燚,安徽濉溪县杨柳中心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