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发展学校”是“学校发展教师”的目的,“学校发展教师”是“教师发展学校”的前提。学校采取多顶举措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实施“333”教师培训工程;搭建有效载体,开辟三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创设高效平台,发挥校级名师工作室的纽带作用;强化主流导向,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功能。这四项举措的实施为学校迈向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转型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 内在功能
学校发展,教师为本。“教师发展学校”的现代理念确立了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主体地位的实现度取决于主体作用的发挥度,主体作用的发挥度取决于主体专业的发展度(职业精神、专业素养、发展能力)。“教师发展学校”是“学校发展教师”的目的,“学校发展教师”是“教师发展学校”的前提。要让教师更好地发展学校,学校首先必须要很好地发展教师。
近几年,面對转型发展的诸多挑战,笔者所在的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学校紧抓关键要素,重抓教师队伍建设:校长诸华平的《校本师资队伍建设》一文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校级名教师工作室的推广经验连续8期在《丹阳日报》上刊登,丹阳电视台专题报道了学校的“333”教师培训工程,教师许明脱颖而出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每年均有教师被评为“丹阳市十佳教师”“镇江市十佳教师”,2016年,学校被评为“丹阳市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硕果累累,造就了学校持续发展、生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建立长效机制,实施“333”教师培训工程
学校发展教师需要系统的规划。近年来,学校围绕“发展教师”这一主题,全面实施“333教师培训工程”,即用三年时间、开展三个层次的培训、打造三支队伍,通过三个“抓”,逐步提高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三个“抓”为抓行政团队建设、抓学科组团队建设和班主任队伍建设。
抓行政团队建设,即抓工作作风建设,抓部门贡献力评价。所有行政人员通过不断转变工作作风,研究管理方法,改变管理思维,形成管理风格,提高执行能力。学校定期开展行政培训,如每学期一次的全体行政人员外出培训、每次为期一周的青年行政人员干部跟岗培训等,这些培训开阔了行政人员的眼界,提升了管理能力。行政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行政队伍不断成长,一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一批年轻行政人员正在茁壮成长。
抓学科组团队建设,即抓备课组建设,抓“教学五认真”的落实。抓好备课组建设,首先要加强备课组长的培训,每年级根据教学情况制定了《备课组长考核细则》,每月进行量化评比,选出优秀备课组。细化“教学五认真”要求,依据丹阳市教育局下发的《中小学“教学五认真”实施意见》和学校重新修改整合形成的《实验学校“教学五认真”新规定》,学校认真强化对“教学五认真”的指导、督查、整改和考核,不断抓实备课组集体备课工作,坚持常态化听课交流机制,确保每周公开课集体评议和网上评课的效果和质量,严格落实“周检查、月汇报”制度,不断提高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学校先后有二十余名教师获省、市级赛课一、二等奖。
抓班主任队伍建设,即抓针对性培训,抓后备力量培养。不断健全班主任队伍管理制度,通过班主任例会、班主任沙龙、工作坊等多种形式,有效推进“优秀班主任”培训工程,围绕常规管理问题抓培训,结合中心工作、突击性工作抓培训,突出副班主任队伍抓培训,使班主任培训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系统性,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综合实力。在近几年的“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学校多名教师获得镇江市、丹阳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二等奖,多人被破格晋升为“丹阳市学科带头人”。
二、搭建有效载体,开辟三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
学校在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策略中,突出“三个挂靠”建设:
一是挂靠教育界的名家,开辟校内培训基地建设。学校紧扣“三自”办学理念,开设了“自在大讲堂”,先后邀请陈锁明、钱志亮、高金英、郑杰等全国知名的教育名家来校讲学,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提升教师的教育境界,不断引领教师走向教育的发展前沿。
二是挂靠高校或专业的培训机构,开辟假期培训基地建设。学校和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培训中心、上海师范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进行合作,每年利用暑期时间进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中小学衔接”等专题系列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是挂靠名校,开辟跟岗培训基地建设。学校积极开展与省内外名校的联谊学习,和他们结成联谊单位,分层次、分批次派出校长、中层行政干部进行周期性的跟岗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借鉴,在比较中反思,在实践中锻炼,不断汲取名校的办学经验,不断提高对自我的发展要求,从而不断增强对学校和部门工作的领导力。
借助“三个挂靠”建设,学校形成了一个个队伍建设的有效载体,让“请进来、走出去”发挥出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创设高效平台,发挥校级名师工作室的纽带作用
学校发展教师需要创设发展平台,有序开展“校级名师工作室”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市级、校级名师工作室的学科引领和辐射作用:以校级名师工作室的创建为导向,激励更多的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有效发挥他们对队伍建设的带动作用;以校级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为纽带,优化合作性学习型组织,有效推动学科团队建设;以校级名师工作室的职责为动力,聚集学科教学精英,有效形成“三自课堂”建设的攻坚力量;以校级名师工作室的全覆盖为目标,构建完整的教科研网络,有效形成高效课堂建设的完善系统。
继学校教师吴春和成为丹阳市第一批十大名师工作室导师,教师许明成为丹阳市第二批名师工作室导师后,在他们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学校先后创建了第一批名师工作室4个、第二批名师工作室8个,涵盖了小学语文、小学数学、中学数学、中学英语、中学生物、计算机、心理健康等多门学科,辐射了多个学段。一年多的时间里,带动80多名教师开展了100余次课堂展示、沙龙研讨、专题讲座、教学比武、参观考察等活动,进行了20多个课题的研究,其中国家级课题“创班花文化特色,走‘三自’育人新路”已成功结题,省级课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有效自主探究策略研究”“以文化为载体建构心育式德育模式”等成功立项研究,有21名教师在省、市级各类赛课中获奖,有40余篇论文发表于《小学语文设计》《教学月刊》《江苏教育》《班主任》等国家、省、市级刊物。名师工作室逐渐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成为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名师自我提升的发展平台,打造了一支有成就、有影响的“三自”教师团队。
关键词 转型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 内在功能
学校发展,教师为本。“教师发展学校”的现代理念确立了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主体地位的实现度取决于主体作用的发挥度,主体作用的发挥度取决于主体专业的发展度(职业精神、专业素养、发展能力)。“教师发展学校”是“学校发展教师”的目的,“学校发展教师”是“教师发展学校”的前提。要让教师更好地发展学校,学校首先必须要很好地发展教师。
近几年,面對转型发展的诸多挑战,笔者所在的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学校紧抓关键要素,重抓教师队伍建设:校长诸华平的《校本师资队伍建设》一文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校级名教师工作室的推广经验连续8期在《丹阳日报》上刊登,丹阳电视台专题报道了学校的“333”教师培训工程,教师许明脱颖而出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每年均有教师被评为“丹阳市十佳教师”“镇江市十佳教师”,2016年,学校被评为“丹阳市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硕果累累,造就了学校持续发展、生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建立长效机制,实施“333”教师培训工程
学校发展教师需要系统的规划。近年来,学校围绕“发展教师”这一主题,全面实施“333教师培训工程”,即用三年时间、开展三个层次的培训、打造三支队伍,通过三个“抓”,逐步提高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三个“抓”为抓行政团队建设、抓学科组团队建设和班主任队伍建设。
抓行政团队建设,即抓工作作风建设,抓部门贡献力评价。所有行政人员通过不断转变工作作风,研究管理方法,改变管理思维,形成管理风格,提高执行能力。学校定期开展行政培训,如每学期一次的全体行政人员外出培训、每次为期一周的青年行政人员干部跟岗培训等,这些培训开阔了行政人员的眼界,提升了管理能力。行政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行政队伍不断成长,一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一批年轻行政人员正在茁壮成长。
抓学科组团队建设,即抓备课组建设,抓“教学五认真”的落实。抓好备课组建设,首先要加强备课组长的培训,每年级根据教学情况制定了《备课组长考核细则》,每月进行量化评比,选出优秀备课组。细化“教学五认真”要求,依据丹阳市教育局下发的《中小学“教学五认真”实施意见》和学校重新修改整合形成的《实验学校“教学五认真”新规定》,学校认真强化对“教学五认真”的指导、督查、整改和考核,不断抓实备课组集体备课工作,坚持常态化听课交流机制,确保每周公开课集体评议和网上评课的效果和质量,严格落实“周检查、月汇报”制度,不断提高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学校先后有二十余名教师获省、市级赛课一、二等奖。
抓班主任队伍建设,即抓针对性培训,抓后备力量培养。不断健全班主任队伍管理制度,通过班主任例会、班主任沙龙、工作坊等多种形式,有效推进“优秀班主任”培训工程,围绕常规管理问题抓培训,结合中心工作、突击性工作抓培训,突出副班主任队伍抓培训,使班主任培训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系统性,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综合实力。在近几年的“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学校多名教师获得镇江市、丹阳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二等奖,多人被破格晋升为“丹阳市学科带头人”。
二、搭建有效载体,开辟三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
学校在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策略中,突出“三个挂靠”建设:
一是挂靠教育界的名家,开辟校内培训基地建设。学校紧扣“三自”办学理念,开设了“自在大讲堂”,先后邀请陈锁明、钱志亮、高金英、郑杰等全国知名的教育名家来校讲学,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提升教师的教育境界,不断引领教师走向教育的发展前沿。
二是挂靠高校或专业的培训机构,开辟假期培训基地建设。学校和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培训中心、上海师范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进行合作,每年利用暑期时间进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中小学衔接”等专题系列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是挂靠名校,开辟跟岗培训基地建设。学校积极开展与省内外名校的联谊学习,和他们结成联谊单位,分层次、分批次派出校长、中层行政干部进行周期性的跟岗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借鉴,在比较中反思,在实践中锻炼,不断汲取名校的办学经验,不断提高对自我的发展要求,从而不断增强对学校和部门工作的领导力。
借助“三个挂靠”建设,学校形成了一个个队伍建设的有效载体,让“请进来、走出去”发挥出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创设高效平台,发挥校级名师工作室的纽带作用
学校发展教师需要创设发展平台,有序开展“校级名师工作室”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市级、校级名师工作室的学科引领和辐射作用:以校级名师工作室的创建为导向,激励更多的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有效发挥他们对队伍建设的带动作用;以校级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为纽带,优化合作性学习型组织,有效推动学科团队建设;以校级名师工作室的职责为动力,聚集学科教学精英,有效形成“三自课堂”建设的攻坚力量;以校级名师工作室的全覆盖为目标,构建完整的教科研网络,有效形成高效课堂建设的完善系统。
继学校教师吴春和成为丹阳市第一批十大名师工作室导师,教师许明成为丹阳市第二批名师工作室导师后,在他们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学校先后创建了第一批名师工作室4个、第二批名师工作室8个,涵盖了小学语文、小学数学、中学数学、中学英语、中学生物、计算机、心理健康等多门学科,辐射了多个学段。一年多的时间里,带动80多名教师开展了100余次课堂展示、沙龙研讨、专题讲座、教学比武、参观考察等活动,进行了20多个课题的研究,其中国家级课题“创班花文化特色,走‘三自’育人新路”已成功结题,省级课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有效自主探究策略研究”“以文化为载体建构心育式德育模式”等成功立项研究,有21名教师在省、市级各类赛课中获奖,有40余篇论文发表于《小学语文设计》《教学月刊》《江苏教育》《班主任》等国家、省、市级刊物。名师工作室逐渐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成为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名师自我提升的发展平台,打造了一支有成就、有影响的“三自”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