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在的小学课程教学体系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立更加强调对小学生品行道德的培养,更加强调立德树人的目标。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高效开展课堂教学,让教学更加符合实际,更加贴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并把这种知识充分地运用到生活之中。文章聚焦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探索,认为这门课程的教学应该来自生活,并提出教学过程中要将课本内容生活化、将授课方式生活化、将课后回顾生活化,真正实现生活化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1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3-0097-02
随着教学逐步改革,小学课程的学习也由传统的语数外三主科走向多科同时发展的时代。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1],它对学生的品性修养和为人处世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并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更加坚持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努力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索,帮助学生更好地养成道德品质。
一、将课本内容生活化
要想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要先把课本的内容生活化。结合笔者从教多年的经验来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本内容更多的是照本宣科,缺乏对里面内容的仔细钻研。很多教师觉得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和小学生离得太远,直接讲授教材知识学生不易理解,去指导学生的行为规范又容易遭到其抵触。究其原因,还是很多教师对道德课本的内容了解过浅,不能将教材的内容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讲述,不能充分利用教材上的生动案例。道德与法治学习必须要在生活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因此要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生活化探索,就要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把课本内容生活化。
(一)精心安排课本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本就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然而在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师过于死板,课本内容安排了什么顺序,讲课的时候就按照什么顺序来,这样做虽然是按部就班不会出错,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却难以体会课本内容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程度,这无法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以未来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本为例,本册书围绕的主题是“家乡”,很多教师就按照课本的顺序讲授家乡的地理常识、自然风光、人文景色,家乡未来的发展等,这种内容的学习就缺失了生活化的色彩。教师可以先从常规认知入手,让学生畅所欲言,去谈一谈自己眼中的家乡。当多数学生谈及家乡的剪纸、插花、礼教文明等内容时,教师完全可以先安排“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课程阶段的学习,先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知识,再回过头来去了解地理知识,或者在学完这种人文情怀之后,再让学生去展望家乡美好的明天。这样的课本内容安排就不拘泥于其编排顺序,能真正让小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感悟生活的气息,让学生从内容上就感受到这门课与自己的生活结合得十分紧密,从而增添学习的兴趣。
(二)充分挖掘教材实例
在把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的同时,教师更要注重充分挖掘教材实例。在五年级下学期的学习过程中,课本中列举了我国的名胜古迹、大好河山,这正是良好的生活化素材。现在很多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很多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就经常出去游山玩水,那么作为教师,在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的同时,不要错过这些案例的运用。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讲述课本实例,让学生感悟到祖国大好河山的俊秀壮美,更可以让学生积极提供一些自己的旅游照片,或者分享一下自己的旅游经历。教师要以这种生活化的案例为契机,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同课堂教学结合,让教材中的实例真正为课堂的生活化助力,变成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生活的一个窗口。
二、将授课方式生活化
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将课本内容生活化,更要在授课方式上下功夫,让课堂的教学趋向生活化。而如何将授课方式生活化,也是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根据笔者对一些学校教师的调查分析发现,很多教师在教这门课的时候,也想着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去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小学生不再觉得这门课“无用”,不再觉得这门课“脱离实际”。这种思想和意识是很多教师普遍存在的,但落实到具体教学中时,却只有部分教师能做到授课方式的生活化,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几个针对性建议。
(一)开展课堂情景化教学
情景化教学这种方式在很多学科中都经常见到,教师通过在课堂上预设情景,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角色扮演,充分体验课堂教学,以达到教学目的。在常见的语数外的课堂上,这种情景化教学经常受到课时和课业挤压,然而在道德与法治这个课堂上,情景化教学是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最能让道德课生活化的方式之一。为此,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践探索、课堂回归生活本真尤为重要。[3]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悟不到的一些场景,在课堂上能有所体验,在生活中经历过的场景,在课堂上能加深感受。
在“选举我们的班干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选举班干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每个人都有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这样显然是十分空洞的,这种讲法会让学生觉得“这课没什么意义,选班干部我们都会选,这课并没有什么价值”,这样就使道德课脱离了学生实际,无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因此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采取情景化的教學模式,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模拟一次班干部的选举,或者直接和班主任协商,就在这堂课上直接选举班干部。在选举前、选举中和选举后,教师都应该把本堂课的知识贯穿其中,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班干部的选举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有哪些权利义务,在选举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只有这样才真正能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立德树人的目标,也才能真正让这门课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 (二)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
除了可以开展情景化教学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实践性的教学内容。相比其他课程,具有立德树人目标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更适宜实践性教学。仔细浏览课本我们发现,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十分贴近小学生日常生活的,也十分便于教师开展实践性教学工作。所以教师想要对道德课进行生活化探索,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就要适当地增加一些实践性教学内容。
在现在的小学教学中,也会安排部分出游活动,或者会组织一些校园内的活动,那么教师就要抓住这样的机会,把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到课堂外、开设到户外,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寓教于乐的感觉。例如,在教学“放飞和平鸽”这个单元时,教师就可以把课本的内容运用到实践性教学中,可以建议或者协调,组织学生参观一下当地的烈士陵园或者红色纪念馆。在游玩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注重为学生讲解部分知识,让小学生认知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了解到现在的和平来之不易,让学生更加奋发努力,在和平年代更好地学习。这种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就能够让小学生把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知融入日常的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实践游玩过程中加深对道德与法治課程的了解,也能够真正实现这门课程的生活化教学以及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将课后回顾生活化
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其课后回顾的环节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如果教师能够抓好课后反思回顾的环节,就能全环节地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探索,并把课堂学习进行课下延伸,让小学生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课下,在生活化保持良好品行,让课程立德树人的目标真正得以实现。
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反思,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让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现实生活保持高度的联系。[4]这主要体现在课后回顾的方式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后回顾不同于其他文化课,需要布置一些作业练习,让学生多去判断选择、多去做试卷,而且要把课堂所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诚信是做人之本”这个主题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家想一想身边有哪些诚信的行为和不诚信的行为,并多去谈一谈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如对校园里的无人售货机是怎么看待的,还可以让小学生多去和家长沟通交流一下对诚信的看法。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后回顾,小学生能深刻地体会并理解诚信就在我们身边,这警醒着学生要时刻做一个诚信的人,明白讲诚信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也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课本上的知识是有用的,并不是虚谈。所以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课后回顾环节也要精心考虑,确保课后回顾反思的生活化,让小学生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贴近生活。这种课下反思回顾更要贴近生活,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明白我们这门课是多么有价值。它虽然不同于语数外的学习,但是对学生的成人成才、立德树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学好了这门课能更好地指导生活,有利于树立良好品质,并能够进一步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和人际交往奠定良好基础,这种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也将会更加为学生所喜爱。
四、结语
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对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探索。为了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立德树人的目标,教师要坚持将课本内容生活化、将授课方式生活化、将课后回顾生活化,让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加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真正能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断完善自我,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让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影响力贯穿于生活之中,成为指引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盏明灯。
参考文献:
[1]蒋秀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9(11):51-53.
[2]彭继芳.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67.
[3]卢雪娇.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7):84.
[4]艾晓娜.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93.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1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3-0097-02
随着教学逐步改革,小学课程的学习也由传统的语数外三主科走向多科同时发展的时代。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1],它对学生的品性修养和为人处世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并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更加坚持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努力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索,帮助学生更好地养成道德品质。
一、将课本内容生活化
要想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要先把课本的内容生活化。结合笔者从教多年的经验来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本内容更多的是照本宣科,缺乏对里面内容的仔细钻研。很多教师觉得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和小学生离得太远,直接讲授教材知识学生不易理解,去指导学生的行为规范又容易遭到其抵触。究其原因,还是很多教师对道德课本的内容了解过浅,不能将教材的内容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讲述,不能充分利用教材上的生动案例。道德与法治学习必须要在生活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因此要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生活化探索,就要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把课本内容生活化。
(一)精心安排课本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本就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然而在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师过于死板,课本内容安排了什么顺序,讲课的时候就按照什么顺序来,这样做虽然是按部就班不会出错,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却难以体会课本内容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程度,这无法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以未来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本为例,本册书围绕的主题是“家乡”,很多教师就按照课本的顺序讲授家乡的地理常识、自然风光、人文景色,家乡未来的发展等,这种内容的学习就缺失了生活化的色彩。教师可以先从常规认知入手,让学生畅所欲言,去谈一谈自己眼中的家乡。当多数学生谈及家乡的剪纸、插花、礼教文明等内容时,教师完全可以先安排“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课程阶段的学习,先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知识,再回过头来去了解地理知识,或者在学完这种人文情怀之后,再让学生去展望家乡美好的明天。这样的课本内容安排就不拘泥于其编排顺序,能真正让小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感悟生活的气息,让学生从内容上就感受到这门课与自己的生活结合得十分紧密,从而增添学习的兴趣。
(二)充分挖掘教材实例
在把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的同时,教师更要注重充分挖掘教材实例。在五年级下学期的学习过程中,课本中列举了我国的名胜古迹、大好河山,这正是良好的生活化素材。现在很多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很多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就经常出去游山玩水,那么作为教师,在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的同时,不要错过这些案例的运用。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讲述课本实例,让学生感悟到祖国大好河山的俊秀壮美,更可以让学生积极提供一些自己的旅游照片,或者分享一下自己的旅游经历。教师要以这种生活化的案例为契机,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同课堂教学结合,让教材中的实例真正为课堂的生活化助力,变成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生活的一个窗口。
二、将授课方式生活化
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将课本内容生活化,更要在授课方式上下功夫,让课堂的教学趋向生活化。而如何将授课方式生活化,也是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根据笔者对一些学校教师的调查分析发现,很多教师在教这门课的时候,也想着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去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小学生不再觉得这门课“无用”,不再觉得这门课“脱离实际”。这种思想和意识是很多教师普遍存在的,但落实到具体教学中时,却只有部分教师能做到授课方式的生活化,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几个针对性建议。
(一)开展课堂情景化教学
情景化教学这种方式在很多学科中都经常见到,教师通过在课堂上预设情景,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角色扮演,充分体验课堂教学,以达到教学目的。在常见的语数外的课堂上,这种情景化教学经常受到课时和课业挤压,然而在道德与法治这个课堂上,情景化教学是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最能让道德课生活化的方式之一。为此,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践探索、课堂回归生活本真尤为重要。[3]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悟不到的一些场景,在课堂上能有所体验,在生活中经历过的场景,在课堂上能加深感受。
在“选举我们的班干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选举班干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每个人都有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这样显然是十分空洞的,这种讲法会让学生觉得“这课没什么意义,选班干部我们都会选,这课并没有什么价值”,这样就使道德课脱离了学生实际,无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因此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采取情景化的教學模式,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模拟一次班干部的选举,或者直接和班主任协商,就在这堂课上直接选举班干部。在选举前、选举中和选举后,教师都应该把本堂课的知识贯穿其中,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班干部的选举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有哪些权利义务,在选举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只有这样才真正能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立德树人的目标,也才能真正让这门课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 (二)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
除了可以开展情景化教学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实践性的教学内容。相比其他课程,具有立德树人目标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更适宜实践性教学。仔细浏览课本我们发现,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十分贴近小学生日常生活的,也十分便于教师开展实践性教学工作。所以教师想要对道德课进行生活化探索,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就要适当地增加一些实践性教学内容。
在现在的小学教学中,也会安排部分出游活动,或者会组织一些校园内的活动,那么教师就要抓住这样的机会,把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到课堂外、开设到户外,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寓教于乐的感觉。例如,在教学“放飞和平鸽”这个单元时,教师就可以把课本的内容运用到实践性教学中,可以建议或者协调,组织学生参观一下当地的烈士陵园或者红色纪念馆。在游玩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注重为学生讲解部分知识,让小学生认知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了解到现在的和平来之不易,让学生更加奋发努力,在和平年代更好地学习。这种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就能够让小学生把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知融入日常的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实践游玩过程中加深对道德与法治課程的了解,也能够真正实现这门课程的生活化教学以及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将课后回顾生活化
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其课后回顾的环节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如果教师能够抓好课后反思回顾的环节,就能全环节地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探索,并把课堂学习进行课下延伸,让小学生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课下,在生活化保持良好品行,让课程立德树人的目标真正得以实现。
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反思,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让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现实生活保持高度的联系。[4]这主要体现在课后回顾的方式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后回顾不同于其他文化课,需要布置一些作业练习,让学生多去判断选择、多去做试卷,而且要把课堂所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诚信是做人之本”这个主题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家想一想身边有哪些诚信的行为和不诚信的行为,并多去谈一谈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如对校园里的无人售货机是怎么看待的,还可以让小学生多去和家长沟通交流一下对诚信的看法。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后回顾,小学生能深刻地体会并理解诚信就在我们身边,这警醒着学生要时刻做一个诚信的人,明白讲诚信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也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课本上的知识是有用的,并不是虚谈。所以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课后回顾环节也要精心考虑,确保课后回顾反思的生活化,让小学生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贴近生活。这种课下反思回顾更要贴近生活,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明白我们这门课是多么有价值。它虽然不同于语数外的学习,但是对学生的成人成才、立德树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学好了这门课能更好地指导生活,有利于树立良好品质,并能够进一步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和人际交往奠定良好基础,这种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也将会更加为学生所喜爱。
四、结语
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对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探索。为了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立德树人的目标,教师要坚持将课本内容生活化、将授课方式生活化、将课后回顾生活化,让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加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真正能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断完善自我,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让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影响力贯穿于生活之中,成为指引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盏明灯。
参考文献:
[1]蒋秀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9(11):51-53.
[2]彭继芳.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67.
[3]卢雪娇.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7):84.
[4]艾晓娜.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