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呼吸——博什瓦黑》:南诏秘境的动态呈现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0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7月,一部由四川人民藝术剧院与西昌市音乐家协会共同打造的彝族原生态舞台剧《我呼吸——博什瓦黑》在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展演完美谢幕。这部舞台剧将博什瓦黑石刻岩画文化搬上舞台,现场演绎鲜为人知的彝族故事。
  关于博什瓦黑的神秘传说
  斑驳的石刻岩画,镌刻着神秘的南诏故事。古老的符号语言,阐释了彝族人民的生存历史。在海拔2700米处的丛林掩映下,古老的博什瓦黑石刻岩画镌刻在天然巨大的岩壁上,百年苔藓的掩盖,使博什瓦黑石刻岩画保存至今。
  博什瓦黑,彝族译音,意为岩石上的龙蛇。博什瓦黑石刻岩画重点保护区占地44.28亩,画面面积440平方米,画像在16块天然巨大的岩壁上阴刻19组27幅佛教画像,最大的一块顶部面积为198平方米。除少数原始岩画外,博什瓦黑岩画绝大部分是佛教阴线镌刻画像,部分造像的面部采用了浅浮雕手法。博什瓦黑石刻岩画分为南、西、北三个岩画区,南区有8块岩画石刻、西区有5块岩画石刻、北区有3块岩画石刻。岩画以一尊长达7.6米的卧佛为中心,其四周散布的岩石上多刻有造像。经初步识别,岩画主要展示的是南诏大理时期的佛教遗址:南诏国繁荣景象、佛塔等刻像。主要包括有释迦牟尼、大威明王、大日如来、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天王等佛教神像;麒麟、犀牛、鹦鹉、狮、龙、鹰、牛、马、象、鸟、犬、龟等动物图像;还有令人称奇的“王者出行图”和“彝族毕摩招神图”。岩画总计共有27幅,其中神佛像47尊,世俗人物15尊,佛塔2座,禽兽25个。这批岩画,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描绘逼真、入木三分;形象生动、风格各异;画面宏伟、国内罕见,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博什瓦黑石刻岩画用简练而细腻的线条记录了古老的毕摩文化、武士文化和图腾文化。古时,博什瓦黑被当地彝族人民敬奉为神地,演绎出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与传说,同时成为南诏文化艺术形成的见证。
  毕摩,彝族祭司,为族人主持祭祀,编造典籍,医治疾病。毕摩文化被专家学者们誉为“镶嵌在彝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时刻贯穿着彝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始终。剧中武士们个个赤着胳膊和脚,手持弓箭,瞪着大眼,气势所向无敌。岩画线条简练而不失张力,粗犷中带细腻的手法表现了南诏国时的尚武精神。在博什瓦黑岩画中出现的“龙”、“鹰”、“鱼”、“麒麟”等诸多图腾造像,更加丰富了岩画的内容和形式。
  《我呼吸——博什瓦黑》:现场还原彝族文化
  用最纯粹的声音,还原民族原生态。以彝族古老传说为蓝本的剧情,用音乐和形体的表现手段,利用原生态山歌、舞蹈形体、民族器乐、民族服饰、祭祀仪式等元素,全方位展现彝族的生产生活。整个剧目的演出过程中,完全采用“不插电”演唱的形式,7位彝族艺术家运用彝族苏尼鼓、口弦、铜铃、月琴等乐器,演奏出彝族人民独有的曲调,高亢激越的高腔演绎,更具戏剧化。同时还有彝族原创流行音乐先锋代表,无可比拟的诗化歌者瓦其依合的加盟,倾情演绎《神曲》《流淌的思念》等代表作品。
  融入十余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呼吸——博什瓦黑》中融入了多种彝族的民族文化,全面展现了彝族的民族风俗和文化传统,其中包括祭祀、求爱对歌、口弦、婚礼、高腔、指路经等。
  祭祀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断唤醒着民族历史记忆。通过自然崇拜、酬神祭祀以及文艺展演,传递着深层民族文化心理,传承着民族文化传统。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常常通过情歌对唱来求爱,这些求爱情歌在历史的沉淀下成了彝族情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彝族情歌也有着天籁之音的美称。早在明代《南诏野史》中就有“男吹芦笙,女弹口琴”的记载,由于口弦音色柔美,姑娘们常常用它来向情人表达爱意。彝族婚俗是一部“活态”的婚姻发展史,婚礼的仪礼过程是彝族文化的大展示和演绎,泼水、摔跤、打亲、迎亲仪式等习俗,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具有多重文化价值。彝族高腔有着较长的历史,是劳动人们在生活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艺术瑰宝。指路经是彝族毕摩指引和教育亡魂回归祖界的经书,通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和更新完善,充分体现了彝族关于人的一系列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真实完美的道具助力
  《我呼吸——博什瓦黑》的成功,不仅归功于独特的剧情故事、新颖的演出形式,同时还有完美的道具助力。演出中演员穿着的服装都已逾百年,这些服装由采用植物的根制作而成的手工粗布以及黑羊毛织布制作而成,上衣的花样全是纯手工打造,并用树叶、鲜花的汁液为染料,通过石头染色制作。演员演唱演奏时使用的乐器,三款不同大小的苏尼鼓采用羊皮纯手工制作而成。演出中所使用的毕摩经文手稿和经筒是毕摩家族代代传承下来的,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呼吸——博什瓦黑》不仅在成都开展了多次演出,同时还参加了多个国际戏剧节,举行了多次国际汇演。它用动态的方式为世人再现了古老神秘的南诏故事,带给我们一场精神和视觉上的饕餮盛宴。
其他文献
鲁迅先生曾把魏晋时代看作文学自觉的时代,而文学自觉源于主体的自觉。特定时代的政治高压和门阀制度使得文人一改经世致用的情怀,从积极入世转向淡然出世,在纵情山水,游心太玄之中,向内发现自己的“深情”。魏晋时代同时也被视作“山水情绪”的“自觉”时代(宗白华语),这种“自觉”建立在当时的“宇宙哲学”即“魏晋玄学”的基础上。对个体与宇宙万物的关联的思考,对人沧海一粟与宇宙浩渺的悟,对人生白驹过隙与时间的恒常
在成都,每个月都有一条街道绽放花开的声音  聆听这样的声音,是需要用十二种或美丽、或忧伤的心情  ——题记  一  一月,一朵又一朵红梅挂满武都路的街头  早春的气息,扑面而至;于是  行走在这条红梅花开的路上  就算有淅淅沥沥的雨雪落下,心儿又怎会没有对春的吟唱呢?  纵然,红梅的暗香会成了你捕捉不到的一次远行  可归来的大雁还是会排舞成一个涂抹天空的字体  等你,在每个一元复始的时刻悄然破译 
开学之前,爸爸妈妈把家搬到代代红小学附近。乔迁之喜,亲戚们都来庆贺,他们每人都带来了一大把香蕉。谁让小茉莉最爱吃香蕉呢,而且都爱得“名扬四海”了。小茉莉一下拥有了那么多香蕉,她简直可以开香蕉铺了。  小茉莉嘴里吃着香蕉,手上提着香蕉,肩上扛着香蕉,她在客人们面前走来走去喊:“香蕉一块啊,香蕉一块啊!”  新家楼下是自由市场,那里聚集了许多买卖人,他们卖水果,烤鱿鱼,做煎饼,蒸梅花糕,煮鸭血粉丝——
已是晚秋時节,走在路上,秋风送来阵阵凉爽。道路两旁的梧桐树,好像也怕冷似的,掉下了一片片金黄的叶子。那些落下的叶子,静静地躺在地上,好像一个悠闲的田园隐士。  稻田里,稻士兵在风将军的带领下发出“沙沙”的声音,就像士兵在叫阵一样。高粱士兵也不甘示弱地舞动着它那鲜红的谷粒,就像无数支火把一样耀眼。  走进秋天的枫树林,你会发现,周围一片火红,整个世界好像在燃烧一样。不时掉下一片火红火红的枫叶,轻轻地
国家一级演员,四川清音表演艺术家,第三届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四川清音大师李月秋的关门弟子,2003中国曲艺荟萃(南方片)演唱一等奖,成都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2016年第一批中国文艺志愿者。2015—2017年,获三、四届四川省少儿曲艺大赛“园丁奖”;2006年,获四川“巴蜀文艺荣誉奖”和“巴蜀文化奖”,作为四川省(曲艺)代表参加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000年,由成都市文化
人人都有万物,晓梦有晓梦的万物。晓梦的万物主要是奔跑的大地、说话的天空、温暖的山川、孤单的动物和有梦的植物。他用内心的乡土、内心的农耕——他的乡愁——来对抗、稀释、平衡现实中城市的烦躁、急切、肮脏、丑恶和霾。他的万物在他的诗中生长起来,蓬勃起来,成为另一个美好世界——成为他附体的远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也成不了诗。一个国家健康地活着、成长离不开自己的宪法,一首诗的孕育、生发离不开诗人的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精气神,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家亦有其独有的艺术理想与人生追求。与当下鼓励个性释放、寻求突破的审美价值不同,上个世纪的艺术大家往往在广学博才、知古通今的基础上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高洁的人格品质融汇贯通于艺术创作之中,将自身艺术理想与家国抱负紧紧融于一体,呈现给后人一幅幅经典不衰的艺术佳作。历史的车轮向前行驶,艺术大家的个体生命会消逝于时代前进的过程之中,然而他们所代表的一个时代的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天来了,它带来了调皮捣蛋的春雨娃娃。  “沙沙沙,沙沙沙……”柔丽清新的旋律,感人肺腑的歌聲,好似一股股清泉,在缓缓流淌。  姗姗来迟的春雨,滋润了整片大地,静下心倾听,那细细的雨声飘荡在每个人的耳边。豆子般的雨点,从空中落到水面上,水面上出现了一个个水泡。这个水泡刚消失,那个水泡又出现,好像水在锅里沸腾一般。雨落在马路上,马路瞬间由干燥变得湿润起来;雨落在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