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点突出上海市河道生态、景观及绿化设计应与上海市国际大都市地位相符,体现海派文化博大精深、包容并蓄、时尚精致的特点。
关键词:河道 生态 景观 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概述:阐述本篇论文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人们开始逐渐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2000年以来,随着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及“十五”和“十一五”两个五年计划,上海市加大了对河道水环境的整治力度。在实现了“2005年底中心城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2010年底郊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的阶段性目标后,上海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方向将从“消除黑臭、改善水质”为主向“稳定水质、修复生态”为主转变。随着十二五水利规划的出台,上海市水务局开展了一系列河道生态治理试点工作。建设生态、景观河道成为上海市水利建设中的一个热点。
以此为目标,笔者在近年来的工作中,立足于上海市河道设计的现状,研究了一些城市河道整治的发展趋势,通过工程实践不断发现河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河道景观绿化设计的新方法。
二、当前城市河道整治的发展趋势
(一)保护河流原生态,注重河流生态的自然修复
所谓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保护河流原生态,既是保护河道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保留和利用原生态较好的河段,并通过人工的方式,设计增加动、植物等天然材料,帮助修复那些生态退化或遭到破坏的河段,有利于保持河流原貌和重塑自然形象,有利于实现河道的自我修复功能和恢复生态平衡。
(二)河道设计向自然河道靠拢
传统河道设计为了便于施工将天然河流截弯取直,断面形式多为混凝土直立式挡墙或浆砌块石结构,样式单调而生硬。这种结构容易造成河床板结硬化、渗透率低,非常不利于生态。现代河道设计推荐模仿自然河流弯曲变化的平面形态,使河道线条柔和而富于变化。形式多样的断面形式,增加了水体渗透,有利于水生动、植物栖息生活。
(三)建设生态驳岸、天然材料大量使用
近几年来,随着生态理念深入人心,许多城市开始重视建设形式多样的生态型驳岸。像生态型护坡设计、绿化混凝土的应用、石笼护岸、植生袋等,其中包括绿化植被乔木、灌木、水生植物、天然石材等天然材料与结构的搭配使用。
(四)引入城市历史文化背景,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河道功能多样化
这一点主要针对一些中心城市的重要河道,如:上海的苏州河,黄浦江等。从规划设计角度,挖掘其历史文脉、赋予其文化意义,河道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相结合,注重把握河道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协调性。除防洪等功能外,使河道兼具商业休闲、美化城市的功能。
(五)分阶段突出重点,打造河道亮点
通过设计理念、赋予河道不同的设计特色。例如,嘉定区曾提出“一河一特色” 的理念,提倡针对每条河道进行植物特色设计,使河道呈现各具特色的绿化景观。
三、上海市河道设计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根据近几年的工作和实地考察,發现上海市的河道设计及其工程存在着一些传统误区,比如:
1.众多河道笔直,平面形态单一。对于大多数市政河道来说,笔直的硬质护岸是比较容易施工的,并且利于船行;但是,这样的河道因为缺乏转折不利于水流变速,同时也影响了河道鱼群的生态活动。同时,从平面上看,笔直的河道形态也过于单一,千篇一律的状态使河道缺乏区域特色。
2.硬化河床、不利于鱼类及水生动物栖息。由于一些通航河道具有功能上的需要,直立挡墙式驳岸尚难以被软质河床所取代。这样的结果是导致新建设河道的岸坡环境,不利于植被生长和生物栖息生存,也就没有自净能力,没过多久河道就变脏变浊。
3.景观布局不合理,僵直的园路导致绿化形式的单一等。河道驳岸两侧通常会留有一定宽度的绿化景观空间,这些空间如果没有好好利用,会很快呈现杂草丛生、一片荒芜的景象。有些项目对此进行了景观布局,但通常与河道一样只是一条僵直到头的防汛通道,既不美观也无景观趣味性。
四、上海市河道生态景观及绿化设计的几个要点
(一)精心选择河道驳岸型式,塑造河岸连续生态绿地
河道设计不要提倡裁弯取直,考虑新型生态材料在驳岸设计上的合理应用。首先,应该从意识上转变对河道形象的传统认识,河道形态可以多样化;同时,改变对直线施工的依赖,改进施工工艺,研究使用各种新型材料替代生硬僵化的混凝土和浆砌石,诸如:空心连锁板、模袋、土工布、草皮加土工网、植草砖、仿木桩、自然石块等,来建造曲线优美、宽窄变化的河道景观;另外,规范上是否可以根据河道的功能和等级,制定具有相应弯曲程度的要求,对于那些不通航或较少通航的中小型河道,建议采用更多自然曲线式的设计手法,结合水生植物护坡设计,使之更加自然生态。
(二)重视景观布局,突出景观节点及景区的精细化设计
首先,景观布局要合理,从营造生态绿地的角度考虑河道景观。建议在条件允许的地段,请专业人员进行合理的景观布局,改变防汛通道的单一性,改为或弯曲或起伏的园路,并配合种植设计,增添河道附属绿化空间的景观性。蜿蜒的滨水道路,跌宕起伏的地形和疏密变化的绿化种植,可以营造舒适宜人的滨水休闲空间。其次,河道生态景观设计不应泛泛或千篇一律,应立足总体打造生态大景观,重点突出局部景观节点。这样既有利于植物配置,也利于工程造价控制。因此,景观设计在进行总体方案时,应考虑合理的园路布局,并在局部加入景观节点,进行精细化设计,这样使河道景观不仅仅是单一的绿化林带,更具有景观价值。
(三)加强水生植物的配置,营造水文景观
建议考虑在硬质驳岸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种植空间,在河道护岸的迎水面、浅水区设计种植一些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是优良的河道绿化植物材料。一些水生植物通过根部吸收底质中的氮磷,具有强大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由于能够吸收水中的富营养,从而具有净化水体的作用;通过吸取营养和光合作用,水生植物也能更好地呈现植物美丽的一面,为河道景观增色;当然,水生植物也是一些鱼类的食物,在河底或护岸临水处增加凸凹的空间或放置一些自然石块,将有利于鱼类和水生动物生活和藏身。在此推荐一些工程上应用较好的水生植物品种,如:芦苇、黄菖蒲、千屈菜、梭鱼草、旱伞草、水葱、香蒲等,都具有较好的净化能力和成活率。
(四)因地制宜建设亲水活动设施、小品和配套设施
尽管植物材料占据了河道生态景观设计的主要作用,但作为景观设计中的辅助设计,一些小品景观和园林建筑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栈桥、园路铺装、汀步、亲水平台、景墙和踏步等,这些多元化的小品景观和丰富的样式可以增添亲水活动的趣味性。而配套设施的存在可以加强河道景观的使用功能,比如:标识牌、垃圾桶等,使河道设计更加人性化。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科学合理的河道景观布局,通过新材料、新驳岸型式的设计和应用,并充分发挥绿化设计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作用,加强其在河道生态景观的恢复与建设中的应用,提高河道的生态服务功能,提升河道景观、营造宜居的水环境。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河道绿化建设导则
2.上海市河道生态治理设计指南(征求意见稿)
3.上海市景观河道规划
4.城市河道景观设计
5.上海市河道水生生物管理维护手册(征求意见稿)
关键词:河道 生态 景观 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概述:阐述本篇论文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人们开始逐渐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2000年以来,随着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及“十五”和“十一五”两个五年计划,上海市加大了对河道水环境的整治力度。在实现了“2005年底中心城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2010年底郊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的阶段性目标后,上海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方向将从“消除黑臭、改善水质”为主向“稳定水质、修复生态”为主转变。随着十二五水利规划的出台,上海市水务局开展了一系列河道生态治理试点工作。建设生态、景观河道成为上海市水利建设中的一个热点。
以此为目标,笔者在近年来的工作中,立足于上海市河道设计的现状,研究了一些城市河道整治的发展趋势,通过工程实践不断发现河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河道景观绿化设计的新方法。
二、当前城市河道整治的发展趋势
(一)保护河流原生态,注重河流生态的自然修复
所谓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保护河流原生态,既是保护河道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保留和利用原生态较好的河段,并通过人工的方式,设计增加动、植物等天然材料,帮助修复那些生态退化或遭到破坏的河段,有利于保持河流原貌和重塑自然形象,有利于实现河道的自我修复功能和恢复生态平衡。
(二)河道设计向自然河道靠拢
传统河道设计为了便于施工将天然河流截弯取直,断面形式多为混凝土直立式挡墙或浆砌块石结构,样式单调而生硬。这种结构容易造成河床板结硬化、渗透率低,非常不利于生态。现代河道设计推荐模仿自然河流弯曲变化的平面形态,使河道线条柔和而富于变化。形式多样的断面形式,增加了水体渗透,有利于水生动、植物栖息生活。
(三)建设生态驳岸、天然材料大量使用
近几年来,随着生态理念深入人心,许多城市开始重视建设形式多样的生态型驳岸。像生态型护坡设计、绿化混凝土的应用、石笼护岸、植生袋等,其中包括绿化植被乔木、灌木、水生植物、天然石材等天然材料与结构的搭配使用。
(四)引入城市历史文化背景,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河道功能多样化
这一点主要针对一些中心城市的重要河道,如:上海的苏州河,黄浦江等。从规划设计角度,挖掘其历史文脉、赋予其文化意义,河道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相结合,注重把握河道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协调性。除防洪等功能外,使河道兼具商业休闲、美化城市的功能。
(五)分阶段突出重点,打造河道亮点
通过设计理念、赋予河道不同的设计特色。例如,嘉定区曾提出“一河一特色” 的理念,提倡针对每条河道进行植物特色设计,使河道呈现各具特色的绿化景观。
三、上海市河道设计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根据近几年的工作和实地考察,發现上海市的河道设计及其工程存在着一些传统误区,比如:
1.众多河道笔直,平面形态单一。对于大多数市政河道来说,笔直的硬质护岸是比较容易施工的,并且利于船行;但是,这样的河道因为缺乏转折不利于水流变速,同时也影响了河道鱼群的生态活动。同时,从平面上看,笔直的河道形态也过于单一,千篇一律的状态使河道缺乏区域特色。
2.硬化河床、不利于鱼类及水生动物栖息。由于一些通航河道具有功能上的需要,直立挡墙式驳岸尚难以被软质河床所取代。这样的结果是导致新建设河道的岸坡环境,不利于植被生长和生物栖息生存,也就没有自净能力,没过多久河道就变脏变浊。
3.景观布局不合理,僵直的园路导致绿化形式的单一等。河道驳岸两侧通常会留有一定宽度的绿化景观空间,这些空间如果没有好好利用,会很快呈现杂草丛生、一片荒芜的景象。有些项目对此进行了景观布局,但通常与河道一样只是一条僵直到头的防汛通道,既不美观也无景观趣味性。
四、上海市河道生态景观及绿化设计的几个要点
(一)精心选择河道驳岸型式,塑造河岸连续生态绿地
河道设计不要提倡裁弯取直,考虑新型生态材料在驳岸设计上的合理应用。首先,应该从意识上转变对河道形象的传统认识,河道形态可以多样化;同时,改变对直线施工的依赖,改进施工工艺,研究使用各种新型材料替代生硬僵化的混凝土和浆砌石,诸如:空心连锁板、模袋、土工布、草皮加土工网、植草砖、仿木桩、自然石块等,来建造曲线优美、宽窄变化的河道景观;另外,规范上是否可以根据河道的功能和等级,制定具有相应弯曲程度的要求,对于那些不通航或较少通航的中小型河道,建议采用更多自然曲线式的设计手法,结合水生植物护坡设计,使之更加自然生态。
(二)重视景观布局,突出景观节点及景区的精细化设计
首先,景观布局要合理,从营造生态绿地的角度考虑河道景观。建议在条件允许的地段,请专业人员进行合理的景观布局,改变防汛通道的单一性,改为或弯曲或起伏的园路,并配合种植设计,增添河道附属绿化空间的景观性。蜿蜒的滨水道路,跌宕起伏的地形和疏密变化的绿化种植,可以营造舒适宜人的滨水休闲空间。其次,河道生态景观设计不应泛泛或千篇一律,应立足总体打造生态大景观,重点突出局部景观节点。这样既有利于植物配置,也利于工程造价控制。因此,景观设计在进行总体方案时,应考虑合理的园路布局,并在局部加入景观节点,进行精细化设计,这样使河道景观不仅仅是单一的绿化林带,更具有景观价值。
(三)加强水生植物的配置,营造水文景观
建议考虑在硬质驳岸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种植空间,在河道护岸的迎水面、浅水区设计种植一些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是优良的河道绿化植物材料。一些水生植物通过根部吸收底质中的氮磷,具有强大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由于能够吸收水中的富营养,从而具有净化水体的作用;通过吸取营养和光合作用,水生植物也能更好地呈现植物美丽的一面,为河道景观增色;当然,水生植物也是一些鱼类的食物,在河底或护岸临水处增加凸凹的空间或放置一些自然石块,将有利于鱼类和水生动物生活和藏身。在此推荐一些工程上应用较好的水生植物品种,如:芦苇、黄菖蒲、千屈菜、梭鱼草、旱伞草、水葱、香蒲等,都具有较好的净化能力和成活率。
(四)因地制宜建设亲水活动设施、小品和配套设施
尽管植物材料占据了河道生态景观设计的主要作用,但作为景观设计中的辅助设计,一些小品景观和园林建筑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栈桥、园路铺装、汀步、亲水平台、景墙和踏步等,这些多元化的小品景观和丰富的样式可以增添亲水活动的趣味性。而配套设施的存在可以加强河道景观的使用功能,比如:标识牌、垃圾桶等,使河道设计更加人性化。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科学合理的河道景观布局,通过新材料、新驳岸型式的设计和应用,并充分发挥绿化设计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作用,加强其在河道生态景观的恢复与建设中的应用,提高河道的生态服务功能,提升河道景观、营造宜居的水环境。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河道绿化建设导则
2.上海市河道生态治理设计指南(征求意见稿)
3.上海市景观河道规划
4.城市河道景观设计
5.上海市河道水生生物管理维护手册(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