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top--]

我国外债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you2026
'; } ?>
【作 者】
'; foreach($pd_record as $writer){ $str .= ''.$writer. ' '; } $str = trim($str,',').'
'; } echo $str; ?>
【机 构】
'.$navinfor[author_org].'
'; } ?>
【出 处】
'.$navinfor[befrom].'
'; } ?>
【发表日期】
'.$navinfor[year].'年'.$navinfor[issue_num].'期
'; } ?>
【关键词】
'; foreach($pd_record as $keyboard){ $str .= ''.$keyboard. ' '; } $str = trim($str,',').'
'; } echo $str; ?>
【基金项目】
'.$navinfor[fund_info].'
'; } ?>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主要问题1、从外债来源的地区结构看,来源地区过于集中。我国1982—1987年共对外筹资41次,其中仅在日本市场筹措的就达16次,约占40%,而其余举债也多有日本的参与,其次为香港市场。1988、1989年我国外债来源仍主要集中于日本和港澳地区(表1)。这种情况不利于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同时还要承担较大的利率变动风险。2、从融资的方式结构看,优惠性贷款比重下降。1985年,我国优惠贷款和非优惠贷款的比重分别为30.48%和69.52%;1988年,优惠性贷款比重下降到27.25%,非优惠性贷款比重上升到72.75%。这种趋势若不能有效制止,将对我国今后外债的借入和债务的
其他文献
[e:loop={"SELECT * FROM phome_ecms_lunwen WHERE id BETWEEN $js AND $ks ",0,24,0}]
'.$keyboard. ''; } $str = trim($str,',').'
'; } echo $str; ?>
[/e:lo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