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时触摸心弦的护理效果。 方法 将300例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150例行全麻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150例在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马斯洛需要论在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时对其进行触摸心弦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日、满意率、健康教育的知晓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时的心率、血压平稳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率、健康教育知晓率达100%,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日也明显缩短(P<0.05)。 结论 通过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时触摸心弦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进护患关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全身麻醉;苏醒时;触摸心弦;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2-141-02
“人本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并归纳为5个层次,并依其发生的先后次序由低至高依次排列: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需要从低到高有一定层次性,但不是绝对固定的,人的需要满足程度与健康成正比[1]。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对安全需要及爱的归属需要不断转变及升华,尤其是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时渴望得到亲人般的情感,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恐惧、焦虑、孤独、空虚,可诱发外科术后患者伤口出血,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医疗费用也相应增加,加重患者经济负担。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及归属感,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安全需要”与“爱与归属需要”开展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时触摸心弦护理模式的研究,由具有专业技术的护士提供亲情化护理、人性化管理、语言沟通及相关知识的宣教,从而满足患者安全需要及被爱的需要,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真正达到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效果,对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所在科室2007年9月~2010年12月进行此护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9月~2010年12月在笔者所在科室进行手术的患者300例,肝胆外科手术75例,胃肠外科手术75例,脾切除手术35例,腹腔镜手术115例。均为择期手术并排除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肺部疾患等。其中男193例,女107例,年龄18~65岁,平均(46.3±2.5)岁。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文化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术前1天责任护士告之患者术前的注意事项及术中的配合,介绍先进的医疗设备及医生的高超水平,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给予肯定保证、支持与鼓励,同时要与家属做好沟通,运用同室效应,现身说法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以最佳的心理状况接受手术。患者手术后返回病房,当麻醉苏醒时,对照组按一般护理常规进行,与患者交流,应用心理护理开展术后麻醉苏醒时健康教育。
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触摸其脉搏10 min,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麻醉苏醒时触摸心弦的护理中,采用交流、沟通、触摸的方法稳定患者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时的心率、血压、呼吸、并发症。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满意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知哓率、家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触摸心弦护理是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以“安全需要”应用于麻醉患者苏醒时的护理体验。手术结束,患者麻醉清醒时,护士要及时反馈手术情况,患者有时因麻醉原因产生不适如寒颤、怕冷、呕吐等要及时解释;正确处理术后疼痛[2],及早告诉患者术后24 h内切口最痛,48 h后即会明显减轻,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需求情况,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用触摸护理去扣人心弦,以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为向导,通过触摸心弦护理服务模式使患者麻醉清醒时心理压力、孤独、空虚感能得到及时解决,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护士应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以其言语和行为影响和改变患者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提高患者认知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促进疾病的康复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要做好触摸心弦护理,不仅要求护士具备专业理论、心理教育、诸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培养护士良好的沟通技巧,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爱心,促使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和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实现对患者病理状况的护理指导,使他们在手术前有信赖感,在手术中有安全感,从而平稳地渡过手术关,在手术后更要让患者体会到多方位护理的温暖,促进其身心的早日康复[3]。良好的触摸心弦护理是一种前瞻性的新护理体验,对提高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也是现代医学护理发展的一个创新。
[参考文献]
[1]张景龙.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34.
[2] 姜志连.普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6):450-451.
[3] 徐冬梅,李敏,臧宏科.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之利弊探讨[J].现代护理,2005,11(13):1031-1032.
(收稿日期:2011-11-30)
[关键词] 全身麻醉;苏醒时;触摸心弦;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2-141-02
“人本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并归纳为5个层次,并依其发生的先后次序由低至高依次排列: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需要从低到高有一定层次性,但不是绝对固定的,人的需要满足程度与健康成正比[1]。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对安全需要及爱的归属需要不断转变及升华,尤其是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时渴望得到亲人般的情感,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恐惧、焦虑、孤独、空虚,可诱发外科术后患者伤口出血,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医疗费用也相应增加,加重患者经济负担。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及归属感,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安全需要”与“爱与归属需要”开展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时触摸心弦护理模式的研究,由具有专业技术的护士提供亲情化护理、人性化管理、语言沟通及相关知识的宣教,从而满足患者安全需要及被爱的需要,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真正达到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效果,对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所在科室2007年9月~2010年12月进行此护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9月~2010年12月在笔者所在科室进行手术的患者300例,肝胆外科手术75例,胃肠外科手术75例,脾切除手术35例,腹腔镜手术115例。均为择期手术并排除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肺部疾患等。其中男193例,女107例,年龄18~65岁,平均(46.3±2.5)岁。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文化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术前1天责任护士告之患者术前的注意事项及术中的配合,介绍先进的医疗设备及医生的高超水平,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给予肯定保证、支持与鼓励,同时要与家属做好沟通,运用同室效应,现身说法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以最佳的心理状况接受手术。患者手术后返回病房,当麻醉苏醒时,对照组按一般护理常规进行,与患者交流,应用心理护理开展术后麻醉苏醒时健康教育。
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触摸其脉搏10 min,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麻醉苏醒时触摸心弦的护理中,采用交流、沟通、触摸的方法稳定患者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时的心率、血压、呼吸、并发症。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满意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知哓率、家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触摸心弦护理是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以“安全需要”应用于麻醉患者苏醒时的护理体验。手术结束,患者麻醉清醒时,护士要及时反馈手术情况,患者有时因麻醉原因产生不适如寒颤、怕冷、呕吐等要及时解释;正确处理术后疼痛[2],及早告诉患者术后24 h内切口最痛,48 h后即会明显减轻,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需求情况,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用触摸护理去扣人心弦,以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为向导,通过触摸心弦护理服务模式使患者麻醉清醒时心理压力、孤独、空虚感能得到及时解决,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护士应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以其言语和行为影响和改变患者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提高患者认知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促进疾病的康复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要做好触摸心弦护理,不仅要求护士具备专业理论、心理教育、诸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培养护士良好的沟通技巧,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爱心,促使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和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实现对患者病理状况的护理指导,使他们在手术前有信赖感,在手术中有安全感,从而平稳地渡过手术关,在手术后更要让患者体会到多方位护理的温暖,促进其身心的早日康复[3]。良好的触摸心弦护理是一种前瞻性的新护理体验,对提高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也是现代医学护理发展的一个创新。
[参考文献]
[1]张景龙.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34.
[2] 姜志连.普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6):450-451.
[3] 徐冬梅,李敏,臧宏科.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之利弊探讨[J].现代护理,2005,11(13):1031-1032.
(收稿日期:201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