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立夏”后天气逐渐转热,植物生长到了茂盛期,而从中医理论上讲,人的心属火,主血脉,主神志,通于夏气,就是说在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功能最强。
中医所说的“心”与现代医学的“心”是不一样的。西医认为人的心脏是循环系统的重要脏器,推动血液流动,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以供生理所需。而中医理论中“心”的概念有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两种功能。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如现代医学之心脏功能一样,可以推动血液运行以濡养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各组织器官;神明之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即现代医学之大脑的功能,正如明代医家李梴的《医学入门》中所说:“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人们常常说的“记在心里”“心想”“想心事儿”、“心灵”等等,都说明自古以来,人们都是将心视同现在的大脑功能。
心为君主之官,统领全身,如清代医家徐灵胎《医学源流论》所说:“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通应的,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仅维持了心脏自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着重要的温养作用,凡脾胃之腐熟运化,肾阳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而夏季属火,又因火气通于心,火性为阳热,所以,夏季的炎热最易于扰乱心神,易使心火上炎,使人烦躁易怒,心绪不宁,焦虑不安,而心烦就会加速心跳进而加重心脏的负担,特别是原有心脑血管病者,对环境气候的不良刺激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发病。因而,在春夏之交时,人们要顺应天气季节的转换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
如何在进入夏天时养心呢?
一是要注意合理膳食。
唐代医家孙思邈在《摄养论》中说:“四月,……心脏渐壮。宜增酸减苦,补肾强肝,调卫气,固密精,益筋骨……”即通过饮食补益肝肾脾胃,来达到养护心脏的目的。在膳食调养中,应以低脂、低盐、清淡为主,宜适当吃些养心安神之品,如茯苓、莲子、百合、红枣、枸杞子等,泡茶,炖服皆可。同时,还要多吃养阴生津之品,如银耳、西瓜等。夏季可多吃一点“苦”味食物如苦瓜、绿豆等,以养阴清热,消暑除烦。
二是要重视调畅情志。
所谓“安神定志”,做到心静,常言道:“宁静而致远,心静自然凉。”心动属阳,而静则生阴,只有阴阳协调平衡,才能达以养心之目的。如何做到心静呢?一是要善于调节心志,不能大喜大怒大悲,致使情绪波动过于剧烈而伤心。二是要学会在劳作的间隙静坐闭目养神。静坐闭目养神可以帮助我们排除杂念,宁静而心神安谧,静坐10~30分钟就可以达到养心的作用。
方法是:身体端坐,两眼微闭,唇微闭,舌尖轻顶上腭,调畅呼吸,尽量用腹式呼吸,呼吸缓慢,行于不经意之间。精神注意点应放在脐下小腹内,尽可能排除一切杂念,入静冥想最美好的景象,如蓝天、白云、遍野的鲜花绿草、平静宽阔蓝色的海洋等,或想着排除身体的一切不适。良好的精神其实是一种力量,能起到协调身心、平衡阴阳、安神定志的良好作用,每次静坐冥思之后,都会有一种心灵净化,心情舒畅的感觉。不信你可以试试,效果的确是很好的。
中医所说的“心”与现代医学的“心”是不一样的。西医认为人的心脏是循环系统的重要脏器,推动血液流动,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以供生理所需。而中医理论中“心”的概念有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两种功能。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如现代医学之心脏功能一样,可以推动血液运行以濡养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各组织器官;神明之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即现代医学之大脑的功能,正如明代医家李梴的《医学入门》中所说:“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人们常常说的“记在心里”“心想”“想心事儿”、“心灵”等等,都说明自古以来,人们都是将心视同现在的大脑功能。
心为君主之官,统领全身,如清代医家徐灵胎《医学源流论》所说:“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通应的,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仅维持了心脏自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着重要的温养作用,凡脾胃之腐熟运化,肾阳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而夏季属火,又因火气通于心,火性为阳热,所以,夏季的炎热最易于扰乱心神,易使心火上炎,使人烦躁易怒,心绪不宁,焦虑不安,而心烦就会加速心跳进而加重心脏的负担,特别是原有心脑血管病者,对环境气候的不良刺激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发病。因而,在春夏之交时,人们要顺应天气季节的转换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
如何在进入夏天时养心呢?
一是要注意合理膳食。
唐代医家孙思邈在《摄养论》中说:“四月,……心脏渐壮。宜增酸减苦,补肾强肝,调卫气,固密精,益筋骨……”即通过饮食补益肝肾脾胃,来达到养护心脏的目的。在膳食调养中,应以低脂、低盐、清淡为主,宜适当吃些养心安神之品,如茯苓、莲子、百合、红枣、枸杞子等,泡茶,炖服皆可。同时,还要多吃养阴生津之品,如银耳、西瓜等。夏季可多吃一点“苦”味食物如苦瓜、绿豆等,以养阴清热,消暑除烦。
二是要重视调畅情志。
所谓“安神定志”,做到心静,常言道:“宁静而致远,心静自然凉。”心动属阳,而静则生阴,只有阴阳协调平衡,才能达以养心之目的。如何做到心静呢?一是要善于调节心志,不能大喜大怒大悲,致使情绪波动过于剧烈而伤心。二是要学会在劳作的间隙静坐闭目养神。静坐闭目养神可以帮助我们排除杂念,宁静而心神安谧,静坐10~30分钟就可以达到养心的作用。
方法是:身体端坐,两眼微闭,唇微闭,舌尖轻顶上腭,调畅呼吸,尽量用腹式呼吸,呼吸缓慢,行于不经意之间。精神注意点应放在脐下小腹内,尽可能排除一切杂念,入静冥想最美好的景象,如蓝天、白云、遍野的鲜花绿草、平静宽阔蓝色的海洋等,或想着排除身体的一切不适。良好的精神其实是一种力量,能起到协调身心、平衡阴阳、安神定志的良好作用,每次静坐冥思之后,都会有一种心灵净化,心情舒畅的感觉。不信你可以试试,效果的确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