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秋 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报纸、杂志记者、编辑,电视节目主持人、制片人。现为自由作家。
在《中国作家》、《小说界》、《青年文学》、《滇池》等杂志发表中篇非虚构小说和散文作品多篇。出版散文随笔集《一个女人半个红尘》(作家出版社出版 2010年),获云南文艺创作基金奖和滇东北文学奖。长篇非虚构文学《女殇——寻找侵华日军性暴力受害者》,由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4年 12月出版,12月 13日北京首发。
全寨子的人都行动起来,要找到祭师特戈,让他回来为高烧一直不退的岗比招魂。从这个寨子有名字以来,没有哪个祭师敢像特戈这样公然违背作为尊玛的职责,不管同胞死活。
村长早已觉察,特戈并不安心当尊玛,经常下山卖茶叶,跑景洪跑缅甸,还去过上海两次,
追捕祭师特戈 找当年寨子里的上海知青联络感情做生意。
哈尼族的语言中,祭师叫尊玛,负责寨中所短篇小说 瑞秋 有祭祀活动,包括一年一次重立寨门。他们沿用古老世袭制,老尊玛死去,由他的儿子继续任职。
特戈就这样成为新的尊玛,在父亲突然去世的第二天。
将近下午七点,村长手里捏着无数次寻找过特戈的手机,眼睛看着太阳西斜的光芒,确定追魂一事已经泡汤。令人着急的是,岗比的父母和亲戚朋友,愤怒地把村长围了起来。
一贯在祭祀活动中与尊玛配合的尼帕,右手握着招魂必用的扇子赶来,问是否可以由她一个人为岗比招魂?
包括村长在内,没有任何人答应这个提议。
尊玛不在,谁能弄清岗比的十二个灵魂究竟丢了几个?这几个丢失的灵魂到底是被祖先收走了还是被鬼怪摄去了?
为失魂落魄的病人找到灵魂的去处,是尼帕的职责。她要在意念中去往祖先村,请先祖指点病人病因和灵魂所在,然后赶回来告诉尊玛,让准确有效地招回灵魂。哈尼人都知道,尼帕不具有招魂的法力,但因为祖先村的最高统治者阿彭米耶是位女性,所以尼帕一般由女子担当,便于和祖先接洽沟通,甚至说私密的心里话。
尼帕作为普通女子的名字,叫做弥婆。意思是脸蛋像花一样好看的姑娘,当然是遵从哈尼传统父子连名。她的父亲叫康弥,也是村长的父亲。
村长弥大头痛欲裂手足无措,从出生到现在五十年,自己从未见过尊玛为了生意和玩耍,竟然不来招魂。
话说早上八点,太阳撕开特戈的眼皮,他就看见昨天从大勐龙开回来的崭新吉普。入睡前他决定,今天开着新车去勐海县城,早上吃一碗米干,中午给儿子买新皮鞋,晚上带梅飘去卡拉 OK。除此之外,他还有过一些短暂而杂乱的念头,唯独日落前必须开始的招魂,他压根儿没有想起来。
汉族很少有人准确发出哈尼语音“尊玛”,就自作主张依据竜巴寨门把祭师叫做竜巴头。好些收茶或是不收茶的汉人,只管他叫竜巴头,有人根本不知道他的哈尼名字叫特戈。
但是梅飘不一样,她洁白的牙齿和鲜红的嘴唇总是无比准确地送出这个充满敬意的称呼,还时常学着汉人把特戈喊成“亲爱的”。
多好的姑娘啊!想到梅飘,特戈有了精神,起身来到晒台看天色,右手从铁丝上挂满的老老少少的衣服裤子中,抽出去上海时老郑夫妇带他去大百货公司买的橘红 T恤和深蓝牛仔裤。他想起上海,也就想起老郑要的两公斤茶饼。
特戈把一双脚套进海蓝色耐克运动鞋,系紧鞋带,在楼板上跳了两下,有整装待发的意思。这鞋是老郑儿子送他的,小时候家里穷,连鞋都买不起,二十多岁的特戈,还打赤脚。但穿过的几双鞋,都没有这双好。他很喜欢,每次去勐海或景洪都要穿上。
特戈端起一只印着红玫瑰绿叶子的白色搪瓷口缸,含了一大口隔夜茶水,叽里呱啦漱了口吐掉,从墙角一手提起一袋春天采摘的毛茶,哼着哈尼古歌下了楼。
他打开车门,把装满茶的两个编织袋放在后座上,上车点火,摇下车窗准备出发。老母亲追出来,问他为什么不吃早饭就下山?他说有急事,汉族茶老板等他送茶去压饼。
寨子里和下山的土路,去年已经被一个知名的茶厂出钱找人修成水泥路,开车去勐海,只要一个多小时了。
特戈小的时候和父亲去勐海卖山货,人背马驮翻山越岭七八个钟头,累得看自己的手指头都像了长毛。回家走到半路,父子兩人被汗水泡着,都用舌尖舔一小点儿新买的盐增加力气。少年特戈对盐颇感神奇,它把很多野菜和旱谷米变得好吃了。只可惜,一年有半年家里吃不起这东西。
二十年前,这个寨子的人只在勐海、勐混和大勐龙见过汽车,没有想到,二十年后,这个寨子差不多家家户户都买了车,茶叶最不好的那几家,都买了二手车。
特戈故意轰了一脚油门,让吉普突然加速,像骑手给马屁股上一鞭,马儿使劲儿跑了起来。
很快,就会到达勐海。
“来玉应罕家米干店找我。吃完跟我去茶厂压茶。”挂掉梅飘的电话,特戈才停车、熄火、下车、锁车门。
米干店散发着令人愉悦的浓香,店堂早就挤满人,门口还排着十多人的长队。还未轮到特戈交钱给老板娘玉应罕,梅飘就挤进队伍把他换了出来。
一人两个漆水脱落的铁质圆凳,高的临时当桌子。特戈把一大碗加好佐料的米干放在高凳上,在矮凳上坐下来。“来勐海,我就是想你和想这碗米干。”特戈把筷子和心里话递给梅飘,搛起一箸热气腾腾的米干送进嘴里。余下的话被米干裹在一起:“小时候家里太穷,从来没有吃过这份好吃的东西。”
“你太可怜啊!来来来,大大吃一口!”梅飘把米干,送进特戈大大张开的嘴里。他的门牙中间有一条过于宽阔的缝隙,像正在换牙的孩童,使他脸上的幸福,既纯真又简单。
周围的食客,忙着享受自己碗里的美味,只有一个穿着白色 T恤的小姑娘盯着他们看了一会儿,咬着筷子笑了起来。梅飘继续哄他:“中午也来。晚上也来。明早也来。” 特戈嘴里嚼着米干,用鼻子回答嗯、嗯、嗯。
没有想到,明早搂着梅飘再来,他的车胎竟然被人用尖刀扎破。
开始压饼之前,特戈交代两公斤毛茶压成两百五十克小饼,其余压三百五十七克大饼。他没有忘记,在上海时老郑说,以后不管多贵,年年都要压两公斤班佐老寨的春茶保存,每喝一口,都是自己青春的味道。听说插队落户的贫穷山寨茶叶原来是普洱茶中极品,一公斤可以卖到三四千块,老郑很激动,说真是上帝给的礼物啊,乡亲们终于过上好日子了。
老郑也听说,和自己年纪一样大的老尊玛门特不幸去世,他几乎一个下午都在哭,都在回忆生命中留在布朗山的时光,尤其怀念三年与他同住一屋,同睡同吃同劳动的门特。那个时候,门特的父亲车门还活着,还是班佐老寨人人敬重的尊玛。那时的上海知青小郑,就住在门特家。整个寨子几乎家家贫困,祭祀活动送给车门的猪头或小鸡,门特的母亲煮熟后总是先给小郑一碗。
特戈听着很感动,自己家对人的好,人家没有忘记,一直记到头发像米一样白。他的眼睛也被泪水泡得红肿,暗暗发誓永远不收老郑的茶钱。
但茶饼做好后寄到上海,老郑一定要让特戈收成本价,否则再也不请他来上海,再也不给他介绍客户。
特戈经常对梅飘说,上海除了老郑一家子,没什么好。人多,东西贵,还不准咂烟。
压茶的时候,特戈总是在院子里抽烟玩手机,梅飘一直站压茶师傅面前聊天,不停往蒸茶的小甑子里放进设计独特的内飞,以防茶叶被人调换,损失重大。
梅飘三十二岁,父母的家也在布朗山。二十岁来勐海找活计,先是帮人卖烧烤,后来去卡拉OK厅上班。也说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客人们注意到她可以把七八个著名的女中音模仿得像是原音。特别是黄小琥那首《没那么简单》,简直盖过歌手本人。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某个爱唱歌的茶老板包下梅飘,想让她为自己生个儿子。在老家的老婆已经生了三个女儿。
梅飘不用再去上班,怀孕生下一个女儿。
去年春节,茶老板回老家过年突然生病住院,再也没有回来。打电话给梅飘,说他在勐海的小茶店留给她和女儿。之后,手机号码和人一样“不存在”了。
一天下午,特戈提着自己的茶样走进梅飘的小店。说着哈尼话喝了一下午普洱茶。后來的另一个下午,特戈把梅飘带到勐海那个大堂里有四颗星的大酒店,进入他订好的房间,两人就开始好了。
那一次虽然是开始,特戈却把自己从不对人讲的秘密告诉梅飘:“五年前,有个汉族茶老板来我们寨子收茶,要我开车帮他把茶叶送到勐海,说晚上请我喝酒、吃烧烤、住最高档的宾馆。老板把我送来这个宾馆,也就是这个房间,说第二天早上他不来就不能离开半步。我很害怕,床铺那个白,不敢碰。马桶不知道是什么,不敢碰。牙膏牙刷、矿泉水不敢碰。我一夜睡不着,怕老板不来开钱。天一亮尿急,我悄悄跑到楼底下墙头的芭蕉树底下解决了。等我上楼,间间房子一样的门,再也找不着是哪间了。”梅飘笑得死去活来,眼泪抹在特戈黝黑的胸口上。他自己手上的烟灰,也笑得乱飞。
想要把好多话说给梅飘,特戈决定在勐海租间房,经常与梅飘相会。酒店嘛,太贵。
“喊你不进来,电话也不接,搞么?”梅飘从压茶的作坊间跑到院子里来问,“还剩半斤多古树茶,是留着喝还是配点小树再压四个小饼?”特戈正跟厂长品尝自己的春茶,就让梅飘做主。他拿手机查看,才想起出门时忘记了充电器。也不急,一般没有什么大事。
下午五点半,四十公斤茶全部压完,搁在木头架子上晾晒。特戈视察时,特意把最后拼配的四个小饼分开,以免混错给了老郑。梅飘说不会,她认得出来。这种拼配的小饼,留着过年过节送客户。
走出大门特戈问,是先去给儿子和梅飘的女儿买新鞋,还是先去吃饭?反正晚上一起去唱歌,然后回家。
看起来,他什么都没忘,就是忘了布朗山上的班佐老寨,有人等着他在日落前开始招魂。他更不会想到,太阳落山之后,他家的木楼快要被黑暗挟裹而至的村民挤烂。
老母亲、妻子塔罗、儿子戈大,不得不努力为大家提供特戈有可能会去的地方和必经的线路。于是,村长弥大挑出三个青壮年,组成特别行动小组,准备天一亮就出发,亲自开车带他们去勐海,抓回失职失信的尊玛特戈。
上午十点,特戈开车拉着梅飘先去茶店,给一个要赶到景洪上飞机的客户拿了五提生饼三提熟饼,收钱后又关上门,走路到玉应罕家米干店吃早饭。
还是一个大碗香喷喷的米干,加上刚刚成交三万块的喜悦,特戈和梅飘边吃边笑,很容易成为弥大小分队搜寻的目标。而何况,弥大自己也想念玉应罕家的这碗米干。
特戈的碗里还剩最后一口汤,两只肩膀被弥大用力按住。
并没有汉族电影里那种反剪双手甚至手铐咔嚓两声的场面。弥大在特戈耳边轻声说:“你在这里,跟我回老班佐!”梅飘吃惊地看着身边的两个男人,很快发现旁边还有三个男人与他们有关。她没有说活,只是坐在小凳子上,看着特戈。哈尼话,她懂。
“你们也来勐海了?也来吃米干?”特戈惊喜的问。
梅飘站起来,把凳子让给弥大,走到路边的大青树下,在树根的水泥围栏上坐了下来。她还是看着特戈。
弥大边吃米干边批评特戈,居然忘记招魂大事,跑来勐海压茶。“还好勐海不大,才绕一圈就在茶店门口看见你的吉普车。想着你就在旁边,等我们吃好米干再去车边等着你。”
五个男人走到梅飘的店门前,弥大的皮卡紧挨着特戈的吉普停着。梅飘没有跟过来,站在远处静观其变。
车边。弥大说:“怕你跑,我们用尖刀戳破你的车胎。你先跟我走,赶紧回去给岗比招魂。他们三个留下,修好你的车开回来。”
特戈把车钥匙递给他们,上了弥大的车。三个弟兄嘻嘻哈哈,让村长和尊玛先走。
弥大的车开走,梅飘这才走过来。几个哈尼汉子向她打听,哪里有汽车修理厂?梅飘也用汉话回答,前面三百米,左拐一百米。他们打开车门,钻了进去。副驾驶座位上的那个人问梅飘:“你怕是我们阿卡啵?” 没等到梅飘的回答,车子已被驾驶员开走。
中午十二点过,弥大的车停在特戈家木楼前。母亲、妻子、儿子放下碗筷,前后朝刚熄火的车走来。
特戈的母亲满脸高兴,让他俩赶紧进家吃饭。塔罗满脸不高兴,紧闭着嘴。戈大望着弥大和特戈,也叫他们吃饭。
想起儿子的新鞋在自己车里,特戈也就没有声张,只是抬手摸摸儿子的头。戈大就要满二十了。
特戈和弥大在桌子边坐下,一人端起一碗母亲盛来的旱谷米饭,两双筷子同时伸向一个青辣椒炒猪肉的碗。他们用筷子彼此碰一下,表示和解。
弥大说,吃完换衣服就去岗比家,今天必须按时招魂。
穿上哈尼盛装的特戈开始转变为尊玛,他和穿牛仔裤 T恤的村长弥大走进岗比家,并没有人提起昨天的爽约,而是急切表示欢迎。岗比的父母向尊玛询问,要杀一只鸡还是一头猪?
盖着岗比的一床棉毯,旧得像一堆烧出来的草灰,很接近他脸上的晦暗的气色。虽然已是秋天,布朗山的气温依然不低。岗比手脚冰凉,额头却滚烫。当尊玛和村长各自拉起他的一只手紧握,岗比高兴得左边的眼角掉出一颗泪珠。
尊玛认为岗比的病情,杀一头猪才够招魂的力量。如果只是头疼肚子痛,一只鸡就足够。
他们三人关系特殊,都出生在猪年,从小一起打猎,一起砍柴,一起串姑娘。弥大生在年头,尊玛生在年中,岗比生在年尾。
弥大让岗比老婆去把自己的妹妹叫来,想尽快为岗比招魂。她告诉弥大,村委会卫生所的医生昨晚来过,打针吃药,但岗比夜里还是讲胡话,清醒一下又开始糊涂。弥大说,可能是他丢失的灵魂找不着回家的路。也可能是妖魔鬼怪还拉着他的灵魂不放手。
尼帕弥婆很快和岗比老婆前后走进门来,她已经换上传统而独特的哈尼黑布长袍和缀有众多大小排列有序银泡泡的平顶红黑小帽。两条小腿,绑着黑色和红色布条交替装饰的绑带。脚上是一双黑布方口平底鞋。左手拿着竹篾扇,右手拿着树皮扇,一个扇面红,一个扇面白。
弥婆四十岁,已是两个儿子的母亲。当她从十五岁那场酒醉般的昏沉中醒来,就成了先祖阿彭米耶忠诚的信使。
招魂仪式在岗比家的神龛前正式开始。
陆陆续续来到岗比家的男女老少被要求保持沉默,等待尊玛发出充满神秘力量的念诵。
尊瑪从口口相传的《祭词一万句》中,挑选出“喊尊玛词”和“请尊玛词”开场。众人目不转睛盯着他高高举起的手臂和唇齿不断送出的婉转音韵和简练构词。岗比一家更是报之以浓重的期待。
接下来,尼帕被尊玛请出来。派她前往祖先村,求得岗比灵魂迷失何处的答案。
尼帕右手高举红白扇子,左手提着的竹篮,装满煮熟的鸡蛋、黄白纸钱、芭蕉叶包着的烟草、白酒和红糖。她走到众人围成圆圈的一块楼板上站定,准备踏上神游的路途。
在场的人觉得,尼帕已经不再是平时的尼帕,陌生而遥远,气韵非常,即将离他们远去。
她弯腰把竹篮放在自己身体左前方,起身抬起右腿用力一跨腿,好像真的骑上一匹有翅膀的神马。左手做出抓着马缰绳的样子,右手高高扬起两把扇子。
大概是启程了,尼帕开口喊叫一声“嗨哟”,扬鞭前往祖先村,去见最高神阿彭米耶,请她告知岗比丢失的灵魂究竟去了何处。
尼帕手握马缰,左脚上前,右脚在后交替点地,不停在楼板上原地摇晃,仿佛骑马在道路上前进。
开始的路走得平稳。渐渐地,神马越走越快。又好像,过一个大土坎,尼帕突然拉紧缰绳,身体向后仰起,又积蓄力量俯身跳过土坎。她的嘴里,不时发出驭马的“喔喔”声,扇子还不时拍打马屁股。离尼帕最近的人,可以看到她脸上流淌着大汗。
马儿终于慢了下来,平稳走了一阵,尼帕开始唱一支古老的哈尼山歌,像是来到祖先村。
尼帕下马,虔诚跪了下来,可能是面对最高神阿彭米耶,口中念念有词汇报来意。然后,她一直抬着头聆听,好一阵才嗯、嗯地点头,似乎领受了阿彭米耶的开示。
尼帕慢慢站起来,告别阿彭米耶,离开了祖先村。
她重新骑上神马,原路返回班佐老寨。用时和去路差不多。不止尊玛和村长,也不止岗比的家人,几乎所有男女老少,都无比耐心等待尼帕
归来。尼帕终于带着隐秘的答案回到尊玛面前,用耳语告诉他岗比的十二个灵魂有两个丢失,一个在东方的树林里,一个在北方的水塘边。尼帕的使命完成,尊玛站起来开始为岗比叫魂。他左手端着一碗米饭,右手端着一瓢冷水,面对神龛前木桌上摆放的猪头、鸡蛋、旱谷米、红糖和点燃的香,开始叫魂:神啊,岗比是有父母的人,
岗比是有弟妹的人,
如同树有根,
好比水有源。
他是开过水沟的人,
他是挖过道路的人,
他是祭奉祖宗的人
他是为房神尽义务的人。
昨天丢在树林里的魂,
今天一定要找回来。
昨天丢在水塘边的魂,
今天一定要找回来。
在天边也要叫回来,
在地角也要找回来。
尊玛念完这一段,俯身对着一个横卧在桌面上的鸡蛋继续喊:
岗比来吧,快回来!
慈爱的姑妈在叫你,
亲爱的姐妹在叫你,
敬爱的舅舅在叫你,
同族的弟兄在叫你,
叫你你要答应,
喊你你要跟来。
叫魂魂要答应,
喊魂魂要跟来。
跨进堂屋门,来到火塘边。
这个时候,大家亲眼看见,桌子上的鸡蛋,完全竖立起来。有人发出惊呼声。
尊玛转身问大家:“魂回来了吗?”
“回来了!”在场的所有人大声回答。
然后,尊玛用手把那个立起来的熟鸡蛋在桌子边上轻轻磕开,蛋黄蛋白捏碎和在一起,一点一点喂进岗比的嘴里。吃完,已在床上昏睡三天的岗比,奇迹般获得清醒和力量,从木板床上慢慢站起来,迎接家人亲友和同寨见证人的热烈欢迎。 村长弥大高兴的拍拍尊玛的肩膀,表示招魂顺利结束。尼帕被岗比老婆拉着双手深表感谢,并留她在家里吃饭。
尊瑪提着岗比家准备的一大提篮酒肉出门回家。穿过寨子里的几段土路,慢慢又是特戈。
这个时候,鼻子流血眼睛白翻死在楼梯上的父亲,突然又回到特戈的心里。他打了一个冷战。
家里,也准备了饭菜等他回来。塔罗笑着接过他手里的竹篮,母亲很关心岗比的魂是否回来。特戈在饭桌边坐下,他有些累了,叫儿子戈大把充满电的手机递给他。
特戈发现,“茶”来过七个电话找他。
特戈会写很多汉字,但他的通信录上,谁是谁只有他自己清楚。他不问名字,只用某种特殊的记忆标注。有“呀”,有“锅皮一”,有“阿的广州几”,还有“呸呸”。
“茶”是梅飘。不知道是因为他提着茶进茶店跟她喝茶,还是她是他爱喝的茶?
饭桌上,有过节才吃的鸡肉稀饭、用火烧熟的竹笋、包烧白参木耳和猪肉、炒野茄子、小白菜汤,尤其是人人爱吃的火烧青辣子拌盐巴。特戈闻着香味高兴起来,告诉家人昨天的茶叶卖了一万多块钱。尽管嘴里含着饭,每个人都笑出咯咯的声音。
这个时候,“茶”又来电话。
特戈放下碗筷,拿起手机走到晒台上才用汉语普通话说:“喂,什么事情?”
梅飘用母语说,娃娃她爹,也就是那个消失的茶老板突然打来电话,说他还是要回勐海来继续做茶生意,继续和她一起生活。
特戈不知道该说什么。虽然这件事梅飘早就跟他说过,但没想到死灰还会复燃。
“你说,咋整?”
“么你咯想跟他在?”
“不想。我想跟你在。”
“么你就等着我,我这下就来。”
返回饭桌,特戈把碗里剩下的饭菜几下扒进嘴里。他说,有个茶老板等着要茶,必须现在把茶送到勐海,那人要去景洪赶明早的飞机。
母亲像是自言自语,说这么晚还出门。儿子戈大把充电器从插座上拔下来递给他,又把一大袋茶扛到车上。妻子塔罗追出来,要他把卖茶的一万多块钱交出来。
特戈把身上的黑色牛津布背包取下来递过去,自己钻进车里,点火,亮灯,倒车,等妻子把包递进来,出发。
吉普车开出寨门的时候,几辆接连回寨子的对头车都伸出脑袋和特戈打招呼,问他这么晚还要下山?
他大声说,送茶给客户。
特戈无法设想,重新返回勐海,他生命之路突然出现一个紧急的拐弯。
五六天过去了,特戈并没有回来。尽管戈大早就告诉奶奶父亲说事多,有几天要忙,奶奶还是想起就问,特戈呢?咋不回来?塔罗也在回家路上几次问过从勐海开车回来的乡亲,是否见过特戈?回答都是——不有见着。
第八天,寨子里两家人为借钱的利息说法不一吵到特戈家,要让尊玛裁决,特戈外出一直未归的情况才引起全寨人的注意。村长弥大也觉得这个问题变大,恐怕得再次带领特别行动小组,去勐海捕捉特戈。
弥大小组四人,一大早就来到勐海,他们还是把车停在梅飘的茶店旁。门上挂着的锁和上次一样,只是门口没有停着特戈的车。
他们一致认为自己来得太早,特戈的车还没有开来。想想又不对,万一特戈要躲着他们,看见弥大的车就会跑掉。
弥大把车开到一个转角后藏起来,才去玉应罕家店堂里坐下,准备边吃米干边等待特戈。
喝完大碗里的米干汤,弥大问玉应罕,特戈昨天几点来吃的米干?玉应罕一边往米干碗里舀汤,一边告诉弥大:“好几天不有来了。阿飘茶店也不开,茶老板也来问过。我也认不得他们去哪点了。”玉应罕带着浓重傣语音调的汉话把“认”说成“盐”,但弥大听得懂。
“阿飘是什么人?”弥大问。玉应罕突然感觉自己的话怕是会给阿飘惹麻烦,就说:“她开茶店不是?”
开茶店。作为记忆能力惊人的哈尼族,弥大马上搜索到刚才停车的地方,又联想起上次找到特戈的时候,他旁边好像坐着一个穿白衬衣的姑娘。
茶店——姑娘——阿飘。弥大笑了起来,这个特戈,来勐海还串姑娘?
“他们几天不有来吃米干?”弥大问。“怕是三四天了啵!”玉应罕答。
吃饱放下碗,弥大小组来到车前,商量要不要在这里潜伏一天,等待特戈。不,现在不一样了,是等待特戈和阿飘。
其实,下定决心来陪伴梅飘和女儿的茶老板也经常从旅馆过来茶店查看,门上一直是梅飘挂上去的防盗锁。由于之前有另外的想法,这把锁的钥匙已经扔掉。他以为,自己把茶店留下,已经对得起梅飘。重归勐海没有想到,迎接他和行李箱的,是这把严肃而忠诚的锁保镖。
不管他来还是不来,也不管他一天来三回还是五回,这把锁就是锁该有的模样。
他略有耳闻,梅飘已经不再是梅飘。女儿好像叫飘扬,已经上了小孔雀幼儿园,只是去大门口看了几次,并不见梅飘接送,那么多小女孩,单凭隐秘的血缘,无法把自己的孩子找出来。
在弥大小组下山的这一天,茶老板也来过茶店两次,只是没有遇上这几个哈尼壮汉。第一次他来,弥大四人在车里睡着了。第二次他来,弥大四人已经开车绕着勐海的街道转,想与特戈不期而遇。
就在弥大小组濒临绝望的边缘,突然接到特戈儿子戈大的电话,让弥大赶紧回老班佐,他的阿妈塔罗不想活了。
车子刚停稳,特戈的妻子就扑到滚烫的引擎盖上痛哭。她好像在说,特戈不要她了。
没有人知道特戈在何处?只是他打电话告诉儿子回不来,“让你妈自己过,我管不着了。”
弥大上楼,见特戈的母亲独自坐在火塘边,默默擦着眼泪。“你说,特戈会不会被人害?他开车,又拉着好茶。”老人问。
“不会啵!”弥大说着,拉起母亲瘦得仅仅蒙着一层薄皮的双手,轻轻抚摸着。突然,他很恨不知去向的特戈,不由得想到自己的妹妹弥婆,让戈大跑去喊她来,找出这个违背祖宗的尊玛,灵魂究竟躲在何处? 弥婆十五岁的一天,突然神志迷乱,不认识寨子里任何人,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某一时刻,她似乎醒來,硬要说隔壁寨子的尼帕是她的“娘”。那时候寨子里只有几个人见过汽车,是康弥和弥大轮换背她去找到那位尼帕,把她放到人家堂屋楼板的篾席上,给她念口功。等到尼帕念完,弥婆突然清醒,重新认出自己的父亲和哥哥。
这位被弥婆认作“娘”的尼帕,毫无保留把自己的巫术传授给她。等她学成归来,整个班佐老寨的人毫不怀疑地庆祝一位尼帕的诞生。
到现在,弥婆已是颇具盛名的尼帕。就连他的哥哥,也越来越相信她。
“你好好看看,特戈在什么地方?”弥大命令弥婆。
尼帕需要一个鸡蛋和一碗米。她把米撒在一个竹编的簸箕里,再把鸡蛋放在米上,两只手端着簸箕边上下摇晃,嘴里念着特戈的名字和一些节奏不定的短语。她念完重归平静,低下头来,仔细从鸡蛋在米上滚出的印迹中,寻找并分析特戈的去路。
“他走得不远不近、不西不南。要舍财才回得来。”尼帕抬起头,瞪着一双大眼睛看着哥哥弥大。
弥婆说得也不错。为了躲避茶老板,特戈见到梅飘就紧急商量对策。他们选择了中国和缅甸边境的小勐拉。梅飘四岁的女儿飘扬,暂时送回布朗山给梅飘父母照管。
特戈开车带着梅飘,很快来到打洛口岸。没有完备的手续,不可能从这里出境。特戈沿着上次朋友带领的小路,趁守卡武警回驻地吃饭的短暂时机,顺利来到缅甸掸帮东部特区的小勐拉。
这里并不大,却遍布大大小小的赌场。装修豪华赛过五星酒店的大赌场竟有好几家。只要你买够一定金额的筹码,这些赌场就免费请你吃住。有的中国老板过来赌博,赌场连机票都给他买好。
每一天,特戈在赌场的酒店与梅飘浪漫,偶尔给她讲自己心底埋藏的故事。除此之外,特戈整个身心扑在“百家乐”。在蒙着草绿色绒布的赌桌上,他的筹码从“饼干”玩到“银币”的模样,要么压“庄”,要么压“闲”,要么狠心一搏,压“和”。口袋里的钱越少,越想扳本。心急火燎,甚至嫌弃洗牌发牌的两个老头动作太慢。从中国打来的电话,只要是说茶,他就把电话递给身边他的“茶”去处理。
时间过得很快,来小勐拉的两个月零一天,特戈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欠下赌场三十万。特戈和梅飘身上的现金,加起来还不到二十块。
梅飘提高声音劝他,不要再想扳本了。这种事这辈子不能再做,收了手回家吧。茶老板有什么可怕,不想跟他在就不跟他在。回去说清楚。
特戈也想,自己辛辛苦苦积攒下来准备在勐海买房子的二十万,不仅没剩一分钱,还得给朋友先借十万来结清赌债。梅飘说得对,这种事,这辈子坚决不能再做。
特戈也想起塔罗,自己下山那天把背包递给她,她居然拿走所有的现金,连一个硬币都没有留给他。
他身上倒也还有一个银币,装在母亲用靛蓝土布手缝的一个拉线收口小袋子里。那是祖辈卖茶给外国人的报酬。前几年还留着二十多个,现在只剩一个。母亲给他作纪念,充当护身符。银币发行在1908年,法文写着印度——清朝——法国。
那天晚上,特戈躺在梅飘身边黯然神伤。不知为什么,死去的父亲突然找来,在他心里气得跺脚。恐惧与疼痛让他悔悟,也让他虚弱地搂紧梅飘告诉她,自己不想当尊玛,不光是看人家卖茶挣大钱眼红,主要是老尊玛去人家做客回来突然死在楼梯上。亲戚中有人说,就是因为门特当尊玛,才是这个死法。特戈很害怕,怕自己也是这个下场。他更害怕,自己死后,儿子戈大必须成为尊玛,又是这种结局。
“哪有那么巧!”梅飘听完,疑惑地说。
说完这些话,特戈感觉轻松很多,但另一种沉重随即而来。他想起来今年没有几天了。班佐老寨可能已经开始准备迎接新的“嘎汤帕”。在哈尼族一年几个重大节日中,这个最盛大。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寨子要新修寨门,辞别旧岁,迎接新年。作为主持人的尊玛,每个环节都起着重要作用。
要是自己不回去,今年班佐老寨的“嘎汤帕”谁来主持,要选一个新的尊玛也来不及了。特戈感到自己有点对不起全寨子的乡亲,也对不起父母。
带着这种时强时弱的愧疚,他硬着头皮跟赌场结清欠账,开车拉着梅飘从原路返回中国。
无论如何,特戈都不会想到,他纠结着回不回去的班佐老寨,一如既往走向古老的“嘎汤帕”。他的好兄弟弥大,在绝望中召集几个族长和德高望重的老者,共同商量并作出决定——将不愿当尊玛的特戈驱逐出老班佐,没收特戈面份的 11.5亩古树茶地,强行拆除他家的木楼,宅基地充公,让塔罗带着儿子和婆婆自己找地建房。
经过几次慎重的研究和讨论,弥大和长者们找到一个塔罗和婆婆接受的办法,因此保留下几十年的木楼,原本特戈已经打算拆掉盖一个钢筋水泥的新房。古树茶地,依然充公。
这一天是“牛”日,也是哈尼族计算时间的标识,联系着过去、现在和将来。哈尼人做出新的计划,更新寨子的景象。不论布朗山还是南糯山,哈尼族都欢度这个新的“嘎汤帕”,祭祖、唱歌、跳舞、饮酒。
特戈二十岁的儿子戈大,这一天成为班佐老寨新的尊玛。在主持了“嘎汤帕”节所有的祭祀活动后,几个得力壮汉把一个牛头从上下嘴唇中间切开,上唇以上包括鼻子、眼睛、牛角,献给了年轻而聪明的尊玛。
在《中国作家》、《小说界》、《青年文学》、《滇池》等杂志发表中篇非虚构小说和散文作品多篇。出版散文随笔集《一个女人半个红尘》(作家出版社出版 2010年),获云南文艺创作基金奖和滇东北文学奖。长篇非虚构文学《女殇——寻找侵华日军性暴力受害者》,由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4年 12月出版,12月 13日北京首发。
全寨子的人都行动起来,要找到祭师特戈,让他回来为高烧一直不退的岗比招魂。从这个寨子有名字以来,没有哪个祭师敢像特戈这样公然违背作为尊玛的职责,不管同胞死活。
村长早已觉察,特戈并不安心当尊玛,经常下山卖茶叶,跑景洪跑缅甸,还去过上海两次,
追捕祭师特戈 找当年寨子里的上海知青联络感情做生意。
哈尼族的语言中,祭师叫尊玛,负责寨中所短篇小说 瑞秋 有祭祀活动,包括一年一次重立寨门。他们沿用古老世袭制,老尊玛死去,由他的儿子继续任职。
特戈就这样成为新的尊玛,在父亲突然去世的第二天。
将近下午七点,村长手里捏着无数次寻找过特戈的手机,眼睛看着太阳西斜的光芒,确定追魂一事已经泡汤。令人着急的是,岗比的父母和亲戚朋友,愤怒地把村长围了起来。
一贯在祭祀活动中与尊玛配合的尼帕,右手握着招魂必用的扇子赶来,问是否可以由她一个人为岗比招魂?
包括村长在内,没有任何人答应这个提议。
尊玛不在,谁能弄清岗比的十二个灵魂究竟丢了几个?这几个丢失的灵魂到底是被祖先收走了还是被鬼怪摄去了?
为失魂落魄的病人找到灵魂的去处,是尼帕的职责。她要在意念中去往祖先村,请先祖指点病人病因和灵魂所在,然后赶回来告诉尊玛,让准确有效地招回灵魂。哈尼人都知道,尼帕不具有招魂的法力,但因为祖先村的最高统治者阿彭米耶是位女性,所以尼帕一般由女子担当,便于和祖先接洽沟通,甚至说私密的心里话。
尼帕作为普通女子的名字,叫做弥婆。意思是脸蛋像花一样好看的姑娘,当然是遵从哈尼传统父子连名。她的父亲叫康弥,也是村长的父亲。
村长弥大头痛欲裂手足无措,从出生到现在五十年,自己从未见过尊玛为了生意和玩耍,竟然不来招魂。
话说早上八点,太阳撕开特戈的眼皮,他就看见昨天从大勐龙开回来的崭新吉普。入睡前他决定,今天开着新车去勐海县城,早上吃一碗米干,中午给儿子买新皮鞋,晚上带梅飘去卡拉 OK。除此之外,他还有过一些短暂而杂乱的念头,唯独日落前必须开始的招魂,他压根儿没有想起来。
汉族很少有人准确发出哈尼语音“尊玛”,就自作主张依据竜巴寨门把祭师叫做竜巴头。好些收茶或是不收茶的汉人,只管他叫竜巴头,有人根本不知道他的哈尼名字叫特戈。
但是梅飘不一样,她洁白的牙齿和鲜红的嘴唇总是无比准确地送出这个充满敬意的称呼,还时常学着汉人把特戈喊成“亲爱的”。
多好的姑娘啊!想到梅飘,特戈有了精神,起身来到晒台看天色,右手从铁丝上挂满的老老少少的衣服裤子中,抽出去上海时老郑夫妇带他去大百货公司买的橘红 T恤和深蓝牛仔裤。他想起上海,也就想起老郑要的两公斤茶饼。
特戈把一双脚套进海蓝色耐克运动鞋,系紧鞋带,在楼板上跳了两下,有整装待发的意思。这鞋是老郑儿子送他的,小时候家里穷,连鞋都买不起,二十多岁的特戈,还打赤脚。但穿过的几双鞋,都没有这双好。他很喜欢,每次去勐海或景洪都要穿上。
特戈端起一只印着红玫瑰绿叶子的白色搪瓷口缸,含了一大口隔夜茶水,叽里呱啦漱了口吐掉,从墙角一手提起一袋春天采摘的毛茶,哼着哈尼古歌下了楼。
他打开车门,把装满茶的两个编织袋放在后座上,上车点火,摇下车窗准备出发。老母亲追出来,问他为什么不吃早饭就下山?他说有急事,汉族茶老板等他送茶去压饼。
寨子里和下山的土路,去年已经被一个知名的茶厂出钱找人修成水泥路,开车去勐海,只要一个多小时了。
特戈小的时候和父亲去勐海卖山货,人背马驮翻山越岭七八个钟头,累得看自己的手指头都像了长毛。回家走到半路,父子兩人被汗水泡着,都用舌尖舔一小点儿新买的盐增加力气。少年特戈对盐颇感神奇,它把很多野菜和旱谷米变得好吃了。只可惜,一年有半年家里吃不起这东西。
二十年前,这个寨子的人只在勐海、勐混和大勐龙见过汽车,没有想到,二十年后,这个寨子差不多家家户户都买了车,茶叶最不好的那几家,都买了二手车。
特戈故意轰了一脚油门,让吉普突然加速,像骑手给马屁股上一鞭,马儿使劲儿跑了起来。
很快,就会到达勐海。
“来玉应罕家米干店找我。吃完跟我去茶厂压茶。”挂掉梅飘的电话,特戈才停车、熄火、下车、锁车门。
米干店散发着令人愉悦的浓香,店堂早就挤满人,门口还排着十多人的长队。还未轮到特戈交钱给老板娘玉应罕,梅飘就挤进队伍把他换了出来。
一人两个漆水脱落的铁质圆凳,高的临时当桌子。特戈把一大碗加好佐料的米干放在高凳上,在矮凳上坐下来。“来勐海,我就是想你和想这碗米干。”特戈把筷子和心里话递给梅飘,搛起一箸热气腾腾的米干送进嘴里。余下的话被米干裹在一起:“小时候家里太穷,从来没有吃过这份好吃的东西。”
“你太可怜啊!来来来,大大吃一口!”梅飘把米干,送进特戈大大张开的嘴里。他的门牙中间有一条过于宽阔的缝隙,像正在换牙的孩童,使他脸上的幸福,既纯真又简单。
周围的食客,忙着享受自己碗里的美味,只有一个穿着白色 T恤的小姑娘盯着他们看了一会儿,咬着筷子笑了起来。梅飘继续哄他:“中午也来。晚上也来。明早也来。” 特戈嘴里嚼着米干,用鼻子回答嗯、嗯、嗯。
没有想到,明早搂着梅飘再来,他的车胎竟然被人用尖刀扎破。
开始压饼之前,特戈交代两公斤毛茶压成两百五十克小饼,其余压三百五十七克大饼。他没有忘记,在上海时老郑说,以后不管多贵,年年都要压两公斤班佐老寨的春茶保存,每喝一口,都是自己青春的味道。听说插队落户的贫穷山寨茶叶原来是普洱茶中极品,一公斤可以卖到三四千块,老郑很激动,说真是上帝给的礼物啊,乡亲们终于过上好日子了。
老郑也听说,和自己年纪一样大的老尊玛门特不幸去世,他几乎一个下午都在哭,都在回忆生命中留在布朗山的时光,尤其怀念三年与他同住一屋,同睡同吃同劳动的门特。那个时候,门特的父亲车门还活着,还是班佐老寨人人敬重的尊玛。那时的上海知青小郑,就住在门特家。整个寨子几乎家家贫困,祭祀活动送给车门的猪头或小鸡,门特的母亲煮熟后总是先给小郑一碗。
特戈听着很感动,自己家对人的好,人家没有忘记,一直记到头发像米一样白。他的眼睛也被泪水泡得红肿,暗暗发誓永远不收老郑的茶钱。
但茶饼做好后寄到上海,老郑一定要让特戈收成本价,否则再也不请他来上海,再也不给他介绍客户。
特戈经常对梅飘说,上海除了老郑一家子,没什么好。人多,东西贵,还不准咂烟。
压茶的时候,特戈总是在院子里抽烟玩手机,梅飘一直站压茶师傅面前聊天,不停往蒸茶的小甑子里放进设计独特的内飞,以防茶叶被人调换,损失重大。
梅飘三十二岁,父母的家也在布朗山。二十岁来勐海找活计,先是帮人卖烧烤,后来去卡拉OK厅上班。也说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客人们注意到她可以把七八个著名的女中音模仿得像是原音。特别是黄小琥那首《没那么简单》,简直盖过歌手本人。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某个爱唱歌的茶老板包下梅飘,想让她为自己生个儿子。在老家的老婆已经生了三个女儿。
梅飘不用再去上班,怀孕生下一个女儿。
去年春节,茶老板回老家过年突然生病住院,再也没有回来。打电话给梅飘,说他在勐海的小茶店留给她和女儿。之后,手机号码和人一样“不存在”了。
一天下午,特戈提着自己的茶样走进梅飘的小店。说着哈尼话喝了一下午普洱茶。后來的另一个下午,特戈把梅飘带到勐海那个大堂里有四颗星的大酒店,进入他订好的房间,两人就开始好了。
那一次虽然是开始,特戈却把自己从不对人讲的秘密告诉梅飘:“五年前,有个汉族茶老板来我们寨子收茶,要我开车帮他把茶叶送到勐海,说晚上请我喝酒、吃烧烤、住最高档的宾馆。老板把我送来这个宾馆,也就是这个房间,说第二天早上他不来就不能离开半步。我很害怕,床铺那个白,不敢碰。马桶不知道是什么,不敢碰。牙膏牙刷、矿泉水不敢碰。我一夜睡不着,怕老板不来开钱。天一亮尿急,我悄悄跑到楼底下墙头的芭蕉树底下解决了。等我上楼,间间房子一样的门,再也找不着是哪间了。”梅飘笑得死去活来,眼泪抹在特戈黝黑的胸口上。他自己手上的烟灰,也笑得乱飞。
想要把好多话说给梅飘,特戈决定在勐海租间房,经常与梅飘相会。酒店嘛,太贵。
“喊你不进来,电话也不接,搞么?”梅飘从压茶的作坊间跑到院子里来问,“还剩半斤多古树茶,是留着喝还是配点小树再压四个小饼?”特戈正跟厂长品尝自己的春茶,就让梅飘做主。他拿手机查看,才想起出门时忘记了充电器。也不急,一般没有什么大事。
下午五点半,四十公斤茶全部压完,搁在木头架子上晾晒。特戈视察时,特意把最后拼配的四个小饼分开,以免混错给了老郑。梅飘说不会,她认得出来。这种拼配的小饼,留着过年过节送客户。
走出大门特戈问,是先去给儿子和梅飘的女儿买新鞋,还是先去吃饭?反正晚上一起去唱歌,然后回家。
看起来,他什么都没忘,就是忘了布朗山上的班佐老寨,有人等着他在日落前开始招魂。他更不会想到,太阳落山之后,他家的木楼快要被黑暗挟裹而至的村民挤烂。
老母亲、妻子塔罗、儿子戈大,不得不努力为大家提供特戈有可能会去的地方和必经的线路。于是,村长弥大挑出三个青壮年,组成特别行动小组,准备天一亮就出发,亲自开车带他们去勐海,抓回失职失信的尊玛特戈。
上午十点,特戈开车拉着梅飘先去茶店,给一个要赶到景洪上飞机的客户拿了五提生饼三提熟饼,收钱后又关上门,走路到玉应罕家米干店吃早饭。
还是一个大碗香喷喷的米干,加上刚刚成交三万块的喜悦,特戈和梅飘边吃边笑,很容易成为弥大小分队搜寻的目标。而何况,弥大自己也想念玉应罕家的这碗米干。
特戈的碗里还剩最后一口汤,两只肩膀被弥大用力按住。
并没有汉族电影里那种反剪双手甚至手铐咔嚓两声的场面。弥大在特戈耳边轻声说:“你在这里,跟我回老班佐!”梅飘吃惊地看着身边的两个男人,很快发现旁边还有三个男人与他们有关。她没有说活,只是坐在小凳子上,看着特戈。哈尼话,她懂。
“你们也来勐海了?也来吃米干?”特戈惊喜的问。
梅飘站起来,把凳子让给弥大,走到路边的大青树下,在树根的水泥围栏上坐了下来。她还是看着特戈。
弥大边吃米干边批评特戈,居然忘记招魂大事,跑来勐海压茶。“还好勐海不大,才绕一圈就在茶店门口看见你的吉普车。想着你就在旁边,等我们吃好米干再去车边等着你。”
五个男人走到梅飘的店门前,弥大的皮卡紧挨着特戈的吉普停着。梅飘没有跟过来,站在远处静观其变。
车边。弥大说:“怕你跑,我们用尖刀戳破你的车胎。你先跟我走,赶紧回去给岗比招魂。他们三个留下,修好你的车开回来。”
特戈把车钥匙递给他们,上了弥大的车。三个弟兄嘻嘻哈哈,让村长和尊玛先走。
弥大的车开走,梅飘这才走过来。几个哈尼汉子向她打听,哪里有汽车修理厂?梅飘也用汉话回答,前面三百米,左拐一百米。他们打开车门,钻了进去。副驾驶座位上的那个人问梅飘:“你怕是我们阿卡啵?” 没等到梅飘的回答,车子已被驾驶员开走。
中午十二点过,弥大的车停在特戈家木楼前。母亲、妻子、儿子放下碗筷,前后朝刚熄火的车走来。
特戈的母亲满脸高兴,让他俩赶紧进家吃饭。塔罗满脸不高兴,紧闭着嘴。戈大望着弥大和特戈,也叫他们吃饭。
想起儿子的新鞋在自己车里,特戈也就没有声张,只是抬手摸摸儿子的头。戈大就要满二十了。
特戈和弥大在桌子边坐下,一人端起一碗母亲盛来的旱谷米饭,两双筷子同时伸向一个青辣椒炒猪肉的碗。他们用筷子彼此碰一下,表示和解。
弥大说,吃完换衣服就去岗比家,今天必须按时招魂。
穿上哈尼盛装的特戈开始转变为尊玛,他和穿牛仔裤 T恤的村长弥大走进岗比家,并没有人提起昨天的爽约,而是急切表示欢迎。岗比的父母向尊玛询问,要杀一只鸡还是一头猪?
盖着岗比的一床棉毯,旧得像一堆烧出来的草灰,很接近他脸上的晦暗的气色。虽然已是秋天,布朗山的气温依然不低。岗比手脚冰凉,额头却滚烫。当尊玛和村长各自拉起他的一只手紧握,岗比高兴得左边的眼角掉出一颗泪珠。
尊玛认为岗比的病情,杀一头猪才够招魂的力量。如果只是头疼肚子痛,一只鸡就足够。
他们三人关系特殊,都出生在猪年,从小一起打猎,一起砍柴,一起串姑娘。弥大生在年头,尊玛生在年中,岗比生在年尾。
弥大让岗比老婆去把自己的妹妹叫来,想尽快为岗比招魂。她告诉弥大,村委会卫生所的医生昨晚来过,打针吃药,但岗比夜里还是讲胡话,清醒一下又开始糊涂。弥大说,可能是他丢失的灵魂找不着回家的路。也可能是妖魔鬼怪还拉着他的灵魂不放手。
尼帕弥婆很快和岗比老婆前后走进门来,她已经换上传统而独特的哈尼黑布长袍和缀有众多大小排列有序银泡泡的平顶红黑小帽。两条小腿,绑着黑色和红色布条交替装饰的绑带。脚上是一双黑布方口平底鞋。左手拿着竹篾扇,右手拿着树皮扇,一个扇面红,一个扇面白。
弥婆四十岁,已是两个儿子的母亲。当她从十五岁那场酒醉般的昏沉中醒来,就成了先祖阿彭米耶忠诚的信使。
招魂仪式在岗比家的神龛前正式开始。
陆陆续续来到岗比家的男女老少被要求保持沉默,等待尊玛发出充满神秘力量的念诵。
尊瑪从口口相传的《祭词一万句》中,挑选出“喊尊玛词”和“请尊玛词”开场。众人目不转睛盯着他高高举起的手臂和唇齿不断送出的婉转音韵和简练构词。岗比一家更是报之以浓重的期待。
接下来,尼帕被尊玛请出来。派她前往祖先村,求得岗比灵魂迷失何处的答案。
尼帕右手高举红白扇子,左手提着的竹篮,装满煮熟的鸡蛋、黄白纸钱、芭蕉叶包着的烟草、白酒和红糖。她走到众人围成圆圈的一块楼板上站定,准备踏上神游的路途。
在场的人觉得,尼帕已经不再是平时的尼帕,陌生而遥远,气韵非常,即将离他们远去。
她弯腰把竹篮放在自己身体左前方,起身抬起右腿用力一跨腿,好像真的骑上一匹有翅膀的神马。左手做出抓着马缰绳的样子,右手高高扬起两把扇子。
大概是启程了,尼帕开口喊叫一声“嗨哟”,扬鞭前往祖先村,去见最高神阿彭米耶,请她告知岗比丢失的灵魂究竟去了何处。
尼帕手握马缰,左脚上前,右脚在后交替点地,不停在楼板上原地摇晃,仿佛骑马在道路上前进。
开始的路走得平稳。渐渐地,神马越走越快。又好像,过一个大土坎,尼帕突然拉紧缰绳,身体向后仰起,又积蓄力量俯身跳过土坎。她的嘴里,不时发出驭马的“喔喔”声,扇子还不时拍打马屁股。离尼帕最近的人,可以看到她脸上流淌着大汗。
马儿终于慢了下来,平稳走了一阵,尼帕开始唱一支古老的哈尼山歌,像是来到祖先村。
尼帕下马,虔诚跪了下来,可能是面对最高神阿彭米耶,口中念念有词汇报来意。然后,她一直抬着头聆听,好一阵才嗯、嗯地点头,似乎领受了阿彭米耶的开示。
尼帕慢慢站起来,告别阿彭米耶,离开了祖先村。
她重新骑上神马,原路返回班佐老寨。用时和去路差不多。不止尊玛和村长,也不止岗比的家人,几乎所有男女老少,都无比耐心等待尼帕
归来。尼帕终于带着隐秘的答案回到尊玛面前,用耳语告诉他岗比的十二个灵魂有两个丢失,一个在东方的树林里,一个在北方的水塘边。尼帕的使命完成,尊玛站起来开始为岗比叫魂。他左手端着一碗米饭,右手端着一瓢冷水,面对神龛前木桌上摆放的猪头、鸡蛋、旱谷米、红糖和点燃的香,开始叫魂:神啊,岗比是有父母的人,
岗比是有弟妹的人,
如同树有根,
好比水有源。
他是开过水沟的人,
他是挖过道路的人,
他是祭奉祖宗的人
他是为房神尽义务的人。
昨天丢在树林里的魂,
今天一定要找回来。
昨天丢在水塘边的魂,
今天一定要找回来。
在天边也要叫回来,
在地角也要找回来。
尊玛念完这一段,俯身对着一个横卧在桌面上的鸡蛋继续喊:
岗比来吧,快回来!
慈爱的姑妈在叫你,
亲爱的姐妹在叫你,
敬爱的舅舅在叫你,
同族的弟兄在叫你,
叫你你要答应,
喊你你要跟来。
叫魂魂要答应,
喊魂魂要跟来。
跨进堂屋门,来到火塘边。
这个时候,大家亲眼看见,桌子上的鸡蛋,完全竖立起来。有人发出惊呼声。
尊玛转身问大家:“魂回来了吗?”
“回来了!”在场的所有人大声回答。
然后,尊玛用手把那个立起来的熟鸡蛋在桌子边上轻轻磕开,蛋黄蛋白捏碎和在一起,一点一点喂进岗比的嘴里。吃完,已在床上昏睡三天的岗比,奇迹般获得清醒和力量,从木板床上慢慢站起来,迎接家人亲友和同寨见证人的热烈欢迎。 村长弥大高兴的拍拍尊玛的肩膀,表示招魂顺利结束。尼帕被岗比老婆拉着双手深表感谢,并留她在家里吃饭。
尊瑪提着岗比家准备的一大提篮酒肉出门回家。穿过寨子里的几段土路,慢慢又是特戈。
这个时候,鼻子流血眼睛白翻死在楼梯上的父亲,突然又回到特戈的心里。他打了一个冷战。
家里,也准备了饭菜等他回来。塔罗笑着接过他手里的竹篮,母亲很关心岗比的魂是否回来。特戈在饭桌边坐下,他有些累了,叫儿子戈大把充满电的手机递给他。
特戈发现,“茶”来过七个电话找他。
特戈会写很多汉字,但他的通信录上,谁是谁只有他自己清楚。他不问名字,只用某种特殊的记忆标注。有“呀”,有“锅皮一”,有“阿的广州几”,还有“呸呸”。
“茶”是梅飘。不知道是因为他提着茶进茶店跟她喝茶,还是她是他爱喝的茶?
饭桌上,有过节才吃的鸡肉稀饭、用火烧熟的竹笋、包烧白参木耳和猪肉、炒野茄子、小白菜汤,尤其是人人爱吃的火烧青辣子拌盐巴。特戈闻着香味高兴起来,告诉家人昨天的茶叶卖了一万多块钱。尽管嘴里含着饭,每个人都笑出咯咯的声音。
这个时候,“茶”又来电话。
特戈放下碗筷,拿起手机走到晒台上才用汉语普通话说:“喂,什么事情?”
梅飘用母语说,娃娃她爹,也就是那个消失的茶老板突然打来电话,说他还是要回勐海来继续做茶生意,继续和她一起生活。
特戈不知道该说什么。虽然这件事梅飘早就跟他说过,但没想到死灰还会复燃。
“你说,咋整?”
“么你咯想跟他在?”
“不想。我想跟你在。”
“么你就等着我,我这下就来。”
返回饭桌,特戈把碗里剩下的饭菜几下扒进嘴里。他说,有个茶老板等着要茶,必须现在把茶送到勐海,那人要去景洪赶明早的飞机。
母亲像是自言自语,说这么晚还出门。儿子戈大把充电器从插座上拔下来递给他,又把一大袋茶扛到车上。妻子塔罗追出来,要他把卖茶的一万多块钱交出来。
特戈把身上的黑色牛津布背包取下来递过去,自己钻进车里,点火,亮灯,倒车,等妻子把包递进来,出发。
吉普车开出寨门的时候,几辆接连回寨子的对头车都伸出脑袋和特戈打招呼,问他这么晚还要下山?
他大声说,送茶给客户。
特戈无法设想,重新返回勐海,他生命之路突然出现一个紧急的拐弯。
五六天过去了,特戈并没有回来。尽管戈大早就告诉奶奶父亲说事多,有几天要忙,奶奶还是想起就问,特戈呢?咋不回来?塔罗也在回家路上几次问过从勐海开车回来的乡亲,是否见过特戈?回答都是——不有见着。
第八天,寨子里两家人为借钱的利息说法不一吵到特戈家,要让尊玛裁决,特戈外出一直未归的情况才引起全寨人的注意。村长弥大也觉得这个问题变大,恐怕得再次带领特别行动小组,去勐海捕捉特戈。
弥大小组四人,一大早就来到勐海,他们还是把车停在梅飘的茶店旁。门上挂着的锁和上次一样,只是门口没有停着特戈的车。
他们一致认为自己来得太早,特戈的车还没有开来。想想又不对,万一特戈要躲着他们,看见弥大的车就会跑掉。
弥大把车开到一个转角后藏起来,才去玉应罕家店堂里坐下,准备边吃米干边等待特戈。
喝完大碗里的米干汤,弥大问玉应罕,特戈昨天几点来吃的米干?玉应罕一边往米干碗里舀汤,一边告诉弥大:“好几天不有来了。阿飘茶店也不开,茶老板也来问过。我也认不得他们去哪点了。”玉应罕带着浓重傣语音调的汉话把“认”说成“盐”,但弥大听得懂。
“阿飘是什么人?”弥大问。玉应罕突然感觉自己的话怕是会给阿飘惹麻烦,就说:“她开茶店不是?”
开茶店。作为记忆能力惊人的哈尼族,弥大马上搜索到刚才停车的地方,又联想起上次找到特戈的时候,他旁边好像坐着一个穿白衬衣的姑娘。
茶店——姑娘——阿飘。弥大笑了起来,这个特戈,来勐海还串姑娘?
“他们几天不有来吃米干?”弥大问。“怕是三四天了啵!”玉应罕答。
吃饱放下碗,弥大小组来到车前,商量要不要在这里潜伏一天,等待特戈。不,现在不一样了,是等待特戈和阿飘。
其实,下定决心来陪伴梅飘和女儿的茶老板也经常从旅馆过来茶店查看,门上一直是梅飘挂上去的防盗锁。由于之前有另外的想法,这把锁的钥匙已经扔掉。他以为,自己把茶店留下,已经对得起梅飘。重归勐海没有想到,迎接他和行李箱的,是这把严肃而忠诚的锁保镖。
不管他来还是不来,也不管他一天来三回还是五回,这把锁就是锁该有的模样。
他略有耳闻,梅飘已经不再是梅飘。女儿好像叫飘扬,已经上了小孔雀幼儿园,只是去大门口看了几次,并不见梅飘接送,那么多小女孩,单凭隐秘的血缘,无法把自己的孩子找出来。
在弥大小组下山的这一天,茶老板也来过茶店两次,只是没有遇上这几个哈尼壮汉。第一次他来,弥大四人在车里睡着了。第二次他来,弥大四人已经开车绕着勐海的街道转,想与特戈不期而遇。
就在弥大小组濒临绝望的边缘,突然接到特戈儿子戈大的电话,让弥大赶紧回老班佐,他的阿妈塔罗不想活了。
车子刚停稳,特戈的妻子就扑到滚烫的引擎盖上痛哭。她好像在说,特戈不要她了。
没有人知道特戈在何处?只是他打电话告诉儿子回不来,“让你妈自己过,我管不着了。”
弥大上楼,见特戈的母亲独自坐在火塘边,默默擦着眼泪。“你说,特戈会不会被人害?他开车,又拉着好茶。”老人问。
“不会啵!”弥大说着,拉起母亲瘦得仅仅蒙着一层薄皮的双手,轻轻抚摸着。突然,他很恨不知去向的特戈,不由得想到自己的妹妹弥婆,让戈大跑去喊她来,找出这个违背祖宗的尊玛,灵魂究竟躲在何处? 弥婆十五岁的一天,突然神志迷乱,不认识寨子里任何人,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某一时刻,她似乎醒來,硬要说隔壁寨子的尼帕是她的“娘”。那时候寨子里只有几个人见过汽车,是康弥和弥大轮换背她去找到那位尼帕,把她放到人家堂屋楼板的篾席上,给她念口功。等到尼帕念完,弥婆突然清醒,重新认出自己的父亲和哥哥。
这位被弥婆认作“娘”的尼帕,毫无保留把自己的巫术传授给她。等她学成归来,整个班佐老寨的人毫不怀疑地庆祝一位尼帕的诞生。
到现在,弥婆已是颇具盛名的尼帕。就连他的哥哥,也越来越相信她。
“你好好看看,特戈在什么地方?”弥大命令弥婆。
尼帕需要一个鸡蛋和一碗米。她把米撒在一个竹编的簸箕里,再把鸡蛋放在米上,两只手端着簸箕边上下摇晃,嘴里念着特戈的名字和一些节奏不定的短语。她念完重归平静,低下头来,仔细从鸡蛋在米上滚出的印迹中,寻找并分析特戈的去路。
“他走得不远不近、不西不南。要舍财才回得来。”尼帕抬起头,瞪着一双大眼睛看着哥哥弥大。
弥婆说得也不错。为了躲避茶老板,特戈见到梅飘就紧急商量对策。他们选择了中国和缅甸边境的小勐拉。梅飘四岁的女儿飘扬,暂时送回布朗山给梅飘父母照管。
特戈开车带着梅飘,很快来到打洛口岸。没有完备的手续,不可能从这里出境。特戈沿着上次朋友带领的小路,趁守卡武警回驻地吃饭的短暂时机,顺利来到缅甸掸帮东部特区的小勐拉。
这里并不大,却遍布大大小小的赌场。装修豪华赛过五星酒店的大赌场竟有好几家。只要你买够一定金额的筹码,这些赌场就免费请你吃住。有的中国老板过来赌博,赌场连机票都给他买好。
每一天,特戈在赌场的酒店与梅飘浪漫,偶尔给她讲自己心底埋藏的故事。除此之外,特戈整个身心扑在“百家乐”。在蒙着草绿色绒布的赌桌上,他的筹码从“饼干”玩到“银币”的模样,要么压“庄”,要么压“闲”,要么狠心一搏,压“和”。口袋里的钱越少,越想扳本。心急火燎,甚至嫌弃洗牌发牌的两个老头动作太慢。从中国打来的电话,只要是说茶,他就把电话递给身边他的“茶”去处理。
时间过得很快,来小勐拉的两个月零一天,特戈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欠下赌场三十万。特戈和梅飘身上的现金,加起来还不到二十块。
梅飘提高声音劝他,不要再想扳本了。这种事这辈子不能再做,收了手回家吧。茶老板有什么可怕,不想跟他在就不跟他在。回去说清楚。
特戈也想,自己辛辛苦苦积攒下来准备在勐海买房子的二十万,不仅没剩一分钱,还得给朋友先借十万来结清赌债。梅飘说得对,这种事,这辈子坚决不能再做。
特戈也想起塔罗,自己下山那天把背包递给她,她居然拿走所有的现金,连一个硬币都没有留给他。
他身上倒也还有一个银币,装在母亲用靛蓝土布手缝的一个拉线收口小袋子里。那是祖辈卖茶给外国人的报酬。前几年还留着二十多个,现在只剩一个。母亲给他作纪念,充当护身符。银币发行在1908年,法文写着印度——清朝——法国。
那天晚上,特戈躺在梅飘身边黯然神伤。不知为什么,死去的父亲突然找来,在他心里气得跺脚。恐惧与疼痛让他悔悟,也让他虚弱地搂紧梅飘告诉她,自己不想当尊玛,不光是看人家卖茶挣大钱眼红,主要是老尊玛去人家做客回来突然死在楼梯上。亲戚中有人说,就是因为门特当尊玛,才是这个死法。特戈很害怕,怕自己也是这个下场。他更害怕,自己死后,儿子戈大必须成为尊玛,又是这种结局。
“哪有那么巧!”梅飘听完,疑惑地说。
说完这些话,特戈感觉轻松很多,但另一种沉重随即而来。他想起来今年没有几天了。班佐老寨可能已经开始准备迎接新的“嘎汤帕”。在哈尼族一年几个重大节日中,这个最盛大。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寨子要新修寨门,辞别旧岁,迎接新年。作为主持人的尊玛,每个环节都起着重要作用。
要是自己不回去,今年班佐老寨的“嘎汤帕”谁来主持,要选一个新的尊玛也来不及了。特戈感到自己有点对不起全寨子的乡亲,也对不起父母。
带着这种时强时弱的愧疚,他硬着头皮跟赌场结清欠账,开车拉着梅飘从原路返回中国。
无论如何,特戈都不会想到,他纠结着回不回去的班佐老寨,一如既往走向古老的“嘎汤帕”。他的好兄弟弥大,在绝望中召集几个族长和德高望重的老者,共同商量并作出决定——将不愿当尊玛的特戈驱逐出老班佐,没收特戈面份的 11.5亩古树茶地,强行拆除他家的木楼,宅基地充公,让塔罗带着儿子和婆婆自己找地建房。
经过几次慎重的研究和讨论,弥大和长者们找到一个塔罗和婆婆接受的办法,因此保留下几十年的木楼,原本特戈已经打算拆掉盖一个钢筋水泥的新房。古树茶地,依然充公。
这一天是“牛”日,也是哈尼族计算时间的标识,联系着过去、现在和将来。哈尼人做出新的计划,更新寨子的景象。不论布朗山还是南糯山,哈尼族都欢度这个新的“嘎汤帕”,祭祖、唱歌、跳舞、饮酒。
特戈二十岁的儿子戈大,这一天成为班佐老寨新的尊玛。在主持了“嘎汤帕”节所有的祭祀活动后,几个得力壮汉把一个牛头从上下嘴唇中间切开,上唇以上包括鼻子、眼睛、牛角,献给了年轻而聪明的尊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