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垃圾成为国家发展的障碍之一,影响着国家各个城市的建设和人民生活,所以,一定要在绿色经济理念下进行建筑垃圾处理。本文主要对绿色经济理念下的建筑垃圾处理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绿色经济理念下创造建筑垃圾处理效益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提出了绿色经济理念下创造建筑垃圾处理效益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绿色经济、理念、建筑垃圾、处理
一、前言
开展建筑垃圾综合治理研究工作的意义在于: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量,降低垃圾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改善城市的建设环境和人民的生活环境,在环境和经济都可行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提高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减缓建筑垃圾无处处置的趋势。近些年来由于建筑工程的增多,就使得建筑垃圾也在增多,并且由于施工企业没有及时的处理,就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必须在绿色经济理念下进行建筑垃圾处理。
二、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现状
1、处理技术落后,手段单一。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减量化、无害化、循环利用”等系统处理手段,目前我国处理建筑垃圾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露天堆放,约占总量的60%-70%,这一方法对环境的危害不言而喻;二是“填埋法”,约占20%-30%,即将大量建筑垃圾运至偏远郊区深坑填埋。这一方法虽然表面解决了建筑垃圾问题,但是却给自然生态和环境安全留下了巨大隐患。
2、处理成本昂贵。第一,限于技术水平和硬件设施、管理模式,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环节很多,成本高昂。相比于欧美国家通过在建筑垃圾源头进行分类从而大大降低垃圾后期处理成本的策略,我国还未施行这样的操作规范,也没有这样的意识;第二,垃圾循环再利用后产出的二次建造材料造价昂贵,甚至比新材料还贵,由此严重阻碍了建筑垃圾循环再生的产业化运作和发展。
3、政策环境滞后。我国固有的“GDP论英雄”的管理弊端也是制约建筑垃圾处理的一大障碍。一些地方政府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利益,在盲目上马建筑项目的同时往往不重视建筑垃圾处理问题,由此导致建筑垃圾处理乱象丛生,问题越积越大。
三、绿色经济理念下创造建筑垃圾处理效益的可行性分析
绿色经济是指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内容,以经济同环境和谐相处为目标的新型经济活动方式,它是经济发展同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协调一致的产物和发展状态,包含了可持续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在内的高端和集约化的经济表现形式,以及自然生态平衡、资源保护、能源利用和人体健康四大特征。绿色经济理念运用于建筑垃圾处理,即是要求相关主体在处理建筑垃圾时,一定要考虑生态和环境因素,使建筑垃圾在产生、存放、处置的整个过程中,力求规避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或者将这种危害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并在此基础之上挖掘和强化其经济效益。国外的很多先进操作方法和理念值得借鉴。例如:荷兰的“建筑垃圾分类”模式。荷兰目前对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可达70%,这同他们的建筑垃圾分类政策有极大关系。荷兰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建筑垃圾处理中的随意倾倒、掩埋的问题,并强制推行了建筑垃圾再利用制度。如荷兰对建筑用砂的循环利用,设置了砂再循环产业网,由专业分拣公司进行分拣并按污染程度分类及清理,最终产出干净的砂作为二次建筑材料投入建筑使用。国内已有多家技术和规模都相对比较先进完善的建筑垃圾处理公司,以某公司为例,该公司拥有移动式、固定式建筑垃圾破碎站、制砖机组合生产线等先进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可将建筑垃圾制成15类绿色再生材料,预计将创造6千亿元的价值。这一技术大幅提升了地基强度、降低了地基压缩性,为建筑垃圾处理和循环利用开辟了新的空间。以上实例充分说明我国已经具备了建筑垃圾处理和回收再利用能力,可以在秉承社会效益原则之下从建筑垃圾处理中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四、绿色经济理念下创造建筑垃圾处理效益的策略
1、提升施工管理、施工技术水平,从源头控制建筑垃圾排放量。 我国建筑垃圾排放量巨大,同相对落后的管理和施工工艺有直接关系。目前采用的建筑材料品质低,环保性差,加上以手工为主的施工方式,难免造成材料过度损耗和浪费。因此,从根本上提升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技术水平,是建筑垃圾处理反作用于项目成本控制效益的直接动因。提升施工管理和工艺水平,从源头控制,防患未然。
2、建筑垃圾分类是重点环节。建筑垃圾分类对提高建筑垃圾处理效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建筑垃圾材质、外形、成分等的多样性,应针对不同种类采取不同处理方法,如果后期集中处理要花费极大的人力财力进行分拣、分类,而这一环节如果提前到建筑垃圾产生时,则相对简单很多,也会大大降低处理成本,由此提升处理成本效益。具体可以采取“就地分类”,即在施工现场对建筑垃圾分类,也可以“易地分类”,即将建筑垃圾运送至其他空地或中转站集中进行分类。就地分类的效益要明显大于易地分类,不止如此,也会对下文要论述的“循环化利用”和“资源化利用”提供前提条件。
3、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建筑垃圾可以通过简单的工艺处理或者设备处理直接作为再生材料用于建筑施工。这一建筑垃圾效益实现方式由于简便高效被国外发达国家广泛采用,我国也具备了类似的技术水平和实施的条件。例如:某公司的“垃圾破碎再生”技术,是位居世界前列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技术,我国建筑垃圾处理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前端技术积极推广,必要时以行政手段强制推行,要求建筑公司引入类似技术和设备,在建筑施工中加以利用。通过有力措施,力求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就地利用最大化。
4、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指将建筑垃圾通过一定技术处理改变物理或化学形态从而形成二次资源加以利用。根据建筑垃圾种类不同,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利用方式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利用方法:
(1)对于废混凝土、废砖、废砂、废石等惰性材料,可以采取二次加工生成再生集料的方式加以利用,一般这种再生集料可用于基础路面、非承重结构体、人造景观等;(2)对于湿润的砂浆和混凝土可以通过简单处理还原为水泥浆,石子和砂等进行二次利用,或者通过聚合物将砂浆和混凝土做成砌块直接用于各类建筑工程施工;(3)建筑垃圾中的金属可以直接回收熔炼,制成各种钢材,废木料、竹、胶合板等可回收制造人造板材或燃料用;(4)玻璃的回收利用效益更加可观,可以粗磨作为再生集料用于工程建筑,也可以通过细磨加工做成再生集料代替河砂,制成玻璃细料混凝土,这种材料各项技术指标均优于河砂混凝土,抗压强度甚至比河砂混凝土高出25%。
5、提升绿色经济意识和管理水平。提升建筑垃圾处理中的经济效益既是绿色经济理念的觉醒,更是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处理方式的创新,也是现代城市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要求。这就要求相关利益方必须加强绿色经济意识,以长远战略眼光在秉承社会效益原则下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同时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深入挖掘其蕴含的经济价值,不断创新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和能力,鼓励和强制推行建筑垃圾再利用,保障建筑垃圾处理效益最大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大量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具体的策略,主要是在绿色经济理念提出了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法,并对其经济效益的分析,这样就进一步的优化了建筑垃圾处理方案,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阎培渝.建筑垃圾资源化关键技术与产业化[J].建设科技,2007(5).
[2]罗海清.工程建筑垃圾处理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06).
[3]杨敬帅,马晓霞.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3).
【关键词】绿色经济、理念、建筑垃圾、处理
一、前言
开展建筑垃圾综合治理研究工作的意义在于: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量,降低垃圾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改善城市的建设环境和人民的生活环境,在环境和经济都可行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提高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减缓建筑垃圾无处处置的趋势。近些年来由于建筑工程的增多,就使得建筑垃圾也在增多,并且由于施工企业没有及时的处理,就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必须在绿色经济理念下进行建筑垃圾处理。
二、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现状
1、处理技术落后,手段单一。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减量化、无害化、循环利用”等系统处理手段,目前我国处理建筑垃圾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露天堆放,约占总量的60%-70%,这一方法对环境的危害不言而喻;二是“填埋法”,约占20%-30%,即将大量建筑垃圾运至偏远郊区深坑填埋。这一方法虽然表面解决了建筑垃圾问题,但是却给自然生态和环境安全留下了巨大隐患。
2、处理成本昂贵。第一,限于技术水平和硬件设施、管理模式,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环节很多,成本高昂。相比于欧美国家通过在建筑垃圾源头进行分类从而大大降低垃圾后期处理成本的策略,我国还未施行这样的操作规范,也没有这样的意识;第二,垃圾循环再利用后产出的二次建造材料造价昂贵,甚至比新材料还贵,由此严重阻碍了建筑垃圾循环再生的产业化运作和发展。
3、政策环境滞后。我国固有的“GDP论英雄”的管理弊端也是制约建筑垃圾处理的一大障碍。一些地方政府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利益,在盲目上马建筑项目的同时往往不重视建筑垃圾处理问题,由此导致建筑垃圾处理乱象丛生,问题越积越大。
三、绿色经济理念下创造建筑垃圾处理效益的可行性分析
绿色经济是指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内容,以经济同环境和谐相处为目标的新型经济活动方式,它是经济发展同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协调一致的产物和发展状态,包含了可持续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在内的高端和集约化的经济表现形式,以及自然生态平衡、资源保护、能源利用和人体健康四大特征。绿色经济理念运用于建筑垃圾处理,即是要求相关主体在处理建筑垃圾时,一定要考虑生态和环境因素,使建筑垃圾在产生、存放、处置的整个过程中,力求规避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或者将这种危害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并在此基础之上挖掘和强化其经济效益。国外的很多先进操作方法和理念值得借鉴。例如:荷兰的“建筑垃圾分类”模式。荷兰目前对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可达70%,这同他们的建筑垃圾分类政策有极大关系。荷兰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建筑垃圾处理中的随意倾倒、掩埋的问题,并强制推行了建筑垃圾再利用制度。如荷兰对建筑用砂的循环利用,设置了砂再循环产业网,由专业分拣公司进行分拣并按污染程度分类及清理,最终产出干净的砂作为二次建筑材料投入建筑使用。国内已有多家技术和规模都相对比较先进完善的建筑垃圾处理公司,以某公司为例,该公司拥有移动式、固定式建筑垃圾破碎站、制砖机组合生产线等先进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可将建筑垃圾制成15类绿色再生材料,预计将创造6千亿元的价值。这一技术大幅提升了地基强度、降低了地基压缩性,为建筑垃圾处理和循环利用开辟了新的空间。以上实例充分说明我国已经具备了建筑垃圾处理和回收再利用能力,可以在秉承社会效益原则之下从建筑垃圾处理中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四、绿色经济理念下创造建筑垃圾处理效益的策略
1、提升施工管理、施工技术水平,从源头控制建筑垃圾排放量。 我国建筑垃圾排放量巨大,同相对落后的管理和施工工艺有直接关系。目前采用的建筑材料品质低,环保性差,加上以手工为主的施工方式,难免造成材料过度损耗和浪费。因此,从根本上提升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技术水平,是建筑垃圾处理反作用于项目成本控制效益的直接动因。提升施工管理和工艺水平,从源头控制,防患未然。
2、建筑垃圾分类是重点环节。建筑垃圾分类对提高建筑垃圾处理效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建筑垃圾材质、外形、成分等的多样性,应针对不同种类采取不同处理方法,如果后期集中处理要花费极大的人力财力进行分拣、分类,而这一环节如果提前到建筑垃圾产生时,则相对简单很多,也会大大降低处理成本,由此提升处理成本效益。具体可以采取“就地分类”,即在施工现场对建筑垃圾分类,也可以“易地分类”,即将建筑垃圾运送至其他空地或中转站集中进行分类。就地分类的效益要明显大于易地分类,不止如此,也会对下文要论述的“循环化利用”和“资源化利用”提供前提条件。
3、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建筑垃圾可以通过简单的工艺处理或者设备处理直接作为再生材料用于建筑施工。这一建筑垃圾效益实现方式由于简便高效被国外发达国家广泛采用,我国也具备了类似的技术水平和实施的条件。例如:某公司的“垃圾破碎再生”技术,是位居世界前列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技术,我国建筑垃圾处理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前端技术积极推广,必要时以行政手段强制推行,要求建筑公司引入类似技术和设备,在建筑施工中加以利用。通过有力措施,力求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就地利用最大化。
4、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指将建筑垃圾通过一定技术处理改变物理或化学形态从而形成二次资源加以利用。根据建筑垃圾种类不同,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利用方式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利用方法:
(1)对于废混凝土、废砖、废砂、废石等惰性材料,可以采取二次加工生成再生集料的方式加以利用,一般这种再生集料可用于基础路面、非承重结构体、人造景观等;(2)对于湿润的砂浆和混凝土可以通过简单处理还原为水泥浆,石子和砂等进行二次利用,或者通过聚合物将砂浆和混凝土做成砌块直接用于各类建筑工程施工;(3)建筑垃圾中的金属可以直接回收熔炼,制成各种钢材,废木料、竹、胶合板等可回收制造人造板材或燃料用;(4)玻璃的回收利用效益更加可观,可以粗磨作为再生集料用于工程建筑,也可以通过细磨加工做成再生集料代替河砂,制成玻璃细料混凝土,这种材料各项技术指标均优于河砂混凝土,抗压强度甚至比河砂混凝土高出25%。
5、提升绿色经济意识和管理水平。提升建筑垃圾处理中的经济效益既是绿色经济理念的觉醒,更是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处理方式的创新,也是现代城市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要求。这就要求相关利益方必须加强绿色经济意识,以长远战略眼光在秉承社会效益原则下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同时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深入挖掘其蕴含的经济价值,不断创新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和能力,鼓励和强制推行建筑垃圾再利用,保障建筑垃圾处理效益最大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大量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具体的策略,主要是在绿色经济理念提出了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法,并对其经济效益的分析,这样就进一步的优化了建筑垃圾处理方案,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阎培渝.建筑垃圾资源化关键技术与产业化[J].建设科技,2007(5).
[2]罗海清.工程建筑垃圾处理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06).
[3]杨敬帅,马晓霞.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