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个人都不喜欢板着脸的职场生活,可是,办公室毕竟不是你的家,胡搅蛮缠的你可能被家人们视作娇憨可爱,可是在同事和老板眼中,他们需要的可不是这样的“办公室婴儿”。
CASE1 上司不是你哥哥
Cathy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女孩,在她的职场称呼里,从来没有“上司”和“同事”的概念,比她大又不至于太老的男士一律叫“哥”,女士则不分年龄一律叫“姐”。
她总是抱着文件夹一会儿飘到这个哥哥面前,笑靥如花地汇报工作:一会儿拐到那个姐姐面前,大谈最近的流行趋势。
上司虽然不情愿,但还是默许了做她的哥哥。从此,每次走到她身边,总能听到她的唠叨:“我给爸爸打电话了,让他近期来帮我看房子,得出手了。”“合租的室友真难相处,一个西瓜都这么在意。”那阵势,似乎要把所有的个人琐事都暴露在同事面前,直到得到别人的安慰与回应,心理才安稳。
上司本来觉得不过是小女生没长大而已,可Cathy在工作中的撒娇和不认真,却是他最头疼的。才来没几个月,Cathy已经犯过不少大错小错,在她事后的扮乖、讨可怜的状态下,也能安然度过。可前几天的一个重大错误,令上司几乎想炒了她。
那天,上司约好到另外一家公司谈一个重大项目。前一天,他千叮咛万嘱咐Cathy,一定要准备好项目材料,打印成6份,谈判时要人手一份。
Cathy一口保证:“哥,这点儿小事儿,你还不相信我?那是怀疑我的能力!”上司一笑了之,转身回去忙自己的事了。
第二天,谈判如约进行,Cathy准备的材料却出了大问题——本来48页的材料,到了现场却只有18页!这么重要的场合,居然出这么大的纰漏!谈判自然进行得很不顺利。
回到办公室,上司火冒三丈,将材料摔到Cathy面前:“这就是我对你的信任! ”
Cathy一脸委屈:“怎么会这样?当时是打完了呀!”
“要是因为这个原因项目没有成功,你给我走人!”上司发了狠话。
“人家也不是故意的!”Cathy争辩。
“人家,人家,谁跟你是人家,以后请注意称谓!办公室不是家庭!”
CASE2 不断道歉,不断犯错
单位同事已经习惯了在李昭“对不起”的道歉声中安然工作,因为每个人都清楚,李昭的“对不起”、“我很抱歉”只是条件反射式的下意识行为。究竟是否真的“抱歉”,以及“下次注意”,那就不得而知了。
李昭到单位已经一年有余。刚开始时大家都比较喜欢她,因为她总是笑脸相迎。可相处下来,大家发现,她总是那个认错态度最好,又最不吸取教训的人。有时做出的事情实在让人窝火,可看她笑眯眯的,又让人不便苛责。
比如,部门三四个人被分到一个组做项目,分配任务时李昭答应得好好的,可等到下次碰头进行下一步的时候,李昭却还停留在她的上一步中,并总有各种理由搪塞,而且态度极为诚恳:“抱歉,我打电话了,客户不在。”“不好意思,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出台,不便下结论。”
一个报告,别人完成得都很好,一到她那里就卡壳。刚开始,大家以为是客观原因,都伸手帮她,可时间长了,大家都觉得这个团队似乎她真的没有做过什么事情,她成了多余的那一个。
李昭喜欢上网,公司以前没有开外网时她非常郁闷。最近刚开了外网,要求工作时间只做与工作相关的事。可李昭偏不,她已经被经理训斥过很多次浏览其他网页以及聊天了。这天,她又打开一个常去的博客,忘乎所以之时,经理已经站到背后。
“说过多少次了,我开外网可不是让你们玩的!”
“对不起,知道错了,下次再也不上了。”
下班时,她却和同事大声喧哗:“为了报复,我下午又偷偷上了两个小时。”
李昭不喜欢被人控制,每次犯了错误,领导让她打开文档,自己说错在哪儿的时候,她都特别不屑。“错就错了,还要自我反省,简直就是批斗主义抬头!”
在她眼里,从前的经理比现在的经理要好得多。一些小错误,前任经理会自己帮忙改了,下次旁敲侧击地提醒一下。即使犯了大一些的错误,道歉也能避免一些被批评的局面。而现在的经理,非要揪住一些东西不放,似乎故意找碴儿。
最近,李昭和另一个部门的领导走得很近,公然说现在的部门不适合她。另一个部门的领导却迟迟不肯表态,进退维谷的状态并没有影响李昭。她依然应付着工作,道歉着错误,敷衍着大家。
CASE1 上司不是你哥哥
Cathy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女孩,在她的职场称呼里,从来没有“上司”和“同事”的概念,比她大又不至于太老的男士一律叫“哥”,女士则不分年龄一律叫“姐”。
她总是抱着文件夹一会儿飘到这个哥哥面前,笑靥如花地汇报工作:一会儿拐到那个姐姐面前,大谈最近的流行趋势。
上司虽然不情愿,但还是默许了做她的哥哥。从此,每次走到她身边,总能听到她的唠叨:“我给爸爸打电话了,让他近期来帮我看房子,得出手了。”“合租的室友真难相处,一个西瓜都这么在意。”那阵势,似乎要把所有的个人琐事都暴露在同事面前,直到得到别人的安慰与回应,心理才安稳。
上司本来觉得不过是小女生没长大而已,可Cathy在工作中的撒娇和不认真,却是他最头疼的。才来没几个月,Cathy已经犯过不少大错小错,在她事后的扮乖、讨可怜的状态下,也能安然度过。可前几天的一个重大错误,令上司几乎想炒了她。
那天,上司约好到另外一家公司谈一个重大项目。前一天,他千叮咛万嘱咐Cathy,一定要准备好项目材料,打印成6份,谈判时要人手一份。
Cathy一口保证:“哥,这点儿小事儿,你还不相信我?那是怀疑我的能力!”上司一笑了之,转身回去忙自己的事了。
第二天,谈判如约进行,Cathy准备的材料却出了大问题——本来48页的材料,到了现场却只有18页!这么重要的场合,居然出这么大的纰漏!谈判自然进行得很不顺利。
回到办公室,上司火冒三丈,将材料摔到Cathy面前:“这就是我对你的信任! ”
Cathy一脸委屈:“怎么会这样?当时是打完了呀!”
“要是因为这个原因项目没有成功,你给我走人!”上司发了狠话。
“人家也不是故意的!”Cathy争辩。
“人家,人家,谁跟你是人家,以后请注意称谓!办公室不是家庭!”
CASE2 不断道歉,不断犯错
单位同事已经习惯了在李昭“对不起”的道歉声中安然工作,因为每个人都清楚,李昭的“对不起”、“我很抱歉”只是条件反射式的下意识行为。究竟是否真的“抱歉”,以及“下次注意”,那就不得而知了。
李昭到单位已经一年有余。刚开始时大家都比较喜欢她,因为她总是笑脸相迎。可相处下来,大家发现,她总是那个认错态度最好,又最不吸取教训的人。有时做出的事情实在让人窝火,可看她笑眯眯的,又让人不便苛责。
比如,部门三四个人被分到一个组做项目,分配任务时李昭答应得好好的,可等到下次碰头进行下一步的时候,李昭却还停留在她的上一步中,并总有各种理由搪塞,而且态度极为诚恳:“抱歉,我打电话了,客户不在。”“不好意思,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出台,不便下结论。”
一个报告,别人完成得都很好,一到她那里就卡壳。刚开始,大家以为是客观原因,都伸手帮她,可时间长了,大家都觉得这个团队似乎她真的没有做过什么事情,她成了多余的那一个。
李昭喜欢上网,公司以前没有开外网时她非常郁闷。最近刚开了外网,要求工作时间只做与工作相关的事。可李昭偏不,她已经被经理训斥过很多次浏览其他网页以及聊天了。这天,她又打开一个常去的博客,忘乎所以之时,经理已经站到背后。
“说过多少次了,我开外网可不是让你们玩的!”
“对不起,知道错了,下次再也不上了。”
下班时,她却和同事大声喧哗:“为了报复,我下午又偷偷上了两个小时。”
李昭不喜欢被人控制,每次犯了错误,领导让她打开文档,自己说错在哪儿的时候,她都特别不屑。“错就错了,还要自我反省,简直就是批斗主义抬头!”
在她眼里,从前的经理比现在的经理要好得多。一些小错误,前任经理会自己帮忙改了,下次旁敲侧击地提醒一下。即使犯了大一些的错误,道歉也能避免一些被批评的局面。而现在的经理,非要揪住一些东西不放,似乎故意找碴儿。
最近,李昭和另一个部门的领导走得很近,公然说现在的部门不适合她。另一个部门的领导却迟迟不肯表态,进退维谷的状态并没有影响李昭。她依然应付着工作,道歉着错误,敷衍着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