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和心血管疾病有关系吗?有人笑说:那有何关联?当然,还有人说:它们之间肯定是有关系的,小甄就是这样认为的。她告诉自己的同事:自己家的邻居张大爷就是地震给“震”死的。发生这件事情的那一年,张大爷已经75岁了,他老伴已经去世三年了,自己在家单独居住,虽然他的子女多次劝他去同住,但他坚决不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觉得互相干扰不方便。张大爷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蛮有信心,觉得自己挺健康的,从来也不去医院检查身体,然而,一场大地震后,张大爷却突然死在屋内。亲属对他的死因有多种多样的说法,最后,经过法医尸体检查,结论是他死于心肌梗死。难道张大伯的死真像一些人说的与地震有关系?您阅读了此文后也许会明白的。
1994年,美国诺思里奇大地震发生数月后,经历了这一场大地震的人,因心血管出现问题而发生猝死者的数量急剧上升,是地震前一年同期死亡人数的三倍。由于这种现象发生在诺思里奇,故人们将此现象称之为:“诺思里奇”效应。
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一个月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比前一年同期升高了近四倍,在地震后1~2个月,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比地震前同期均显著升高。
1999年,台湾地区9.21大地震半年后,心血管系统与代谢性疾病发生率翻番;至灾后十个月左右,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发生率增加了三倍。
学者们的研究表明,与地震前相比,地震后患者的血压与血糖控制程度较差,地震受损越严重的地区,血糖控制的程度越差。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地震后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和加:重呢?其主要原因是:地震可使人的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升高,增加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发生。专家们认为,心血管疾病的增加是地震后产生的一种新型次生灾害。地震发生后使一些人产生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是一种灾害性创伤发生后的强烈和持久的心理反应。而这种反应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或加重病情 此时,可发生以下情况:1.一个人在出现重大心理应激时,交感神经张力骤然上升,间歇性分泌过量儿茶酚胺,激活的血小板释放出多种促酶物质,造成血液呈高凝及血栓状态。同时,由于应激时血压拨动及血栓素A2水平明显提高,促使冠状动脉痉挛及
冠状动脉的张力改变,从而引发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2.在紧张与恐惧感加剧时,人体内的淋巴细胞B,肾上腺素受体密度下调,心血管变异性下降加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诱发血压上升、心率加快以及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3.在应激反应发生时,循环系统及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显著升高,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4.创伤后的应激障碍可引起血糖和血脂代谢紊乱,加重心脏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不良程度,导致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出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医生在研究中发现,地震月该院住院患者在心内科的有375人,其中有11人发生了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共16人次;而地震前月住院患者443人,只有两人发生了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共三人次。与地震前月和2007#i4月12日至6月11日对照期相比,地震月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地震时期心脏病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地震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地震月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性心肌缺血都在强地震后不久出现,而心力衰竭多与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和睡眠不足有关,说明地震可能通过引起急性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来诱发心脏病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因而,地震地区的医务人员应积极预防此病的发生,做好心理上的疏导工作。对一些患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果有条件,最好进行心电图和血压的定时监测,可根据病情给予β受体组阻滞剂和阿司匹林;并应配合进行心理方面的治疗,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病情比较重的患者,除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外,还应适当的给予抗焦虑抑制剂和镇静药物,以保持其体内环境的基本稳定,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或病情加重。患者在患病后,应到正规和有信誉的医院进行诊断与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适当的进行身体锻炼,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其保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中,争取早日康复。
1994年,美国诺思里奇大地震发生数月后,经历了这一场大地震的人,因心血管出现问题而发生猝死者的数量急剧上升,是地震前一年同期死亡人数的三倍。由于这种现象发生在诺思里奇,故人们将此现象称之为:“诺思里奇”效应。
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一个月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比前一年同期升高了近四倍,在地震后1~2个月,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比地震前同期均显著升高。
1999年,台湾地区9.21大地震半年后,心血管系统与代谢性疾病发生率翻番;至灾后十个月左右,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发生率增加了三倍。
学者们的研究表明,与地震前相比,地震后患者的血压与血糖控制程度较差,地震受损越严重的地区,血糖控制的程度越差。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地震后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和加:重呢?其主要原因是:地震可使人的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升高,增加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发生。专家们认为,心血管疾病的增加是地震后产生的一种新型次生灾害。地震发生后使一些人产生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是一种灾害性创伤发生后的强烈和持久的心理反应。而这种反应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或加重病情 此时,可发生以下情况:1.一个人在出现重大心理应激时,交感神经张力骤然上升,间歇性分泌过量儿茶酚胺,激活的血小板释放出多种促酶物质,造成血液呈高凝及血栓状态。同时,由于应激时血压拨动及血栓素A2水平明显提高,促使冠状动脉痉挛及
冠状动脉的张力改变,从而引发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2.在紧张与恐惧感加剧时,人体内的淋巴细胞B,肾上腺素受体密度下调,心血管变异性下降加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诱发血压上升、心率加快以及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3.在应激反应发生时,循环系统及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显著升高,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4.创伤后的应激障碍可引起血糖和血脂代谢紊乱,加重心脏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不良程度,导致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出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医生在研究中发现,地震月该院住院患者在心内科的有375人,其中有11人发生了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共16人次;而地震前月住院患者443人,只有两人发生了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共三人次。与地震前月和2007#i4月12日至6月11日对照期相比,地震月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地震时期心脏病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地震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地震月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性心肌缺血都在强地震后不久出现,而心力衰竭多与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和睡眠不足有关,说明地震可能通过引起急性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来诱发心脏病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因而,地震地区的医务人员应积极预防此病的发生,做好心理上的疏导工作。对一些患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果有条件,最好进行心电图和血压的定时监测,可根据病情给予β受体组阻滞剂和阿司匹林;并应配合进行心理方面的治疗,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病情比较重的患者,除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外,还应适当的给予抗焦虑抑制剂和镇静药物,以保持其体内环境的基本稳定,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或病情加重。患者在患病后,应到正规和有信誉的医院进行诊断与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适当的进行身体锻炼,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其保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中,争取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