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术,并非那么简单

来源 :课外生活(小学1-3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lang7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幻 想


  一只金色的蜻蜓,停在树梢上小憩。顽皮的孩子屏住呼吸,偷偷地伸出小手,眼看就要捉住了,蜻蜓那双明亮的复眼却已机警地看出孩子的企图,立刻振起翅膀,扑棱飞去了。望着手边空空的树枝,孩子心里升起一个天真幼稚的念头:要是我能变得谁也看不见……
  一队士兵在大树和灌木丛的掩护下,小心地向敌营摸去,但狡猾的对手还是发觉了。敌营里万弩齐发,为首的一名武士不幸中箭。在临死的一刹那,他那生命的全部余力都化成了一个痛苦的遗愿:如果我有一种藏身术……
  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动机,人们产生了一个共同的心愿——隐身!
  这种愿望是强烈的,它像梦幻中的仙境,撩拨着多少人的心!人们需要它,却又无法得到它。千百年來,人们怀着美好的心情,编织出一个个神奇的故事。于是,在西方就有了“隐身帽”的童话,在东方就有了“隐身草”的传说……

尝 试


  人们早已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它看不见,因为人们知道空气是透明的。后来,人们制造了玻璃,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前面的景物,因为玻璃是透明的。人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透明体既不反射光线,也不吸收光线,而是让光线直接通过。
  于是,在一些才思敏捷的学者中产生了这样一种推理:透明的物质是看不见的;人也是一种物质,人如果透明了,隐身就实现了。
  时代进入了十八世纪,地球已转入一个文明的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实践这一推理带来方便。于是,以人体透明为目的的各种千奇百怪的试验,像一股热风席卷了当时科学文化的中心——欧洲。
  巴黎医学会一位卓越的科学家,为此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他得到了一只半透明的、可以清楚地看到骨架和内脏的兔子尸体,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它鼓舞了千百名科学家的信心,也唤起了当时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威尔斯的灵感,他以此为据,成功地塑造了小说《隐身人》中的主人公。
  遗憾的是,为使人体透明而苦斗了一个多世纪的科学家们却一无所得。其实,他们也不可能有任何收获。因为科学在理论和技术上的进一步发现,对他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作了彻底的否定。

否 定


  科学家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使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蛋白质变透明。
  人们知道,化学可以使各种物质染色或者脱色。于是,科学家求助于化学。但人们立刻发现,蛋白质远非他们想象的那样可以由人主宰。这种生命的最小单位并不好客,它拒绝接受外来的一切“赐予”,并且“宁死不屈”;当它一旦受到外来异物侵入时,组成蛋白质的核酸和氨基酸就马上分解死亡了。在无情的事实面前,科学家像拨浪鼓似的摇晃着脑袋——他们失败了。
  然而,事实不仅如此。这个问题即使解决了,还存在着第二个难题——折光率。
  近代光学研究在各个领域的重大突破,使人们得知不同密度的透明体,对光线的折射也不同;而且,某些角度透明体还可以将光线分解,如三棱镜可以析出七色光谱。而构成人体的各种物质,密度和角度显然都是不同的。因此,即使做到了全身透明,这个“透明人”由于密度和角度不同,人们将会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怪物。啊!这又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
  何况,用上述办法搞出来的“隐身人”,只能是一个瞎子!
  物理学和医学告诉我们,眼睛之所以能看见景物,是因为角膜、玻璃体和晶状体的折光,以及视网膜圆锥体和圆柱体的感光。假如组成人眼的细胞也透明了,并且变成了同一密度,那么,谁来完成对光线的折射和接收的功能呢?
  科学家们在明白了上述的一切以后,终于绝望了。
  从那时起,地球围绕着自己的轴旋转了五万多圈,在一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人们再不敢对隐身术这个古老的课题提出新的设想了。
  然而,人类社会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沿着一条曲线前进的。失败,只会使人们更有经验。

前进中的诱惑


  我们知道这样一个光学原理:光,永远沿着最短的路线前进。
  然而,爱因斯坦博士指出:在力场的作用下,空间会发生弯曲!而且,在力场中光是沿着曲线前进的。
  1919年,英国科学家利用一次日全食机会,首先验证了这一革命性的理论。他们把一架天文望远镜对准太阳的边缘进行观察,然而,呈现在镜中的却不是太阳,而是一颗被太阳挡住的星星。这就足以证明爱因斯坦的话是对的——人们的视线被太阳附近那强大的引力场所弯曲,从而绕过了太阳。
  这个惊人的发现,使一些敏感的科学家们从迷惘中醒来:既然人们的目光可以绕过太阳,为什么不可以绕过一个像太阳一样产生力场的人呢?
  问题似乎简单了,只要制造出一种可以产生强大力场的“隐身服”,将它穿在身上,就可以使人们的目光绕过这个人的身体,向着原来的方向继续前进,直接落在被他挡住的景物上,于是,这个人就变成了谁也看不见的“隐身人”。
  然而,路找到了,并不等于能够走到路的尽头。目前,隐身技术在军事上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但是否能够走进生活,还不得而知。隐身——这个遥远的幻想却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不断地发出那诱人的光彩!
其他文献
那年,她尚在北京春明女中读书,而他已经是名满京华的小说家了。她曾经看过他的小说,仰慕他的才华,只是无缘相见,对于她而言,他就像是天上飘浮着的云那样高不可及。  缘分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来到身边。1930年的一天,他去参加游园会,恰恰她也去了。在这次游园会上,他见到了能歌善舞的她,并且称赞了她的表演,而她在得知称赞自己的是大名鼎鼎的小说家的时候,心一下子就空灵起来,仿佛是升到了半空中。  认识之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