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巨虚治病理论依据探析

来源 :针灸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n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巨虚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被广泛取用,本研究从上巨虚的经络关系、穴类特点、主治功效以及解剖学、实验机制等现代研究探析上巨虚的治疗领域.上巨虚分属足阳明胃经,与冲脉相关联,在腹部、胫足疾病的各腧穴协同治疗上具有重要作用;现代基础及临床研究表明,上巨虚可能影响炎性分子的变化、神经元细胞、神经核团的放电情况以及生物能量信息,治疗范围包括但并不局限于胃肠道疾病.在今后的研究中,为提高针灸治疗的效果,可从控制变量入手对针刺、灸法和穴位注射等不同干预方式采取分类讨论,为腑病穴位组合的标准化施治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齐刺电针程氏运感穴区,观察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变化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 1月-2021年1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诊治的中风病后遗症患者60例,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患侧肢体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齐刺电针程氏运感穴区及患侧肢体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时间为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PDGF、BDNF水平检测,并观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目的:观察颊针结合点刺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于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及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四中医医院就诊的90例顽固性面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颊针结合点刺放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分及House-Brackmann分级变化.结果:经相应治疗后,观察组额纹消失、口角歪斜、味觉消失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
目的:探讨“金钩钓鱼”针法联合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伴失语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表法将80例血管性痴呆伴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临床试验期间,正常口服控制自身基础疾病药物及盐酸多奈哌齐片.对照组选择常规头穴针刺方案;治疗组运用“金钩钓鱼”针法针刺金津、玉液等腧穴,采用经颅重复针刺法针刺额前部组穴;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治疗8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评分、血清Hcy和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
目的:探讨项丛刺疗法联合舌三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血清BDNF和IGF-1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8例,采用区组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舌三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项丛刺疗法,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咽功能评分、VFSS评分、SWAL-QO评分和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BDNF和IGF-1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治疗后两组吞咽功能评分和NIHSS评分明显降低,VFSS评分和SWAL-QO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观察基于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来探讨艾灸督脉“百会”“大椎”“风府”穴对APPswe/PS1de9(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清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艾灸组、西药Ⅰ组和西药Ⅱ组,每组鼠12只,同条件同龄C57BL/6J雄性小鼠为对照组.艾灸组鼠实按灸“百会”、雀啄灸“大椎”和“风府”;西药Ⅰ组每鼠腹腔注射雷帕霉素;西药Ⅱ组即艾灸组治疗加3-甲基腺嘌吟(3-MA)腹腔注射;模型组和
目的:通过针刺干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凋亡变性的动态变化,探讨针刺治疗大鼠脑出血后对miR-34a-5p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自体血脑内注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针刺治疗组、模型+针刺治疗+阴性对照组和模型+针刺治疗+miR-34a-5p激动剂干预组,每组12只.每组再随机分为1 d、7d两个亚组.建模12 h后针刺治疗,于1 d、7 d时间点对处死大鼠收集脑组织,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和NeuN荧光双染,Fluoro-Jade B染色观察神
肩前痛属于“筋痹病”范畴,经筋理论与肩前痛的生理病理以及病因的联系紧密,并且对肩前痛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治疗上,宜遵循“舒筋通络,松解筋结”的治疗原则,治疗部位宜选取“结筋病灶点”,治疗方法可选取针刺、针刀、火针和推拿等.从经筋理论的角度理解肩前痛的发病与诊疗过程,有利于拓展临床治疗思路.同时,目前对肩前痛的治疗还缺乏统一的经筋辨证标准,且分型论治肩前痛的研究较少,还需进一步完善发展.
目的:探索灸法治疗腰痹病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从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中收集2000年-2019年的艾灸治疗腰痹病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艾灸治疗腰痹病以温和灸、温灸器灸较为常用,治疗方法以艾灸配合针刺为主,其次为单纯灸法.频次较高的穴位为肾俞、腰阳关、命门、委中和大肠俞;腧穴分布较多的经脉为膀胱经、督脉;高频穴位多分布在腰背部、下肢部.关联性最强的穴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病因病机目前尚不明确,现有研究显示小胶质细胞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调控小胶质细胞可改善AD临床症状,另有研究发现通过针刺及艾灸特定穴位,对小胶质细胞有调控作用,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方面有显著疗效.本研究从针灸对AD与小胶质细胞的作用着手,望从小胶质细胞角度探讨,为针灸治疗AD提供新思路.
目的:探析谷世喆教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用穴特点、取穴规律和组方特色.方法:运用Excel 2019创建谷世喆教授治疗颈型颈椎病针灸处方库,使用R语言对其进行频次分析,运用Apriori算法对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应用Gephi软件对针灸处方进行社区聚类分析.结果:纳入病例共101首针灸处方,谷世喆教授治疗颈型颈椎病用穴共64个,总频次1 107次,使用最多的腧穴为颈百劳,其次是肩中俞、天柱、合谷和风池.阳经穴位使用频率高达70.37%,使用频次最多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治疗颈型颈椎病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