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本义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88337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已经走过了十年,初中语文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讨论热点,仍然不时激起语文教学界的一些浪花。回顾前十年的讨论热点,以徐江教授《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为代表的语文教学观点曾经引起广泛关注。时至今天,初中语文教学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初中语文课到底应该怎样上?相对于理科教学往往有着标准答案而言,这仍然将是一个需要长期讨论的问题。
  一、当今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十年课改过去了,原来存在的一些问题哪些已经解决了?哪些还是存在的?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被我们发现呢?
  曾有语文教学专家撰文指出,当下语文课堂教学虽然较新课改之前有了积极的变化,但还不能说有了根本性的变革,这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仍然陈旧上。从事实来看,我们也能看到在课改潮流中的许多典型学校和推广做法,仍然是以升学率等应试因素来评价的,课堂改革还都是以单位时间内获得的知识来评价的,这样的风潮曾经在一段时间内非常流行,淹没了课改之初提出的不少改革目标与措施。
  因此,在新的课改实践中,我们觉得: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很多时候不能改变大的环境,但在自己的教学范围内,我们仍然可以有一番作为。
  二、在教学实践中追求语文教学的本义
  首先,关于“讲”的本义。在关于初中语文课堂要不要讲、讲什么、怎么讲等问题上,曾经出现过激烈的争论。有的严格限制了讲的时间,提倡少讲、精讲,有的认为讲是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不能丢。最后折衷的方案大抵是“讲所当讲”,这是一个包治百病的药方,你不能说它错,但你可能永远不知道何为“讲所当讲”,因为“哪个内容当讲”从来都没有一个唯一标准的答案。
  在笔者看来,回答这个问题要结合教者的实际。在暂且不谈“以生为本”的语境里,笔者以为,讲是一个语文老师必须的基本功,离开了讲,就离开了语文教学的正道。在结合语文教师教学实际的语境里,在教师具有了基本的讲功之后,我们提出,善讲的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讲功,将自己所储存的丰富知识,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向学生讲明。笔者愿意引用“百家讲坛”中像易中天等大家的例子,他们没有与观众进行互动,但无论是现场的,还是电视机前的,无不为大家的讲功和内容所折服,在他们解读的三国中有着独到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就足以吸引观众走进一种情境了。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有这样的境界,你能说不是语文教学的成功吗?
  如果说这还是个案不足以有相当的说服力的话,我们再来回顾西南联大的课堂,有史料记载,当时的课堂也多是大师“讲”课,学生是一个忠实的听众,大师于讲台之上长袖善舞,在黑板之上笔势纵横,绝少见我们今天对教师所提出的语言要求和书写要求,但他们的课堂是永恒的。因此,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讲功,讲又何妨?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曾就某个专题进行过资料的储备、讲授的准备。例如,笔者曾效网上一位浙江名师之风,专门读了鲁迅,然后在所教的两个班级进行了系列讲授,时间持续了四节课。四节课全是讲,全是鲁迅,虽从同行角度来看,多有内容重复且拾人牙慧之嫌,但对学生而言却是新鲜的,因此听得津津有味。后来反思这段教学历程,常有舒心之感,我觉得,这是讲的魅力。
  其次,关于“诵读”的本义。经典诵读是当下的一个热词,因为大家“传唱”而热。但在这种热的情形当中,我们却很容易忽略另一个问题:我们知道诵读的本义吗?或者就算不知道,那你思考过诵读的本义吗?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是否因为所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而放弃了纯粹意义上的诵读?我们是否又因为追求所谓的经典诵读而忽略了诵读的本义?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句老话背后隐藏着什么朴素的道理?笔者以为,这句话告诉我们诵读实践对疏通文义的重要性。笔者在思考一段时间后,决定就这种朴素的诵读进行一些基本尝试。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经典之作,对于这篇文章,我放弃了曾经的华丽式的教学,开始了素读式的诵读教学。在简单的梳理之后,我范读,学生浅读,我再范读,学生精读。这两节课中,“读”是一个主旋律,效果良好。因为经典是需要品味的,而品味不是浮光掠影式的走马观花,而应该是多遍诵读中的多次咀嚼与回味。
  将诵读放到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进行是诵读的应有之义,也就是说,当下的诵读要追求的不是摇头晃脑式的诵读外形,而是将作品与生活、与社会、与读者相结合的用心诵读,而用心是具体文本情境下的读者感受,非有什么规律能够描述,那种追求普遍意义下的诵读教学是没有意义的。
  再次,关于“写”的本义。“写作使人精确”,这是培根说的,从学习心理角度思考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写作确有可以将学生学习过程中模糊的心理清晰地表达出来的功能。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写作本义的考虑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为什么要写?写什么?怎么写?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根本。对这些根本性的问题进行思考有助于我们抓住初中语文教学中“写”的本义。
  为什么要写?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也是学生最为头疼的一个内容,那为什么要写呢?很简单,因为“言为心声”,写是言的一种方式;还因为“文以载道”,不写则道难以传世。回归到我们的生活实际,那些应用情境下所提出的各种写作需要则赋予“写”更多的实际意义。
  写什么?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多是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这样的写法可以锻炼学生写的基本能力,形成初步的写作素养。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形成持久的写作兴趣与能力,因为这样的写缺乏一种内驱力,因此,笔者更倾向于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写所想写”应是写作的本义之一。
  怎么写?除去常见的写作技巧指导之外,笔者重点想说的是远离浮华的真心表白。目前我们写作的一个较大的误区是过于追求一种时髦的词藻,过于追求一种时髦的思想,而这些词藻是堆砌的,思想是移植的,学生没有写出内心的感受,久而久之就写不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因此,笔者认为在暂且放下应试需要的时候,以笔写内心是一种境界,这种情境下的笔尖磨炼会让学生真正领悟写作的智慧,而非一些奇技淫巧。
  讲、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三个核心要素,思考它们的本义有利于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走向深入。笔者所谈仅是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点思考,期待进一步自我完善。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中心学校(226500)
其他文献
随着语文教材的不断改革,自读课文渐渐成为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是课文讲读的迁移,是语文讲读的补充与训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将知识、方法进行有效迁移与扩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语文自读课文的意义,结合教学实际,巧妙地构建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模式。   一、注重激趣导学,调动学生学习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促进自身的精神成长。如何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发展学生的思维及语感,要注重熏陶、积累、培养感悟语感,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作为一种能力,语感并非依靠课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包括多个方面,各方是环环相扣的一个整体,自我修改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语文课程标
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写作本来就应该具备创新性。学生作文在某种程度上需要有创意的表达,更需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即使是相近的题材,也要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
夏天,烈日炎炎,父亲正在地里干活,而我却在一旁休息。远远看去,父亲瘦削的身影似乎正在颤动,可以看见父亲用尽全身力气将锄头抡起然后重重落下,“吭吭”几声咳嗽传来,并且时不时地擦
叶圣陶先生在《说话训练》中称:“不经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可宝贵的钥匙。”可见,语文课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每周利用阅读课让学生们储备语言  有人说语文开始于写字,终结于写字,我觉得语文开始于阅读,终结于阅读。阅读不仅是与文本对话,更是与作者神交,阅读不仅增长见识,更能使思想深邃,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怎样进行原始阅读呢?首先要全身心投入去思索,去咀嚼、去品
一次作文课上,我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一个熟悉的人,题目自拟。讲评时,我先让学生回顾了把人物写生动的常用方法,然后谈了我批阅作文后的总体印象,随即我把作文本发还给了学
历史的车轮进入了21世纪,这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现代化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