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mwjm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十三五”期间浙江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大量高科技产品不断出现,高技术含量的设备不断应用,职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产生大量新的、对劳动者技术能力及综合素质要求更高的应用型岗位,需要大批具有新观念、掌握新工艺、了解新材料、熟悉新设备的新型技能人才。职业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摇篮,本文通过对浙江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状况的调查和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快职业院校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浙江省;技能型人才;培养;先进制造业
  一、浙江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
  自2003年起,浙江省开展技能振兴行动,在全省范围实施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充分依靠行业、企业和全社会教育培训力量,使浙江省职业教育得到健康快速发展,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其招生数和毕业生数逐年稳步上升,未来几年里,浙江省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数还将有较大幅度增长。截至2018年,全省共有高职高专院校49所,在校生30余万人,年招生数超过11万人,占我省高校招生数的50%以上,随着高职教育理念的转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从以学历为主转为加强学生技能的培养,教学模式和过程日趋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一体化,毕业生技能水平逐步得到提升。同时,拥有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全省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600多所,在校学生80余万人,截至2018年底,省级示范专业增至262个,省级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14个,有26所中职学校被认定为国家级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校,10所中职学校被列入中央财政经费支持的国家级实训基地学校。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也是浙江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目前全省已有96所技工学校,其中国家级和省级以上重点技工学校23所,这些技工院校在以培养中级工为主的基础上,率先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路子、新模式,不少技工院校已经以培养高级工为主向培养技师方向发展与实践探索。
  二、当前浙江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浙江职业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总量较快增加、结构有所优化、素质有所提升,但从总体上讲,职业教育供给的技能人才质量与市场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和课程建设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不高
  在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发现浙江不少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还没有与市场充分对接,和当地的产业结构联系不够紧密,难以及时适应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劳动力需求变化。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向上,职教专业结构与产业大类就业协调度不高,导致技能人才供求结构失调。一些院校急功近利,往往倾向于设备、资金投入少的三产服务类专业,而对制造业急需的专业,由于投入大专业设置少,跟不上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以致技能人才供需结构矛盾更为突出。
  在课程设置上,多数院校与用人单位沟通不够,仍存在理论教学比重偏高、实用技能训练相对不足、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内容偏少等问题,尤其是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从而导致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差,难以迅速成长为高技能人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技能人才的内涵得到了扩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技能人才岗位,这些岗位需要从业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敏锐的判断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操作、维修、开发等综合能力,这些使得现代的技能人才内涵有别于传统的技能人才内涵,但很多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课程体系不能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因此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2、“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
  教育部提出,“十三五”期间,各类高职院校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应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85%以上。但我们对浙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的院校“双师型”教师没有超过50%, 最低的只有18%;拥有技师、高级技师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教师比例更低,还不到10%;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很少,多数教师是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实践经验不足,对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及市场需求了解不够,缺乏必要的实践工作能力和技能,与岗位需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这直接影响了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
  3、實践教学仍显薄弱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但就目前浙江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状况来看,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由于实践教学对师资、设备、基地建设和产学合作等硬件要求很高,而当前多数职业院校规模快速扩大后,教育资源严重稀释,实践教学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实训设备老化,实践教学指导老师缺乏,造成教学质量滑坡。缺少足够数量且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社会、企业参与度不高,导致实践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及先进性大打折扣。
  4、忽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调查中不少企业人事经理反映,现在职业院校毕业生还存在一个综合素质问题。与浙江制造业大省强省目标相匹配的技能人才不仅应具有必需、够用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精湛、实用的职业技能,而且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实干、创新、创业的精神。但近些年浙江有不少职业院校把技能人才等同于某一工种(岗位)的熟练工来培养,出现了认识上的偏颇,只强调技术技能培养,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如价值观、职业道德、意志品格、心理情感等等,以致学生知识面狭窄,过于彰显个性,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职业素养不高,普遍缺乏适应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后劲,这种状况将难以培养出适应先进制造业要求的具有多种知识技能、综合素质高、活动能力强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三、进一步加快职业院校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
  1、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进行专业、课程建设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优化与改进现有专业,强化建设新专业和特色专业,这是当前浙江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关键。这就要求各职业院校必须加强市场调研,根据所在地区经济特色和市场需求设置对应的专业,并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出现的新变化,适时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形成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专业结构,努力建成培养技能人才的“特色专业”、“拳头专业”。   课程建设是行业企业需求与学校实际教学工作的结合点。职业院校应以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为依据,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基础课程+核心课程+项目教学”为基本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索适应技能人才培养的新的教学模式。课程不仅要注重岗位技能的训练,还应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及核心能力,培养扎实的专业基础、自我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等。积极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核心技术课程建设,根据相关专业领域最新技术发展,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真正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特色。
  2、继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要鼓励现有教师到企业锻炼,确保专业教师每年有1至2个月在企业实习实践,适时了解企业需求,切实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完善知识能力结构,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成为真正意义的“双师型”教师,提高其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适应性。其次,设法聘请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来校任教,并建立专门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质量。实践表明,兼职教师有利于密切高职教育与企业的关系,从而促进校企合作。第三,实施“技能名师工程”,通过技能名师在技能教学中的辐射、示范和导向作用,带动全省职业院校师资队伍技能水平的提高。
  3、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改革
  加强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改革,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一方面要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成果;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实训和实习。实训是学生技能培养的起点,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实习组织方式,扩充实习单位,建立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强化实践教学的管理与监督,结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4、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产业转型升级对教育的影响,更加凸现毕业生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职业院校应在重视学生操作技能提高的同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增强其团队合作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增加综合性强、适应面广、有较强迁移价值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方法的教育与训练,以此来增强学生对科技发展新趋势的反应能力与创新潜能,强化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塑造复合型技能人才。
  5、建立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跟踪培养机制
  技能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学习提升的终身学习过程,因此应建立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跟踪培养机制。首先,职业院校应帮助学生建立技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学生分析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职业倾向,并根据社会需求,确定技能职业发展目标,引导学生为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做出长期的努力。其次,对于已经进入企业工作的毕业生,职业院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了解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学校培养工作的意见,并根据调查反馈意见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和企业应长期联手对毕业生共同培养、跟踪培养,在毕业生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培训,促进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职业院校应把培训和调研、研究评估相结合,不断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结果改进教学。
  参考文献:
  [1]曾庆珠. 新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J]. 职业教育,2018(22)
  [2]史楓. 技能型人才需求规格调查及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建议[J].职教论坛,2016(25)
  [3]刘茂祥. 浅析现代职业院校教育质量评价的四大导向--基于高阶技术技能型人才早期培育的视角 [J]. 职教论坛,2015(18)
  作者简介:钟幼茶,女,1974年生,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近些年虽然各高校一直强调安全问题,但随着高校发展、扩大,实验室安全问题依旧接连不断。随机选取近期两起高校实验室事故,对其进行原因分析并给出安全措施。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事故原因;措施  高校实验室在高等教学和科研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是培养青年科研人才的重要场所之一,为社会经济服务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双一流”建设,
期刊
摘要:对于金融学本科学生来讲,“金融学”课程在整个课程设计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作为专业核心课程,课堂教学在有义务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精神境界。新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嵌入专业课程课堂并起到良好作用,是亟待讨论的议题。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以及学生的实际培养过程中,应结合金融学学科特点,加强重视思政教育的嵌入。各方面综合提高“金融学”课堂思政
期刊
摘要:为提高士官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从教学实践的体会出发,提出以下几点思考:(1)精选教学案例,激发学习兴趣;(2)注重情感投入,加强沟通交流;(3)增强数学文化,提升数学素养;(4)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员记忆。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数学;教学效果  高等数学是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各专业的科学文化必修课之一,不仅承担着培养学员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任,而且也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是“互联网+职业教育”的重要实现形式,资源库建设是推动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领域综合应用的重要手段。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也是资源应用的主要场所。智慧课堂作为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最佳表现形式成为教学资源库的最佳用武之地。结合智慧课堂的教学特征,基于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资源库构建了新型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针对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学资源
期刊
摘要:微信几乎是所有学生都使用的聊天软件,它方便快捷,便于文本、图片、语音以及视频等文件传输,可以随时随地查看。由于种种原因,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比较薄弱,高职英语课时不多,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使用微信软件,辅助教学,提高英语水平。  关键词:微信;少数民族学生;高职英语  我院高职有来自省内满、蒙、朝鲜等数十个少数民族学生,同时还有来自四川省彝族,新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以及西藏藏族少数民族学生。这些学生
期刊
摘要:在湘西吉首市方言中,“要”和“来”都可以表示将来的意思。本文将讨论湖南湘西方言中将来时标记“要”和将实现体助词“来”。在分开将“要”和“来”的功能、来源进行研究的基础之上,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将二者的语法功能之间的差异做了一个较为详细的比较研究,重在研究其不同之处。  关键词:吉首方言;时制;语法化;将来时制;要;来  一、引言  對于汉语的“时”问题,学界一直争论颇多。首先,汉语有没有时态范
期刊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能够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让大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走上自主创新创业的道路,从而缓解如今社会就业难的问题。本文将对如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并依此提出一些一项目驱动为中心的新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方法,以期能够改变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質量。  关键词:项目驱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
期刊
摘要:2016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所形成的重要会议精神,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会议精神强调,高校育人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力量在于教师。能否以扎实有效的教师思政工作,持续培育和塑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高校好老师队伍,事关我国高校的长远发展和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落实。本文尝试结合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教学事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其中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比较突显,这就极大的阻碍了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制约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对此就需要学校和老师综合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让学生实现自身的积极价值,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贡献。所以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在高
期刊
摘要:在中职语文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在接下来走向社会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构建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重视把握教材中职业素养的具体内容,在进行语文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职业素养,让学生不仅仅能够学习到相关的语文知识,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职业素养;职业意识;中职语文;培养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