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抓住这一关键所在,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进行了充分的论述。
关键词:激发 吸引 实验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浓厚的物理情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能
力,增强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际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导课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巧设演示实验。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利用新奇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兴趣。例如:讲解“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一课时,把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在未做实验之前要让学生猜想,学生的猜想大多是根据前概念提出的。而实验现象是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乒乓球不仅不会落下,还会把乒乓球吹贴在漏斗中。由于这个实验的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会使他们百思不得其解。这样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再如讲“汽化和液化”一课时,可以演示“烧不坏的手帕”、“纸锅烧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趣味故事引入。用生动的故事引入新课,使学生情绪高涨,精神集中。例如:在讲“运动的描述”一课时,可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飞行员,在高空用手抓住一颗德国的子弹的真实故事。在讲“浮力”一课时,可引入古罗马帝国统帅狄杜把抓来的战俘三次抛人死海,却无一人死亡的故事;阿基米德测皇冠是否为纯金的故事等。学生听后,兴趣盎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3.创设问题情景。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使其主动地投入学习。创设情景可以促使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产生冲突,使学生意识的矛盾激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欲望,将学生带入求知的情景中。例如在讲“压强”时,可提出“为什么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不破。但放在桌子上用一个手指往下按一下即破?”等。引入生活中无穷无尽的问题,形成悬念,从而唤起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欲望,促使他们聚精会神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二、课堂教学不拘一格
1.课堂形式多样化。新课讲授不局限于一种或几种授课模式,要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教具挂图等教学模式,把学生的视觉、听说等功能充分调动起来,进入最佳状态。例如:学生对断路、短路、通路不易区分,利用多媒体画面上开关的闭合,灯炮的工作状态,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就会很自然地理解它们的不同。
2.课堂气氛民主化。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调、语速、表情,让学生敢于质疑,提出不同见解。不断向学生传达自己对学生的赏识、鼓励和期待,激发学生热爱物理和物理教师的情感。
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使教学进程此起彼伏。让学生时而遇到冲突,出现疑惑;时而碰到障碍,凝神竭虑;时而解决问题,释然愉悦;时而有所发现,欢呼惊喜。比如教师可以“设疑”,它可以开阔学生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使其主动学习。正因为如此,教师要善于设疑,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讲完摩擦起电后,提出问题: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
三、充分重视实验
1.演示实验做到实验现象明显,可见度高,便于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结论。
2.把教材中的一些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内容改变成以学生实验为基础的探索式实验。例如:“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3.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一些简便材料开展“低成本实验”。让学生平时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收集“百宝”活动。如气球、海绵、矿泉水瓶、钢锯条等。
4.通过“游戏”的方式,来理解物理知识。例如,在学习“串联和并联电路”后,让学生扮演电源、开关、小灯泡、导线,分别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并说明各自的作用,把理论知识转变成亲眼所见的事实,使学生在欢快的“游戏”中理解知识。
四、课外实践活动坚持不懈
物理课外活动对加深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兴趣和培养思维活动等方面都有很大作用。指导学生做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的小实验、小制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激发他们不断向上的热情。例如,在学习了声的有关知识后,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土电话等。另外,让学生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等方法去收集、整理科学家的故事和有关科普知识。如学完“核能”后,布置给学生“核能问题之我见”这样一个题目,让学生自己去查找有关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的欲望,保持其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总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物理规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激发 吸引 实验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浓厚的物理情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能
力,增强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际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导课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巧设演示实验。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利用新奇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兴趣。例如:讲解“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一课时,把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在未做实验之前要让学生猜想,学生的猜想大多是根据前概念提出的。而实验现象是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乒乓球不仅不会落下,还会把乒乓球吹贴在漏斗中。由于这个实验的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会使他们百思不得其解。这样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再如讲“汽化和液化”一课时,可以演示“烧不坏的手帕”、“纸锅烧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趣味故事引入。用生动的故事引入新课,使学生情绪高涨,精神集中。例如:在讲“运动的描述”一课时,可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飞行员,在高空用手抓住一颗德国的子弹的真实故事。在讲“浮力”一课时,可引入古罗马帝国统帅狄杜把抓来的战俘三次抛人死海,却无一人死亡的故事;阿基米德测皇冠是否为纯金的故事等。学生听后,兴趣盎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3.创设问题情景。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使其主动地投入学习。创设情景可以促使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产生冲突,使学生意识的矛盾激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欲望,将学生带入求知的情景中。例如在讲“压强”时,可提出“为什么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不破。但放在桌子上用一个手指往下按一下即破?”等。引入生活中无穷无尽的问题,形成悬念,从而唤起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欲望,促使他们聚精会神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二、课堂教学不拘一格
1.课堂形式多样化。新课讲授不局限于一种或几种授课模式,要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教具挂图等教学模式,把学生的视觉、听说等功能充分调动起来,进入最佳状态。例如:学生对断路、短路、通路不易区分,利用多媒体画面上开关的闭合,灯炮的工作状态,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就会很自然地理解它们的不同。
2.课堂气氛民主化。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调、语速、表情,让学生敢于质疑,提出不同见解。不断向学生传达自己对学生的赏识、鼓励和期待,激发学生热爱物理和物理教师的情感。
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使教学进程此起彼伏。让学生时而遇到冲突,出现疑惑;时而碰到障碍,凝神竭虑;时而解决问题,释然愉悦;时而有所发现,欢呼惊喜。比如教师可以“设疑”,它可以开阔学生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使其主动学习。正因为如此,教师要善于设疑,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讲完摩擦起电后,提出问题: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
三、充分重视实验
1.演示实验做到实验现象明显,可见度高,便于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结论。
2.把教材中的一些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内容改变成以学生实验为基础的探索式实验。例如:“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3.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一些简便材料开展“低成本实验”。让学生平时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收集“百宝”活动。如气球、海绵、矿泉水瓶、钢锯条等。
4.通过“游戏”的方式,来理解物理知识。例如,在学习“串联和并联电路”后,让学生扮演电源、开关、小灯泡、导线,分别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并说明各自的作用,把理论知识转变成亲眼所见的事实,使学生在欢快的“游戏”中理解知识。
四、课外实践活动坚持不懈
物理课外活动对加深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兴趣和培养思维活动等方面都有很大作用。指导学生做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的小实验、小制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激发他们不断向上的热情。例如,在学习了声的有关知识后,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土电话等。另外,让学生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等方法去收集、整理科学家的故事和有关科普知识。如学完“核能”后,布置给学生“核能问题之我见”这样一个题目,让学生自己去查找有关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的欲望,保持其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总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物理规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