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美术课,并不是为了单纯地学会如何画小白兔、大恐龙、动漫女孩和卡通狗。真正的美术教育,一定是对孩子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素质的保护和培养。
让我们先把时间快退到自己小的时候。也许你的记忆里还保留着这样一幕:老师把画好的太阳、蝴蝶、房子等范本画放在你的面前,请你照着临摹。笔下,太阳熟悉地站在画面的右上角,当中一个圆,周边几条放射线;蝴蝶个个造型对称,色彩斑斓,像是克隆出来似的;房屋个个很相似,都有着朝天的烟囱和田字形的窗……
跟随老师的思路临摹模式化的房子、太阳或蝴蝶、长颈鹿……这是过去传统美术教育惯用的方式,但却不是现代美育的方向。近年来人们越来越相信,创造力、观察力和审美素质的保护和培养,才是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
美术兴趣班不教孩子画得“像”,那他们在教什么?孩子的画如果不看“效果”,又该如何解读?带着这些备受关注的问题,让我们从孩子们的画谈起。
这幅作品首先在色彩上突破了常规的红、黄色。小作者一边画一边讲故事:太阳渴了,有很多彩色的水瓶(太阳周围的水滴型)可以喝水:累了,有小兔子陪他一起玩(左下角),还有一个小太阳(右下角花形)也过来找他玩儿。
课堂笔记
拿出一张4开的大纸,告诉孩子这一节课只画太阳,孩子们都有点紧张和激动:以前画一个太阳,1分钟都用不了,况且从来没有挑战过这么大的纸,应该怎么画呢?
别急,先来回忆一下太阳是什么形状的,然后画一画自己熟悉的太阳吧。很多孩子给出的答案是相似的——中间一个圆圈,周围画上放射线。老师问:“太阳每天都穿一样的衣服出来工作,会不会不高兴?有一天它想换一件特别漂亮的衣服去旅游,你觉得它会穿什么衣服?”
有的孩子马上说:“太阳怎么可能旅游呢?”老师说:“每个小朋友心里都有一个特别的太阳,也许你的太阳不爱旅游,喜欢照相,那你就是小照相机,把心中的太阳‘照’下来吧!”
解读路线1:使用自己的想象力
艺术只要为想象力打开了窗户,灵感就如泉涌。如果老师只是画一个太阳然后让孩子临摹,当然不能开启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但是老师以太阳为媒介,引导孩子展开想象之旅,孩子的创造力就有了锻炼的机会。
儿童画最珍贵的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原创能力”。倾听孩子的诉说,了解他的创作想法,告诉孩子作品中哪些创意最能引起你的注意。让你的评论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孩子自信地使用自己的创造力,而非复制别人的思想。
这幅作品构图非常新奇。如果不说,你知道我们看到的蓝色和粉色相间的背景,是太阳照耀下的白天与黑夜吗?
小作者采用俯视角度,从太阳的角度看地球,一半是黑夜(蓝色),一半是白天(粉色),地球上点的装饰点和线条,实际上晚上的是汽车,白天的是行人。点、线、面的组合,色彩的冷、暖搭配,构成了非常美丽、充满意境的画面!
课堂笔记
老师先和孩子聊起身边各种熟悉的事物及场景,一起回忆它们留给孩子的“色彩印象”。比如公园,孩子们说是绿色,因为树木很多;当然还少不了红、黄、蓝、绿各种颜色点缀其中,因为有各种美丽的花朵。
聊完色彩印象后,老师才问,白天和晚上,我们看到的同一个事物的颜色肯定也会不一样。那么白天和晚上,世界分别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画出来。
解读路线2合情不合理
刘宇轩小朋友的创作角度新颖别致,既打破常规,又非常出色地表现了自己的想法。从传统意义上看,这幅画并不符合美学中的比例、阴影、透视、立体感……这些“科学法则”。像是现代电影的手法再现一般,孩子使用了象征性的表达方式——这让他的画直接穿透了琐碎繁复,看见了我们看不见的简单与纯粹。
我们鼓励孩子画画,并不是为了让孩子从现代电影阶段转变成纪录片阶段。孩子的画和他的发育水平相联系,没有必要以合不合理、科不科学、像不像等来制定评判标准。
其实,“合情不合理”的画大胆而可爱,充满可喜的原创性,正是许多画家所追求的另一种艺术境界。
老画新画2蝴蝶
画面上的蝴蝶大胆使用了大面积的黑色,和我们经常见到的“教科书”蝴蝶相比,远不如它们色彩艳丽、讨巧。以“面”的形式构成的黑蝴蝶,在以“线”的形式构成的叶子之间飞舞,相映成趣。
课堂笔记
蝴蝶是孩子非常熟悉的昆虫,但是你仔细观察过蝴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有的小朋友能够说出一二,有的很茫然。于是老师拿出了很多蝴蝶图片让孩子们仔细观察。
张佳禾小朋友在蝴蝶图片中找到了类似她在云南野象谷旅游时候看到的黑色蝴蝶,于是凭着印象和图片的写生,创作出了这幅蝴蝶作品。
解读路线3 观察、分析、联想——孩子的画里有成长
孩子画画的目的并不是“作品”,而在于“过程”。在这幅作品中,孩子能够主动观察,并且巧妙地运用色彩、线条等美术元素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我们应该重视的,也正是观察、分析、联想等视觉智能活动的锻炼过程,至于孩子是否能够通过自己稚嫩的小手把结果准确地表达出来,并不重要。毕竟,技法的表现需要时间、经验的累积。
此外,多增加孩子的生活体验,丰富孩子头脑中“内在图式”的积累,这样才能丰富创作的题材。
小作者从诸多蝴蝶图片中,找到了她最喜欢的一只。她夸张地把蝴蝶的身体边缘全部装饰成波浪纹,在写生中加入了自己的设计,作品生动有趣,极富表现力。
课堂笔记
和上一幅作品一样,孩子先通过观察蝴蝶图片,了解蝴蝶的特征。在观察中,老师强调既要有深入、细腻的观察,又要学会宏观、整体观察,在对比中寻找和谐的节奏。
观察结束后,孩子们开始造型了。在这张4开的大纸上准确造型绝非易事:比例需要协调,这锻炼了小作者的眼手协调能力。点、线、面的装饰如果过多,就显得非常繁琐,没有疏密、主次、重点;过少,画会空洞,没有细节。所以,装饰上要恰到好处,有收有放。
解读路线4
写生 创造——抓住特征,跳出格局!
6岁的孩子小手已经非常灵活,能够细致地描绘和表现事物,这时期线描是一个非常好的造型方法。小作者采用忠于写实的造型和略带夸张的装饰风格,颇具趣味性——1、2、3、4的数字在这里也变成了绘画语言。
孩子在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解读观察的结果,很明显,他们画的是“所想到的”,而不是“所看见的”,这让他们的画超脱预期,具有丰富的延展想象力。
作者简介
尚静宇:儿童艺术教育者,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任北京彩翼儿童美术馆馆长。
编辑/申艳([email protected])
让我们先把时间快退到自己小的时候。也许你的记忆里还保留着这样一幕:老师把画好的太阳、蝴蝶、房子等范本画放在你的面前,请你照着临摹。笔下,太阳熟悉地站在画面的右上角,当中一个圆,周边几条放射线;蝴蝶个个造型对称,色彩斑斓,像是克隆出来似的;房屋个个很相似,都有着朝天的烟囱和田字形的窗……
跟随老师的思路临摹模式化的房子、太阳或蝴蝶、长颈鹿……这是过去传统美术教育惯用的方式,但却不是现代美育的方向。近年来人们越来越相信,创造力、观察力和审美素质的保护和培养,才是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
美术兴趣班不教孩子画得“像”,那他们在教什么?孩子的画如果不看“效果”,又该如何解读?带着这些备受关注的问题,让我们从孩子们的画谈起。
这幅作品首先在色彩上突破了常规的红、黄色。小作者一边画一边讲故事:太阳渴了,有很多彩色的水瓶(太阳周围的水滴型)可以喝水:累了,有小兔子陪他一起玩(左下角),还有一个小太阳(右下角花形)也过来找他玩儿。
课堂笔记
拿出一张4开的大纸,告诉孩子这一节课只画太阳,孩子们都有点紧张和激动:以前画一个太阳,1分钟都用不了,况且从来没有挑战过这么大的纸,应该怎么画呢?
别急,先来回忆一下太阳是什么形状的,然后画一画自己熟悉的太阳吧。很多孩子给出的答案是相似的——中间一个圆圈,周围画上放射线。老师问:“太阳每天都穿一样的衣服出来工作,会不会不高兴?有一天它想换一件特别漂亮的衣服去旅游,你觉得它会穿什么衣服?”
有的孩子马上说:“太阳怎么可能旅游呢?”老师说:“每个小朋友心里都有一个特别的太阳,也许你的太阳不爱旅游,喜欢照相,那你就是小照相机,把心中的太阳‘照’下来吧!”
解读路线1:使用自己的想象力
艺术只要为想象力打开了窗户,灵感就如泉涌。如果老师只是画一个太阳然后让孩子临摹,当然不能开启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但是老师以太阳为媒介,引导孩子展开想象之旅,孩子的创造力就有了锻炼的机会。
儿童画最珍贵的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原创能力”。倾听孩子的诉说,了解他的创作想法,告诉孩子作品中哪些创意最能引起你的注意。让你的评论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孩子自信地使用自己的创造力,而非复制别人的思想。
这幅作品构图非常新奇。如果不说,你知道我们看到的蓝色和粉色相间的背景,是太阳照耀下的白天与黑夜吗?
小作者采用俯视角度,从太阳的角度看地球,一半是黑夜(蓝色),一半是白天(粉色),地球上点的装饰点和线条,实际上晚上的是汽车,白天的是行人。点、线、面的组合,色彩的冷、暖搭配,构成了非常美丽、充满意境的画面!
课堂笔记
老师先和孩子聊起身边各种熟悉的事物及场景,一起回忆它们留给孩子的“色彩印象”。比如公园,孩子们说是绿色,因为树木很多;当然还少不了红、黄、蓝、绿各种颜色点缀其中,因为有各种美丽的花朵。
聊完色彩印象后,老师才问,白天和晚上,我们看到的同一个事物的颜色肯定也会不一样。那么白天和晚上,世界分别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画出来。
解读路线2合情不合理
刘宇轩小朋友的创作角度新颖别致,既打破常规,又非常出色地表现了自己的想法。从传统意义上看,这幅画并不符合美学中的比例、阴影、透视、立体感……这些“科学法则”。像是现代电影的手法再现一般,孩子使用了象征性的表达方式——这让他的画直接穿透了琐碎繁复,看见了我们看不见的简单与纯粹。
我们鼓励孩子画画,并不是为了让孩子从现代电影阶段转变成纪录片阶段。孩子的画和他的发育水平相联系,没有必要以合不合理、科不科学、像不像等来制定评判标准。
其实,“合情不合理”的画大胆而可爱,充满可喜的原创性,正是许多画家所追求的另一种艺术境界。
老画新画2蝴蝶
画面上的蝴蝶大胆使用了大面积的黑色,和我们经常见到的“教科书”蝴蝶相比,远不如它们色彩艳丽、讨巧。以“面”的形式构成的黑蝴蝶,在以“线”的形式构成的叶子之间飞舞,相映成趣。
课堂笔记
蝴蝶是孩子非常熟悉的昆虫,但是你仔细观察过蝴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有的小朋友能够说出一二,有的很茫然。于是老师拿出了很多蝴蝶图片让孩子们仔细观察。
张佳禾小朋友在蝴蝶图片中找到了类似她在云南野象谷旅游时候看到的黑色蝴蝶,于是凭着印象和图片的写生,创作出了这幅蝴蝶作品。
解读路线3 观察、分析、联想——孩子的画里有成长
孩子画画的目的并不是“作品”,而在于“过程”。在这幅作品中,孩子能够主动观察,并且巧妙地运用色彩、线条等美术元素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我们应该重视的,也正是观察、分析、联想等视觉智能活动的锻炼过程,至于孩子是否能够通过自己稚嫩的小手把结果准确地表达出来,并不重要。毕竟,技法的表现需要时间、经验的累积。
此外,多增加孩子的生活体验,丰富孩子头脑中“内在图式”的积累,这样才能丰富创作的题材。
小作者从诸多蝴蝶图片中,找到了她最喜欢的一只。她夸张地把蝴蝶的身体边缘全部装饰成波浪纹,在写生中加入了自己的设计,作品生动有趣,极富表现力。
课堂笔记
和上一幅作品一样,孩子先通过观察蝴蝶图片,了解蝴蝶的特征。在观察中,老师强调既要有深入、细腻的观察,又要学会宏观、整体观察,在对比中寻找和谐的节奏。
观察结束后,孩子们开始造型了。在这张4开的大纸上准确造型绝非易事:比例需要协调,这锻炼了小作者的眼手协调能力。点、线、面的装饰如果过多,就显得非常繁琐,没有疏密、主次、重点;过少,画会空洞,没有细节。所以,装饰上要恰到好处,有收有放。
解读路线4
写生 创造——抓住特征,跳出格局!
6岁的孩子小手已经非常灵活,能够细致地描绘和表现事物,这时期线描是一个非常好的造型方法。小作者采用忠于写实的造型和略带夸张的装饰风格,颇具趣味性——1、2、3、4的数字在这里也变成了绘画语言。
孩子在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解读观察的结果,很明显,他们画的是“所想到的”,而不是“所看见的”,这让他们的画超脱预期,具有丰富的延展想象力。
作者简介
尚静宇:儿童艺术教育者,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任北京彩翼儿童美术馆馆长。
编辑/申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