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常识的前言是高中政治教学的第一课,这节课上得成功,无疑会为以后整个高中政治教学赢得一个良好的开端。下面就这个内容谈谈我的做法和想法。
一、导入的几种方法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初次见面时对方的仪表、风度所给我们的最初印象往往形成日后交往时的依据。一般人通常根据最初印象而将他人加以归类,然后再从这一类别系统中对这个人加以推论与作出判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人际关系的建立,往往是根据第一印象所形成的论断。
对此,心理学家鲁钦斯研究认为,先出现的信息对总印象的形成具有较大的决定力,因此,要想在别人心目中留下好的印象,应该特别慎重,即留给别人好的第一印象。经济常识前言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导入得好,可以使学生比较快地进入老师希望的学习状态。
经济常识前言的导入可以有这样的几种方式。
1.从宏观角度导入。如: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都把发展经济放到最重要的地位。经济部长、工商部长取代国防部长、内务部长成为国家总统、总理;国家领导人说经贸,出访带企业家,外交官谈经贸;地缘政治向地缘经济发展,军事集团转向经济集团;经济因素成为制约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2.从身边事情导入。如:在中国,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当今的中国人深深地体会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见面打招呼:“你下海了吗?”“你发了吗?”“你在哪里发财哪?”
我们社会生活中有大量的经济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消费现象随处可见,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上活跃着数不清的消费者的身影。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离不开消费,居民家庭每天的生活离不开消费,人的一生一点儿也离不开消费。家庭居室消费,交通通讯消费,假日游乐消费,健身保健消费,个人文化消费。
消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消费伴随着你我他。无限多样的、琳琅满目的消费品是如何进入百姓家庭的呢?柴米油盐菜、果品蛋奶肉、水电煤气房、洗涤保健品等,这些消费品是绝不会没有任何条件地进入居民家庭的,它需要经过一个交换环节。
用老百姓通俗的话说就是花钱买,用经济学的术语就是用手中的货币到商店、到市场上去交换。社会生活中的交换现象是大量的、经济的、多种形式的
3.从经济这个词义导入。经济,源于古代希腊,原义是家庭管理,所以色诺芬的《经济学》实际上是《家政学》。中国古代“经济”的含义是经邦济世,拯救庶民。唐朝诗人杜甫有诗句“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民间有一副对联“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红楼梦》中规劝贾宝玉有“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
中国古代把经济称为理财。过去商店常常挂这样一副对联:“洪范五福先言富,大学十章半理财。”什么意思呢?上半句出于《书经·洪范》,其中有五福之说,五福是指“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其中,富排列次序仅次于寿,位居第二,因此,说《洪范》中的五富先言富。
4.从经济学的地位导入。在当今时代,经济学成为最时髦、最受青睐的学科,被称为“社会科学皇后”。目前在中国,经济学已经成了显学,一些经济学家也成了明星。
二、什么是经济
导入环节之后,很自然就会思考,什么是经济,即经济的定义。这个内容在高中政治教材中有时候有,有时候又取消了。我觉得还是应该简单地把经济的定义以及经济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介绍给学生。
经济的定义让学生明白三点就可以了:一是经济活动。即人类进行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经济活动过程。
二是经济关系。即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结成了人与人的关系。一定注意提醒学生,这种关系也是经济现象。
三是经济基础。即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明白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个问题也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1、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经济活动决定其他一切社会活动。
3、经济的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和核心,相信许多老师都有丰富的经验和方法。因此只是简单列个思路在这里。
三、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介绍一下经济学的一些特点
100多年前,英国作家托马斯·卡莱尔把经济学称为“沉闷的科学”,其意是指马尔萨斯人口论所表现的悲观思想。以后人们把这个说法引申为经济学的表述枯燥无味,引不起人们的兴趣,令人生厌。尤其是经济学广泛运用了数学工具之后,更令人望而生畏。
这种看法相当普遍,但有片面性。经济学运用数学是经济学发展中的一次革命,它使我们对经济问题可以进行定量化分析,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同时,运用数学工具也深入了经济分析,有助于我们对经济理论的深化。马克思曾经说过,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运用了数学它才能真正成为科学。经济学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对我们的同学而言,这种专业化的经济学肯定是读不懂,也读不下去的。经济学有“教化”民众的任务,让公众理解经济学,并自觉地按经济学去思维和行事。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带给大家的经济学是生动、活泼,经济学就在生活之中,让经济学再回到生活中,我将运用大家熟悉的日常生活事例,通俗地讲出经济学深奥的道理,让同学们在轻松的学习过程中领悟经济之美和经济之趣。
看来,第一节课真是值得我们好好设计,但是,也不必过于紧张,其实这个课怎么上,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够充分发挥老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兴趣就可以啦。
(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七中学)
一、导入的几种方法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初次见面时对方的仪表、风度所给我们的最初印象往往形成日后交往时的依据。一般人通常根据最初印象而将他人加以归类,然后再从这一类别系统中对这个人加以推论与作出判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人际关系的建立,往往是根据第一印象所形成的论断。
对此,心理学家鲁钦斯研究认为,先出现的信息对总印象的形成具有较大的决定力,因此,要想在别人心目中留下好的印象,应该特别慎重,即留给别人好的第一印象。经济常识前言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导入得好,可以使学生比较快地进入老师希望的学习状态。
经济常识前言的导入可以有这样的几种方式。
1.从宏观角度导入。如: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都把发展经济放到最重要的地位。经济部长、工商部长取代国防部长、内务部长成为国家总统、总理;国家领导人说经贸,出访带企业家,外交官谈经贸;地缘政治向地缘经济发展,军事集团转向经济集团;经济因素成为制约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2.从身边事情导入。如:在中国,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当今的中国人深深地体会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见面打招呼:“你下海了吗?”“你发了吗?”“你在哪里发财哪?”
我们社会生活中有大量的经济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消费现象随处可见,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上活跃着数不清的消费者的身影。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离不开消费,居民家庭每天的生活离不开消费,人的一生一点儿也离不开消费。家庭居室消费,交通通讯消费,假日游乐消费,健身保健消费,个人文化消费。
消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消费伴随着你我他。无限多样的、琳琅满目的消费品是如何进入百姓家庭的呢?柴米油盐菜、果品蛋奶肉、水电煤气房、洗涤保健品等,这些消费品是绝不会没有任何条件地进入居民家庭的,它需要经过一个交换环节。
用老百姓通俗的话说就是花钱买,用经济学的术语就是用手中的货币到商店、到市场上去交换。社会生活中的交换现象是大量的、经济的、多种形式的
3.从经济这个词义导入。经济,源于古代希腊,原义是家庭管理,所以色诺芬的《经济学》实际上是《家政学》。中国古代“经济”的含义是经邦济世,拯救庶民。唐朝诗人杜甫有诗句“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民间有一副对联“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红楼梦》中规劝贾宝玉有“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
中国古代把经济称为理财。过去商店常常挂这样一副对联:“洪范五福先言富,大学十章半理财。”什么意思呢?上半句出于《书经·洪范》,其中有五福之说,五福是指“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其中,富排列次序仅次于寿,位居第二,因此,说《洪范》中的五富先言富。
4.从经济学的地位导入。在当今时代,经济学成为最时髦、最受青睐的学科,被称为“社会科学皇后”。目前在中国,经济学已经成了显学,一些经济学家也成了明星。
二、什么是经济
导入环节之后,很自然就会思考,什么是经济,即经济的定义。这个内容在高中政治教材中有时候有,有时候又取消了。我觉得还是应该简单地把经济的定义以及经济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介绍给学生。
经济的定义让学生明白三点就可以了:一是经济活动。即人类进行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经济活动过程。
二是经济关系。即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结成了人与人的关系。一定注意提醒学生,这种关系也是经济现象。
三是经济基础。即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明白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个问题也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1、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经济活动决定其他一切社会活动。
3、经济的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和核心,相信许多老师都有丰富的经验和方法。因此只是简单列个思路在这里。
三、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介绍一下经济学的一些特点
100多年前,英国作家托马斯·卡莱尔把经济学称为“沉闷的科学”,其意是指马尔萨斯人口论所表现的悲观思想。以后人们把这个说法引申为经济学的表述枯燥无味,引不起人们的兴趣,令人生厌。尤其是经济学广泛运用了数学工具之后,更令人望而生畏。
这种看法相当普遍,但有片面性。经济学运用数学是经济学发展中的一次革命,它使我们对经济问题可以进行定量化分析,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同时,运用数学工具也深入了经济分析,有助于我们对经济理论的深化。马克思曾经说过,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运用了数学它才能真正成为科学。经济学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对我们的同学而言,这种专业化的经济学肯定是读不懂,也读不下去的。经济学有“教化”民众的任务,让公众理解经济学,并自觉地按经济学去思维和行事。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带给大家的经济学是生动、活泼,经济学就在生活之中,让经济学再回到生活中,我将运用大家熟悉的日常生活事例,通俗地讲出经济学深奥的道理,让同学们在轻松的学习过程中领悟经济之美和经济之趣。
看来,第一节课真是值得我们好好设计,但是,也不必过于紧张,其实这个课怎么上,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够充分发挥老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兴趣就可以啦。
(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