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在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认真解决经费的投入、转变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避免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以减轻培养风险,提高办学效益。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订单式 问题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行订单培养,走 “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切实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
实践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能很快适应岗位需要并发挥作用,体现了高职教育融入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地方经济的时代要求,有效避免了高职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但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参与主体的角度分析,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处理不当将会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以致造成各方都不可挽回的损失。
一是经费的投入的制约
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意在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的实用型人才,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岗位需要并发挥作用。因此这种模式要求建立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先进、完善的学生实验或实训中心,而这必然要加大经费投入,以改善学生的实践教学条件。由于是订单式培养,必然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运作,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体验企业工作环境,以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熟悉工作岗位。同时,作为合作企业,也必须建立适应学校实践教学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以使学生能在实习实训注重真实性、先进性和实效性。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经费的投入。所有这一切,需要参与方进行协商解决,否则订单式培养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鉴于大多数院校办学经费均比较紧张,完全由学校负担既不现实,同时,过多占用学校的资源,对其他非订单式培养的学生也不尽公平。而完全由企业负担所有这一切费用,作为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企业来说亦不现实。因此,公平合理的分担订单式培养所需费用学要参与各方的认真协调,避免因此影响订单式培养的顺利进行,甚至导致订单班的“夭折”。
二是订单式培养的短平快特点,易导致高职院校成为培训机构之嫌
由于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出发点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人才质量的高低是校企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根据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分为长效型订单和短期订单。不同类型订单有不同的特点,对于长效型订单,校企双方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按照企业的要求考虑素质、规格和技能甚至企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可以进行综合培养。短期型订单的预定期限较短,实现订单人才培养困难很大,一般只能是根据任职岗位的要求组织技能突击训练,再实施针对性的顶岗实习。在实际合作过程中,长效型的订单同样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这主要体现在企业短期内经营变化对人才的需求问题上。长效型的订单由于时间相对较长,因此无法在短期内吸收到订单中的合格人才,这对于企业短期经营的人力资源需求产生了较大影响,可能导致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增加,人才到位不及时,以致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而短期订单对于企业需求的人才规格与质量方面无法做到较系统的规划,因而培养出的人才在符合人才规格方面逊于长效型订单。鉴于此,企业在与职业教育院校签订人才订单时,不同预定期限的订单对企业人才需求的满足方面有潜在的风险。
三是校企双方热情迥异,缺乏深度合作的动力
推行的“订单式”人才模式,对高职院来无疑是一大利好,既能解决实训基地与学生就业等难题,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校经费,故校方的态度表现为积极、诚恳,并有急不可待之感。而企业基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有消极观望之觉:一是认识上的误区。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认识到人才的开发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发展、效益提高、兴衰成败和可持续性,过于看重对物力资源的开发,因而对与学校合作开展订单教育还存在认识障碍。二是用工上的富裕。随着高等教育精英化的逝去与大众化的到来,高校毕业生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凸现,大部分企业招聘人才时可以随意挑选,这就产生了校企合作培养出的适合企业岗位的人才对企业显得不急迫或没有必要的假象。因此,大多数企业对高职院校提出的合作培养人才不很感兴趣或消极观望,导致订单式培养成为高职院校的单相思。而这种情况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
四是“断单”可能导致的教育、教学资源浪费。
校企双方所签的订单不仅仅是订人员、订数量的就业订单,更重要的是订规格、订标准、订水平、订质量的人才订单。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是由校企共同制订的,其具体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也是按照企业特色进行修订,教学内容实施的主要载体——实训基地也是按照企业的技术要求与情境设计的。学校不仅需要教师观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套。而企业如果以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的变化为由,减少订单数量,造成高职院校的“订单”不足。而订单的数量过少,会给学校订单教学造成困难,促使教学成本急剧提高,从而致使“订单式”人才培养难以持久地开展。此时如果由于职业院校资金或企业资金,或者企业经营变化等因素致使订单失效,即“断单”,就造成了学校资金、教学资源的浪费。在与当前企业断单之后,职业院校仍要保证教学的实施,但要做出大的调整,更改人才培养方案,会导致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
五是订单式培养的规格与高职培养的目标不完全吻合
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首要目标,职业能力有着丰富的内涵、较强的职业性和目的性,按其对知识、技能的要求不同可分为一次性适应岗位的技能、转岗的技能与创业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岗位技能也由单一技能需求转变为对技能群的要求,岗位变化的风险也逐渐加大,因此对转岗技能及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同时,对学生的基本技能及自我学习等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砝码。校方应站在学生职业生涯的角度更加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即立足目前、着眼未来的“战略式”人才培养。
但由于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是与用人单位紧密相连的,在人才培养整个过程中更注重对企业需求的满足,作为订单式主体的企业方的培养目标就是对口适应目前本单位的岗位技能,从企业的经济利益出发,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很少甚至不会考虑学生发展潜能的培养。这是一种“战术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对学生今后的转岗等方面的能力及素质需求关注不够。一旦学校与企业在订单式人才培养下的指导理念趋于功利性,则会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很大阻碍作用。
当然,订单式培养需要解决的问题,绝非以上所述,上有不少深层次的问题或矛盾,需要校企合作双方加强沟通与协调,着力解决订单式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使订单式培养这种模式能够顺利进行,良好循环,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订单式 问题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行订单培养,走 “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切实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
实践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能很快适应岗位需要并发挥作用,体现了高职教育融入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地方经济的时代要求,有效避免了高职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但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参与主体的角度分析,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处理不当将会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以致造成各方都不可挽回的损失。
一是经费的投入的制约
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意在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的实用型人才,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岗位需要并发挥作用。因此这种模式要求建立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先进、完善的学生实验或实训中心,而这必然要加大经费投入,以改善学生的实践教学条件。由于是订单式培养,必然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运作,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体验企业工作环境,以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熟悉工作岗位。同时,作为合作企业,也必须建立适应学校实践教学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以使学生能在实习实训注重真实性、先进性和实效性。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经费的投入。所有这一切,需要参与方进行协商解决,否则订单式培养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鉴于大多数院校办学经费均比较紧张,完全由学校负担既不现实,同时,过多占用学校的资源,对其他非订单式培养的学生也不尽公平。而完全由企业负担所有这一切费用,作为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企业来说亦不现实。因此,公平合理的分担订单式培养所需费用学要参与各方的认真协调,避免因此影响订单式培养的顺利进行,甚至导致订单班的“夭折”。
二是订单式培养的短平快特点,易导致高职院校成为培训机构之嫌
由于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出发点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人才质量的高低是校企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根据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分为长效型订单和短期订单。不同类型订单有不同的特点,对于长效型订单,校企双方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按照企业的要求考虑素质、规格和技能甚至企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可以进行综合培养。短期型订单的预定期限较短,实现订单人才培养困难很大,一般只能是根据任职岗位的要求组织技能突击训练,再实施针对性的顶岗实习。在实际合作过程中,长效型的订单同样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这主要体现在企业短期内经营变化对人才的需求问题上。长效型的订单由于时间相对较长,因此无法在短期内吸收到订单中的合格人才,这对于企业短期经营的人力资源需求产生了较大影响,可能导致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增加,人才到位不及时,以致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而短期订单对于企业需求的人才规格与质量方面无法做到较系统的规划,因而培养出的人才在符合人才规格方面逊于长效型订单。鉴于此,企业在与职业教育院校签订人才订单时,不同预定期限的订单对企业人才需求的满足方面有潜在的风险。
三是校企双方热情迥异,缺乏深度合作的动力
推行的“订单式”人才模式,对高职院来无疑是一大利好,既能解决实训基地与学生就业等难题,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校经费,故校方的态度表现为积极、诚恳,并有急不可待之感。而企业基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有消极观望之觉:一是认识上的误区。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认识到人才的开发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发展、效益提高、兴衰成败和可持续性,过于看重对物力资源的开发,因而对与学校合作开展订单教育还存在认识障碍。二是用工上的富裕。随着高等教育精英化的逝去与大众化的到来,高校毕业生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凸现,大部分企业招聘人才时可以随意挑选,这就产生了校企合作培养出的适合企业岗位的人才对企业显得不急迫或没有必要的假象。因此,大多数企业对高职院校提出的合作培养人才不很感兴趣或消极观望,导致订单式培养成为高职院校的单相思。而这种情况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
四是“断单”可能导致的教育、教学资源浪费。
校企双方所签的订单不仅仅是订人员、订数量的就业订单,更重要的是订规格、订标准、订水平、订质量的人才订单。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是由校企共同制订的,其具体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也是按照企业特色进行修订,教学内容实施的主要载体——实训基地也是按照企业的技术要求与情境设计的。学校不仅需要教师观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套。而企业如果以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的变化为由,减少订单数量,造成高职院校的“订单”不足。而订单的数量过少,会给学校订单教学造成困难,促使教学成本急剧提高,从而致使“订单式”人才培养难以持久地开展。此时如果由于职业院校资金或企业资金,或者企业经营变化等因素致使订单失效,即“断单”,就造成了学校资金、教学资源的浪费。在与当前企业断单之后,职业院校仍要保证教学的实施,但要做出大的调整,更改人才培养方案,会导致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
五是订单式培养的规格与高职培养的目标不完全吻合
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首要目标,职业能力有着丰富的内涵、较强的职业性和目的性,按其对知识、技能的要求不同可分为一次性适应岗位的技能、转岗的技能与创业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岗位技能也由单一技能需求转变为对技能群的要求,岗位变化的风险也逐渐加大,因此对转岗技能及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同时,对学生的基本技能及自我学习等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砝码。校方应站在学生职业生涯的角度更加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即立足目前、着眼未来的“战略式”人才培养。
但由于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是与用人单位紧密相连的,在人才培养整个过程中更注重对企业需求的满足,作为订单式主体的企业方的培养目标就是对口适应目前本单位的岗位技能,从企业的经济利益出发,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很少甚至不会考虑学生发展潜能的培养。这是一种“战术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对学生今后的转岗等方面的能力及素质需求关注不够。一旦学校与企业在订单式人才培养下的指导理念趋于功利性,则会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很大阻碍作用。
当然,订单式培养需要解决的问题,绝非以上所述,上有不少深层次的问题或矛盾,需要校企合作双方加强沟通与协调,着力解决订单式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使订单式培养这种模式能够顺利进行,良好循环,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