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在中国295所农村寄宿学校中,有60.5%人均居室使用面积小于3平方米,约三分之二的学校不能保证一人一床。有5.5%的学生半个月以上才能吃到一次肉,有6.6%的学生从来没有在食堂吃到肉。这组揪心的数据来自科研项目《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2》,里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中国农村教育薄弱状况依旧突出。
1月16日,该报告正式在北京发布。这份由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课题组完成的报告提出,要全面应对新型城镇化挑战,不断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报告由“年度进展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经典个案报告”三部分构成。在年度进展报告方面,重点关注了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一年多时间里农村教育在事业发展、政策发展、学术发展和实践发展四个维度的主要进展,客观分析了农村教育发展的成就与问题,并分主题按事件逻辑整理了农村教育的大事记。课题组还在天津、辽宁、山东、浙江、吉林等17个省市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查显示,中国农村学前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且城镇化趋向明显。在义务教育方面,中国继续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中西部22个省699个试点县的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还有11个省份在288个县开展了地方试点,直接受益学生达3000多万。
同时,全国约1.2亿名学生享受免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政策,中西部地区约133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获得资助,特岗教师中央财政工资性补助标准西部达到年人均2.7万元,中部达到2.4万元。数据还显示,中国农村学前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且城镇化趋向明显,其中农村义务教育各项政策有实质性推进和义务教育经费继续向农村倾斜,尤为突出的是,2012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达3781亿元,其中1356.04亿元用于义务教育,占35.86%,农村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解决一些地方对村小学(不含乡镇学校)和教学点不够重视,经费保障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切实提高村小学和教学点运转水平,2013年12月,教育部又印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切实落实投入责任,加强省级统筹,督促市县落实分担资金;公用经费地方分担资金要足额列入地方财政预算。
“虽然中国农村教育发展走势看好,但其教育薄弱状况依然突出。”课题组负责人、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说,在报告调查一年间,全国乡村小学数量又减少了14037所,与之相对的,镇区则增加了1454所。
课题组对全国9省19个区县174所学校共5285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城市教师晋升“中教高级”的平均年龄为38.97岁,县城教师为39.02岁,乡镇教师则为40.86岁,乡镇教师要比城市教师多花1.89年,比县城教师也要多花1.84年。城市教师晋升“小学高级”的平均年龄为32.98岁,县城教师为32.24岁,乡镇教师为35.71岁,村屯教师则为37.41岁,村屯教师要比城市教师多花4.43年,比县城教师多花5.17年。城市初中教师有“中教高级”职称的占18.77%,县城和乡镇仅占16.98%和10.77%,乡镇初中教师比城市低8个百分点;县城小学教师有“小教高级”职称的占55.94%,而乡镇和村屯仅占47.38%和41.57%,村屯小学教师比县城低14.37个百分点。
根据调查,尽管村屯学校30岁以下教师比例超过了三分之一,但50岁以上教师依然占到22.75%,“老龄化”问题仍较突出。乡镇初中的历史、地理、生物、音乐和信息技术5门课程有超过一半的教师任课专业不对口。村屯语文、数学教师较多,而外语、音乐、体育和美术教师不足,村小教师负担较重,平均要教2.38门课程,而县城和乡镇小学教师只教1.14和1.41门课程。
同时,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超过33%的城乡初中学生表示“写完作业后非常累”,乡镇中学生日均锻炼时间少于1小时的比例高达73.7%。超过60%的初中生日均睡眠时间低于9小时,总体近视率则超过45%。
报告指出,当前中国正在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十二五”期间将有超过5000万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镇。随着城乡人口的空间重组,农村教育的空间形态、体制形态和结构形态也将出现重构。因此,中国应将农村教育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并在社会经济变革的大背景下去深入研究。
“在人们固有的观念中,常把农村学校看成是薄弱学校,把农村教育看成是弱势教育。在城市教育的这把尺子下,农村学校的许多方面的确不如城市,但这是长期的教育体制造成的,并非是农村教师和农村学校不努力的结果。”邬志辉说。
“当下,中国必须以系统性思维去定位农村教育,以前瞻性的眼光去规划农村教育,以统筹协调的策略去发展农村教育。因为这是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农村教育发展是中国必须面对的时代命题。”邬志辉说。
1月16日,该报告正式在北京发布。这份由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课题组完成的报告提出,要全面应对新型城镇化挑战,不断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报告由“年度进展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经典个案报告”三部分构成。在年度进展报告方面,重点关注了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一年多时间里农村教育在事业发展、政策发展、学术发展和实践发展四个维度的主要进展,客观分析了农村教育发展的成就与问题,并分主题按事件逻辑整理了农村教育的大事记。课题组还在天津、辽宁、山东、浙江、吉林等17个省市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查显示,中国农村学前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且城镇化趋向明显。在义务教育方面,中国继续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中西部22个省699个试点县的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还有11个省份在288个县开展了地方试点,直接受益学生达3000多万。
同时,全国约1.2亿名学生享受免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政策,中西部地区约133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获得资助,特岗教师中央财政工资性补助标准西部达到年人均2.7万元,中部达到2.4万元。数据还显示,中国农村学前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且城镇化趋向明显,其中农村义务教育各项政策有实质性推进和义务教育经费继续向农村倾斜,尤为突出的是,2012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达3781亿元,其中1356.04亿元用于义务教育,占35.86%,农村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解决一些地方对村小学(不含乡镇学校)和教学点不够重视,经费保障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切实提高村小学和教学点运转水平,2013年12月,教育部又印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切实落实投入责任,加强省级统筹,督促市县落实分担资金;公用经费地方分担资金要足额列入地方财政预算。
“虽然中国农村教育发展走势看好,但其教育薄弱状况依然突出。”课题组负责人、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说,在报告调查一年间,全国乡村小学数量又减少了14037所,与之相对的,镇区则增加了1454所。
课题组对全国9省19个区县174所学校共5285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城市教师晋升“中教高级”的平均年龄为38.97岁,县城教师为39.02岁,乡镇教师则为40.86岁,乡镇教师要比城市教师多花1.89年,比县城教师也要多花1.84年。城市教师晋升“小学高级”的平均年龄为32.98岁,县城教师为32.24岁,乡镇教师为35.71岁,村屯教师则为37.41岁,村屯教师要比城市教师多花4.43年,比县城教师多花5.17年。城市初中教师有“中教高级”职称的占18.77%,县城和乡镇仅占16.98%和10.77%,乡镇初中教师比城市低8个百分点;县城小学教师有“小教高级”职称的占55.94%,而乡镇和村屯仅占47.38%和41.57%,村屯小学教师比县城低14.37个百分点。
根据调查,尽管村屯学校30岁以下教师比例超过了三分之一,但50岁以上教师依然占到22.75%,“老龄化”问题仍较突出。乡镇初中的历史、地理、生物、音乐和信息技术5门课程有超过一半的教师任课专业不对口。村屯语文、数学教师较多,而外语、音乐、体育和美术教师不足,村小教师负担较重,平均要教2.38门课程,而县城和乡镇小学教师只教1.14和1.41门课程。
同时,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超过33%的城乡初中学生表示“写完作业后非常累”,乡镇中学生日均锻炼时间少于1小时的比例高达73.7%。超过60%的初中生日均睡眠时间低于9小时,总体近视率则超过45%。
报告指出,当前中国正在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十二五”期间将有超过5000万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镇。随着城乡人口的空间重组,农村教育的空间形态、体制形态和结构形态也将出现重构。因此,中国应将农村教育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并在社会经济变革的大背景下去深入研究。
“在人们固有的观念中,常把农村学校看成是薄弱学校,把农村教育看成是弱势教育。在城市教育的这把尺子下,农村学校的许多方面的确不如城市,但这是长期的教育体制造成的,并非是农村教师和农村学校不努力的结果。”邬志辉说。
“当下,中国必须以系统性思维去定位农村教育,以前瞻性的眼光去规划农村教育,以统筹协调的策略去发展农村教育。因为这是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农村教育发展是中国必须面对的时代命题。”邬志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