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成为思想品德课堂上的一大“亮点”,取得了一些成效。
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财产留给谁”一课为例,谈谈思想品德课堂如何有效进行合作学习。
一、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产生合作的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既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还有合作性的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定向、激励和评价作用,它直接影响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
上课伊始,教师开门见山,俗话说: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那么“死不带去”的遗产该由谁来继承且如何分配呢?我们的同龄人晓军因为家庭财产问题感到非常困惑,他有什么烦恼呢?问题情境具有挑战性,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时,教师揭示课题“财产留给谁”,并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方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1)了解有关遗产继承的几个概念、遗产的必备条件。(2)了解继承权的实现方式以及在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有的态度和方法。(3)积极参与合作探索活动,并主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发展合作意识。
二、合理组建小组,强化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同桌合作学习(2人)、小组合作学习(4-6人)和全班性合作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保证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编组的基本原则为“组问同质,组内异质”。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差异、性别差异、能力差异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分成互补型学习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学习小组组建之后,教师还应致力于改善组内关系,明确个人责任,建立积极的目标互赖。教师还要对小组长轮流培训,使之有工作方法,能组织大家共同进行有序的讨论。小组长可以采取自己承担,轮流负责的形式,使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获得学习、指挥、管理的机会。合作小组还要定期重组。
合作学习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便是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乐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使学生学会合作。
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绝不只是学习形式上的简单转换,有些问题仅靠独立的、个体化的学习是难以解决的,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才可以创造性地解决,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有时,学生虽然喜欢合作,但合作的效率不高,原因在于缺乏合作方法、技能。教师应教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如倾听、表达、交流、建议、说服等,让学生明白合作技能的基本内容,弄清每种技能的作用,并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清楚应该怎样进行有效合作,如“交流时。组长指定轮流发言”“认真听同学的发言,说出你的看法、意见”等,以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质疑、学会保留意见、学会主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精心设计问题,有效组织讨论
合作研讨是合作学习的中心环节。在分小组讨论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小组讨论组织无序,少数优秀生垄断课堂等等,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要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干什么,有什么不理解,他们在合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发现问题后适时地介入小组活动并加以指导。如果小组对合作任务不清楚,教师要耐心向学生说明任务及操作程序;应注意小组研讨的民主性,让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充分尊重与众不同的思路和独到见解,吸纳与众不同的观点,防止个别优秀生的“话语独霸”现象;当小组讨论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教师可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当小组讨论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注意开展集体交流,真正实现相互沟通,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四、探索应用新知,发展“主角”意识
教师投影:三个月后,晓军的母亲另嫁他人,对晓军不闻不问,对爷爷奶奶更是置之不理,姑姑也远嫁他乡,从此音讯全无。为此,年迈的爷爷奶奶和邻居家签定了协议:爷爷奶奶由邻居一家照顾,死后房产送给照顾他们的邻居。临死前,爷爷奶奶立下遗嘱并办理了公证:两人死后,存款由晓军继承,房产送给照顾他们的邻居。晓军的姑姑知道父母去世,回家要求继承自己父母的遗产,要求晓军交出爷爷奶奶的存款,,并要把邻居的房产收回。晓军的母亲也以晓军是未成年人为由,霸占了晓军应继承的遗产。
师:面对姑姑和母亲,假如你是晓军,你会怎么做?
学生1:我会和他们打官司,寻求法律的帮助。
学生2:我先和妈妈商量,协商处理,妈妈也要尽到妈妈的责任。
师:大家说的很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当继承发生争议时,我们应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积极协商解决。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尝试合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合作学习的评价应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这种评价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小组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集体目标的实现,让学生认识到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需要实现的目标。这种评价可以激发小组成员互相帮助,鼓励合作竞争,以实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评价目标。
教师在合作学习后的总结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对合作内容作出必要的归纳和总结,以便学生了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自觉弥补缺陷与不足;另一方是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作出评价性的总结,评价的对象以小组为单位,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合作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要注意发挥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对协作良好的小组予以表扬,教师对学生的见解给与分析、反馈,促使学生改善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设计以下一系列问题:
回顾——今天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是什么?上课时我发言了吗?小组合作时我做了什么?做作业时我都会了吗?
建构——今天我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与以前的知识有联系吗?这意味着什么?
剖析——这节课我感到困难的时什么?同学和老师的方法对我有启发吗?
重建——我怎样才能换一种方法更好地处理?我将如何改进?
众生:……
师:我们今天的作业是:
(1)在遗产问题上,巴菲特对子女的教育观对你有哪些启示?
(2)请你以《我看“袋鼠族”》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总之,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能促进学生个体之间的互相帮助,能改善学生个体间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正如合作学习的研究者指出的:“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感功能,追求教学在认识、情感和技能上的均衡达成。”作为思想品德课这门基础学科,必须抓住课堂这一阵地,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孩子的的心理出发,营造愉快、轻送的课堂气氛,并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在师生的互动中获得新知,获得快乐。
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财产留给谁”一课为例,谈谈思想品德课堂如何有效进行合作学习。
一、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产生合作的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既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还有合作性的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定向、激励和评价作用,它直接影响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
上课伊始,教师开门见山,俗话说: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那么“死不带去”的遗产该由谁来继承且如何分配呢?我们的同龄人晓军因为家庭财产问题感到非常困惑,他有什么烦恼呢?问题情境具有挑战性,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时,教师揭示课题“财产留给谁”,并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方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1)了解有关遗产继承的几个概念、遗产的必备条件。(2)了解继承权的实现方式以及在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有的态度和方法。(3)积极参与合作探索活动,并主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发展合作意识。
二、合理组建小组,强化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同桌合作学习(2人)、小组合作学习(4-6人)和全班性合作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保证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编组的基本原则为“组问同质,组内异质”。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差异、性别差异、能力差异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分成互补型学习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学习小组组建之后,教师还应致力于改善组内关系,明确个人责任,建立积极的目标互赖。教师还要对小组长轮流培训,使之有工作方法,能组织大家共同进行有序的讨论。小组长可以采取自己承担,轮流负责的形式,使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获得学习、指挥、管理的机会。合作小组还要定期重组。
合作学习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便是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乐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使学生学会合作。
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绝不只是学习形式上的简单转换,有些问题仅靠独立的、个体化的学习是难以解决的,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才可以创造性地解决,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有时,学生虽然喜欢合作,但合作的效率不高,原因在于缺乏合作方法、技能。教师应教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如倾听、表达、交流、建议、说服等,让学生明白合作技能的基本内容,弄清每种技能的作用,并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清楚应该怎样进行有效合作,如“交流时。组长指定轮流发言”“认真听同学的发言,说出你的看法、意见”等,以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质疑、学会保留意见、学会主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精心设计问题,有效组织讨论
合作研讨是合作学习的中心环节。在分小组讨论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小组讨论组织无序,少数优秀生垄断课堂等等,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要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干什么,有什么不理解,他们在合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发现问题后适时地介入小组活动并加以指导。如果小组对合作任务不清楚,教师要耐心向学生说明任务及操作程序;应注意小组研讨的民主性,让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充分尊重与众不同的思路和独到见解,吸纳与众不同的观点,防止个别优秀生的“话语独霸”现象;当小组讨论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教师可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当小组讨论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注意开展集体交流,真正实现相互沟通,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四、探索应用新知,发展“主角”意识
教师投影:三个月后,晓军的母亲另嫁他人,对晓军不闻不问,对爷爷奶奶更是置之不理,姑姑也远嫁他乡,从此音讯全无。为此,年迈的爷爷奶奶和邻居家签定了协议:爷爷奶奶由邻居一家照顾,死后房产送给照顾他们的邻居。临死前,爷爷奶奶立下遗嘱并办理了公证:两人死后,存款由晓军继承,房产送给照顾他们的邻居。晓军的姑姑知道父母去世,回家要求继承自己父母的遗产,要求晓军交出爷爷奶奶的存款,,并要把邻居的房产收回。晓军的母亲也以晓军是未成年人为由,霸占了晓军应继承的遗产。
师:面对姑姑和母亲,假如你是晓军,你会怎么做?
学生1:我会和他们打官司,寻求法律的帮助。
学生2:我先和妈妈商量,协商处理,妈妈也要尽到妈妈的责任。
师:大家说的很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当继承发生争议时,我们应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积极协商解决。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尝试合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合作学习的评价应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这种评价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小组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集体目标的实现,让学生认识到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需要实现的目标。这种评价可以激发小组成员互相帮助,鼓励合作竞争,以实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评价目标。
教师在合作学习后的总结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对合作内容作出必要的归纳和总结,以便学生了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自觉弥补缺陷与不足;另一方是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作出评价性的总结,评价的对象以小组为单位,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合作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要注意发挥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对协作良好的小组予以表扬,教师对学生的见解给与分析、反馈,促使学生改善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设计以下一系列问题:
回顾——今天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是什么?上课时我发言了吗?小组合作时我做了什么?做作业时我都会了吗?
建构——今天我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与以前的知识有联系吗?这意味着什么?
剖析——这节课我感到困难的时什么?同学和老师的方法对我有启发吗?
重建——我怎样才能换一种方法更好地处理?我将如何改进?
众生:……
师:我们今天的作业是:
(1)在遗产问题上,巴菲特对子女的教育观对你有哪些启示?
(2)请你以《我看“袋鼠族”》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总之,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能促进学生个体之间的互相帮助,能改善学生个体间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正如合作学习的研究者指出的:“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感功能,追求教学在认识、情感和技能上的均衡达成。”作为思想品德课这门基础学科,必须抓住课堂这一阵地,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孩子的的心理出发,营造愉快、轻送的课堂气氛,并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在师生的互动中获得新知,获得快乐。